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拆装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73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机泵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增强对机械设备的认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台:1台2. 机泵:1台(例如:齿轮泵、离心泵等)3. 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防尘罩等4. 配件:密封垫、轴承、轴套等三、实验原理机泵是一种将流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或齿轮等旋转元件的旋转,使流体产生压力和流量。
本实验以齿轮泵为例,通过拆装齿轮泵,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1. 拆卸泵体- 关闭泵的进、出口阀门,确保泵内无介质流动。
- 使用扳手拆卸泵体上的螺钉,将泵体与泵盖分离。
- 观察泵体内的结构,记录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 拆卸泵盖- 使用扳手拆卸泵盖上的螺钉,将泵盖与泵体分离。
- 观察泵盖内部的轴承、轴套等部件,记录其名称和位置。
3. 拆卸齿轮- 使用钳子拆卸齿轮与轴套之间的连接螺栓。
- 将齿轮从轴上拆卸下来,观察齿轮的磨损情况。
4. 检查密封件- 观察密封垫、轴承等密封件的磨损情况,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5. 清洗和组装- 使用清洗剂清洗各个部件,去除污垢和油脂。
- 将清洗干净的部件按原位组装,确保各个部件的配合紧密。
6. 测试- 启动泵,观察其运行情况,检查泵的流量和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拆装齿轮泵,了解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机泵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2. 在拆卸过程中,发现了泵体内轴承、轴套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进行了更换。
3. 组装后的泵运行正常,流量和压力符合要求。
六、实验总结本次机泵拆装实验,使我们对机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要点:1. 拆装机泵时,要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2. 拆卸过程中,要记录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以便组装时能准确复位。
3. 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密封件,确保泵的正常运行。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一)、齿轮泵拆装分析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2.拆卸步骤: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2.拆卸步骤: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1)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
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
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
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
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
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
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最后提醒同学们:学习完本次实验,请下载实验报告,并提交。
(15分)(本次实验报告是5个实验报告中的第1个,你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从5个实验中完成4次报告才能获得成绩。
)。
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报告(总3页)
齿轮泵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齿轮泵的结构,学习齿轮泵的拆装技术,熟练掌握齿轮泵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二、实验原理
齿轮泵是介质循环系统中流量调节、增压与其他操作功能的重要设备。
该类泵利用机械运动原理,采用齿轮、轴承等元件使压力在一定限度内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把外界的能量转换为流体的动能,完成介质的输送和调节功能。
三、实验室操作
1、检查齿轮泵各组件外观有无划伤和变形。
2、拆卸齿轮泵,首先拆下驱动轴;其次解开泵体上的法兰螺栓,取出泵盖;最后把内油箱带轴下落;
3、使用有关工具拆解并检查齿轮和轴承;
4、查看柔性轴承、油封件有无损坏;
5、测量齿轮掠动角、推力角差距,齿轮掠动角应不小于0.5°,推力角应低于1°;
6、逐件安装齿轮泵,首先把柔性轴承,油封件安装,保证安装尺寸和位置准确;其次把内油箱带轴组装,紧固螺栓,安装到泵体上;最后把泵轴组装,紧固螺栓,安装到泵头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齿轮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齿轮泵的拆卸和装配技巧。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 了解齿轮泵故障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实验原理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主要由泵体、齿轮、轴承、密封件等组成。
它通过齿轮的啮合,使液压油在泵内产生压力,从而实现液压系统的供油。
本实验主要针对齿轮泵的拆装进行实训。
三、实验内容1. 齿轮泵的拆卸(1)观察齿轮泵的外观,了解其结构组成。
(2)按照拆卸顺序,先拆下泵盖、轴承座、轴承、齿轮等部件。
(3)拆卸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做好记录。
(4)拆卸过程中,注意保护齿轮泵的内部结构,避免损坏。
2. 齿轮泵的装配(1)根据拆卸时的记录,按照拆卸顺序进行装配。
(2)装配过程中,注意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和连接方式。
(3)检查装配后的齿轮泵,确保其工作性能良好。
3. 齿轮泵的故障分析(1)观察拆卸下来的齿轮泵部件,分析故障原因。
