临床 阑尾切除术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和进展摘要: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这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高,发生的概率在各种急腹症当中排在了首位。
目前在临床当中大多数会使用早期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治疗的手段能够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主要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和进展进行梳理,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临床意义;进展如今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各个领域当中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而阑尾炎又是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在腹腔镜技术开展和应用的初期当中,尽管人们对于腹腔镜技术存在着很多质疑,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凸显,例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和普通的开刀手术比起来它的优势就十分突出,不仅能够节约治疗的时间,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受创伤程度都更小,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和推广[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设备器械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一些复杂的阑尾炎已经从禁忌症变为了适应症。
因此了解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和进展具有一些方面的价值。
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意义1、诊断治疗阑尾炎本身是由于淋巴滤泡增生所导致的一种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疾病,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是急性发作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虽然大多数能够明确对这种疾病进行诊断,但是在鉴别诊断当中所涉及到的内科和外科疾病比较多样化[2],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等。
对于开刀手术的治疗方式来说,常常没有办法谈及或者难以明确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完全明确诊断,因此会有着比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概率,但是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手术能够观察患者整个腹部的情况[3],即使对于患者的肝脏和盆腔也能够进行清晰的探查,能够了解患者的阑尾状况以及其他的脏器和病变情况,甚至可以开展联合的手术治疗,能够尽可能减少误诊和误治的状态[4]。
2、方便对异位阑尾进行处理阑尾在胚胎发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在腹腔内经过旋转和下移,最终达到人人右下腹部的位置,因此每个人的阑尾在位置方面的高低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一些正常高低位置,阑尾尖部位置也会出现不固定的现象,这种位置方面的随机流动现象,会给开刀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以充分利用传感器线在一个宽阔的视野当中找到患者的阑尾[5]。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eopic appendectomy,la)的治疗经验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90例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中转开腹6例。
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46min。
住院2~7天,平均3.6天,术后切口感染4例。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67—01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最早报道于1983年[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较早恢复活动,逐步成治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首选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90例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90例,患者选择标准:患者发病时间小于72小时,排除阑尾周围脓肿,其中慢性阑尾炎既往有发作病史,要求手术治疗,无腹腔镜手术的其他禁忌证。
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
患者年龄7~75岁,平均38.6岁。
病理分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2例,慢性阑尾炎10例,腹膜后位阑尾4例,患者发病时间:其中12 小时以内10例,12~24 小时 52例,24~72 小时28例。
所有病例均有转移性有下腹痛,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55例及右下腹肌紧张。
b超证实右下腹无包块。
其中合并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高血压病9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在手术前常规排空小便。
我们采用“三孔法”腹腔镜阑尾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制造气腹,患者取头低足高左倾体位。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庞东园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阑尾炎白手术水平。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者,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65例)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与手术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体相当(P>0.05);实验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恢复期、术后遗留瘢痕与治疗满意度上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优(P<0.05)。
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手术相比,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治疗阑尾炎时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阑尾炎在各类普通外科病症中,阑尾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易发人群主要以青少年为主。
该病的可能致病原因主要为阑尾腔梗阻以及细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发生腹膜炎,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及时采取合适手术措施进行治疗。
临床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是传统的阑尾切除手术,近年来随着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广泛应用,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报道越来越多[1]。
