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石油工程硕士论文第1章前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之一,随着我国东部大部分盆地和探区构造油藏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中浅层背斜、潜山油气藏越来越少,隐蔽性油藏勘探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构造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量比例分别为35%、30%、35%[1],隐蔽油气藏占有重要地位,对渤海湾盆地按油气藏统计表明,除了构造以外的非构造油气藏探明储量总计约31×108t,占总探明储量的近40%,其中,砂砾岩体油气藏探明储量约6×108t,占7.63%[2]。
砂砾岩油气藏属于隐蔽油气藏,是典型的低渗透率、低经济储量的低品位油藏,尽管比例较小,但是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地区、辽河油田西部凹陷、华北油田廊固凹陷、大港油田摊海地区、胜利油田的东营凹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等地区均有分布。
砂砾岩储量以其非均质性强、含油差异大等难点,被石油开发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该类油藏勘探开发过去一直举步维艰。
随着地质认识不断提高和勘探技术日益完善,这些过去不被看好的勘探领域重新受到重视,砂砾岩储量丰富的资源潜力一步步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资源接替新亮点。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初期,人们就接触了砂砾岩储量,截至2007年底,胜利油田落实未动用储量 2.85×108t,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和稠油油藏所占比例为19.8%、19.4%和33.2%,其中低渗透滩坝砂、砂砾岩储量存在着井深、渗透率更低、非匀质更强等开采难点。
据有关专家指出,胜利油田砂砾岩岩体油藏主要分布在“两个陡坡带”,即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和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
经过对油田砂砾岩体油藏的勘探开发,胜利油田在这方面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成果。
东辛采油厂盐家砂砾岩储量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含油层系沙三、沙四段。
1960年,永1砂砾岩区块被发现,当时上报地质储量1134×104t。
我国煤炭消耗量全球第一
到2020 年25 种矿产出现短缺
过去15 年来,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
居高不下,分别为:石油54.8%、铁矿石53.6%、精炼铝52.9%、精炼铜69%、钾盐52.4%。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铅、锌等大
宗矿产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
未来1020 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矿产资源需求呈现刚性上升态势,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
强。
据对45 种主要矿产可采储量保证程度分析预测,到2020 年,有25 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 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按照现有查明资源储量与预测需求量分析,我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
度仍将处于高位。
而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家间经济利益博弈,全球矿产
资源竞争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难度和风险显著加剧。
我国作为
资源消费大国,将资源供应寄托国外市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更何况假如我
国能源与重要大宗矿产资源受制于人,将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因此,必须立足国内,加强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
力。
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接替基地
十一五期间,实施12 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新发现矿产地900 余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32 处,铀、铁、铜、铝、钾盐等重要矿产新增一批资源量,新。
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娄钰;潘继平;王陆新;王思滢【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保持高位增长,页岩气获得跨越式发展,煤层气勘探取得积极进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形成了“三大四中”“常非并举”的开发格局.但随着资源品质趋于劣质化,天然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较大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财税等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创新力度,加强天然气资源地质调查与评价.【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8(026)006【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天然气;资源潜力;勘探;开发;非常规【作者】娄钰;潘继平;王陆新;王思滢【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新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绩,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天然气储量持续高位增长,为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随着清洁低碳能源转型进程加快,业界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天然气资源潜力与分布我国天然气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发展潜力大;同时资源品质整体较差,劣质化趋势加剧,勘探开发对象趋于复杂,增储上产难度加大,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1.1 沉积盆地与油气地质特征中国大陆处于西伯利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之间,具有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且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发育了众多各类型沉积盆地,分布广泛[1]。
总体上,我国沉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较好,但普遍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演化,导致天然气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埋藏较深,勘探难度大,资源开发复杂。
中国富气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海域。
其中,中西部地区主要为中古生界克拉通、前陆盆地,普遍具有多期次构造演化、海陆相叠合特征,主要包括四川、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等含气盆地。
关于天然气能源的调研材料一、基本情况天然气是指通常生物化学作用及地质变质作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生成、运移,并于一定压力下储集在地质构造中的可燃气体。
通常根据形成条件不同,分为油田伴生气、气田气及凝析气田气。
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组成随气田和产气层位不同而异。
其中气田气的主要成分为CH4,C2H6以上的烃类较少,同时还含有少量H2S、CO2、N2、H2O以及He、Ar等非烃类组分;油田伴生气的特征是除含大量CH4外,C2H6以上的烃类含量较高;凝析气田除含有大量CH4外,C5H12以上烃类含量较高,并含有汽油和煤油组分。
根据生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天然气分为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其中常规天然气可分常规伴生气和常规非伴生气,而非常规天然气可分为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
另外,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常规天然气、LNG和CNG。
LNG即液化天然气。
常压下将天然气冷冻到-162度左右,可使其变为液体即液化天然气。
LNG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20,故液化后的天然气更有利于远距离运输、储存及利用。
CNG即压缩天然气。
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
压缩天然气除了可以用油田及天然气田里的天然气外,还可以人工制造生物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天然气热值一般高达8500大卡/公斤,远超过煤气的3000大卡,而其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使用天然气有四大优点。
一是安全。
天然气的气体密度是空气密度的二分之一,比空气轻,极易挥发,不易爆炸,天然气中所含的甲烷、乙烷、丙烷等本身是无毒性的。
管道气与瓶装气在使用上相比较,其安全性高于瓶装气。
原因在于管道气所采用的是气化站集中储存、集中供气的管理方式,避免了瓶装气由于家庭发散储存,自备自用而造成安全管理上的隐患;管道气的户内压力仅相当于自来水压力的1/130,是瓶装气压力的1/170,燃气管道自身的储气量非常小,以每户12米的户内管道长计算,大约是瓶装气的1/3000,万一有泄漏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火灾等事故时,只需将户内总阀或单元立管阀门关闭,即可切断气源,排除险情。
