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化合价的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甲醛中碳离子的化合价(原创版)目录1.甲醛的概述2.甲醛中碳离子的化合价3.碳离子化合价的计算方法4.甲醛的用途5.结论正文一、甲醛的概述甲醛,化学式为 HCHO,是一种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常温下具有高度挥发性,可以以很高的浓度挥发到空气中,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甲醛多做成 35%-40% 浓度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于保存尸体标本、杀菌消毒和制作木材、纸张等。
二、甲醛中碳离子的化合价在甲醛分子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由于在有机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碳元素的化合价。
碳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方法如下:氢元素的化合价(+1)×数量(2)+ 氧元素的化合价(-2)×数量(1)+ 碳元素的化合价(x)×数量(1)= 0化简得:2(+1) + (-2) + x = 0解方程得:x = 0因此,在甲醛中,碳离子的化合价为 0。
三、碳离子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有机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确定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如氢为 +1,氧为 -2,氯为 -1 等;2.根据化合物的电中性原则,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3.结合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验证。
四、甲醛的用途甲醛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保存尸体标本:福尔马林溶液可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防止尸体腐烂;2.杀菌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消毒医疗器械、水质净化等;3.制作木材、纸张:甲醛可用于制作胶粘剂,增强木材和纸张的性能;4.有机合成:甲醛可作为有机合成的原料,生产聚甲醛、酚醛树脂等。
五、结论总之,甲醛是一种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其中碳离子的化合价为 0。
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是一种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的式子,它反映了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而化合价则是指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价态。
化学式与化合价在化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合成与分解物质以及掌握元素的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式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的式子,它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化学式能够客观地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2、简洁性:通过化学式,可以简洁明了地表示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便记忆和使用。
3、通用性: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表示方式,不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包括:1、单质采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₂)、氢气(H₂)等。
2、化合物采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其中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3、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按照先读后写的顺序进行,如硫酸钠(Na₂SO ₄)。
二、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所具有的价态。
化合价的确定对于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性质和化学键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包括:1、实验测定:通过化学实验测定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从而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2、理论推导:根据化学键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推导出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规则包括: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氢为+1价,氧为-2价,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等。
2、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化合价的标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示化合价,如NaOH中,钠显+1价,氢氧根显-1价。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应用化学式与化合价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化学式的书写:通过化学式可以方便地表示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化合价的计算:通过化合价可以计算出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甲烷及其氯化物中元素化合价分析众所周知,甲烷(CH4)能与氯气(Cl2)发生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类似于无机中的置换反应),生成一氯甲烷(CH3Cl)、二氯甲烷(CH2Cl2)、三氯甲烷(CHCl3)、四氯甲烷(CCl4,又叫“四氯化碳”),它们的结构几乎相同,都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成。