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和传统阑尾炎切除术,经本次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治疗患者的阑尾炎有显著疗效,现综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实验的资料。
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年龄7~51岁,平均24±3.8岁;病程4h~11h,平均7±2.2h;经入院相关诊断发现,所有患者中,共有急性阑尾炎74例、慢性阑尾炎31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
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临床应用探讨【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57-02【摘要】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外科领域的价值和手术技巧的。
方法收集我院2007~2011年完成阑尾切除术536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286例和开腹阑尾切除250例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而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具有腹腔内直视下探查作用。
结论阑尾切除术应用腹腔镜技术优于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阑尾炎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腹腔镜的出现为患者多提供了一种手术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术科医生多掌握一门手术技巧。
然而很多医生认为阑尾切除用腹腔镜是大材小用,因为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相比没有明显优势,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7年2月~2011年12月大同市矿务局同煤二医院微创外科共收治阑尾炎患者578例,其中手术治疗5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78例阑尾炎患者中手术治疗536例,保守治疗42例。
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tectomy,la)286例,开腹阑尾切除250例。
男284例,女252例,年龄6~80岁,平均34岁。
手术患者中慢性阑尾炎118例,急性单纯阑尾炎1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6例,坏疽性阑尾炎31例,阑尾周围脓肿10例。
9例中转开腹:4例为阑尾根部坏疽,2例为阑尾周围脓肿粘连明显镜下解剖不清,1例为回盲部肿物(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病理是阑尾类癌),1例为回盲部损伤,1例为钛夹钳夹炎性水肿的阑尾根部时将阑尾切割。
术中镜下发现异位阑尾2例:肝下阑尾和左位阑尾。
隐形疝11例。
探查发现合并妇科疾病包括黄体破裂出血,卵巢囊肿,盆腔炎,宫外孕共17例。
行两次阑尾切除术一例我是一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今天我想分享一位患者的病例——行两次阑尾切除术一例。
这是一起罕见的并发症,也让我深受震撼。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够提醒广大患者和医生朋友在面对同类问题时要慎重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患者,男,39岁,因为急性腹痛入院,入院时腹部CT提示盲肠炎可能性大,其余不明显。
于是我们决定为患者行阑尾切除术。
手术进行得相当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亦没有明显的手术感染症状。
在医院规定的时间后,患者被允许出院。
两个月后,患者却再次出现急腹痛的症状,并且症状明显。
再次做了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阑尾已经被切除了。
这使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这样的情况实在是非常罕见,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当时的医疗决策。
这也迫使我得出了一个不太能让人接受的结论:患者很有可能在第一次手术时阑尾并没有被完全切除。
这种情况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因为这表明患者目前的急腹痛有很大可能是因为复发性阑尾炎引起的。
我们观察患者的病情,决定再次进行手术。
手术中我们再次发现了原有的切口,并且在腹腔内发现了明显的炎症,医生花了大约20分钟才将残留的阑尾切除干净。
这次手术后,患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也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
作为医生,这个案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我要承认,第一次手术的结果并不完美,这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医疗行为,审视自己的判断和操作是否正确。
对于阑尾切除术这样的常规手术来说,我们必须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过度的自信和随意性。
阑尾切除术虽然常见,但是也有它的风险,尤其是在手术操作和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的情况下。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非常重要。
患者虽然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医疗方式,但是医生也有责任向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让患者做出理性的决定。
在结束这个案例的讲述之前,我想对广大的患者朋友们说一句话:在面对需要手术的问题时,一定要选择一家信誉良好,技术成熟的医疗机构,尽量选用先进的检查设备和治疗方式。
阑尾切除术阑尾切除术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长5~10cm,直径0.5cm~0.7cm,起自盲肠根部,为3条结肠带的会合点,通常为腹膜所包,其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
其内容开口于回盲瓣远侧2~3cm处,细膜呈三角形,与回肠细膜相连,内有血管、神经核淋巴管,因其较短,常使阑尾远端弯曲而成半月形。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
常伴有食欲缺乏、恶心或呕吐等。
【适应症】1、急性阑尾炎2、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非手术治疗后3个月仍有症状者4、特殊型阑尾炎,如小儿、老年人、妊娠期患者。
5、阑尾黏液囊肿6、阑尾寄生虫病,如阑尾蛔虫等。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术前晚清洁灌肠、备皮、清洁手术区皮肤。
急性阑尾炎发作急诊手术不灌肠,只做术前皮肤准备。
2、物品准备阑尾器械包、手术衣1包、布包1包、干式传物钳1个、盆包1个、3-0慕丝线1包、2-0/T 慕丝线1包、0号慕丝线1包,电刀1把、棉签3根、3cm*5cm小切口敷料1片,根据病情和医院的条件准备(18号引流管、2-0可吸收线、皮肤胶1支苯酚等)【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1、体位仰卧位2、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小儿采用全身麻醉3、手术切口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McBurney切口)长3—5cm,诊断不明确时,可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以便术中根据病情延长切口4、手术野皮肤消毒使用1%或0.5%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消毒范围为上至肋缘,下至大腿上段,两侧至腋后线5、开腹。