中国煤炭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第33卷1期2021年1月Vol. 33 No. 1Jan. 2021doi :10. 3969/j. issn. 1674-1803. 2021. 01. 01文章编号:1674-1803(2021) 01-0001-07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赵平1,谭克龙3,韩效忠2,林中月1,孙红军谢志清3,黄勇2,刘亚然2,孙杰3(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100038; 2.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0;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北京100039)摘要: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中 的消费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但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浅部资源已近枯竭、深部资源开采难度大、西部开发能力弱、绿色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接替资源储量不足、煤系共伴生矿产勘查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矿山环境治理是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亟需加大治理力度来保障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对以往矿山环境损 伤的修复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采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要逐步实现开发与治理同步。
基于当前主体能源与主要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资源勘查和生态勘查具体方法与路径,提高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程度。
关键词: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煤炭资源;煤系矿产;煤矿区生态安全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for Energ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China under New SituationZhao Ping 1, TanKelong 3, Han Xiaozhong 2, Lin Zhongyue 1, Sun Hongjun 1, Xie Zhiqing 3,Huang Yong 2 , Liu Yaran 2 , and Sun Jie 3(1.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 Beijing 100038; China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 Beijing 100040;3.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 CNACG , Beijing 100039)Abstract : The security of energy and ecology is a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bearing on 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alas a principal energy in China, its consumption in primary energy proportion is more than 60%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guarantee ca pacity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is deficient with issues of shallow resources have been almost exhausted , deep part resources are diffi cult to exploit , exploitation capac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is weak, green coal resources guarantee level is low, replaceable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 and low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levels of coal measures associated minerals etc. Besides ,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 ance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entironment governance at the present , urgently needed to strengthen to protec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in the new era. To previous mine environmental damnification rehabilitating and governing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new exploitation initiated environmental issues need to b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governance. The pa per has based on the issues of principal energy and main ecological security at present , proposed specific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re source exploration and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 to improve energ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s in China.Keywords : energy and ecology ; security ; coal resource ; mineral in coal measures ; coalmine area ecological security能源与生态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 础性和战略性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 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简体中文Eng 请选择服务网点您所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 出口研究 › 环球产业2010年世界油气产储量及炼油能力综述2011-4-6相对于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0.9%的微幅增长以及产量3.2%的下降,2010年的石油产储量则呈现出大幅度的逆转,产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长8.9%,该增幅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总加工能力从2009年的8720万桶/天(43.6亿吨/年)增加到8822万桶/天(44.11亿吨/年),增加了约100万桶/天(5000万吨一、世界油气总储量和生产量齐增2010年12月6日,美国《油气杂志》发布世界油气储量调查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油气总储量和生产量均有增内瑞拉储量的提升,世界石油储藏量从2009年的1.35万亿桶(1849.5亿吨)提高到2010年的1.47万亿桶(2013.9亿吨),增亿立方英尺(188.22万亿立方米),增长率低于1%。
近10年来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变化情况见表1。
虽然2010年底欧佩克一些成员国已报道储量有所增加,由于这些储量仍需讨论研定,故而这些新的数字不包括在《油气(一)石油储量增势明显,天然气储量微增2010年石油总储量比2009年大幅增长8.9%,主要来自以下国家或地区储量的增长:第一,乌干达首次包括在此次调查中,该国拥有10亿桶探明石油储量和500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
据塔洛(Tullow 桶远景资源,也包括在总储量中。
乌干达目前还没有任何石油或天然气生产。
第二,目前加纳石油储量预估为6.6亿桶,这是由于发现了Jubilee、Tweneboa、Owo和其他油田。
由塔洛公司作业的Ju第三,由于奥里诺科重油带储量乐观,委内瑞拉石油总储量增至2111.7亿桶,《油气杂志》2009年公布的该国石油储量第四,欧佩克油气储量增加,石油总储量为1.06万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2.5%;天然气储量3200万亿立方英尺,国伊拉克和伊朗各自调高了储量估算。
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大稳油增气有基础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继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之后,国土资源部部署,分阶段组织对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开展动态评价。
2010年完成鄂尔多斯等6个盆地的评价,2011年完成东北地区的评价,2012年完成新疆地区的评价,2014年重点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尚未开展过动态评价以及动态评价后资源量有较大变化的油田探区进行评价。
2015年,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已经动态评价过的盆地或地区进行系统梳理汇总,组织石油企业和高校对四川盆地、海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进行重点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
