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16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2.教育科技的应用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四、教育理念与方法1.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2.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3.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五、中外教育差异与启示1.教育体制差异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差异3.教育评价差异4.教育公平与质量差异5.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正文: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强调“立德树人”,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倡导“有教无类”的观念。
教育形式主要有官学、私学和家庭教育。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教育与选拔官员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西方古代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以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为代表,强调身心全面发展。
古罗马时期,教育分为文法、修辞、哲学、数学、音乐等科目,教育对象主要为贵族子弟。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成为主导,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虔诚的信徒和教士。
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近现代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程。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推行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标志,强调教育科学化。
随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世纪末,西方教育逐渐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法。
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推进,全球教育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各国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共享,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2.教育科技的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
中外教育史1,中国古代教育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即学术官守;教师都有国家的官吏担任,即官师合一】西周的学校系统:国学--(大学和小学;天子的大学是辟雍,诸侯的大学是泮宫)乡学(塾闾,庠党,序州,校乡)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求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修养。
六艺教育有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在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稷下学宫性质: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办的私学联合体办学特色:学术自由;不治而议论;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
兼容并包;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制定《弟子职》,作为学生守则,加强学生管理影响: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生平大部分时间聚徒讲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分歧,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编订的六经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2,论教育作用:社会功能,提出教育与经济、军事、政治、法律的关系,把教育提高很高的位置(庶富教理论);个人功能(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实施教育不分等级和种类;意义在于打破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4,论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偏重文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知识比较贫乏5,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6,论道德教育:德育至上论,以仁礼为核心,以孝悌为基础,提出立志乐道。
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德育原则方法7,论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与教学相长;尊师爱生和宽严相长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片论文,它看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止于至善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三纲领是中国两千年封建教育都贯彻的的纲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又相互联系,将个人的学习、教人、政治等几个过程都非常自然地联系了起来,使得八条目实际上成为一个过程和整体,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中庸》教育的本质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教育下定义;教育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途径:一是发觉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或“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重视主观努力《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关于教育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关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关于学制与教育管理,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相长【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学不断进步】;尊师重道【提出师严而道尊,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藏息相辅【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豫时孙摩【豫是预防性原则,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孙是循序渐进原则,摩是学习观摩原则】启发诱导【君子之教育在于诱导学生,靠的是阴道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和启发引导,不是强迫和压制的。
中外教育史纲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代教育1.先秦时期2.秦汉时期3.唐宋时期4.明清时期三、中国近现代教育1.近现代教育改革2.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四、西方古代教育1.古希腊教育2.古罗马教育3.中世纪教育五、西方近现代教育1.近现代教育改革2.20 世纪后的教育发展六、中外教育比较1.教育理念的差异2.教育体制的差异3.教育方法的差异七、结论正文:一、引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自古以来,中外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外教育史的主要阶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二、中国古代教育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教育以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主。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主张教育无论贫富贵贱都应有机会接受。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教育制度也逐渐完善。
官学、私学、书院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日趋成熟,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书院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教育改革呼声四起。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式学堂逐渐兴起。
三、中国近现代教育1.近现代教育改革清末民初,近代教育改革兴起。
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堂,推广义务教育。
蔡元培、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出现,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四、西方古代教育1.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
斯巴达注重军事教育,培养战士;雅典则强调人文教育,培养有文化修养的公民。
2.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以共和时期的贵族教育和平民教育为主。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文学、修辞、法律等。
