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7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市场营销13-2班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
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申论作文《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从我的网购说起》在这个看似繁杂又妙趣横生的物质世界里,普遍联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万事万物都牵扯其中。
就拿我上次的网购经历来说吧。
我在网上看中了一款超级酷的复古风格的背包,那背包的图片看起来简直帅呆了,独特的皮革纹理,结实又精致的拉链,还有那很有腔调的肩带设计。
于是我手指轻轻一点,下单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其实背后牵扯了数不清的联系。
首先,这个背包的存在就和遥远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加工厂有关。
那里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按照特定的样式把皮革裁剪、缝制,经过一道道工序,才做出这个背包的雏形。
而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背包呢?是因为有人设计了这个款式,设计师可能从好几年前在一个古老小镇的游历中获取灵感。
他看到了当地居民背着各式各样的自制背包,那些传统工艺触动了他,于是结合现代时尚的概念,才有了我看到的这款背包。
物品是这样,人也被联系着。
为我送货的快递员小哥呢,他并不是随机出现在我家门口的。
他所在的快递公司有着复杂的物流调配体系。
他今天会出现在我这个城市的这个小区,也是因为之前根据大量包裹的收件地址进行了规划。
他早上可能从分拣中心取货时,还和旁边的几个快递员打趣说不知道今天会遇到什么样的收件人。
而分拣中心又联系着全国各地不同的发货地。
我收到背包后,这个小物件还继续和其他东西联系着。
我背着这个背包出门的时候,认识的朋友看到了,他们会讨论这个背包好不好看,说不定还会让我把购买链接发给他们。
这就可能又引发新一轮购买的联系。
从这小小的一次网购背包的事情就能看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无处不在。
一件看似简单的物品,背后交织着人的故事,地域的因素,不同产业的运作。
我们就像是生活在一个被联系的海洋里的鱼,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无数的“涟漪”。
这就是物质世界,一个充满着奇妙联系的世界啊。
《我与那盆多肉发现的联系世界》世界很奇妙,到处都充满了联系,就像我和我养的那盆多肉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样。
如何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是物质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指的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例如:生物的发育成长,离不开阳光和水分,而水的形成又离不开氢和氧。
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是复杂和多样的。
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表现的。
例如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而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同样会对事物发生影响和作用。
两者都不可忽视。
4.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条件,是一个具有广泛哲学意义的范畴,指的是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由于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因此,事物所处的条件也是复杂的: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
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是我们正确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前提。
物质世界的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必然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
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就是这个事物的条件。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
另一方面,同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形式。
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等。
2、联系与系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为系统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论则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系统是由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了新的性质和更大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因此,不能把系统具有的整体性质和功能还原为各个要素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只有在与整体以及其他要素的有机关联中,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也只能存在于其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种联系中是系统,在另一种联系中又是构成系统的一个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构成其他系统的一个要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 物质的互联互通首先,得说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咱们身边的万物,不管是大到星辰,还是小到微尘,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咱们常说的“天高任鸟飞”,其实天上的鸟儿飞得再高,也离不开地面的牵引力。
同样,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都在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一棵树,它的根会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叶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些都影响着周围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不得不提生态系统的平衡了。
生态系统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一根线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网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森林砍伐过度,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质世界里的这些联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的。
2. 物质的永恒发展2.1 变化中的稳定接下来,聊聊物质的永恒发展。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变化其实是常态。
物质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经历演变和进化。
比如,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慢慢变成土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
2.2 发展中的协调然而,这种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有序的、协调的。
就像老话说的“曲终人散,余音绕梁”,虽然个体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却是保持的。
自然界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更加和谐的未来。
3. 联系与发展:互相交织3.1 联系推动发展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推动发展,发展又促进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1.1 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
物质世界是指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了所有的物质事物,如地球、空气、水、树木、花草、动物、人类等。
这些物质事物都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二、1.2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物质世界中的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守恒:在物质世界中,能量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发出的光能被地球吸收,然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回大气层,再被其他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信息传递:在物质世界中,信息也是可以传递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眼睛会接收到猫的图像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同样,当我们听到猫叫声时,耳朵也会接收到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3. 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各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因为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因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是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三、2.1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自然界的发展: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生长、衰老和死亡。
例如,树木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然后逐渐枯萎;昆虫从幼虫变成成虫,然后产卵繁殖后代。
这种发展过程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2. 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发展现象。
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的繁荣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3. 个体的成长: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婴儿学会走路、说话;青少年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成年人学会承担责任、关爱他人。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l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