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
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包括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7亿吨、可采资源量15亿吨。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包括致密气地质资源量22.9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3万亿立方米。
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增加了158%和127%。
资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勘查投入的增长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二是非常规资源潜力可观。
全国埋深4500米以浅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5.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
埋深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2.5万亿立方米,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
三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0.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相比,分别增加了15.3万亿立方米和7.8万亿立方米,分别增长了285%和227%。
6月15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
6月15日,IBM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
6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年来首次访问乌克兰。
6月19日-8月2日,香港进行人口普查。
6月21日,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安理会对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连任推荐。
6月25日-7月4日,第13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布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国际逮捕令。
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厦门。
6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拉加德当选为新一任总裁。
6月30日,京沪高铁通车。
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
6月30日,胶州湾跨海大桥通车。
7月1日(1)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认为:“建党90周年这个节点,或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社会的新转折点。
”(2)香港回归中国14周年。
7月2日,中海油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被披露。
7月8日,百度百科“2011大学生百科知识大赛”正式启动。
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建国。
7月10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
7月16日,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于日在上海开幕7月17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发生爆炸,首相官邸和数栋政府办公楼受损,7人死亡;一名身着警服的男子在首都郊外的于特岛向一个青少年夏令营举枪扫射,至少80人死亡。
7月23日,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行驶至温州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
根据铁道部最新数据,事故已经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伤。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油气储量定义和评估规范,各个国家、组织都有各自的油气储量评估规范。
由石油工程师学会(SPE)、世界石油大会(WPC)、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等多个行业组织共同起草并批准的SPE/WPC/AAPG储量定义和评估规范是目前国际石油公司之间进行储量资产买卖和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同时,对于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来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储量定义和评估规范是公司年度报表中储量数据披露的基础。
随着油气并购交易的不断活跃和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两个规范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7年以来,这两个规范都进行了重要的更新。
SPE油气储量委员会(OGRC)主席John在2007年撰文宣布,由SPE、WPC、AAPG以及石油评价工程师协会(SPEE)共同起草的“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已经得到SPE的批准[1,2]。
2008年12月,SEC也批准了更新的《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Regulation S-X”)4-10(a)条,该条主要规范了油气储量定义和评估规范[3]。
中国的石油公司应该密切关注SPE储量规范和SEC披露要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披露政策,建立不同规范下的储量数据库,未来在符合SEC新条例要求的情况下披露油气信息,这样既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现状和发展前景,又不至于影响公司的竞争性[4]。
一、SPE PRMS的主要更新内容SPE储量规范在1997-2001年间逐渐建立起来。
2004年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石油工业的不断国际化和非常规资源比重的逐渐增加,修订这些定义和规范,使其成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储量评估规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2007年,SPE新的储量评估体系“石油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1)经过SPE油气储量委员会的调整、完善、扩充,修改了1997年发布的SPE/WPC油气储量定义、2000年发布的SPE/WPC/AAPG油气资源分级和定义,以及2001年发布的SPE/WPC/SPEE油气储量和资源评价指导原则。
天然气短缺有一种悲哀叫做——“煤改气”改好了,天然气却不够用…随着我国对采暖季雾霾治理力度的加强,国家大力推进“煤改气”等措施,天然气消耗量快速增长。
然而,气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气荒,2015年峰回路转出现过一次天然气过剩,没想到才两年时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又回来了。
为什么中国总是在气荒?气荒十年,又没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70%靠燃煤供给能量的国家,烧煤占了空气污染的大头,包括70%的CO2, 90%的SO2, 67%的NOx,以及70%的颗粒物。
雾霾大规模爆发之后,煤炭一直都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
从2013年9月开始,国家开始推行“煤改气”,而2017年是计划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各地都在超额完成任务、猛刷政绩。
根据环保部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
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河北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
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
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
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今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本国居民福利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万-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从2007年开端中国就是天然气净进口国,2016年自然气对外依存度到达32%,2017年1-10月,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更是攀升至37.5%。
但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天然气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能源进口。
但是,像中国这样有事就没油的国家不多。
众多依赖进口自然气、夏天用气少、冬季用气多的国度,普通都选择建造公开储气库来保证天然气供给。
比方,德国天然气资源同样匮乏,严重依赖进口,但其具有超越其三个月用量的天然气储藏,因而在几次俄乌天然气断供危机中,从没有呈现过气荒。
2012年新疆地区及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8年以来,又分年度对油气资源量变化较大的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和东北地区进行评价,结果及时上报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
2012年以来重点选择新疆地区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综合研判。