3.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教育以教会教育为主。
修道院和教堂学校是主要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以神学和拉丁文为主。
五、西方近现代教育1.近现代教育改革近现代,西方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以下为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教育史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宗教和家庭传统掌握知识技能。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儒家思想得到发展,成为主流教育思想,推崇文化。
3. 秦汉时期的教育制度:封建大一统制度下,严格控制教育,以培养文臣武将为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道教、佛教、儒家思想并存,学术涵盖广泛。
5.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传统,设立官办学校,科举制度成为主流。
6.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成为儒家教育的重点。
7. 科举制度:在唐宋元明清五代时期流行,选拔文武官员。
二、中国近代教育史1. 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等,为传统教育的体系带来改革和创新。
2. 辛亥革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接续和逐步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 1912年设立首都大学堂,标志着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开端。
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制度被重新组建。
5. 五年规划: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后面的教育规划),组建起教育新体系。
6. 教育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师资短缺、教育多元化等问题,开展了义务教育、高教改革、留学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
三、西方教育史1. 古代希腊教育:发展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教育,以哲学、文学、体育、音乐等为主。
2. 古罗马教育:依靠奴隶、特殊职业教师和家庭传统,强调掌握拉丁文和传统文艺。
3. 中世纪教育:在基督教影响下,有了维护天主教会利益的修道院学校和由城里富商等资助建立的大学。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视人文主义,推崇复兴精神,重新审视古典文化。
5. 启蒙运动时期教育:主张个性自由和普及教育。
6.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由于科学技术、工業化和国家教育的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了强化。
7. 现代教育:链接了知识革命、信息革命和技术革命,为培养全人类的公民和领袖提供了更好机会。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教育是人类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探讨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一直十分注重士人文化的传承,早在商周时期,书写文字就成为了一种教育方式。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文化也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
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
据史书记载,周朝已有“上书戒背:下书责罪”的制度,这表明在古代中国,教育就已经确定下了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此后,先秦时期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些学问从一个人的阶级地位、财富、地位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教育也分为了不同的层级。
比如,乘车受学是贵族子弟的专门学校,射箭是大夫和士兵的专业技能,而百家争鸣则成为了学士们的科举考试和主要资源。
自秦汉时期至元末,中国古代教育呈现出了较为成熟的状态。
这期间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便是科举制,也就是文化考试。
这一制度带动了中国士人文学、语言、数学以及政治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此之前,“诸子百家”的兴起颇有声势,这个时期许多哲学家的教育思想,如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等提供了巨大帮助。
此后,中国教育逐步走向发展,科举制度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二、西方教育发展西方教育的发展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公立学校的建立。
在中世纪之前,学校基本都是由宗教团体负责,对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早已经没有了社会意义。
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公立学校得以开始自己的发展。
在此之后,欧洲虽经历了战争、工业化等复杂过程,但教育一直保持着初衷,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已经成为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文艺复兴运动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欧洲14世纪,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类本身,观察、探究人类本性,并将这些探究结果运用于社会发展中。
中外教育史的知识点一、中国教育史1. 古代教育- 先秦时期的教育- 秦汉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唐宋时期的教育- 元明清时期的教育2. 近代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二、西方教育史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和他们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校类型和课程设置2. 文艺复兴以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教会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扮演了什么角色?- 欧洲中世纪时期贵族子弟接受什么样的私人家庭式培训?3.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的教育变革和发展4. 美国教育史- 美国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美国私立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中外教育史比较1. 教育理念比较-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异同点有哪些?- 中西方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是什么?2. 教育制度比较- 中外教育制度中有哪些相似之处?- 中外教育制度中有哪些不同之处?3. 教育课程比较- 中西方教育课程设置上有哪些异同点?- 中西方对于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技能培养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4. 教师角色比较- 中西方对于教师角色定位上存在哪些差异?- 中西方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评价等方面存在哪些不同?5. 教育管理比较- 中西方教育管理模式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西方对于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职能、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第一章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一、重要概念1.文士学校:古埃及,教师:文士,从寺庙学校毕业,长于文墨,掌握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
学生:奴隶主子弟。
场所:文士家中,也可在露天或大树下教学。
教学内容: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
2.古儒学校:古印度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称古儒:对经义粗具研究,笃信梵天又能阐述经典,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
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
学习内容主要为六科和《吠陀》经。
3.泥板文书: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压制字符,文字为“楔形文字”,泥板烧干或晒干即成“泥板文书”。
4.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艺”。
5.学在官府:西周推行“惟官有书,惟官有器”的“学术官守”政策,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6.官师合一: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
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府官员兼任。
