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凸轮传动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6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旋转构件,用于转换转动运动为线性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1.2 凸轮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正凸轮、逆凸轮、复合凸轮等。
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简单、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
应用: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机床、汽车等。
第二章:凸轮的轮廓设计2.1 凸轮轮廓的基本参数基圆半径:凸轮与从动件接触点的圆的半径。
顶圆半径:凸轮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圆的半径。
工作圆半径:凸轮轮廓的最小圆的半径。
2.2 凸轮轮廓的计算按运动规律计算:正弦、余弦、直线等运动规律。
按压力角计算:凸轮轮廓的压力角与基圆压力角的关系。
2.3 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按运动要求设计:确定凸轮的升程、降程和回程。
按力学要求设计: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刚度。
按加工要求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刀具。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设计3.1 从动件的分类和特点按形状分类:摆动从动件、直线从动件、滚子从动件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曲柄摇杆机构、摆线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3.2 从动件的设计要点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形状和尺寸,满足力学和运动要求。
考虑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条件和磨损情况。
3.3 从动件的设计实例以摆动从动件为例,介绍其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从动件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4.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啮合角压力角: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啮合角:凸轮和从动件啮合点处的啮合角。
4.2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冲击和振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冲击和振动。
传动误差:凸轮和从动件的啮合误差。
4.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和优化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
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
第五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5.1 印刷机械中的凸轮机构介绍印刷机械中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应用。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掌握凸轮的形状、尺寸和运动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机构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教学活动:1. 引入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凸轮的形状和尺寸的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举例说明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练习分析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练习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第二章:凸轮的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了解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内容:1. 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练习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练习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10章凸轮传动一、基本概念1.与连杆传动相比,凸轮传动结构简单、紧凑,能方便地设计凸轮轮廓以实现从动件预期的运动规律;但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易磨损,不宜承受重载荷和冲击载荷。
凸轮传动在各种机械中很为常见,尤其在自动、半自动化机械中应用非常广泛,凸轮作回转运动或往复移动转变为从动件所需连续的或间歇的往复移动或摆动。
2.凸轮传动分类:按凸轮的形状和运动分为盘形回转凸轮、平板移动凸轮和圆柱回转凸轮;按从动件的形式分为尖底、滚子和平底从动件;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为直动从动件和摆动从动件。
3.设计凸轮传动的前提:根据工作要求选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基本概念:基圆、基圆半径、理论廓线、实际廓线;推程、推程运动角、升程、远休止角、回程、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
从动件的位移线图、速度线图和家速度线图统称为从动件的运动线图,它反映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4.点或线接触,失效形式为磨损和疲劳点蚀,要求凸轮和滚子的工作表面硬度高、耐磨,有足够的表面接触强度,凸轮经常受到周期性的冲击载荷,要求凸轮芯部有较大的韧性。
强度校核按接触强度校核。
5.从动件悬臂长度不小于导路长度的一半;结构有整体式、镶块式、组合式等。
6.设计凸轮传动,不仅要保证能实现从动件的预定运动规律,还要使运动不失真,传动时受力情况良好,效率高,结构紧凑。
(1)压力角,有效分力、有害分力(在导路中产生摩擦阻力,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自锁),必须对压力角加以限制(最大压力角不能超过许用值[α])。
压力角可以通过改变基圆半径和合理偏置改变。
(2)凸轮基圆半径选择,压力角愈大,基圆半径愈小,凸轮传动愈紧凑;但压力角要受到许用值的限制,也就是基圆半径不能过小。
设计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传动时,基圆半径选择是否恰当,还会对从动件运动规律能否实现带来影响(可能使运动失真,要求基圆半径足够大)。
(3)滚子半径选择,理论廓线内凹没问题,外凸时,要求滚子半径必须小于外凸理论廓线最小曲率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