一、新疆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对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的主要认识是: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2030年前有望建成亿吨级油气生产基地。
一是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51%。
新疆地区石油地质资源量228亿吨,占全国的22%,比2007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增加77亿吨,增长51%。
其中: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121亿吨,增加40亿吨;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87亿吨,增加34亿吨。
二是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77%。
新疆地区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7.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8%,比2007年的评价结果增加7.6万亿立方米,增长77%。
增长主要来自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4.8万亿立方米,增加5.9万亿立方米。
三是新疆地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全区煤层气地质资源量9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油地质资源量61亿吨。
初步评价准噶尔吉木萨尔等地致密油地质资源量75亿吨。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量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勘探开发投入的增加、油气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碳酸盐岩油气规律的认识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探明了以塔河和哈拉哈塘油田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油田;二是塔里木库车前陆冲断带勘探横向拓展和深层推进获得成功,使天然气勘探连续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万亿立方米大气区;三是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地区为代表的致密油藏形成与富集规律研究取得突破,为致密油的规模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新疆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喜人。
2000年到2012年的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00亿立方米,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石油产量由1800万吨上升到2700万吨,增长了50%,天然气产量由35亿立方米上升到250亿立方米,增长了6倍。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分级方案探讨康永尚;孙良忠;张兵;顾娇杨;毛得雷【摘要】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煤阶和地区的煤储层渗透率数据,显示国外相同煤阶煤储层的渗透率要比我国高1~2个数量级,且我国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整体上差异不大.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性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强度和构造史及与其伴随的流体活动史决定的煤体结构、割理发育程度和割理充填状况等因素控制,高应力、复杂煤体结构和割理充填,是中国低渗透煤储层的基本成因机理.基于我国煤储层渗透率分布特点和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单井产量的分析,将有效煤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定为0.01×10-15 m2,按渗透率将有效煤储层划分为低渗(k=0.01×10-15~0.1×10-15 m2)、中渗(k=0.1×10-15~0.5×10-15 m2)、中高渗(k=0.5×10-15~1×10-15 m2)、高渗(k=1×10-15 ~5×10-15 m2)和超高渗(k>5×10-15m2)5个等级,煤层气井的实际产量除受渗透率影响外,还受到煤层厚度、含气量、压裂参数、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含水性和排采工作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低渗煤储层(k=0.01×10-15~0.1×10-15 m2)经合理配套的压裂技术和排采方案仍可获得理想的产气量.%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ranks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show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same coal rank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a,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coal ranks is insignificant.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amplitude of in-situ stress,and by coal body structure,cleat density and cleat filling due to tectonic evolution and related fluids activities.High in-situstress,complex coal body structureand highly filling status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to be low in China.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and related gas production rates,the effective coalbed reservoirs are defined as k>0.01×10-15 m2 in China and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including low permeability (k =0.01 × 10-15-0.1 × 10-15 m2),medium permeability (k=0.1 × 10-15-0.5×10-15 m2),medium-high permeability (k=0.5×10-15-1 ×10-15 m2),high permeability (k =1 ×10-15-5×10-15 m2) and super high permeability (k>5 × 10-15 m2).The actual production level of CBM wells are affected,besides permeability,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coals,gas content,fracturing parameters,geological structure,the aquosity of coal measures and drainage schedule.With the progress of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n China,low permeability coal reservoirs with k=0.01 ×10-15-0.1 ×10-15 m2 can achieve an ideal gas production rate.【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z1【总页数】9页(P186-194)【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割理;地应力;产气量;储层分级【作者】康永尚;孙良忠;张兵;顾娇杨;毛得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分公司,北京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分公司,北京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95;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万亿m3,可采资源量10.9万亿m3,其中埋深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m3,具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m3,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1]。
1. 中国“十二五”规划正式开始实施。
2. 中国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试飞成功。
3.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成功,中国从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 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出海试航。
5.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回国。
6. 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7.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修改后的细则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8.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中国努力保持自身经济强劲增长,为促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作出了贡献。