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7.政教一体:西周,学校既是学习之地,又是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的场所。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P14二、问题与思考1.世界早期学校有哪些特征?答:(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3)教育有阶级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这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架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中外教育简史重点归纳一、古代中外教育的起源中外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强调道德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教育注重哲学和体育的培养。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中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现代中外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中国,这一时期被称为近代教育运动。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内部的动荡,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了近代教育制度。
这一时期,许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
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从新文化运动到义务教育,再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也日益普遍。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互相借鉴,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应用也是中外教育的一大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中国,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电子教室、在线课程等。
六、教育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是中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其他国家接受教育。
七、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将会发生更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会引领教育的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将推动中外教育的融合和交流。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在历
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貌。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涉及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教育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教育史知识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自古代的家庭教育,到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和儒学教育,再到近代的学堂教育和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另外,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教育思想、近代的教育改革等也是中外教育史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西方教育史知识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对于欧
洲教育的影响,基督教教育的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变革,启蒙运动的教育理念等。
西方教育史的发展历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从古代的哲学家学院到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再到近代的普及教育和现代的教育改革,西方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对于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外教育史知识点的整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
演变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中外教育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各国教育的优秀成果,为建设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史知识的整理和传承不仅是对教育发展的珍贵遗产的继承,也是对教育的未来的有益探索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深化对中外教育史的研究和探讨,为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外教育简史下知识点整理
1.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导,注重道德修养和经典
学习。
古希腊罗马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体育锻炼。
2.中世纪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由教堂控制,主要是修道院学校和大学。
中国宋代的官学实行程试科举制度。
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体
发展和人的全面教育。
中国明清时期的私塾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和科举功利。
4.近代教育:19世纪以后,中国传入西方教育,并发展出了基督教
教育、国学教育和新式学堂等。
5.近代中外教育比较:近代中国教育受到外来影响,逐渐接受现代教
育观念和方法。
西方教育强调科学理性和实用能力。
6.20世纪中叶的教育:中国1950年代实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推行了
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
7.中西教育交流:中国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
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8.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教育不断深化,追求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
和综合素质。
9.国际教育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教
育交流和学术合作。
10.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教育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与教育相
结合,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外教育简史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外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1. 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制度主要以师徒制为主,例如中国的儒家教育、古代希腊的师范制度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2. 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其教育理念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
基督教教育重视灵魂的救赎,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改革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该时期兴起了新航海时代,探索精神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4.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大众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兴起。
5. 美国公立教育:美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推行公立教育,即政府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美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也为美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6.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戊戌变法。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如洋务运动时引进的近代大学制度,以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教育领域推动的改革。
7. 教育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逐渐国际化。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8. 新时代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子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模式。
参考内容(不包含链接):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如上。
古代教育制度以师徒制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
基督教教育强调信仰和教育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推崇人文主义思想,工业革命催生了普及教育的需求。