(2)针对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齿轮泵的拆卸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拆卸了齿轮泵,并掌握了拆卸技巧。
在拆卸过程中,发现齿轮泵的主要故障原因有:(1)轴承磨损:轴承磨损会导致齿轮泵的噪音增大、泄漏量增加。
(2)齿轮磨损:齿轮磨损会导致齿轮泵的效率降低、噪音增大。
(3)密封件损坏:密封件损坏会导致齿轮泵的泄漏量增加。
2. 齿轮泵的装配通过本次实验,成功装配了齿轮泵,并掌握了装配技巧。
在装配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事项:(1)齿轮间隙:齿轮间隙应保持合理,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齿轮泵的工作性能。
(2)轴承间隙:轴承间隙应保持合理,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轴承损坏。
(3)密封件安装:密封件安装应正确,避免泄漏。
3. 齿轮泵的故障分析针对齿轮泵的故障原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轴承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轴承。
(2)定期检查齿轮磨损情况,及时更换齿轮。
(3)定期检查密封件损坏情况,及时更换密封件。
(4)加强齿轮泵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发生。
实训二液压元件拆装认识一、齿轮泵的拆装(一)实验目的1、掌握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中、高压齿轮泵的异同;2、弄清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3、了解为解决困油,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油三大问题,提高齿轮泵性能在结构上所采取的措施。
(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增大,形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啮合点区域,轮齿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减小,形成排油过程。
(三)主要零件的构造及作用:(1)泵体:泵体内表面成8字形,包括两齿轮,是密封容积的组成部分。
(2)齿轮:是泵油的主要零件,两齿轮精度及粗糙度的要求均高于普通传动齿轮。
(3)端盖:分为前后端盖,主要作用是轴向密封及安装轴承。
装配要领:(1)清洗,检查零件,按拆卸的反顺序装配齿轮泵,装配标记全部对准,各密封件的装配位置要正确。
装配过程中,注意保护密封面的平整,保护泵外壳装饰及铭牌。
(2)安装两颗定位销钉后,对称,交替紧固泵盖连接螺钉,不要顺序一次紧固。
装配完成后,要求齿轮传动轻松平稳(四)自行分析以下问题1、组成齿轮泵的各个密封工作空间指的是哪一部分?它们是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空间有多少个(设齿数为Z)?3、油液从吸油腔流至压油腔的油路途径是怎样的?4、齿轮泵有没有特殊的配油装置?它是如何完成进、排油的分配的?5、外啮合齿轮泵中存在几个可能产生泄漏的部位?哪个部分泄漏量较大?泄露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就你所知,为减少泄露,在设计和制造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持端面间隙而减少泄露?6、齿轮泵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齿轮轴承上承受的径向液压力?CB—B型齿轮泵的进、出油口为何大小不同?二、叶片泵拆卸装配(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片泵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弄清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二)主要零件(1)配油盘:分为浮动配油盘和固定配油盘,它们为高低压油提供通道,浮动配油盘还起自动补偿轴向间隙的作用。
齿轮泵的拆装步骤实验报告齿轮泵拆装实验三篇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
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
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齿轮泵的拆装步骤实验报告:齿轮泵拆装实验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齿轮泵的拆装步骤实验报告:齿轮泵拆装实验一篇齿轮泵的拆卸步骤:⑴、用六方扳手对称松开(拧松之___在端盖与泵体的结合处作上记号)并卸下泵盖上的六个螺栓,连同垫圈一一卸下。
⑵、用螺丝刀轻轻沿___端盖与泵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注意:不要撬太深,以免划伤密封面,因密封主要靠两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及泵体密封面上的卸油槽来实现的),卸下___端盖,取下密封胶圈,注意观察泵内结构及零件相互位置。
⑶、用手转动主动轴,根据进出油口的位置,确定输入轴齿轮工作的旋转方向;观察密封容积的大小变化情况、困油密封容积和大小变化情况,找到困油卸荷槽的位置,明确其作用。
⑷、检查泵体及两齿轮厚度之差,分析三者厚度相关尺寸对保证泵性能的重要性。
⑸、将端盖板拆下,从泵体中取出主、从动齿轮(取出___将主、从动齿轮与对应位置做好记号),卸下后端盖,观察被动轴轴心的通孔、润滑油的流通通道、轴承状况。
⑹、用___或轻柴油将拆下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清洗并放于容器内妥善保管,以备测量和检查。
齿轮泵的装配步骤:⑴、装配___准备工作装配___将将全部零件洗净擦干,所有油道要保证清洁通畅,用适当方法去除零件上的毛刺,消除划伤,磕碰等造成的损伤。
⑵、装配程序①、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装上泵体,装复时应按拆卸时所作记号对应装入,切不可装反。
②、装配密封件,其位置要正确,松紧合适。
2024年齿轮泵的拆装与检修办法━、实训目的能正确使用外啮合齿轮泵拆装工具,并掌握其正确拆装方法级操作规程。
通过对外啮合齿轮泵的拆装,了解齿轮泵各零件功能,结构形状极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运动关系。
通过拆装弄清外啮合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极其大小变化的方式,加深理解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理解为解决油困、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漏三大问题而提高齿轮泵性能在结构上所采取的措施。
掌握齿轮泵检修的基本方法。
强化安全知识。