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的《2011年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榜: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质量比1990年至2000年平均下降了20%,但以中国、印度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专利质量正显著提升。
在过去10年中,中国成长为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三强之一。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共支出1540亿美元。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的有关要求,我部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现将国土资源部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八日国土资源部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名称文号备注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8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3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9号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2008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抽查工作的函国土资函〔2009〕644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4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抽查等三项检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39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切实为扩大内需项目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37号7关于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执行情况检查和成果总结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4号8关于应用遥感技术开展第八次土地执法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33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90号10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7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91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1关于做好2009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6号12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2007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重点抽查工作的函国土资函〔2008〕683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13关于印发《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33号1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试点工作的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71号15关于土地登记中第三人提出登记异议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8〕218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价格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厅函〔2008〕688号17关于印发《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10号18关于印发《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纠正工作的若干处理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83号19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14号20关于在《地质勘查规划》中增加地质资料开发利用规划项目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26号关于抓紧组织2007年度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编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31号22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及时提交相关成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72号23关于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实地抽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12号24关于矿业权数据核实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69号25关于部执法监察局增设案件审理处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78号26关于部执法监察局案件审理处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责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209号27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7〕144号28关于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7〕162号29关于清理报批的建设项目用地情况的函国土资厅函〔2007〕372号30关于补办开发区设立审批手续中落实四至范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6号关于印发《报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4号32关于印发《国土资源统计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86号33关于做好开发区落实四至范围后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94号34关于发布“2006年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试点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4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35关于发布实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327号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联合发布36关于 2006年度石油天然气 (含煤层气)矿业权使用费减免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函〔2006〕443号37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17号38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土资电发〔2006〕43号39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调查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45号40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编写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52号41关于印发《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70号42关于尽快向社会公布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82号43关于布置2006年国土资源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141号44关于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6〕154号45关于对部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和设计问题进行核实和整改的函国土资厅函〔2006〕132号46关于印发《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资源评价总体设计》的函国土资厅函〔2006〕417号47关于检查、核实、查处部分开发区以低价或零地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函国土资厅函〔2006〕541号48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矿产资源储量司地质勘查司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3号49关于印发《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79号50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51关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04号52关于开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108号53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5〕608号54关于开展省级地质勘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7号55关于印发《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32