然而,在这四种甲烷氯化物以及甲烷本身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却有所差别,鉴于许多人将其混淆,故在本文加以说明。
有些地方需要用一点高中的知识,不过会尽量回避。
首先说一下甲烷,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结构式为1个碳原子分别与4个氢原子以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简而言之就是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相连”,由于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H只能显±1价(不考虑0价),因为C的电负性(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其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为2.55,大于H的2.20,所以C—H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C原子。
因为每个电子带一单位负电荷,故每个C—H键会给C原子提供1单位负电荷(共用电子对由二者分别提供1个电子组成,为了方便、通俗地说明,这里采取了这种较不规范的说法),甲烷分子中共有4个C—H键,因此C原子共接受了4个共用电子对,也就是4单位负电荷。
所以甲烷分子中的C显-4价,H显+1价。
接下来是一氯甲烷,一氯甲烷的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Cl2中的Cl原子取代所生成的(CH4+Cl2==光照==Cl—CH3+HCl)。
看起来其与甲烷分子结构相同,所以元素的化合价也应相同,其实不然,原因在于Cl的电负性为3.16,远大于C的2.55,所以C—Cl键中,共用电子对反而偏向Cl原子,因此会给C原子提供1正电荷(相反地,给Cl原子提供1单位负电荷)。
其余三个C—H键分别给C原子提供1单位负电荷,这样C原子共有(3-1=)2单位负电荷。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电化学在高考化学中的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第一、遇到电化学的考题,一定要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这个很简单,看看有没有外接电源或者用电器即可。
第二、如果是原电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论反应物和生成物:这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题里都会给的非常确切,现在的中考很少托福我们未知的一些电池反应,这样更能够注重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一步就相似排位赛的一步,一旦你跑偏了或者走快了,整个电池题就搞砸了。
所以原电池只要把这一步化解掉,后面几步其实就是行云流水。
秘诀:判断生成的阳(阴)离子是否与电解液共存,并保证除h、o外主要元素的守恒;共存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切记切记例如:题里说的是酸性溶液,电池反应里就不可能出现氢氧根离子;如果是碱性溶液,电池的产物就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如果电解液是熔融的氧化物,那电池反应里就不会有氢氧根或者氢离子,而是氧离子……2.电子迁移动量:通过化合价的滑行推论;(说白了就是氧还反应中的推论化合价增高还是减少)秘诀:这里需要说的就是化合价比较难判断的有机物:有机物里的氧均是负二价、氢是负一价、氮是负三价,从而判断碳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就是:比如负极反应方程式,一定就是得电子,也就是化合价减少的反应。
如果负极反应方程式里即为发生递减元素,又发生降价元素,这个方程式你就已经弄错了。
但是可以发生两个降价,这种题也就是中考实地考察过的,但通常情况下都就是一种变价。
3.电荷守恒:电子、阴离子带负电,阳离子带正电。
缺的电荷结合电解液的属性补齐,这句话是很重要的,酸性就补氢离子,碱性补氢氧根离子,中性一般都是左边补水,熔融状态下就补熔融物电解出来的阴离子即可。
4.元素动量:通常都就是密氢补水,最后用氧检查。
忘记基础不好的孩子们,切勿不要迁调氢气和氧气第三、如果是电解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书写方法和原电池一捏一样,殊途同归。
2.电解池不同于原电池就是电解液中有多种离子,到底哪个先反应,哪个后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新型电源(含答案)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4.学生必做实验: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新型电源2023全国乙,T12;2022广东,T16;2022湖南,T8;2022全国甲,T10;2022全国乙,T12;2021河北,T9、T16;2021年6月浙江,T22;2021湖南,T10;2021辽宁,T10;2021福建,T9;2020天津,T11;2020上海,T2;2020全国Ⅰ,T12;2019天津,T6;2019全国Ⅰ,T1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分析识别复杂的实际电池;能利用电化学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命题分析预测1.近年高考常结合电池科技前沿,如能量密度高的液流电池、安全性能高的石墨烯锂电池、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机物燃料电池等)、金属-空气电池等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及相关计算等。
2.2025年高考要关注:(1)新型有机物燃料电池。
