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94 MB
- 文档页数:128
《蜻蜓飞飞》教學设计教學目标:(1)掌握树叶粘贴画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树叶,贴出自己喜爱蜻蜓;(3)通过引导學生用树叶拼贴蜻蜓,培养學生思维能力。
教學准备: 树叶标本、双面胶、剪刀、彩色卡纸教學过程:一、课前谈话:1.师: 老师来自浦江县中余中小,是我们这里一所山区學校,我们那四周青山环绕,因此我们开设了一门很特殊课,是你们这没有——树叶剪贴画。
(出示树叶)就是用这普普通通树叶,通过我们巧手,把它们变成一幅幅美丽图画。
2.欣赏作品(轻音乐)老师作品學生作品二、谜语导入: 蜻蜓1.出示谜语一对眼睛圆又大,两对翅膀如薄纱,专吃飞虫和蚊子,飞高飞低把敌杀。
师: 大家真是太聪明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创作主角——蜻蜓2.认识各种姿势蜻蜓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蜻蜓三、操作步骤1.看——树叶出示各种形状树叶,要求學生“看树叶联想蜻蜓”,如: 蜻蜓头、蜻蜓翅膀、蜻蜓尾巴等2.想------动物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學生看看,想一想,拼一只怎样姿态,在干什么呢?3. 摆------姿态老师在投影仪上演示,摆一只蜻蜓,注意翅膀摆法,要相接,连接处稍微重叠。
4.贴——平整指导學生贴画,这是粘贴画最后一步。
四、學生自主拼贴这时播放轻音乐,學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學生展示自己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
五、评价选几幅學生典型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师生互评板书设计:树叶粘贴画——蜻蜓飞飞看-----树叶想-----动物摆-----姿态贴-----平整。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
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
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开展方向姓名:xx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班级:矿物 S101学号: 22021 年 6 月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开展方向班级:矿物 S101学生:xx文学号: 2资源评价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勘探数据、成果与地质认识综合分析归纳根底上,通过恰当方法,对地下油气资源总量与分布做出估算与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是为油气勘探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油气勘探决策的依据,为政府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勘探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介于石油地质学和勘探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学科。
油气勘探评价包括区域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具体勘探目标评价两大方面。
油气勘探评价结果是制定勘探部署决策、开展具体勘探生产实践的主要依据与根底,可以说,勘探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中首要且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因1 / 9此,探讨与分析油气勘探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技术开展水平提出新的开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勘探评价水平,不断满足勘探生产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与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油气勘探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1 .1 区域资源评价只关注总资源量,不能提洪资源的空间分布,无法称总资源量落实到具体目标,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及专家特尔斐法等四大类川。
以盆地模拟为主的成因法,虽然能够较好地揭示评价区内各烃源灶的生烃潜力,但由于目前在油气运聚模拟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无法在工业评价中真实重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难以直接得到各勘探目标的工业聚集量(资源量 )。
因此,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成因法资源量计算一般采用生烃量乘以运聚系数或排烃量乘以聚集系数的方式得到。
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
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类比对象 ;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 ;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沉积岩体积法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
吐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作者:黄超靳建红靳红梅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10期前言吐哈盆地历经十余年的勘探,总的来说勘探程度较高,以往对油气系统的划分强调了纵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忽略了平面上的供烃范围条件,含油气系统评价没有达到提供油气资源的最佳单元和提出油气有利聚集区带的目的。
本问想通过盆地分析完成盆地油气系统的划分,来评价不同油气系统及亚系统的资源潜力和勘探价值,研究油气成藏规律,分析油气的有利勘探方向和区带,优选勘探方向。
一、哈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和评价吐哈盆地以前的含主要采用两分法和三分法,但该分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勘探的需要,存在问题以下问题,1、强调了纵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忽略了平面上的供烃范围条件;2、含油气系统评价没有达到提供油气资源的最佳单元和提出油气有利聚集区带的目的。
二、盆地地化特征及原油类型1、盆地原油物性特征原油物性主要包括相对密度、粘度(50℃)、含蜡量、含硫量、凝固点、初馏点等参数。
盆地原油相对密度分布于0.8178-0.9582,均值为0.8748,主要分布在0.9200以下。
从相对密度来看,原油主要为轻质原油,部分中质原油,很少的重质原油,马702井和塘参3井芦草沟组原油显示为重油;2、族组成原油的族组成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与沥青质;饱和烃中又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等,芳香烃也由不同环状结构的芳香烃组成,胶质与沥青质主要由含杂原子的化合物组成。
这些组成的相对含量与成烃母质的性质、成熟度、运移过程、分馏作用、保存条件等因素有关,故族组成仅仅反映了原油在油藏中最终的成分构成,并不能很好的直接跟油源联系起来。
3、原油碳同位素特征三塘湖盆地原油碳同位素总体较轻,碳同位素比值分布于-32.91‰--29.02‰之间,族组分碳同位素比值由饱和烃到芳香烃、胶质、沥青质主要依次变重,少量样品的沥青质碳同位素比值高于胶质,原油碳同位素比值大于饱和烃。
4、盆地原油成藏分析典型油气藏的地质解剖是进行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价、储层评价、油藏评价、开发评价和经济评价。
1. 地质评价:主要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建模来评价油气资源的含量、分布、形态和流动性等地质特征。
这包括采集和分析岩心样品、岩石和流体性质测量、地震勘探等。
2. 储层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地质储层中的储集条件和流动性。
通过测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等参数,来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流动性。
3. 油藏评价:主要评价油气在油藏中的聚集程度、分布规律和可采程度。
通过地质、地质工程和工程评价等方法来评估油藏的勘探潜力、开发前景和风险。
4. 开发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案和影响因素。
包括评估开采方法、生产技术、开发成本、环境影响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因素,确定油气资源的开发可行性。
5. 经济评价:主要评价油气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回报。
通过考虑油气价格、开发成本、生产效益、资金回收期等因素,来评估油气资源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价值。
这些评价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藏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以综合评估油气资源
的潜力、可采度和经济价值,为油气资源开发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