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56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09号57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15号58关于印发《关于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24号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59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60关于印发《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23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61关于抓紧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51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62关于进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到期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4〕26号63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4〕38号64关于实行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电子化申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4〕83号65关于同意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承担土地市场监测事务性工作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4〕22号66对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是否为行政许可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4〕293号67关于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4〕379号68关于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深入开展期间几个用地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4〕511号69关于对贵阳市监狱土地地类认定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4〕547号70关于按调整后等别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6号71关于三峡工程库区淹没用地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66号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72关于印发《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37号73关于开展土地专项资金财务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48号74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00号75关于实施稀土锡锑矿产专项整治和开采总量控制准备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53号76关于印发研究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105号77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78关于印发《土地资产管理“十五”计划纲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10号79关于做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72号80关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人员编制调整和内设机构更名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9号81关于印发规划司投资处职能设置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16号82关于印发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53号83关于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72号84关于征用土地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2〕102号85关于城郊结合部征地拆迁中被征地农民宅基地安置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2〕235号86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95号87关于严肃执法从严处理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152号88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89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政府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13号90关于印发《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4号91关于印发《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6号92关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地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2001〕327号93关于成立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9号94关于印发调整后的办公厅内设机构职能设置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13号95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22号96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财务审核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31号97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办公室“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40号98关于印发调整后的政策法规司内设机构职能设置的通知99关于规划司增设投资处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111号100关于信息中心增设综合统计室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120号101关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村拆迁农民住宅涉及土地补偿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1〕137号102关于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资金管理处更名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1〕183号103关于抓紧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的函国土资厅函〔2001〕279号104关于涉外非法人企业申请探矿权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6号105关于做好当前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05号106关于印发《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验收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6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107关于印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44号108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66号109关于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03号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110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86号111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112关于港口湾水库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2000〕98号113国土资源部关于对《勘查地质资料转让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批复国土资函〔2000〕166号114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30号115关于评选土地利用规划优秀成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36号116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和《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52号117关于土地出让发证问题的复函118关于地下建筑物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00〕171号119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120关于加强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109号121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112号122印发《关于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181号123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251