自脐与右前上棘之间中外1/3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切开腹膜,进入腹腔用有齿短镊确定切口位置及长度,手术者及助手各持纱布垫1块按压皮肤,切开皮肤。
用止血钳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甲状腺拉钩将切口两端拉开,组织剪刀剪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2把中弯血管钳提起腹膜,组织剪或电刀切开并止血。
6、探查腹腔。
进入腹腔后,在右髂窝处寻找盲肠用生理盐水将手术者及助手手术部湿润,长瓶镊夹大纱布垫保护皮肤,S形拉钩牵开并推开小肠,显露盲肠7、寻找阑尾,沿着结肠带向下寻找,可以找到阑尾递术者长无齿镊寻找阑尾,用组织钳夹住阑尾系膜后,将阑尾提出腹腔。
浅析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在90 例阑尾炎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每组患者45 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观察组使用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这几个方面的数值都要比对照组优异,两组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开腹阑尾切除术,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切口手术,这种手术对人体的损伤比较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较低,花费比较少,而且设备条件要求低,可以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切除术;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72-01阑尾炎是一种急诊,也是外科常见的疾病,是由阑尾管腔阻塞和肠胃道疾病造成的炎性病变,细菌侵入之类的也可能造成阑尾炎。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包括三种方法:小切口开腹切除和传统阑尾切除以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随着逐步提高的医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患者都认可并接受这种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90 例阑尾炎患者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每组患者45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在15-61 岁,其中包括儿童8 例,平均年龄为45 岁,观察组中,男20 例,女25 例,年龄在12-65 岁,其中包括儿童5 例,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 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18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l0 例。
主要临床表现,右下腹的疼痛和发热、恶心、呕吐,以及反跳痛和血常规检查的白细胞数目增多等。
在性别、年龄和阑尾炎的类型等方面,两组患者情况都差不多,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观察组使用腹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手术开始之前,首先让患者进行平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全部的过程,先从外部的皮肤开始,到皮下组织,再到分离肌腿膜,最后是把患者的腹膜切开,在手术过程中,务必注意由于其手术的切口很微小,所以,在手术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不能过多的把肠管提出切口处,假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卡压现象,由于切口过小,在把阑尾提出切口全部过程中,阑尾要全部的暴露出来。
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如何做的呢?一旦确诊是阑尾炎患者,建议需要在三天之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
若有特殊情况患者,不适合给予手术治疗,或者是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但是保守治疗情况下,容易形成慢性阑尾炎,出现反复发作情况。
下文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如何做的呢进行详细介绍:1.急性阑尾炎手术单纯从手术角度来看,急性阑尾炎手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腹手术,也就是传统手术,在麦氏点开腹,切掉发炎的阑尾;另一种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通过腹腔镜辅助,切除发炎的阑尾且取出。
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三孔阑尾手术、两孔阑尾手术、单孔的阑尾手术。
通过急性阑尾炎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阑尾腹痛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如何做的呢?2.1传统手术第一,麻醉。
急性阑尾炎手术大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
第二,切口。
适宜选择在右下腹部压痛最为明显的部位,通常情况下利用右下腹斜切口或右下腹横斜切口。
皮肤顺着皮纹方向切开,这样可以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该种斜切口,由于三层腹壁肌的纤维方向不同,术后切口愈合会更加牢固,不容易出现切口疝。
但是该种切口不便于对腹腔其他部位脏器进行探查,因此针对诊断不明的探查性手术,适合选择右下腹直肌旁切口,且切口不应太小。
第三,寻找阑尾。
利用纱布垫,把小肠推向内侧,先找到盲肠,然后顺着三条结肠带追踪盲肠顶端,便可以明确阑尾位置。
若仍然没有找到,需要考虑到盲肠后位阑尾的可能性,再把侧后腹膜进行剪开,内翻盲肠寻找阑尾。
明确阑尾位置以后,利用阑尾钳夹住阑尾或利用止血钳把阑尾系膜进行夹住,把阑尾提到切口外进行切除。
若无法提出,需要对切口各层组织进行保护,然后对阑尾进行切除。
第四,对阑尾系膜进行处理。
阑尾动脉通常在阑尾系膜的游离缘,感染炎症加剧时系膜脆弱,容易钳端,因此尽量在阑尾根部进行切断,对阑尾动脉进行结扎。
若系弄较阔、肥厚时,需要把系膜逐段粉笔切断结扎。
第五,阑尾根部的处理。
在距离盲肠0.5cm处的阑尾根部,轻轻钳夹后,利用丝线结扎,在扎线远处把阑尾切断,残端利用碘酒和酒精涂擦处理,然后利用荷包缝合,把其包埋到盲肠壁内。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237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ctomy la)153例,改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ameliorative laparoscopic appendctomy,ala)84例。
结果 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la和ala 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3±12.35、25±8.84(分钟)和4(2.61)、0(0.00)。
