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根及根茎类中药)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67 MB
- 文档页数:114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一、引言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中药鉴别过程中,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分类1. 根类:是指以植物根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黄芪、天冬、当归等。
2. 根茎类:是指以植物地下茎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等。
三、外观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外形:粗壮而直立,表面多皱纹,枝干少。
(2)色泽:颜色较浅,常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3)质地:质地较硬而坚实。
(4)断面:断面光滑而均匀。
2. 根茎类:(1)外形:表面粗糙不平,有明显的节间和节瘤。
(2)色泽:颜色较深,常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3)质地:质地较软而有弹性。
(4)断面:断面纤维分明,有明显的韧皮层和木质部。
四、气味和味道鉴别要点1. 根类:(1)气味:气味清香,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甘或微苦。
2. 根茎类:(1)气味:气味浓郁,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微苦或微甜。
五、理化性质鉴别要点1. 根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高,一般在5%以上。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
2. 根茎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低,一般在3%以下。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
六、显微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厚,细胞间隙小。
(2)组织结构:木质部发达,髓部较少。
2. 根茎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大。
(2)组织结构:韧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等方面。
在实际的中药鉴别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精)中药鉴定学讲义:根及根茎类中药各论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根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及饮片。
一、性状鉴定(一)性状特征根类中药:无节、无节间、无芽或芽痕。
根的形状: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二)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特征(难点、考点、失分点)观察根的横断面或横切面特征,首先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的根横断面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皮部宽广,内皮层环较明显;中央有髓;外表无木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定(难点、考点、失分点)(一)组织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横切面的组织构造,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由外向内的结构如图所示: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还具有异常构造,常见的有:(1)多环性同心环状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
在正常次生构造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常由中柱外方部位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新的形成层,由此形成第一轮同心环维管束,以后随着外方薄壁细胞的继续分裂,又相继形成第二轮、第三轮同心维管束等,如此形成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2)附加维管柱(韧皮部维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与原有形成层环成异心型排列的多个环状形成层,由这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复合的和单个的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
(3)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
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它是由形成层不规则的活动所形成,在某些时候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产生韧皮部。
(4)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等。
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它是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栓化形成。
根类中药和根茎类中药代表性药材简介(一)蕨类1、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
表面深棕色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上部有棕红色叶柄残迹。
生狗脊片近边缘有一条凸起棕红色的木质部环纹。
2、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外表黄棕色至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根茎断面深绿或深棕,环列点状维管束,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薄壁细胞内有间隙腺毛。
根茎含间苯三酚。
以绵马酸类为主。
骨碎补:水龙骨科槲蕨的干燥根茎。
(二)蓼科1、大黄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表面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里,习称锦纹。
横切片根茎髓部较大,有异常维管束,每个异常维管束形成层呈环状,其中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根茎横切面韧皮部筛管明显,薄璧组织发达,含有大型粘液腔(从外到内逐渐减小);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黄棕色物质。
粉末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大型网纹导管,并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大黄含蒽醌衍生物。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等,双蒽酮苷作用最强。
鞣质为收敛成分。
2、拳参:蓼科拳参的干燥根茎。
3、虎杖:蓼科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4、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皮部散有4~11个云锦状花纹环列(异常维管束)。
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维管束单个或复合型,均为外韧型;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蔟晶。
(三)苋科1、牛膝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断面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根横切面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2、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根。
(四)商陆科1、商陆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根。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讲解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药效机制。
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下面是对一些常用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讲解。
首先是生地黄。
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虚热盗汗、阴虚火旺、口渴、糖尿病等症状。
它的根部富含氨基酸、甙类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接下来是白术。
它是常用的健脾胃药,有益气健脾、利水止泻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泄泻等症状。
白术含有挥发油、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碱等成分,具有舒张平滑肌肉、提高胃肠功能的效果。
再次是当归。
它是女性常用的补血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虚等症状。
当归根茎富含纤维素、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成分,能够滋补养血、调节内分泌的平衡。
此外,还有黄连、黄芪、党参等常用的根及根茎类中药。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热毒痈肿、湿疮溃烂等症状。
黄连内含有黄连素、黄连酮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具有补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气虚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黄芪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功能的特点。
党参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物,具有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党参中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类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以上是对一些常用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讲解。
它们在中医药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中药,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
根及根茎类药材一、概述根及根茎类药材是指以根或根茎作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其主要特点是富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根及根茎类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功效。
二、常见的根及根茎类药材1. 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开胃等功效。
人参可以作为单味药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甙和黄芪酸等化合物。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3.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滋补品,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皂苷等化合物。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作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补血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5. 川芎:川芎是一种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川芎素等。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中草6.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健脾开胃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白术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等作用,并且可以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三、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应用1.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应用人参、黄芪等根及根茎类药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肝脏等作用,可以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得到应用。
人参可以改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肝损伤;黄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肝细胞损伤。
2.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当归、川芎等根及根茎类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作用,可以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得到应用。
当归可以活血化淤、调经止痛,对于月经不调、经期腰酸腿软等妇科问题有较好的效果;川芎可以活血化淤、调经止血,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等妇科问题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根和根茎类中药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常用于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讲解: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主要产于东北亚地区。
人参被广泛用于调补气血、益精神、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在中医药理论中,人参具有补气生津、益精明目、健脾胃、滋补肺阴等功效。
2.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益脾肺、固表和止汗、益气安中的功效。
黄芪通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慢性腹泻等症状。
3. 党参:党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生津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党参通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短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状。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养血中药材,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问题。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滋阴补肝的功效。
5.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尿消肿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
茯苓通常用于治疗水肿、湿热下注、脾胃湿滞等症状。
6. 生姜:生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辛温散寒、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
生姜通常用于治疗感冒、呕吐、腹泻等症状。
这些根及根茎类中药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合理使用这些药材,可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功效。
当然,在使用中药时,也要结合个体体质和病情特点,遵医嘱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