号124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125关于在矿业权转让时做好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85号126关于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415号127关于印发《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试行)的通知128关于搞好农用地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11号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布129对江西省土地管理局关于如何适用《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的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9〕231号130关于地勘单位资格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9〕245号131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权限有关问题的函国土资函〔1999〕381号132关于基础测绘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9〕441号133关于平顶山矿区塌陷地征用后能否退还农民集体所有问题的复函国土资函〔1999〕456号134关于对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稿)审查意见的函国土资函〔1999〕525号135关于做好省级和需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9〕21号136关于国土资源部国有企业稽查特派员办公室更名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9〕33号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9〕115号138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9〕127号139关于做好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用地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土资发〔1998〕89号140关于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与统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23号141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各司局职能配制、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35号142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143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土资发〔1998〕186号144对收回被司法机关查封国有土地使用权问题的批复国土资函〔1998〕403号145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宣传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8〕75号146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8〕76号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8〕77号148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国有企业稽查特派员办公室“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8〕78号149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三定”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1998〕80号——结束——。
中国油气分布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
该动态评价对全国的油气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做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告显示,未来20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2030年的4.5亿吨。
虽然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油气产量很新增探明储量都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仍然比较低,主要产油盆地仍然是未来寻找常规石油储量的主要阵地,通过老油田挖潜和新油田发现,仍有很大储量增长潜力。
面对中国越来越大的能源需求,为了我的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油气产量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今后应当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以缓解我国可能面对的能源危机。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映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
这份评价报告显示,在2030年前,中国油气储量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石油地质储量年均探明10亿吨以上,产量2亿吨可持续20年以上,这有利于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压力。
《动态评价》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比“十五”翻一番。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天然气3.1万亿方,分别较“十五”增长15.4%和14.8%,相继探明6个亿吨级油田和10个千亿方气田,石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942亿方,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6位。
该报告还获得了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最新认识: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加116亿吨和21亿吨,探明程度34%,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具有资源保障。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加17万亿方和10万亿方,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欢迎各位参加《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成果的新闻发布会。
大家都知道,石油天然气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害资源,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都超过50%,加快石油天然气的调查评价,提高国内供给能力,对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结束之后,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及时跟踪变化情况,准确掌握油气资源潜力,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
为了使社会更加全面了解《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今天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通报。
应邀出席的领导有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矿产资源储量司副巡视员黄干洲,油气中心车长波副主任,此外,还邀请课题组有关人员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11-11-24 10:05)[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是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一份全面反映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信息的报告。
目的是进一步体现政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是进一步配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贯彻实施。
下面我就《动态评价》工作的背景、过程和主要成果向大家作个通报。
一、《动态评价》的基本情况第一,《动态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和油页岩五种资源潜力的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制定能源和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随着油气资源勘探投入不断增加、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和方法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国石油储量进入高位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种情况下,为及时掌握全国油气资源潜力变化情况,反映重点盆地油气勘探进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选择了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及北部湾等六个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或进展的地区和盆地作为动态评价区,系统完成了动态评价工作。
