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寒地城市人性化步行空间系统规划对策摘要:基于对冬季寒地城市特殊性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严寒气候对于城市步行空间的影响,并阐述人性化的步行空间对于寒地城市的特殊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寒地城市步行空间的系统组成,分别从便利性和舒适性两个角度提出人性化步行空间系统的规划对策,以减弱气候对寒地城市人们出行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寒地城市;人性化;步行空间系统对于寒地城市有多种定义方式,包括从季节温度、日照时间、降水形式等不同角度,但目前尚无相对权威的定义。
实际上,寒地城市(winter city)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1]。
寒地城市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
寒地城市平均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处于冷风与冰雪之中,长期的严寒为人们的生活及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如何提高寒地城市的宜居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1. 寒地气候的不利影响寒地城市每年约有6个月的时间处于冰雪冷风之中,长期的严寒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的建设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例如,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城市色彩单调,缺少生气,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致使城市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同时,在严寒气候条件下建筑内部为了获得充足的日照,需要较大的日照间距,导致城市用于住宅建设的用地面积增加,为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不得不对建筑日照间距进行一定的缩减,因而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等等,但对于寒地城市冬季最为突出的是交通问题。
频繁的降雪来不及从路上清除,极易形成光滑的冰雪路面[2]。
由于摩擦力的降低,增加了人们出行的难度。
机动车车速缓慢,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频发,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摔倒骨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策略——以长春市为例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策略——以长春市为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适老化社区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寒冷地区,如何设计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景观设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东北地区的长春市为例,探讨寒地城市社区适老化景观设施的设计策略。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自然景观。
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并将其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建设多功能公园。
公园内可以设置园林小径、康体休闲区、花坛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散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可以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
长春市拥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可以将其打造成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水景区。
在水景区设置游船码头、休闲广场、钓鱼区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提供温暖舒适的公共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寒冷的气候是一大挑战。
因此,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必须考虑到老年人在寒冷天气中的需求,提供温暖舒适的公共空间。
首先,可以在公园内设置温室。
温室内可以种植各类花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室内暖和的场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观赏植物的机会。
其次,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休息亭。
休息亭可以用来遮风挡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可以在休息亭内设置长椅、茶几等设施,方便老年人休息和聚会。
三、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老年人通常行动不便,因此,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必须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首先,要设置无障碍通道。
在公园内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进出公园,不受地形限制。
其次,要设置坡道和扶手。
在公园内设置坡道和扶手,方便老年人行走和爬升,减少跌倒的风险。
四、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对于社区的需求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设计适老化社区的景观设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气候感应的寒地城市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摘要:寒地城市具有鲜明的气候形态,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如何改善居民的室外活动品质是设计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章分析了气候因素对寒地城市的影响,从出行、户外休闲空间两方面提出寒地城市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对策,以期对寒地城市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寒地城市;户外活动空间;舒适度;使用率Climate sensitivity in the design of outdoor activity space of cityShi BinAbstract : cold city has the bright weather pattern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how to improve the residential outdoor activities is the quality of architects are facing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cold ground city, from travel, outdoor leisure space two aspects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the city outdoor space design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cold city outdoor space design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Key words : winter city; space for outdoor activities ; comfort; utilization rate美国学者亭顿在《气候与文明》中说:“气候是人类文化的原动力、人口移动的主因、能源的主宰以及区别国家特性的重要因素。