美国的公立教育为其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改革源于戊戌变法,逐渐引进西方教育制度。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内容主要是:①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的基本形式: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③原始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④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5、原始社会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它是分年龄的教育。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6.我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7.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8.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成为家庭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9.王应麟的《三字经》是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童蒙读物。
10.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外像内感”的胎教理论。
外像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11.《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2.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提倡尽早实施二、提倡威严有慈三、重视语言教育四、强调真才实学五、重视风化陶染13.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慈结合14.朱熹强调“眼前事”,养成习惯。
编写了《童蒙须知》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中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15.王守仁,自然教育论提出者,自然教育比卢梭早200年传统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批判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顺应“童子之情”三、在教育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四、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飒”的教学方法16.《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为学前教育专门制订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初期。
这个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子女,让他们学习礼仪、文化和技艺。
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存在着一种以传授礼仪和礼节为主要内容的定制教育,称为师保教育。
在商代,商朝国王和贵族阶层都设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贵族后代学习文化知识和传统礼仪,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批学校。
而且,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文字教育,开始编写文字教材,对写作和阅读进行系统的教学。
随着周代的到来,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周代完善了古代的国家教育制度,实行了农育政策,推广了农田水利和农桑科技,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订了统一的教育政策,实行儒家教育思想,推广了儒家经典,加强了学校教育和师范培训。
汉代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和《列女传》等书籍,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巅峰。
唐代实行了科举制度,推行了政府教育,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中国古代教育达到了辉煌时期。
在宋代,出现了开元盛世,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修了很多学校。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教育经历了很多变革。
在明代实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提出“天下大学士”政策,兴办了很多国立学校和研究院。
清朝开始推行《康熙字典》,修订《正字法》,提出“四书五经”教育政策,将儒家经典纳入教学内容,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外古代教育简史国外古代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文明古国。
古埃及的教育以神学教育为主,培养神职人员和行政官员。
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也有发达的教育制度,在宗教、神学和文字方面也非常发达。
在希腊和罗马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古希腊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数学、音乐、戏剧和哲学等。
古罗马的教育以培养公民素质和行政管理人才为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一、填空:1、新三艺旧三艺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旧三艺:文法,修辞,雄辩术(古希腊)2、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各教育家及创办的学校名称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的,强调仁、爱、礼。
韩非子。
--法家的,强调强制力。
老子、庄子。
--道家的,强调无为而治。
董仲舒。
--汉代改良后的儒家。
强调大一统思想。
万木草堂1891年长兴里;时务学堂1897·10长沙,熊希龄、陈宝箴、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创办;爱国女学与爱国学社 1902蔡元培、章太炎;通州师范1903年创办王国维、日籍教师等10余人任课南开学校 1904年,1907年改称“南开中学堂”, 1919年成立大学部复旦公学1903年马相伯 1917年更复旦大学集美学校等浙江大学竺可桢任校长二、选择、判断、名词解释:文教政策:焚书坑儒、兼容并包(蔡元培)、思想自由夏—重武文字;商—重神,先鬼,后礼,占卜,乐教;西周—资料来源,重礼、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的宗法性,森严的等级制,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
春秋:中原问鼎,官学衰败、士人下移。
东周文教政策的特点:文化多元,用士养士,百花齐放。
汉代:1.黄老之术(百家争鸣余绪、大趋势、帝王要素)2.独尊儒术(刘邦不重儒,置五经博士、兴办太学、改革选士制、尊孔、厘订古籍)魏晋南北朝:多元与变幻的文教政策1.儒术独尊的破产2.佛教的传播与观念更易3.道教的回应性发展与玄学滥觞。
隋唐:一、文明开放的文教政策(一)重振儒术的主导原则1.尊孔封文宣王;弟子亦册封2.立孔庙国子监立庙,中央官学立牌位3.重知识重人才28学士4.整理儒家经典五经定本(颜),五经正义(孔)(二)兼容佛道玄的宽松态度宋:重文国策的强化1.重文国策2.尊孔崇儒儒家伦理纲常的地位。
至圣文宣王,拜谒孔庙3.崇道抑佛4.弘扬理学理学以儒为基本,结合道家的独立意识和佛教精巧的思辩性元:元重武轻文(宗教宽容、人分四等、遵用汉法重程朱)明清:极端专制的文教政策1、文治为重——“世治宜用文。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一、引言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中外教育史上的主要发展和转折点,以展现教育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二、中国古代教育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教育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服务,以宗教仪式和道德教化为主要内容。
- 出现了“学在官府”的现象,即教育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普及教育。
- 私塾和学宫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
3. 秦汉时期的官学体系-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重视法律教育。
- 汉朝设立太学,推广儒家经典,形成官僚选拔制度。
三、中世纪欧洲教育1. 基督教修道院学校- 教育主要由教会控制,以宗教教育为核心。
- 修道院学校成为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2.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12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所大学,如巴黎大学。
- 大学教育强调理性思考和学术自由。
四、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 普鲁士教育体系- 18世纪末,普鲁士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的雏形,强调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 推行义务教育,注重实用知识和纪律训练。
2. 欧美教育改革- 19世纪,欧美国家纷纷建立公共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 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等。
五、当代教育的全球化1. 信息技术的融入- 20世纪末至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方式。
-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成为可能,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
2. 国际教育交流- 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 国际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如IB(国际文凭组织)。