二、实训工具及设备内六方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液压拆装实验台、柴油。
外啮合齿轮泵。
三、实训内容及步骤工作原理当吸油口压油口各用油管与油箱和系统接通后,齿轮各齿槽和泵体以及前后端盖间形成密封工作腔,而啮合线又把他们分隔为两个不串通的吸油腔和压油腔。
在吸油腔,齿轮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槽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齿轮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槽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齿轮连续转动,即可实现不断吸油和排油。
拆卸前准备工作⑴清理外啮合齿轮泵的外表面,观察外部形状,三片式的连接方式、螺钉及定位销数目与位置、油口的位置和大小,确定进、出油口,记录铭牌标记。
⑵用手转动主动轴。
体会转动的轻重、声音,正反向转动,体会齿轮泵啮合间隙。
拆卸程序⑴用六方扳手对称松开(拧松之前在端盖与泵体的结合处作上记号)并卸下泵盖上的六个螺栓,连同垫圈一一卸下。
⑵用螺丝刀轻轻沿前端盖与泵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注意:不要撬太深,以免划伤密封面,因密封主要靠两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及泵体密封面上的卸油槽来实现的),卸下前端盖,取下密封胶圈,注意观察泵内结构及零件相互位置。
⑶用手转动主动轴,根据进出油口的位置,确定输入轴齿轮工作的旋转方向;观察密封容积的大小变化情况、困油密封容积和大小变化情况,找到困油卸荷槽的位置,明确其作用。
⑷检查泵体及两齿轮厚度之差,分析三者厚度相关尺寸对保证泵性能的重要性。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泵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二、实验器材1. 泵(例如:齿轮泵、离心泵等)2. 拆装工具(扳手、螺丝刀、锤子等)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塞尺等)4. 润滑油、密封剂等辅助材料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仔细阅读泵的说明书,了解泵的结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检查泵的外观,确保无损坏。
(3)准备好拆装工具和辅助材料。
2. 拆卸步骤(1)拆卸泵的进出口管道,释放泵内的压力。
(2)松开泵的固定螺钉,拆卸泵的法兰盘。
(3)拆卸泵的轴封、轴承等部件。
(4)拆卸泵的叶轮、泵体等主要部件。
(5)清洗拆卸下来的部件,检查磨损情况。
3. 装配步骤(1)检查拆卸下来的部件,确认无损坏。
(2)涂抹润滑油、密封剂等辅助材料。
(3)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依次装配泵的叶轮、泵体等部件。
(4)装配轴封、轴承等部件。
(5)安装泵的法兰盘,拧紧固定螺钉。
(6)安装泵的进出口管道,连接系统。
4. 实验观察(1)观察泵的拆卸、装配过程,记录操作步骤。
(2)观察泵的部件磨损情况,分析原因。
(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泵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会了泵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4. 发现泵的磨损情况与使用时间、工况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论1. 泵的拆装实验有助于加深对泵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正确的拆装方法可以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检查和保养泵,可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
2. 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液压泵、齿轮泵的拆装一、实验目的经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的认识,理解选择液压泵的原则和主要拫据。
二、实验仪器齿轮泵、叶片泵、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等拆装工具。
三、实验内容齿轮泵的拆装在各种容积式液压泵中,齿轮栗拥有构造简单、重量轻、简单制造、成本低、工作靠谱、维修方便等特色,因此宽泛应用于中低压系统中。
它的弊端是容积效率低、轴承载荷大,别的,流量脉动、压力脉动和噪音都比较大。
叶片泵的拆装叶片泵拥有构造紧凑、体积小、运行安稳、输油量平均、噪音小、寿命长等长处,所以,在中低压系统中应用特别宽泛。
跟着构造、工艺资料的改良,叶片泵正向中高压和高压方向I发展。
它的弊端是构造复杂,吸油性能较差,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
柱塞泵的拆装(没做)柱塞泵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 1)径向柱塞泵性能较稳固、工作较靠谱,但自吸能力差、径向尺寸大、构造复杂、价钱髙。
(柱塞数多为奇数)( 2)轴向柱塞泵性能稳固、工作靠谱、构造紧凑、径向尺寸小、惯性小、容积效率高,但轴向尺寸较大、轴向作使劲也大,构造复杂、价钱高。
柱塞泵多用于需要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理的液压系统中。
四、实验步骤利用供给的拆装工具,按次序拆装液压泵,并记录拆装次序。
认识完泵的构造后,按次序将泵装置还原。
检查装置完的泵,零件不行多一件,也不行少一件齿轮泵:拆装步骤以下:(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地点松开紧固螺栓,以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察看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构造,弄清楚其作用,并剖析工作原理(2)从泵体中拿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_(3)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4)装置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齿轮泵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互相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停增大,达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互相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停减小达成排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