所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反对那种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件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组合。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大体上说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我们必须对事物多种多样的复杂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那些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改造事物。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观点。
间接联系就是经过中间环节的联系。
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就是中介。
世界万物正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在一起的。
中介具有过渡性,使一事物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
看不到联系的中介就无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并且还会忽视间接联系。
使人们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表面性,并在实践中遭受挫折。
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是同把握条件的复杂多样性紧密相关的。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了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科学体系,⾸先必须了解它的总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
第⼀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然界或⼈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60页)唯物辩证法既然是要回答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当作⾃⼰学说的第⼀个总的特征和起点,为此,恩格斯曾⼀再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21页)⼀、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同其他观点⼀样,也是建⽴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诡辩论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起,所以,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去讲普遍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作中就会犯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误,如说什么:“国际上⼀阵风,国内就抛起⼀层浪”等等,把苏联的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刘少奇联系起来,得出了“⽂化⼤⾰命”的错误理论,导致了⼀场灾难,就是证明。
②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从具体事物、现象来看,⼀切事物、现象都不能孤⽴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观点:1、物质统一性;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3、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相同化解把哲学分割为两小
相同的基本教派。
凡是指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教派属唯心
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辩证唯物
主义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世界就是广泛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
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
统一物分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
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
本原因。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一致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又是认识的规律,也是思维辩证发展的规律。
客
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外部世界的辩证发展的规律,而认识规律、思维
规律的辩证法则是主观辩证法,是对前者的反映,即辩证的思维规律。
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例子
在物质世界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普遍联系的例子,这些例子展示了物质之间
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水的循环: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了
普遍联系。
太阳能引发的蒸发使水从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中蒸发升华成水蒸气,水蒸气随后凝结成云,最终以雨、雪、冰等形式回到地表。
2. 食物链:食物链展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食物链中,植物充当着
生产者的角色,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并合成有机物质。
然后,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而食肉动物则以草食动物为食。
这种依赖关系使得各个层次的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中相互联系。
3. 氧气和呼吸作用:氧气和呼吸作用展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对气体的依赖关系。
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气体之一,通过呼吸作用,人类和动物摄取氧气并将其与有机物质反应,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了氧气的循环和供应。
4. 植物的根系与土壤:植物的根系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显示了普遍联系。
植物的
根系通过吸收水和养分,从土壤中摄取所需的物质。
同时,根系通过释放有机物质和根系菌的共生关系,对土壤质地和结构产生影响,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些例子表明了物质世界中普遍联系的存在。
它们显示了物质之间相互依赖和
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揭示了自然界中各个元素、生物和过程之间的协调性。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方法论咱这物质世界啊,那可真是奇妙得很呢!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万事万物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你看那自然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它们看似各自独立,可实际上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河流滋养着大地,大地孕育着花草树木,花草树木又为飞禽走兽提供了食物和栖息之所。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缺了谁都不行啊!再想想我们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那更是紧密得不得了。
我们一起工作、学习、生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比如说,你在公司里和同事们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这当中就涉及到了无数的联系和互动。
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这个项目能顺利完成吗?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它由无数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有它的作用,少了一个螺丝也许车子就跑不起来啦!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啊,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呢。
就拿买东西来说吧,你去超市买了一包薯片,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消费行为。
但你想想,这包薯片从生产到运输,再到摆上货架,这中间涉及到了多少人、多少环节啊!农民种植土豆,工人加工薯片,司机运输货物,售货员摆放商品……这一系列的过程,不就是各种联系的体现吗?而且啊,这种普遍联系还不仅仅局限于当下,它还会影响到未来呢!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就好像你今天努力学习,将来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
这不就像播下一颗种子,你用心去浇灌它、培育它,将来它就会开花结果,给你带来丰收的喜悦嘛!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小瞧了这些联系啊,要善于发现它们、利用它们。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只盯着问题本身,要想想它周围的那些联系,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你说,要是我们都能明白这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方法论,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变得更加美好呢?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所以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物质世界中无处不在的联系吧,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难道不是吗?。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课题: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方面: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
人的活动的关系
授课方法:探究教学法、导问启发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结合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高教版
授课执行情况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