有机物与电化学结合既体现模块知识的综合性,又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航空航天领域、电动车领域的新型电池考点新型电源1.Li 、Na 、K 、Mg 、Al 、Zn 电池 名称装置图工作原理锂电池负极反应:[1] Li -e-Li +①正极反应物为S 8,产物为Li 2S 4、Li 2S 2,正极反应:[2] S 8+4e -+4Li+2Li 2S 4、S 8+8e -+8Li+4Li 2S 2 ;②正极反应物为CO 2,产物为C +Li 2CO 3,正极反应:[3] 3CO 2+4e -+4Li+2Li 2CO 3+C ;③正极反应物为O 2,产物为Li 2O 、Li 2O 2,正极反应:[4] O 2+4e -+4Li+2Li 2O 、O 2+2e -+2Li+Li 2O 2钠电池负极反应:[5] Na -e-Na +正极反应物为S x ,产物为Na 2S x ,正极反应:[6] S x +2e -+2Na+Na 2S x钾电池负极反应:[7] K -e-K +正极反应物为O 2,产物为KO 2,正极反应:[8] O 2+e -+K+KO 2镁电池负极反应:[9] Mg -2e -+2OH -Mg (OH )2正极反应:[10] 2CO 2+2e-C 2O 42-铝电池负极反应:[11] Al -3e -+4OH -[Al (OH )4]-(或Al-3e-Al 3+)离子导体为盐溶液(中性),正极反应物为S ,产物为H 2S ,正极反应:[12] 3S +6e -+2Al 3++6H 2O3H 2S↑+2Al (OH )3锌电池 负极反应:[13] Zn -2e -+4OH-[Zn (OH )4]2-正极反应物为CO 2,产物为CH 3COOH ,正极反应:[14] 2CO 2+8e -+8H+CH 3COOH +2H 2O2.锂离子电池 名称装置图工作原理负极反应:[15] Li x C 6-x e -x Li ++6C、LiC6-e-Li++6C锂离子电池 正极反应:[16] Li 1-x CoO 2+x e -+x Li+LiCoO 2、Li 1-x NiO 2+x e-+x Li+LiNiO 2、Li 1-x MnO 2+x e -+x Li+LiMnO 2、Li 1-x FePO 4+x e -+x Li+LiFePO 4、Li 1-x Mn 2O 4+x e -+x Li +LiMn 2O 43.燃料电池 名称装置图工作原理燃料 电池负极反应:[17] CO -2e -+4OH -C O 32-+2H 2O 、CH 4-8e -+10OH-C O 32-+7H 2O 、CH 3OH -6e -+8OH-C O 32-+6H 2O 、CH 3OCH 3-12e -+16OH-2C O 32-+11H 2O 、C 6H 12O 6-24e -+36OH -6C O 32-+24H 2O 、NH 2NH 2-4e -+4OH-N 2↑+4H 2O正极反应:[18] O 2+4e -+2H 2O4OH -微生物电池负极反应:[19] CH 3COOH -8e -+2H 2O2CO 2↑+8H +、C 6H 12O 6-24e -+6H 2O6CO 2↑+24H +正极反应:[20] O 2+4e -+4H+2H 2O注意 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书写的难点是有机物化合价的分析,可以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法,来分析碳元素的化合价,且只需要分析发生化合价变化的碳原子。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类型的判断依据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类型的判断依据在有机化学的世界里,化学反应类型多种多样,准确判断反应类型对于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学反应的进程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呢?首先,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取代反应,关键要看有机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
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
在这个反应中,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
加成反应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其判断依据是不饱和键(如双键或三键)的两端原子直接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以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打开,氢原子分别连接到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生成乙烷。
如果一个反应中存在双键或三键的消失,并且原子直接连接到不饱和键上,那么很可能就是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加成反应相反。
判断消去反应的关键在于从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同时形成不饱和键。
比如,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 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乙醇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了乙烯分子中的双键。
酯化反应也是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之一。
当羧酸与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和水时,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酯化反应。
例如,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这个反应的特点是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剩余部分结合形成酯。
氧化反应的判断通常依据有机物分子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或者是有机物与氧气、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
例如,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氧化,化合价升高。
还原反应则与氧化反应相对,一般表现为有机物分子得到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
比如,醛被还原为醇,就是典型的还原反应。
如何判断化合物中化合价的大小
书写化学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都会用到化合价。
单质的元素化合价为零。
中学阶段,化合物的化合价的判断方法如下(有先后顺序):
1、金属的化合价都是正价,主族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如锂钠钾铷铯钫+1价,铍镁钙锶钡镭+2价,铝+3价。
主族金属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变价,最高价仍然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并且遵循价奇序奇,价偶序偶的原则。
如金属铊(读ta)+1 、+3价,锡铅+2 、+4价。
副族元素通常有变价,常见的有铜+1 +2价,铁+2 +3价,锰+2 +4 +6 +7价,铬+3 +6价,