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寒地城市是依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由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四月,城市都会面临寒冷的侵袭。
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寒地城市进行休闲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细心的对待。
一、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影响因素1.1气候气候是寒地城市的最大特征,也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
如气温、风、阳光以及降雪等。
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寒冷地区城市居民外出活动受气温制约严峻。
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合理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应的设计手段来制造舒适的风环境。
在寒冷地区既需要冬季防风保温,又需要将夏季风引入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
阳光的强弱对寒地城市户外空间影响同样很大,尤其在冬季,充分的日照条件对于人们身心健康是极大的促进因素。
降雪或降雨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之一,降雪既可以带来景观效果,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不畅。
1.2交通由于冬季频繁的降雪来不及从道路上清除,形成冰雪路面,导致冬季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休闲空间周边交通运营力量大大降低。
另外由于寒冷和路面光滑使得在其他季节选择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的人们在冬季不得不选择公交车,甚至出租车。
造成公交车辆拥挤,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与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并会带来肯定的担心全因素。
1.3绿化景观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大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导致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1.4行为方式寒地气候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开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人们的出行会比其他季节削减,尤其是一些弱势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这就导致冬季人们在户外休闲消遣时间明显削减,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天黑早,城市的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晌。
宜居的寒地城市设计探析乔尔(Gehl,2000),林奇(Lynch,1958),拉波波特(Rapoport,1990)和赖特(Whyte,1980)在城市形态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关系的理论,他们的探索包括人类如何感知特定的环境并且产生行为反应,进而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利用这些规律。
在林奇(Lynch)的一系列研究中,“心智地图”(mental maps)的方法被用来反映个人对环境的感知,通过使用“节点”、“路径”、“地标”、“边沿”和“区域”作为基本元素来分析环境心理趋向。
基于此,城市发展演变应与当地生活方式及文化需求相适应,强调城市设计应与环境条件相协调,即“环境行为心理”的方法。
1.2 寒地城市的含义和现状1.2.1 寒地城市的含义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四月,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
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2.2寒地城市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寒地城市的发展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克服由于气候条件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制约,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创造生态适居的寒地人居环境是未来寒地城市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寒地城市从规划设计、管理到建设实施以及适宜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一年中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与严寒、黑暗、冷风和冰雪相伴,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设计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其它地区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阳光、绿化、水体、保温采暖等等,在寒冷地区都要付出很多代价。
因此现在流行的很多设计手法,仍无法解决寒地城市的具体问题。
其一,相对于发达国家与南方沿海地区而言,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常常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而相对滞后,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跟着先进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城市建筑 2017.4|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Apr. 2017一、寒地城市建筑设计的气候制约因素寒地建筑的造型、空间形态设计,受到特定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与限制。
