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三疑三探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守林人》的主要内容,并能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评价。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守林人》的主要情节和文化内涵,能够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生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守林人》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中生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应熟悉课文《守林人》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需要准备好课前所给出的预习内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室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方便课堂教学使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相关引导,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那些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英雄人物。
2.引出《守林人》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度和阅读兴趣。
2. 阅读和讲解1.教师为学生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归纳,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思想和意义。
3. 讨论和思考1.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和生态。
2.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4. 活动和游戏1.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2.活动和游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交能力。
5. 总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和责任感,保护好我们珍贵的自然资源。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守林人》,理解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懂得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基本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评和反馈。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所学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情感升华。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家庭阅读任务: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成绩,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情境等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下第9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馈、赡、颂、悼”等12个生字,会写“馈赠、赡养、颂扬、悼念”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课文对守林人一家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写“馈、赡、颂、悼”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提问:你们知道“守林人”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守林人的课文。
(2)简介作者:郭风,我国著名作家,擅长写散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2.字词教学(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形声字、会意字等方法识字,巩固生字。
(3)学习生词,理解词义。
3.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注意语调、节奏。
4.体会课文思想感情(1)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守林人一家的赞美之情?(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1)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四、教学反思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法: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1.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引导学生理解守林人的辛勤付出和女儿的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故事情节概括:让学生概述《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诗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如森林、守林人、女儿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4. 主题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以及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例分析法:以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为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故事情节概括:让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4. 诗歌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如森林、守林人、女儿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5. 主题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6.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感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感恩、奉献、守护等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与其他描写守林人生活的文学作品,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简介与背景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1.3.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守林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3.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
1.3.3 学生分享他们对守林人和森林的了解和感受。
1.4 作业:学生预习第一章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 教学内容: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3.2 学生阅读故事,并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2.3.3 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4 作业: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准备参与讨论。
第三章:角色分析3.1 课程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中的主要角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3.3.3 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感受。
3.4 作业:学生完成角色分析的写作任务,准备参与讨论。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如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亲情与成长等。
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故事中的主题。
4.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3.3 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受。
4.4 作业:学生完成主题探讨的写作任务,准备参与讨论。
5.1 课程目标:使学生对《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优美的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作品传达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分析,作品优美的文字欣赏。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传达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原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3. 文本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环保主题,让学生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环保建议。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守林人的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贡献,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做到环保。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研究,寻找更多关于环保的资料,了解我国环保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形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文本欣赏方面的进步,以及对环保主题的认知和参与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内容,品味人物感情。
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4.学习文章插叙的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方法:激趣法、读书指导法、谈论法、启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歌名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1.出示达格妮图片,指名读,她是本文的另一个主人公。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了什么事?三、对比细读,学习表达(一)学习表达1.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支乐曲的?勾画相关语句。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交流。
2.了解联想1)引出联想出示句子:可音乐的旋律是那样的美,……牧童的笛声……音乐在空中流淌,……还有儿时游戏时的欢笑……交流:描写乐曲多在旋律上,而作者却用了更多的笔墨在写什么呢?生交流,读句子。
2)感受旋律的高低变化师:怎样的旋律才能让她联想到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呢?交流,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变化。
3)了解联想师:她还会听到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达格妮会联想到森林、大海呢?引出联想是与人的生活相关的。
4)简略感受第二处的联想:生读第二处句子3.感受心情讨论交流:两处都在写达格妮的联想,为什么表达不一样?引导学生感受出联想和人的心情有关:第一处联想,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是——激动第二处联想,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是——开心,幸福,感动……配乐读句子(二)运用表达,补白联想1.再现情景,体会写作手法引读10年前爱德华和小女孩达格妮相逢的情景。
体会插叙的作用。
2.补白联想想一想,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他联想到的会是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多少个黎明,爱德华坐在钢琴面前,他听到了,多少个黄昏,爱德华站在窗口,他看到了。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教案第一章: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牛了解和掌握《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牛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有过送礼物给别人的经历,礼物背后有什么寓意。
2. 简介故事背景:介绍守林人的工作及女儿的情况。
3.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 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及自己的感悟。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词汇的运用练习。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词。