有些也无变价,如锌+2价。
2、氢元素与金属结合(或者硼元素如NaBH4)显示-1价,如NaH,其余显+1价。
3、氟元素仅显示-1价。
4、氧元素,正常显-2价,有些时候显-1价,不好计算的时候前面的判断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计算可得。
如OF2中氧显+2价。
5、氮元素的化合价很多,常见的有-3,+1,+2,+3,+4,+5 。
6、硫元素的化合价也很多,常见的有-2,+2,+4,+6。
7、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并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8、有些物质同一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如Fe3O4,NH4NO3等。
9、有机物以及化合价不好判断的如Fe3C,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中,可以认为所有元素均为零价。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有机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1.由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一般氢为+1价,氧为—2价,碱金属为+1价,碱土金属为+2价。
如CH 4中,H 为+1,则碳为—4价;HCOOH 中,氢为+1价,氧为—2价,则碳为+2价。
2.单碳节为零: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分子中有较长的碳链,碳链上每个碳的化合物不是相等的,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无偏移,对化合价的贡献为零。
因此,可以每个碳为独立的单元,该碳节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由此判断各元素和碳的化合价。
有机反应通常也在局部发生,配平时只要知道一个或几个碳节中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如CH 3—CHO ,氢为+1价,氧为—2价,醛基中碳的化合价为+1价。
3.电子对偏移法:两种不同原子化合时,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偏向一对电子显-1价,偏向几对就显负几价,偏离几对电子就显正几价。
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配平的前提,有机物中确定元素化合价的方法有以上三种途径。
有时三种途径并用才能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二、有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基准分子整体升降法找出反应物一个分子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再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确定反应物分子化学计量数,最后由质量守恒观察配平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例1] 吡咯的燃烧:[分析] 1、2号C :(—1→+4)×2,升高5×23、4号C :(0→+4)×2,升高4×2N :—3→+4,升高7一个吡咯分子共升高25,一个O 2分子在反应中降低4=(0→—2)×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则:25×4=4×25由此可得基准分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可观察配平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H-C —C-H H-C C-H \ N ㄧ H ㄧ ㄧ ㄧ ㄧ / +O 2 →CO 2+NO 2+H 2O 4 1 2 3 H-C —C-H 4 H-C C-H \ N ㄧ H ㄧ ㄧ ㄧ ㄧ / +25O 2 →CO 2+NO 2+H 2O4 1 2 3 H-C —C-H 4 H-C C-H \ N ㄧ Hㄧ ㄧ ㄧ ㄧ / +25O 2 →16CO 2+4NO 2+10H 2O4 1 2 32.局部配平法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
有机物化合价的判断
这里所说的化合价都是表观化合价。
C2H4中C和氢的化合价都是零。
CH3OH中甲基碳化合价是+1,OH上的氢是+1,O为-2
CH3CHO中甲基碳化合价是+1, 醛基碳为+2,O为-2
CH3COOH中甲基碳化合价是+1, 羰基碳为+3,O为-2
怎样看有机物中的C元素的化合价?根据与该C原子相连的其他原子的电负性来确定.可能你不知道什么是电负性,你可以将它简单理解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的大小.
如,在乙醇中各C原子的化合价可以如下确定:
H3C-CH2-OH
端的C原子化合价的影响为0.这样CH3-中的C的化合价为-3+0=-3价.
再看-CH2-OH中C的化合价.该C原子周围有2个C-H键使C原子现-2价;一个C-C键使C 原子显0价,一个C-O键使C原显+1价.所以该C原子的化合价为:-2+0+1=-1价.有机物种C 的化合价不是通过自身体现的,而是要通过周围基团表现的化合价来计算的,在有机物中,H表现为正一价,比如CH4这里的C就是负四价。
另外像羧基是负一价,羟基也是负一价,氧是负二价等等,你要把平时常用的记下来。
有机物判断碳的化合价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有机物中氢为+1价,氧为—2价,然后再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算出碳的化合价。
这种方法算出的只是该有机物中所有的碳的平均化合价,无法算出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化学键的偏向来算。
举个例子,在甲醛中,碳的四个键有两个和氢相连,有两个和碳相连。
对于碳而言,由于碳的碱金属性比氢强,所以两个键使碳为—2价,和氧相连的两个共价键,氧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呈+2价,所以碳的化合价为-2+2=0。
再以乙醇为例,乙醇中有一个碳有三个共价键和氢相连,有一个和碳相连。
和氢相连的为—1价,和碳相连的为0价。
所以该碳原子的化合价为:-1×3+0=-3。
乙醇中和另一个碳原子,有两个键和氢相连,有一个和碳相连,有一个和氧相连,还是利用上面的方法判断,该碳原子的化合价为:-1×2+1+0=-1。
乙醇中碳的平均化合价为:[-3+(-1)]÷2=-2。
这两种方法中,比较常用的还是第一种,因为第一种比较方便。
第二种方法是我自己想出的方法,很少用。
最后,有机物一般不考化合价的,若考就按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