在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冬季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北风侵袭加上频繁降雪,使城市室外公共环境恶劣,市民冬季公共生活受到限制。
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适应特殊的气候条件,补充冬季城市公共生活中缺失的功能。
1.长时间低气温对建筑的影响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冬季室外平均气温为-10~15℃,建筑室内外温差较大,为减少室内热量的损失,我国北方建筑常通过减少外墙面积、减少开窗等方式来提升建筑自身的保温性能。
建筑的形体通常比较集中、紧凑、规整,因而其建筑常显得厚重封闭,同时也带来建筑过于沉闷,在冬季缺乏室内外环境沟通等问题。
因此,寒地城市建筑需要在尽量提高保温性能,保持室内环境温暖的同时,兼顾建筑的造型美观、与城市的对话关系、对城市冬季公共生活的补充等问题。
2.寒风侵袭对建筑的影响我国北方城市的冬季大部分时间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并受西北冷空气流控制,多呈现为夹雪的寒风天气。
冷风的侵袭极易打破室内温度的平衡,降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因此,寒地城市建筑在群体布局、建筑体量、平面朝向、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设计中均应合理考虑,以避免寒风的侵袭。
3.降雪、积雪对建筑的影响我国北方冬季降雪次数多,降雪量较大。
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常常一次下雪经久不化,甚至可以越过一冬。
因此,积雪成为影响寒冷地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中应对屋盖的荷载、保温等方面给予关注,同时通过屋顶坡度处理、加热融化等方式减少积雪。
对于开有天窗的建筑,还要避免积雪覆盖带来的遮光和太阳辐射减少等问题。
二、寒地建筑庭空间对气候的适应庭空间是公共建筑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人群的集聚与活动、小品绿化、标识符号等丰富的要素。
将庭空间纳入到建筑中,使建筑与城市相互渗透、融合,是寒地城市中解决寒冷气候影响下城市公共生活缺失的有效方式。
浅议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摘要:文章着重阐述了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存在的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对策。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景观;景观环境设计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景观环境已成为居民衡量居住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景观环境对于开发商和居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寒冷地区受地域气候等因素的限制,景观环境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因此我们要勇于面对并利用气候的不利因素,总结分析地域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对策来突出寒地景观的特色,使城市居民在四季都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体验,以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
1 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1.1对地域气候因素考虑不充分由于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起步较晚,至今还处在探索中,因此有些设计师和开发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缺乏对地域特点及人文环境的分析和总结,设计在工期和成本的驱使下盲目采用标准化的复制,从而导致设计的千篇一律,并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由于地域特点不同在施工后存在质量问题,为后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
1.2 忽视冬季户外活动场地的利用率在寒地城市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一些楼盘中,户外活动场地及硬质景观占比较大,在冬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利用率较高,但由于缺乏对寒地城市居民冬季户外活动类别、特点、活动时间等冬季活动文化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缺乏对住区规划结构、日照、建筑体量、景观体量、空间关系等冬季活动场地特色的研究,从而导致活动场地在冬季缺乏活力,且利用率低。
1.3 植物配置不合理,生态性不足在进行植物设计时,忽视了建筑体量、建筑立面风格、场地本身的空间关系、相邻场地因素的重要性,因此采用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大草坪、大量的剪型植物以及草坪上散落着低矮的剪型灌木,缺少中间层次的乔灌木和顶层的骨干大乔木,不能形成植物群落和生态循环链,且与周边硬景场地融合度较差。
导致整体小区景观环境效果和品质不佳,且增加后期物业维护成本。
寒地气候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寒地气候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论文气候防护策略———构建具有御寒能力的立体化城市公共空间系统1建立封闭式空中步道系统,强化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受季节影响,往往出现夏季热闹繁华,冬季冷淡萧条的现象。
如果能通过封闭式空中步道将建筑连接起来[2],使室内空间得以延续扩展,将有效地抵御严寒、保证冬季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社会交往或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进而提高寒地城市的冬季活力。
空中步道应多样化、景观化、透明化,使之成为寒地城市特别的景观,满足“人看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和自由的步行路线选择。
美国寒地城市明尼阿波利斯采用玻璃封闭的过街天桥将城市中心地区的主要公共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中步行生活系统。
这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人车分离,而且为漫长严寒的冬季提供了气候防护,为市民的冬季生活提供了方便,增添了乐趣。
2建立半室内化的公共空间,强调室内活动与室外自然景观的融合半室内化的公共空间指上方覆盖玻璃顶或塑料薄膜的商业街和公共活动中心。
这种形式可以为寒地城市的人们提供气候防护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景观效果和视觉享受,使室内活动与室外自然景观充分融合,满足人与自然接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德文花园为寒地城市半室内公共空间的典范。
它完全封闭在温暖的室内化空间中,内部布置丰富的热带植物、景观小品和休息设施,周围环绕商店、餐馆和写字楼等,使严寒冬季里的人们在街头行走和购物成为一种享受。
3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拓展公共活动范围,降低能耗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受冬季气候影响较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大大节省寒地城市的冬季能源消耗。