结论改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快速、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改良【中图分类号】r 65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64-01【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laparoscopic appendctomy(la). methods: the data of 237 cases with appendic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of them,153cases recepted la;84cases recepted ameliorative laparoscopic appendctomy(ala).results:none occurred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the mean operating time and the rate of wound infections was43±12.35、26±9.56(minutes)and 4(2.61)、0(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la was secure、available,and rapider,had lower rate ofpostoperative infection than la.【key works】 appendicectomy; laparoscopes; amendment.阑尾炎为常见病、多发病,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明显优势,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一定的不足,本文对手术方法做了一些有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阑尾切除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阑尾切除手术属于普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而在进行该手术时,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这些麻醉方式均属于临床阑尾切除手术时所采用的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一种在临床上长期受到医生、患者双方所青睐的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的操作方式相对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的重要器官受到干扰,且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监护或是术前禁饮禁食等内容,此外,其也无需由专职麻醉医师来进行。
相关资料显示,局部麻醉方式所导致的麻醉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几乎不存在,且其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椎管内麻醉所造成的并发症发生,患者能够在术后实现即刻下床活动的效果,对患者的早期肠道功能恢复起到促进提升的效果,避免了患者在术后发生肠粘连或是肠麻痹现象的发生。
该麻醉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了患者出现经济负担。
但局部麻醉依然存在相关的缺点,若是患者相对肥胖时,其局部麻醉的用药量需要增加,导致其局麻药物潜在毒性反应的发生几率上升,且在进行操作时,患者的疼痛感较强,对肌肉松弛的效果、切口的显露效果相对比较差。
会导致手术难度的上升以及患者疼痛感、手术时间的延长,使患者痛苦感上升。
因此该病在部分不宜使用过于肥胖患者、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患者、化膿性阑尾炎患者,仅适用于正常阑尾位置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此外,在缺少麻醉医师的基层医院中其也可以进行运用。
硬膜外麻醉属于阑尾切除术中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其麻醉效果相对而言较为满意,因此传统认为其对于循环所造成干扰相对较少。
但硬膜外麻醉的阻滞诱导时间相对而言较长,有着较高阻滞不全率以及麻醉失败概率,且受到平面较低的影响使得迷走神经阻滞效果不全,导致进行阑尾牵拉或是探查操作时,造成反射性肌张力增加,引发诸如呕吐、恶心、疼痛等不良反应,造成手术操作受到严重干扰。
而临床在运用该麻醉方式时,通常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或是采用静脉辅助药来降低牵拉反应,但麻醉药量的增加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毒性潜在危险率的上升,且就实际病情而言,阑尾切除术属于短小手术,会发生辅助药物还未起效手术就结束的现象,导致麻醉管理难度和麻醉危险性的上升,全身麻醉同样也是阑尾切除术中所运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通常采用的气管内全麻,临床认为,当患者处在气腹状态时,腹膜会对CO2造成大量吸收,进而会导致患者出现诸如膈肌上抬、高碳酸败血症或是气道压增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会对其循环和呼吸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认为全身麻醉属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一种较为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的麻醉方式。
综述阑尾炎手术临床经验摘要: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常因患者劳累,饮食不注意诱发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急性阑尾炎若不及时治疗多数可转变为慢性阑尾炎,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方法是行阑尾切除术。
本文详细描述了整个阑尾炎手术过程的难点和重点,包括术前准备、切口选择、如何寻找阑尾、如何切除阑尾、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及特殊情况处理共六大部分。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临床经验一、引言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常因患者劳累,饮食不注意诱发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急性阑尾炎若不及时治疗多数可转变为慢性阑尾炎,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方法是行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若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早期给予行阑尾切除术。
此时手术术后并发症少见,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对于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者,手术前给予足量抗生素抗炎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率低。
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选择要不相同。
虽然腹部外科中阑尾切除术是最基本手术。
但常因阑尾炎症的程度或位置变异,使手术难度增加,使十几分钟或半小时即可完成的手术,因手术困难或复杂需要一两个小时也找不到阑尾,为此要引起外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二、术前准备在明确诊断并确定手术指征之后,必须估计阑尾的病理性质,阑尾位置和病人全身情况。
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为急性、慢性、反复发作性阑尾炎及阑尾肿瘤等。
术前阑尾位置的判定对切口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可适当于术前静脉补液,应用抗生素,重要生命脏器功能不全又必须手术者应尽快于短期内纠正,使病人在尽可能良好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三、切口选择切口选择非常重要,它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健。
因阑尾的位置常有变异,手术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切口有以下3种:1.麦氏切口是阑尾切除术最常用的切口。
适用于诊断明确的患者。
标准麦氏点是在右髂前上棘与脐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接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