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下第3节《动能和势能》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4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化。
5.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6.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7. 案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汽车行驶、电梯运行等。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况。
第3节动能和势能知识梳理:1.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__ ,物体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_ ,物体的动能越大.3.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并处在一定_ 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 和_ 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_ _,所处位置越,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_ 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__ __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__ __.练习:1.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C.物体做的功越少,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少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C.飞行的飞机D.拉开的弹弓3.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其动能大小的情况是()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始终不变4.抗疫防控期间,常德市防疫部门利用雾炮车对城区街道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和除尘,雾炮车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雾炮车的动能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球A从斜槽上某点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木块B移动一段距离.(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_(填“小球A”或“木块B”)的动能.(2)实验表明,让同一小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越大,小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木块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_ ,动能越大.(3)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槽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比较木块B 被撞后移动的距离.6.下列动物飞行过程中,如果它们的飞行高度相同,重力势能最大的是()A.麻雀B.鸽子C.乌鸦D.老鹰7.下列物体中,不具有弹性势能的是()A.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B.被射箭运动员拉弯的弓C.水平放在桌上的弹簧D.机械手表中旋紧的发条8.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撑竿弯曲,撑竿具有能.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填“大”或“小”).9.如图是过山车向下“俯冲”的情景,对过山车加速下降过程中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10.一架飞机在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向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该飞机在此过程中()A.动能不变B.动能减小C.重力势能不变D.重力势能增大11.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从B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从B到C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如图所示,物块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依次经过a、b两个点,不计空气阻力,比较物块在a、b 两点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在a点动能大B.物块在b点动能大C.物块在b点重力势能大D.物块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一样大13.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1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为获得充足的空中滞留时间,都会在跳水前先用力下压跳板,以便利用跳板的让自己上升得更高.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的过程中,_(填“离开跳板”“最高点”或“入水”)时动能最大.15.我们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那么,哪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更大呢?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能初步得出:对动能的影响更大.物体动能抛出去的篮球约30 J行走的牛约60 J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约4 000 J15.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m1=m2<m3.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则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比较a、b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比较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是洪家渡水电站,针对大坝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从机械能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__ __?回答:__ __.18.“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经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在B点时速度最大.对此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人从A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一直减小B.人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人在B点时动能最大D.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在B点时最大参考答案:第3节动能和势能知识梳理:1.能量定义:物体能够对外__做功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运动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质量__和__运动的速度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__越大__,物体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__越大__,物体的动能越大.3.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__重力__并处在一定__高度__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_质量__和__所处的高度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__大__,所处位置越__高__,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__发生弹性形变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__弹性形变的程度__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__越大__.练习:1.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D)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C.物体做的功越少,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少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C)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C.飞行的飞机D.拉开的弹弓3.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其动能大小的情况是(D)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始终不变4.抗疫防控期间,常德市防疫部门利用雾炮车对城区街道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和除尘,雾炮车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喷洒消毒液的过程中,雾炮车的动能__变小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球A从斜槽上某点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木块B移动一段距离.(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__小球A__(填“小球A”或“木块B”)的动能.(2)实验表明,让同一小球A分别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越大,小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大__,木块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__大__,动能越大.(3)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槽__同一__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比较木块B 被撞后移动的距离.6.下列动物飞行过程中,如果它们的飞行高度相同,重力势能最大的是(D)A.麻雀B.鸽子C.乌鸦D.老鹰7.下列物体中,不具有弹性势能的是(C)A.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跳板B.被射箭运动员拉弯的弓C.水平放在桌上的弹簧D.机械手表中旋紧的发条8.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撑竿弯曲,撑竿具有__弹性势__能.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___大___(填“大”或“小”).9.如图是过山车向下“俯冲”的情景,对过山车加速下降过程中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10.一架飞机在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向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该飞机在此过程中(B)A.动能不变B.动能减小C.重力势能不变D.重力势能增大11.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从B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从B到C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如图所示,物块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依次经过a、b两个点,不计空气阻力,比较物块在a、b 两点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物块在a点动能大B.物块在b点动能大C.物块在b点重力势能大D.物块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一样大13.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A)1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为获得充足的空中滞留时间,都会在跳水前先用力下压跳板,以便利用跳板的__弹性势能__让自己上升得更高.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的过程中,__入水__(填“离开跳板”“最高点”或“入水”)时动能最大.15.我们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那么,哪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更大呢?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能初步得出:__速度__对动能的影响更大.物体动能抛出去的篮球约30 J行走的牛约60 J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约4 000 J16.用“模拟打桩”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m1=m2<m3.实验时,让物体从木桩正上方的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将木桩打入沙中,三次实验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如图所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则物体对木桩做的功越__多__.比较a、b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高度__有关;比较__a、c__可知: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是洪家渡水电站,针对大坝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从机械能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__大坝为什么要建得很高__?回答:__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重力势能__.18.“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经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在B点时速度最大.对此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人从A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一直减小B.人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人在B点时动能最大D.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在B点时最大。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三建中学仇翠香教材及课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教材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列举了子弹、流水等能够对外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印象,同时为今后学习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由此引出动能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动能的大小与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教材中的“小资料”及“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展开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讨论和口述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势能的教学教材从被举高的打桩机落下时对桩做功具体的实例出发,引入势能的概念,再由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这个实验重点放在“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重力势能,只让学生粗略的知道举高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重力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是物体系统共有的,其大小是相对的这些都不引入,以降低难度。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设及两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为下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1.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3.学生已具备了物理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