同时地下公共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加拿大北部城市蒙特利尔冬季高寒漫长,居民地面出行困难。
针对这种气候特点,蒙特利尔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
题目基于寒地气候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摘要寒地城市室外公共空间受气候因素影响非常大,寒地城市中的人们在冬季活动大多在室内,怎样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寒地城市居民在室内活动的兴趣是设计者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气候因素对寒地城市中人的行为的影响,通过提出“庭空间”的概念来应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关键词:寒地城市气候特点公共空间庭空间室内城市广场AbstractThe climate factor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utdoor public space in cities of cold areas,where people generally exercise or work indoors in winter. That is why the problem designers have to face is how to engage people’s interest in exercising or working indoors by means of rational design. The concept “Atrium Space”is put forward to deal with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city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human behaviors in cold areas in the text.Keywords: City in cold areas ;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 public space; atrium space ; indoor city squar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寒地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1对城市中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1)1.2对城市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1)1.3寒地公共空间解决策略的提出 (1)第2章寒地城市庭空间的特征2.1空间的边缘性 (2)2.2气候的调节性 (2)2.3空间的多功能性 (2)2.4空间的心理感受 (3)第3章庭空间的实例分析3.1 加拿大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3)结论 (3)参考文献 (4)第1章 寒地气候对城市的影响寒地城市的气候特征为气温低于0摄氏度,以雪的形式降水,日照较少,白昼较短,并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变化明显。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越来越显得紧缺,城市绿地和休闲空间的面积也日益减少。
然而,对于居住在寒带城市的居民来说,休闲空间则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设计出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休闲空间需求的场所,对于寒带城市的规划设计而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休闲空间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气候条件寒带城市的气候条件很特殊,冬季的气温非常低,雪天也很常见。
因此,在空间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抵御低温,并用设计来控制雪的积聚。
二、景观设计当谈到休闲空间设计时,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景观设计将决定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放松。
针对寒带城市的雪景,可以考虑将雪堆慕名成狮子、熊、兔子等可爱形象的雪雕,吸引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此外,为带来温馨和舒适感,可增加饮食周边和休闲音乐区域来提供供休闲娱乐和饮食消费场所。
三、环保设计在设计城市休闲空间时,其环保性也应该作为重要因素而被优先考虑。
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并使用节能设施,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同时也增强了公共休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性。
四、交通便利设计出好的休闲空间是能够吸引市民前来休闲放松的关键。
因此,在设计中增加交通路线和公共设施将极大地提高休闲空间设计的购物力。
清晰的交通标志和道路系统,以及配备完备的停车场和自行车架都是新的利好绝好人气和完善服务体验的重要元素。
在实现以上几方面的设计考虑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几点经验:首先,要考虑节能减排。
建设园区时,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同时,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照明等能源来源。
其次,要注重艺术和文化元素的融入。
艺术和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增强园区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表现为公共艺术作品、文化讲座、室内外艺术展览等,从而让休闲空间成为一座既有休闲愉悦性、又有文化底蕴的公共场所。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向城市,使得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匮乏、绿地缺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将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关注如何打造能够提供城市居民高质量休闲和生活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
寒地城市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气候和文化特征,其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地域特点和气候因素,注重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和多样化的休闲设施,以满足广大居民对于休闲生活的需求。
因此,探索适合寒地城市的休闲空间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现状与问题的调查,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具体得说,本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 对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析。