因此可以说,《动态评价》是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拓展、延伸,是政府层面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评价工作,是积极应对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满足低碳经济对清洁能源的强劲需求、缓解我国逐年攀升的油气对外依存度的重要举措;同时还为我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能源及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以及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油气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动态评价》的组织实施。
首先,在评价对象选择上,重点考虑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较快的海域、滩海和中部油气盆地,石油侧重渤海海域和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侧重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
通过动态评价,还有效解决了部分盆地油气高探明程度引发的勘探规划部署难的困惑。
其次,在任务分工上,本次评价从2008 年到2010 年,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分公司、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海油研究总院等单位分别评价6个盆地矿权区内油气资源,由油气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负责成果汇总研究。
在评价思路上,我们确定评价资源序列为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并根据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以盆地、坳陷或重点层系作为不同层级的评价单元;在总体沿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了部分方法参数,发展了以统计法为主并与成因法、类比法组合使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2011-11-24 10:13)[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二、《动态评价》的主要成果第一,勘探开发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比“十五”翻了一番。
主要实物工作量大幅度增长,完成二维地震41.5万千米,三维地震16.1万平方千米,施工钻井1.6万口。
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较“十五”增长15.4%。
相继探明古龙、塔河、兴隆台、南堡、埕海、姬源、华庆等7个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其中4个位于开展动态评价的鄂尔多斯和渤海湾盆地。
2010 年全国生产原油2.01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从“十五”末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第4位。
全国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1万亿方,较"十五"增长14.8%。
相继探明徐深、靖边、普光、克拉美丽、塔中I号等10个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方的气田,其中7个位于开展动态评价的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942亿方,较2005年翻了一番,从“十五”末的世界第14位跃升到第6位。
第二,动态评价成果。
一是石油评价结果。
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长15%和9.9%,探明程度36%,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具有资源保障。
其中,渤海湾盆地滩海、海域中深层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盆地地质资源量由225亿吨增加到277亿吨。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特低渗储层开发技术的进步拓展了资源领域,地质资源量由74亿吨增加到129亿吨。
北部湾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净增7.6亿吨,增长了一倍;珠江口盆地净增1.3亿吨。
但是,石油资源品质变差,低渗、稠油、深水、深层资源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二是天然气评价结果。
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长49%和45%,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由4.7万亿方增加到15.2万亿方。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地质资源量由5.4万亿方增加到9.3万亿方。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净增0.6万亿方,珠江口盆地净增1.2万亿方,琼东南盆地净增0.7万亿方。
然而,天然气资源中低渗、深水、深层、含硫化氢的资源占有较大比重。
(2011-11-24 10:10)[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第三,增长因素。
一是勘探投入增加。
例如,到2009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累计实施二维地震7.6万千米,钻井1267口,钻井数几乎等于全国其他盆地天然气钻井数之和。
二是地质认识不断深化。
如渤海湾盆地砂岩隐蔽油气成藏理论不断深入,综合识别技术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证实了岩性油气藏连片分布。
三是勘探开发技术进步。
如水平井钻探、压裂技术等低渗透油气藏的技术突破使鄂尔多斯盆地勘探领域进一步扩大,低渗透储量有效动用的下限已下降到0.1毫达西,使得长期认为无开发价值的资源量获得了释放。
第四,增长趋势。
到2030 年前,石油年探明地质储量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可探明储量202亿吨,年均10亿吨。
石油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峰值产量约2.2亿吨,2亿吨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中西部与海域的接替能力逐步提高,并与东部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然气年探明地质储量仍保持“十五”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20年可累计探明10万亿方以上,年均6000多亿方。
天然气年产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油气“二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2030年产量可接近3000亿方。
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盆地仍将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进一步加强南海北部深水天然气勘查开发,有望优化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
到“十二五”末,5000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将达到5个,分别是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陆域、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近海海域。
如果低品位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油气产量还能增加1000万吨以上。
总的看,未来20年我国将迎来油气并举的重要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和2030年的4.5亿吨。
油气当量增长的主要贡献是天然气。
(2011-11-24 10:13)[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 第五,勘探领域。
渤海海域应把握“深浅兼顾、重视深层;新老并重,以老带新”的勘探策略,在加强凸起区勘探的同时,还应向凹陷区特别是邻近凸起的斜坡带寻找油气。
鄂尔多斯盆地的石油除重点勘探已有主力目的层,还应加强浅油层精细勘探和深层的整体勘探、整体评价;天然气应加强苏里格的整体勘探以及靖边-高桥地区的二叠系和奥陶系、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的勘探。
四川盆地应继续深化勘探川东飞仙关组、石炭系,川西与川中的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并加强对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勘探。
南海北部深水勘探重点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荔湾凹陷和琼东南盆地的陵水、松南低凸起与北礁凸起。
《动态评价》成果于2011年3月份报送国务院,国务院领导做出重要批示。
大家知道,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那么,《动态评价》既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资源潜力的依据,也为《纲要》中油气领域的调查评价指明了方向。
我们认为,通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投入、实施促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措施、制定鼓励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加强勘探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夯实油气基础地质工作,将有助于国内油气储量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强油气资源的保障能力。
以上是《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的要点,谢谢大家!(2011-11-24 10:17)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孙家海] 谢谢彭司长的介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1-11-24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