2. 教师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词汇运用练习:学生用所学生词造句。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生词编写句子,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语法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课文中使用的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2. 语法运用练习。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使用的语法知识。
2. 教师讲解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语法运用练习:学生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表达。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语法知识编写句子,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
2.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与应用。
【教学步骤】1.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2. 教师讲解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技巧。
3.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习效果。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类似的阅读理解题目,家长签字确认。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_《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摘要:教材人素养承语言教学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角发展学生语言素养,教学难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语句以及描写音乐句子感受这位音乐崇高人格和爱情怀,感悟表达积累背诵课写达格妮回忆儿往事采取是怎样叙述方法?学生介绍插叙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有插叙手法设计理念课设计遵循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理念从课题切入品讨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统领全问题从而让学生多元对话获得超越我、超越情感体验教材人素养承语言教学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角发展学生语言素养教学目标掌握课生能正确写并运用系语境理词语系上下理含义深刻句子体会音乐师人格魅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背诵喜欢段落学习插叙写作手法教学难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语句以及描写音乐句子感受这位音乐崇高人格和爱情怀教学准备生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教学程、创设情境谈话引入金色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记忆童年代每次生日也定让学们记忆犹新每次生日陪伴你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幸福光吗?当我们沉浸幸福光我们定要想到是父母爱、长辈爱、亲人爱、朋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分享另姑娘幸福(生课题)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女儿?什么要献给她)二、初课了学生用己喜欢方式课画出生、词课生、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己努力学会课生把课正确、流利(生学生、词)3检学生认生情况初课提出疑问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容并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人名了他们不身份初步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女儿等疑问三、品课疑感悟()5~8段理葛利格什么给守林人女儿送礼物?初步讨论葛利格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女儿呢?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姑娘生日礼物呢?3品课5~8段想象姑娘讲述艰难而又快乐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屋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感受细细品5段进步感受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美品质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什么这位著名音乐会送她份生日礼物?5到写葛利格言、行语句细细品交流体会感受葛利格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情怀(二)3~段和9~段理葛利格送了怎样礼物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礼物是什么?女孩从乐曲听到了什么?从出句子、议、品感受这支美妙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写照是音乐师用心写出精品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情绪变化词句有哪些?细细品段女孩追问三句子品课段让学生交流从感受到什么?姑娘什么会次次追问、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她谱曲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珍藏着他们真挚友情还从什么地方看出音乐真挚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姑娘就会听到)进步理奇妙方式5播放乐曲优美乐曲声再姑娘听到情景看到物象6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礼物?深化学生感受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课写达格妮回忆儿往事采取是怎样叙述方法?学生介绍插叙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有插叙手法3背诵己喜爱段落附板设计。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设计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设计教材简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较远,全文的内容简短,但读懂它还是较难的。
因此,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围绕诚信为主题,重在体验上,全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一种师生共同走进达格妮内心的过程,就是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就是学生对诚信步步加深理解的过程教学目标:A类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中心,理清文章脉络。
B类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文中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5.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C类 6.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收集成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第三板块——理清文章脉络7.标出自然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谁干什么) 小组交流,选代表回答8.本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 插叙,恰当的运用插叙,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是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体会情感8.轻声读课文,画出感动你的地方,并仔细读一读。
边读边找,小组交流9.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
第五板块——延伸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舞钢市第六小学蔡小丽。
授课教师学科五年级语文单元课题美好心灵、美好情感
课题9、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 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 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 2 课时。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金色的童年, 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 童年时代
的每一次生日, 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 每一次生日,
陪伴你的是什么呢? 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 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
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
和甜蜜。
今天, 我们将走入文本, 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
福。
( 生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3分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1、守林人的女儿是谁?
2、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3、为什么要献给她?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
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
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5 分钟)
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3、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 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 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 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并读好: “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 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
初步解决: 什么是守林人, 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二)品读课文, 解疑感悟
1、读 5~8 段: 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 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 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 5~8 段, 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 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 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 5 段, 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 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 细细品读, 交流读中的体会, 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 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2、读 3~4 段和 9~1 1 段, 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从文本中找出句子, 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 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 细细品读第 4 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 品读课文最后一段, 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 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 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 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 ( 用乐曲作礼物, 传唱全球时, 小姑娘就会听到) 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 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 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
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情况。
请看: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
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奇妙的方式
一定要送(珍贵的礼物)祝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