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饰件基础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9.17 MB
- 文档页数:18
汽车塑料件介绍范文一、汽车塑料件的种类1.内饰件:汽车内饰件主要包括仪表板、中控台、门板、座椅等。
塑料内饰件的主要特点是质量轻、颜色多样、造型复杂,可以抵御紫外线、高温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侵蚀。
2.外饰件:汽车外饰件主要包括车身保险杠、车门、行李厢盖等。
塑料外饰件相较于金属外饰件具有重量轻、成本低、造型自由度高等优势,可以满足汽车外观造型设计的多样化需求。
3.引擎件:汽车引擎件主要包括进气歧管、水箱等。
塑料引擎件具有重量轻、吸声降噪、防腐蚀等优点,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高温耐受能力和强度。
4.底盘件:汽车底盘件主要包括刹车盘、悬挂系统等。
塑料底盘件需要具备良好的刚性和耐用性,能够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振动。
5.电气电子件:汽车电气电子件包括车灯、电池箱等。
塑料电气电子件需要具备绝缘性、耐腐蚀性、抗高温能力等特点,以确保安全可靠的电气传导和电子设备工作。
二、汽车塑料件的特点1.质量轻:塑料相较于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的优势,可以减轻汽车整体重量,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
2.成本低:相较于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的制作成本更低,可以大幅降低汽车制造的成本,并使汽车更具竞争力。
3.高强度:虽然塑料相较于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但经过强化处理后,可以提高塑料件的强度和刚性,确保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耐腐蚀性:塑料件能够抵抗化学物质、水分和氧气等因素的侵蚀,提高汽车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5.模具加工灵活:塑料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灵活性高,可以满足各种形状复杂的设计要求。
三、汽车塑料件的应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塑料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塑料件应用。
1.内饰件应用:塑料仪表盘、门板和座椅等内饰件可以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同时具备装配简便、外观美观、防噪音等特点。
2.外饰件应用:汽车外饰件采用塑料材料可以实现车身造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降低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汽车塑料外饰件的设计二.汽车外饰件简介汽车外饰件主要指前后保险杠、轮口、进气格栅、散热器面罩、防擦条等通过螺栓和卡扣或双面胶连接在车身上的部件。
在车身外部主要起装饰保护作用,及开启等功能。
汽车外饰件在车身上主要位置及大致形状见图一。
1.前保险杠,后保险杠,散热器面罩,前后轮口,侧饰条,防擦条,后视镜,进气格栅,背门饰板,车门外开手柄,扰流板,行李箱手柄三.汽车塑料外饰件设计标准由于汽车的特殊功能,外饰件设计必须坚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三化”设计原则,同时满足合理性,先进性,维修方便性,可靠性,经济性,制造工艺性“六性”要求。
3.1产品“三化”设计根据设计车型将要投放国家地区的不同,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当地的法规标准。
在造型设计之初产品设计师须学习了解相关法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这主要包括前保险杠上牌照安装孔间距尺寸规定,是否需欲留雾灯安装孔,外部突出物表面圆角及开口尺寸等相关要求。
另外有关散热器面罩迎风面积是否满足发动机,空调制冷要求,需在设计发布前得到相关部门认可。
充分考虑系列化产品的发展,零件安装固定尽量采用统一的螺栓螺母及卡扣等连接件,或通用其他车型的固定件,提高零件通用化程度,保证维修安装的方便性。
3.2材料的确定3.2.1材料种类确定塑料的种类繁多,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主要是一些TPO,PP,ABS,PA6/PA66。
根据汽车外饰件不同的功能,使用工况,大致如下:汽车外饰件材料一览表3.2.2材料标准确定同一类材料执行不同材料标准,其试验项目,成品性能,模具设计均有差异。
根据产品将要投放国家地区的不同,汽车材料工程师可确定材料具体执行的标准,或请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相关资料。
现代轿车外饰件一般多为注塑喷漆或皮纹件,喷漆件为保证与车身颜色及漆面质量的一致,在选材时必须考虑喷涂系统。
例如北美车身油漆多采用高温烘烤系统,外饰件选材时相应亦须选择可高温烘烤的原料。
皮纹件选材时须特别考虑原料的颜色及耐候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汽车设计培训资料-汽车外饰件开发篇外饰件开发篇一、后视镜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内视镜和外视镜,属于法规件和安全件,用于实现整车视野功能。
在后视镜中,镜片属于关键件,镜片的合理选用是保证外后视镜视野范围的有力保证。
主要采用平面镜、球面镜和双曲率镜三大系列。
S11车左镜片采用平面镜:优点在于后视物体无失真,能真实反映车后物体的真实外形及实际距离;缺点是后视范围较小,造成过多的视觉盲区。
A11车左镜片采用球面镜,曲率半径>1200mm:特点是后视物体缩小,后视范围增大,但不能真实的反映车后物体的大小及实际距离。
国家规定当确定曲率半径>1200mm时,失真误差应小于0.15Ra。
B11车左镜片采用双曲率镜:它弥补了平面镜后方视野过小,球面镜反映视野不真实的不足,它的球面部分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的设计,一般选用SR2000基本上解决了失真问题,即满足了国家法规要求,又解决了盲区问题。
在镜片的设计上采用分界线的办法来警示司机变曲率仅供观察车后大致情况。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内视镜的镜片选用,可采用非防眩目的平面镜和可遮蔽的光楔镜两种。
其中可遮蔽的光楔镜设计有楔形角,用于调节后视镜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使光线从正反射变成漫反射,以此达到防止光线过强刺眼的问题。
一般情况,楔形角按图纸要求,若图纸没有说明按3°±10′。
国家法规中,后视镜属于强检项目。
主要有一下几点:A.外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介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5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10m处延伸至地平线。
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应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外延伸至地平线。
B.内视镜视野要求: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