2. 调研和分析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案例分析和比较,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4. 提出切实可行的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文献调研法: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概念、设计方法、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实地调查法:对寒地城市的休闲空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案例和数据支持。
3. 案例比较法:对国内外优秀寒地城市休闲空间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比较,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的休闲空间设计策略和方法。
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 对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析,明确其设计要求和特点。
2. 描述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3. 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对空间布局、景观元素、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建议。
寒冷城市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方法
寒冷城市的户外休闲空间设计非常重要,它可以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舒适与便利,可以
满足他们休闲、娱乐、活动等多项需要。
下面介绍一些寒冷城市户外休闲空间的设计方法。
首先,要考虑户外空间的弧形形状设计,一般情况下,它们由三段圆弧组成,使得空
间更加方便,在一些狭窄的地方,更加容易形成封闭的空间。
而且圆弧形空间更加安全,
可以有效的防止人们发生意外。
其次,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通风的问题,保证空间内气流能够流通自如,以消除寒冷
的气氛。
另外,在空间内可以设置一些安全隔离物,有效阻隔外界寒冷,让里面的温度更
加温暖。
此外,设计的时候还应考虑色彩的问题,使用暖色调的色彩,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有温
柔和温馨的感觉,从而更加吸引游客就座。
还可以考虑在空间中植物的问题,选择一些绿
色植物,会更好的净化和调节空气,使空间更加舒适。
最后,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材料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覆盖空间,这里应该使用高质量,高保温性能的材料,以最大程度保暖,抵御外界冷空气,以便让游客感受到温暖的气氛。
总之,寒冷城市的户外休闲空间设计非常重要,有效设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空间。
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模式初探寒地城市冬季气候严酷,景观冬季荒废,如何能使居民在漫长的冬季里有相对较好的景观体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从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的劣势入手,基于人们对于景观环境的需求提出了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几点模式,希望可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给寒地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寒地城市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冬季,气候严酷,漫长的冬季人们无处可去。
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相较其他城市有一定劣势:1.冬季温度低,寒风凛冽;2.植被比较单一,四季常绿的植被更是少之又少;3.气候条件导致人们户外活动减少。
以上几点导致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具有很大局限性,景观在冬季几乎处于荒废状态,设计师对于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更是存在消极的态度,直接放弃对于冬季景观的考虑。
居住区景观是离人们最近的户外空间,冬季人们更可能选择在家门口的小环境活动,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寒地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模式,希望可以改善冬季景观的品质,给寒地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引入阳光的模式阳光对于寒地城市的冬季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冬季人们出外活动的前提,一切能够让我们更接近温暖阳光的冬季景观都应该是受人欢迎的。
1。
台地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著名,营造出了很多冬季接受阳光、夏季微风拂面的场所。
这一模式要求台地最好可以三面围合,一面向阳,它可以借助半地下车库的顶界面,也可以是入户的景观平台。
这里是我们冬日下午晒太阳的好地方,同时平台南向的下方也刚好安置背风向阳的座椅。
这一模式会营建一个温暖的平台和一个温暖的立面,而立面的温暖对于雪可封门的东北来说难能可贵。
2。
暖房暖房像温室一样,利用太阳能系统,它要求北侧用实墙建造,其余三面用大玻璃围合,在冬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太阳的热辐射,在夏季可以开启窗户变成阴凉的室内.北方寒冬中温暖的花房是社区老人的乐园,居民可以在其间种植农作物或者花草,一方面增加了冬季的活动,同时又自给自足,增加了社区居民的互动.屏蔽冷风的模式冷风是妨碍人们冬季出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当下,不可预知的建筑风更多,极大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适当屏蔽冬季的冷风可以增加人们户外逗留时间。
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浅析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四月,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
气候条件对其户外空间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寒地城市进行休闲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也需要更加精心的对待。
一、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影响因素
1.1气候气候是寒地城市的最大特征,也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
如气温、风、阳光以及降雪等。
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外出活动受气温制约严重。
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合理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应的设计手段来创造舒适的风环境。