六、结论教育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从古代的宗教和贵族教育,到现代的普及和多元化教育,教育始终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了解中外教育简史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外教育简史的概览,涵盖了从古代到当代的主要教育发展。
中外教育史汇总————————————————————————————————作者:————————————————————————————————日期:作业1.第12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与庆历兴学相关的人物是()。
</span></p>A.范仲淹B.王安石C.蔡京D.朱熹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第13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使教育学第一次独立于哲学等学科,教育学科开始逐步独立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span></p>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第33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是我国最早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最高学府。
</span></p>A.汉代太学B.稷下学宫C.鸿都门学D.汉代私学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4.第34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以其“产婆术”著称的是()。
</span></p>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西塞罗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5.第35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以下不属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的是()。
</span></p>A.巴格莱B.贝斯特C.康南特D.布拉梅尔德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6.第47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学记》中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不包括()。
</span></p>A.教学相长B.因材施教C.尊师重教D.启发诱导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7.第48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是________。
</span></p>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8.第49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被称为教育心理学开创者的是________。
</span></p>A.福禄倍尔B.赫尔巴特C.卢梭D.洛克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9.第14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汉代地方学校的设立要晚于中央官学,开始于汉景帝时期。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0.第15题<p><span>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并称为“显学”。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1.第16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朱元璋吸取元代灭亡的教训,重视“文治”和家庭教育。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2.第17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夸美纽斯提出了年级制的制度设计。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3.第18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五育”并举、和谐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4.第19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5.第36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大学》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教学论专著。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6.第37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天津医学馆是由中国政府自办的第一所西医学堂。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7.第40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加尔文提出了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被称为“普及义务教育之父”。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18.第41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关键因素。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9.第42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福州船政学堂是我国最早的海军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是我国第一所陆军学校。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0.第50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洛克提出了家庭教育要优于学校教育的主张。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1.第51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六艺的教育是西周教育的主要特征。
()</span></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2.第52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古代埃及教育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发祥地。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3.第53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贺拉斯. 曼被后人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span></p>答案:正确标准答案:1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4.第54题<p><span style=font-size: 16px>九品中正制是选士制度的革新,是科举制的发展。
()</span></p>答案:错误标准答案:0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5.第3题“五项竞技”是古代斯巴达和古代雅典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赛跑、跳跃、________、掷铁饼和标枪五个项目。
答案:<p>摔跤</p>标准答案:摔跤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6.第4题________是后来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源头所在。
答案:<p>柏林大学</p>标准答案:柏林大学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7.第5题________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最为基本的原则。
答案:<p>教育适应自然</p>标准答案:教育适应自然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8.第6题________的设立标志着日本中央集权教育管理制度从机构上得以实行。
答案:<p>文部省</p>标准答案:文部省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29.第7题杜威教育即生长命题的实质是一种新型的儿童发展观和________。
答案:<p>教育观</p>标准答案:教育观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0.第8题________教育开创了职业教育的先河。
答案:<p>实科教育</p>标准答案:实科教育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1.第9题中国近代教育的萌芽始于________时期。
答案:<p>洋务运动</p>洋务运动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2.第10题清政府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教育改革中,始终贯穿着________的精神。
答案:<p>中体西用</p>标准答案:中体西用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3.第11题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遵循一种实用的理念,这与古希腊的________形成了鲜明对比。
答案:<p>理想主义</p>标准答案:理想主义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4.第20题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明代相同,以________出题,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答案:<p>《四书》</p>标准答案:《四书》您的答案:此题得分:0.035.第21题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
答案:<p>效法自然</p>标准答案:效法自然您的答案: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0.036.第22题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