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201201030
- 格式:ppt
- 大小:11.65 MB
- 文档页数:99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郭秋麟;白雪峰;何文军;范立勇;王建;姜文亚;柳庄小雪;陈宁生【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2(27)5【摘要】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
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
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S_(1)、TOC、R_(o)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
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
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8)t,其中,轻质油(Ro>1.2%)为11.18×10^(8)t;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8)t。
【总页数】15页(P27-41)【作者】郭秋麟;白雪峰;何文军;范立勇;王建;姜文亚;柳庄小雪;陈宁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6【相关文献】1.三塘湖盆地页岩油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的校正2.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评价及其在页岩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为例3.页岩油资源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为例4.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赋值--以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5.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流动性评价方法——以西加拿大盆地上泥盆统Duvernay页岩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含气量实验方法与评价技术摘要:页岩气是一种存在于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气、游离气以及溶解气3种形式存在。
含气量作为页岩气富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资源评价和目标“甜点区”优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含气量评价也决定着页岩气资源量以及开发潜力。
目前针对页岩含气量的评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即实验室解吸法,间接法种类很多,其中测井曲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
解吸法具有准确率高特点,但受到取心方式以及测试样品数量限制。
而测井资料具有连续性好、纵向分辨率高、资料获取方便等特点,利用测井资料评价页岩含气量是经济、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页岩;含气量;实验方法;评价技术1页岩含气量测定常规方法1.1损失气量确定方法损失气量是指钻遇页岩层系后,在取心过程中,岩心在井筒中上升以及从井筒中取出,至现场封入解吸罐之前,发生自然解吸而逸散的气体体积。
该部分气体无法直接测定,只能根据损失时间的长短及实测解吸气量的变化速率并结合气体逸散理论模型来进行理论估算。
目前国外测量页岩含气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USBM直接法(美国联邦矿物局直接法)、改进的直接法、史密斯—威廉斯法和曲线拟合法。
采用二阶解吸温度甚至三阶解吸温度提高解吸速度,来提高损失气量的计算精度。
实验测试表明,用煤层的损失气量计算方法来计算页岩的损失气量存在较大的偏差,损失气量占总含气量的40%~80%,该结果饱受质疑。
1.2解吸气量测定方法解吸气量是指岩心装入解吸罐之后解吸出的气体总量。
直接测定含气量的解吸方式有自然解吸和快速解吸两种。
自然解吸耗时长,测定过程中可通过适当提高解吸温度和连续观测,合理而有效地缩短测定周期。
提出了对含气量解吸测试的改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吸气的测试可靠程度。
1.3残余气量测定方法残余气量是指解吸罐中终止解吸后仍残留在岩心中的气体。
现有测试资料表明残余气的测试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损失气量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采取分段回归或者减小损失气量计算时间等校准措施,但是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附件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定义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7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估算8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9 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10 储量综合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田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 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 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Y/T 5386-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SY/T 5895-93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3 总则3.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体系。
3.2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马宁;侯读杰;包书景;毛小平;杨光庆【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2(019)006【摘要】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资源,其烃源岩和储集特征均不同于常规天然气藏,因此,页岩气资源量计算方法应有别于传统常规气藏的资源评价方法.根据中国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和资料的完善程度,提出了适用于中国页岩气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体积法和类比法.高勘探程度区主要采用体积法,低勘探程度区采用类比法.总结归纳了体积法中有效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和孔隙度4个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类比法计算页岩气总地质资源量中类比参数的取值标准,将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类型、成熟度、泥页岩单层厚度、脆性指数、孔隙度和埋深7项指标作为页岩气地质条件类比的主要参数.体积法和类比法各有优缺点,在计算页岩气总地质资源量时,需要结合评价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资源量评价方法.【总页数】5页(P25-29)【作者】马宁;侯读杰;包书景;毛小平;杨光庆【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8【相关文献】1.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J], 李延钧;刘欢;刘家霞;曹利春;贾学成2.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J], 全德佩3.湘中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 [J], 步少峰;马若龙;袁海锋;吴昌荣4.内蒙古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进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调查 [J], 赵程;冯岩;林海涛5.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J], 林里;汤军;黄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油气地质评价方法和流程陈桂华;肖钢;徐强;祝彦贺;陈晓智【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2(32)12【摘要】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刚刚起步,为了有效而快速地评价页岩油气的潜力,基于国内外10多个页岩油气项目评价的工作实践,综合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的页岩油气地质评价流程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过程及效果.所提出的页岩油气地质评价流程包括页岩区域评价、页岩评价和页岩油气储量评估.其中页岩区域评价包括建立地层格架、区域构造演化及古地理演化研究、地理地貌分析,目的是确定盆地内是否存在形成富含有机质页岩的古地理环境,评价中强调含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稳定分布及构造变化稳定性的确定;页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页岩油气发育的有利区,评价中重点要确定“五度”,即页岩深度、页岩储层厚度、页岩中有机质丰度、页岩中有机质成熟度、页岩的脆性度等指标,这是快速评价页岩油气有利区的关键;页岩油气储量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形成页岩油气的核心区或“甜点”区,该评估反映了页岩油气藏连续分布的特点.结论认为,所建立的页岩油气地质评价流程和方法便捷有效,为页岩油气快速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总页数】5页(P1-5)【作者】陈桂华;肖钢;徐强;祝彦贺;陈晓智【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二叠系页岩油气地质条件分析2.盐间超压裂缝形成机制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3.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4.湖相泥页岩细粒沉积组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泥页岩为例5.湖相泥页岩中碳酸盐成因及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年第6号――关于发布《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公
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04.17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4年第6号
•【施行日期】2014.06.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4年第6号)
关于发布《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推荐性行业标准的公告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编号如下:
DZ/T0254-2014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2014年4月17日。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的方法一实验分析技术
刘弋生;谢军;武浩宇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页岩储层评价技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从调研北美页岩气成功开发经验入手,在储层背景地质基础上,探讨了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具体方法。
页岩储层评价技术可包括三个方面:(1)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包括地球化学分析、黏土矿物定量分析和孔隙度、渗透率分析等;(2)页岩储层含气性分析实验,包括解析气与吸附气含量分析;(3)页岩测井评价,包括常规测井系列和特殊测井系列:其中页岩岩性岩样分析实验和页岩含气性分析实验是页岩储层评价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一个盲区。
【总页数】2页(P101-102)
【作者】刘弋生;谢军;武浩宇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59;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国土资源局;长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页岩气储层评价新技术--甜度评价方法
2.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3.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4.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5.初探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