在严寒地区既需要冬季防风保温,又需要将夏季风引入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
阳光的强弱对寒地城市户外空间影响同样很大,尤其在冬季,充足的日照条件对于人们身心健康是极大的促进因素。
降雪或降雨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之一,降雪既可以带来景观效果,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不畅。
1.2交通
由于冬季频繁的降雪来不及从道路上清除,形成冰雪路面,导致冬季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休闲空间周边交通运营能力大大降低。
另外由于寒冷和路面光滑使得在其他季节选择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
的人们在冬季不得不选择公交车,甚至出租车。
造成公交车辆拥挤,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与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并会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1.3绿化景观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大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导致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1.4行为方式
寒地气候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人们的出行会比其他季节减少,尤其是一些弱势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这就导致冬季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天黑早,城市的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晌。
二、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2.1国外经典案例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针对冬季的特殊计划,如“区域空调计划”利用每天从地铁站排出的大量废热为区域采暖提供廉价的能源;如设立冬季节日,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变城市冬季萧条的面貌为目标。
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分别拥有在世界占第一和第二位的地
下商业系统,由四通八达的地下人行通道和地下商业街区组成,连接地铁站、办公楼、大型百货商店、银行、市政厅、停车场、火车站等公共设施,创造了庞大的不受季节影响的地下公共空间环境。
欧洲,诸如巴黎、伦敦、莫斯科和米兰等地,建立大型室内街和室内活动中心。
产生于19世纪的拱廊通道形式,这种上方覆盖玻璃顶的半室内化的街道,将室内装饰艺术与室外的阳光、植物等因素结合,兼有室内外的双重特点。
2.2哈尔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有大片领土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其中哈尔滨就是一个典型的寒地城市。
哈尔滨,一个走过了百年现代建设的城市,一个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城市,有着“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誉。
在城市规划方向的探索中,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国际一流寒地生态城市”的新概念,并采取了相关积极的措施。
第一,在气候环境方面,适度提高了住宅以及相关建筑的日照标准。
使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
并且推广清洁能源,提高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
防止冬季燃煤污染空气。
第二,在城市色彩上继承哈尔滨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暖色基调,确定哈尔滨城市色彩主基调:代表色彩为米黄和白色,与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打造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彩哈尔滨”。
利用温暖色彩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加强。
另外丰富的夜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并增加人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程度;适宜的夜景灯光效果将为人带来温暖舒
适的感觉,并有效地减少萧条感以及犯罪。
如目前,哈尔滨已经成功地打造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以及南岗区的女人街、儿童街、印度风情街等等特色灯光街区,市民们有了夜间休闲的好去处。
第三,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哈尔滨也着力创造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
为了使城市获取充足的阳光,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将采用与子午线成30 —60度角的方向布置。
在地上建筑的开发同时,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吸引人流转入地下。
目前,哈市南岗地下商业街的建设已形成地下空间网络,把主要的商业网点连接起来;地面上借鉴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做法,建立有气候防护设施的公共空间,在城市重点路段设置“全天候”步道系统和封闭式过街天桥,在中心地段开辟“冬季室内花园”。
第四,依据城区风向特征,建立南引北挡的总体绿化布局体系,使其在西北部起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和外来沙尘入侵的作用;在城市上风向规划楔形绿地和供氧生态廊道;在马家沟、何家沟沿线辟建人工湖和大规模绿地。
同时,在一切可以绿化的地面都“见缝插绿”。
第五,在冰雪利用上加强开发“冰雪、生态、边境”等独具龙江特色的旅游项目,将哈尔滨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把冰雪观光、冰雪游园和城市特色广场等景观区连接成有机统一整体。
冰雕、雪雕、滑雪、滑冰、雪地爬犁、雪地足球等。
比如说,建立三条冰雕走廊带。
一条是商业步行街,主要分布在中央大街、兆麟街、建设街等;另外两条是马家沟冰雪观光走廊、松花江畔冰雪观光走廊;再有,建立城市冰雕通道,主要设在友谊路、经纬街、尚志大街、新阳路等。
结合
城市冰雪景观线,打造冰雪重点园区、广场。
以“冰雪大世界”为基础,结合冬季冰雪游乐主题,建立大型“冰雪迪斯尼乐园”;还有兆麟公园、太阳岛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等其他冰雪重点园区。
哈尔滨在寒地休闲空间建设上有着丰厚的经验,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步行系统的不连续性,由于哈尔滨利用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地下商业街被人为打断,虽然有利于防火,但是却造成行人不便。
而且地下商业街过多的商业摊点及店面使得舒适性大大降低。
其次地下空间缺乏与主要公共建筑的联系,使得地下空间单独存在,浪费了有利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