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语言学习理论-精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62
儿童语言学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其分支愈加的细化。
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儿童语言学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语言学的开端。
那么什么是儿童语言学呢?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相关问题的科学,也称为儿童语言发展学或发展语言学。
儿童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只把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规律及相关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
因为狭义的儿童语言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母语,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母语习得或第一语言的习得。
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把儿童时期所有语言学习的现象囊括其中。
大致分为四个方面:1. 第一语言口语学习2. 儿童书面语学习3. 儿童的非第一语言学习4. 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康复一、儿童语言发展的含义语言发展也称语言获得,指个体对母语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系统要素以及语言运用技能等的理解和产生的发展过程。
对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内在机制的研究,早期是心理学家而不是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二、西方的儿童语言学发展研究(1)人类对儿童语言学的最初兴趣: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法老关于腓尼基人是最古老的民族,腓尼基语是最古老的语言的“奇妙实验”。
(2)对儿童语言学的真正观察和研究:18世纪后期德国学者蒂德曼的《婴儿行为日记》。
(3)引起广泛兴趣:德国,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4)深入发展:德国心理学大师斯特恩《儿童语言》、《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5)进一步: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激发了儿童语言学者的兴趣。
三、国内儿童语言学的发展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儿童语言学正是兴起。
1993年10月,北京,儿童言语发展协作讨论会四、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而2~3个月的婴儿可以不自主的发出“啊”“咿”“呀”的声音;语言发育的早,一岁左右就能叫“爸爸”“妈妈”,以及用简单的形式表达较多的含义。
2~3岁的儿童发音能力大为改观,词汇大量增加,可以用单句甚至是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人在三到六岁时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语言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尤其的重要。
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理论方法的研究总结,可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语言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历史1,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所幼稚园中。
当时的教育内容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歌谣,小诗歌,还有组织谈话。
2,幼儿语言教育在上个世纪30到50年代进入单元教学阶段。
由陈鹤琴主持制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教育的目标为标志。
3,从50年代初到50年代末进入学习苏联阶段。
废除单元教学,全面学习苏联的分科教学,这一阶段比较重视上课。
4,从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幼儿语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
2,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成果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书面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另一重要方式,在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书面语言。
4,良好的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孩子在和周围的人的交际中既可以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
5,学前期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使孩子直接的认识事物,而且还能使其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任务1,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学习说普通话。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正确的发音,对于幼儿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2,丰富幼儿词汇。
幼儿时期掌握词汇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及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三章语言学习(习得)理论本章我们将讨论语言学习(习得)问题,介绍语言学习(习得)理论。
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假说现在已不下数十种,本章着重介绍影响较大的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假说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及文化适应假说。
最后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做一对比。
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学者就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这两种不同的学习。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S.Krashen)又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假说。
那么什么是习得,什么是学习呢?(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所谓不自觉地自然地,是指儿童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他是在潜意识地、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他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是在课堂里),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用一种语言,他不注意语言形式(不自觉地掌握),只注重意义的沟通;获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比如入学后)。
(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比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所谓有意识地,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自觉地去学习第二语言,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用,尤其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其过程是从自觉到不自觉(指熟能生巧、自动化后)。
在使用学习与习得这两个术语时,一般的用法是: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上述狭义的学习。
也有的学者主张把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以示与其上位概念的学习相区分,既包括学得与习得。
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包含有习得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也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中,特别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章中已出现用术语“习得”代替“学习”的趋向。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总第185期)No.05,2010Serial No.185收稿日期:2009-12-15;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3-10*本文系国家“211工程”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讯作者:匡芳涛,E-mail :ftkuang@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儿童从一出生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本民族的语言,在入学前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系统。
儿童为何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复杂的语法规则、发音规则和庞大的词汇量,这引发了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有多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研究儿童语言习得作为理解语言本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假说、语言习得过程、语言习得途径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四个方面来论述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语言习得四假说(一)刺激—反应论上世纪初,以刺激—反应模式为理论基础而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不是主观能体验的知觉或意识。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的整个机体行为的一部分,同人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并可以经过强化、训练或模仿等方式而逐渐形成。
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学习理论在斯金纳(B. F.Skinner )1957年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 )一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他强调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操作条件反射过程,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选择性强化而习得语言的,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形成四个阶段。
儿童先是对周围的言语刺激进行模仿,同时人们对儿童的模仿作出反应,如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此来强化儿童对语言的模仿。
经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强化,儿童慢慢形成了一种言语习惯,从而习得言语能力。
亓艳萍季恒铃六、七岁儿童掌握词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第4期1、儿童掌握的词类从数量上分析了6、7岁儿童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语气词、代词、介词、连词以及拟声词等各类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从音节数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掌握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数量一次递减,但是正处于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的时期。
3、从词频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所谓词频就是一个词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是:我(673次)、的(437次)、一(数词,394次)、小(352次)、了(292次)。
对比了儿童与成人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词,并按词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对儿童母语习得中文研究成果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一理论性和技术性的评述。
在语义和语用部分,讨论了儿童对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空间指示语)、数量副词、量词、语气助词、照应词(如反身代词)等的掌握情况。
原文摘抄:Hsu (1987)指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0大约一岁十个月左右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0大约两岁左右出现,大约两岁零一个月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代词。
Tseng ( 1987 )也证实了这一点,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
Hsu (1987)另外还揭示了复数代词的发展次序,小孩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0,两岁八个月使用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们0,大约三岁左右使用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0。
Hsu.Joseph.H.1987.A Study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hildren in Chinese Milieu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Tseng, Chiu-yu.1987.You Er Xide Muyu Guocheng Zhong de Yixie Xianxiang Chutan (Pre 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1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LV.III Part 4,719-7411versity1一般来说有两种量词,一种是根据个体的种类来计量个体的人或事物的类别(或个体)量词,另一种是根据数量来作计量的度量量词( Lyons,1977: 463 )。
稿件编号:GF2016-7-3;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6-5-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4YJA880070)**通讯作者:李珂,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E-mail:253031805@qq.com儿童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与策略*李珂**(湖南师范大学教务处,长沙410081)2016年第7期(总第259期)No.7,2016Serial No.259Studi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一、儿童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儿童语言研究的最大变化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取代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联结说。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个有着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而人类先天具有普遍的语法能力,因此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其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其结果是儿童会获得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规则系统。
虽然天赋论的语言习得论较之行为主义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低估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上个世纪50年代,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论诞生。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语言能力不能独立于认知能力而存在,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动态建构过程”。
[1]可见,认知论并不反对天赋论,但更强调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所处环境的关系,儿童在环境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会被“编码”到儿童的思维中,并由经验转化成词语表征,同时伴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另外,近期功能学派的一些研究认为,语言学习植根于儿童对他人交流意图的理解、对共同视觉注意的敏感以及模仿语言的愿望。
如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ay )将语言看作社会行为,认为应该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本质,即儿童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习得社会语义系统,然后逐步习得“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
5-1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与实践引言幼儿园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环境,语言学习对幼儿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
语言学习理论1. 乔姆斯基的社会交往理论乔姆斯基提出了社会交往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交往中获得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2. 奥斯汀的行为主义理论奥斯汀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实现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和重复语言表达,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建立在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之上的。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语言。
实践策略1. 提供语言丰富的环境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提供充满语言的环境,包括丰富的图书、游戏和故事时间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
2. 创造互动机会教师应创造各种互动机会,包括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问答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主动表达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语言自信心。
4. 整合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科学、艺术和数学等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活动和项目,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结论幼儿园语言学习理论的实践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
通过提供语言丰富的环境、创造互动机会、鼓励幼儿主动表达和整合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
这些策略可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