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光纤衰减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1
光衰计算公式范文光衰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的光纤长度和光纤损耗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光纤传输中存在光信号衰减的现象,即光的能量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而光衰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衰减量,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光纤传输系统。
通常情况下,光衰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如下:Loss(dB) = Co * L + Cp * N + Cc其中,Loss表示光信号的衰减量,单位为dB;Co表示光纤的衰减常数,单位为dB/km;L表示光纤的传输距离,单位为km;Cp表示光纤的连接点数,单位为个;N表示光纤连接点的损耗,单位为dB;Cc表示其他损耗,如弯曲、微弯等,单位为dB。
光纤的衰减常数Co是一个固定值,表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单位距离内的衰减量。
不同类型的光纤具有不同的衰减常数,通常在光纤的技术规格书中可以找到。
光纤的传输距离L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实际距离,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光纤的布设情况进行测量和计算。
光纤的连接点数Cp是指在光纤的传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连接点的数量。
每个连接点通常都会引入一定的光信号损耗,这取决于连接点的设计和制作质量。
光纤连接点的损耗N是指每个连接点引入的光信号损耗值。
连接点损耗通常是指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和插拔损耗,以及连接点其他因素引起的损耗,如接头的不配对等。
其他损耗Cc是指光纤传输过程中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的其他损耗。
比如光纤弯曲、微弯、交叉口等都会引入一定的光信号损耗。
在实际的光纤传输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光纤类型和连接点数来计算光纤的衰减量。
通过调整光纤的布设和优化连接点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光信号的衰减量,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光衰计算公式是一个比较简化的模型,实际的光纤传输系统中还会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对光信号的衰减产生影响,如温度变化、光纤的老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更精确的光衰计算和系统设计。
光缆损耗计算公式光缆损耗是在光通信中一个挺重要的概念,要弄清楚它的计算公式,咱们得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啥是光缆损耗。
简单来讲,就是光信号在光缆中传输的时候变弱了。
这就好比你在操场上喊口号,离你越远的人听到的声音越小,光信号在光缆里跑也是这个道理。
那为啥会有损耗呢?原因有好几个。
比如说材料本身的吸收,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光缆材料会吸掉一部分光的能量。
还有散射,光在光缆里“乱跑”,方向乱了,能量也就散掉啦。
另外,光缆的弯曲、连接不完美等都会导致损耗。
接下来咱们说说光缆损耗的计算公式。
常见的公式是:总损耗(dB)= 每公里损耗(dB/km)×长度(km) + 连接点损耗(dB) + 分光损耗(dB)。
这里面每公里损耗是个很关键的参数,不同类型的光缆这个值不太一样。
比如说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每公里损耗就有差别。
给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之前在一个通信项目里,我们要铺设一段很长的光缆。
计算损耗的时候,可把大家忙坏了。
那时候,大家拿着各种数据,对着公式一点点算,生怕出错。
有个同事,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导致后面的方案都得重新来,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
从那以后,我们算损耗的时候,那叫一个小心,反复核对好多遍。
连接点损耗呢,就是光缆连接的地方,比如接头啊,熔接不好就会增加损耗。
分光损耗一般在分光器那里产生,分出去的光越多,损耗也就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测量光缆损耗,得用专业的仪器,像光功率计啥的。
而且测量的时候,环境也得注意,不能有太强的干扰。
总之,光缆损耗的计算虽然有公式,但实际操作中得细心再细心,不然一个小错误可能会带来大麻烦。
希望您通过我的讲解,对光缆损耗计算公式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光衰减计算公式
一、光衰减的基本概念。
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光的强度会逐渐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光衰减。
1. 均匀介质中的线性衰减。
- 对于均匀介质中的光传播,光衰减遵循指数衰减规律。
设初始光强为I_0,经过距离d后的光强为I,衰减系数为α(单位为m^-1),则光强的计算公式为:I = I_0e^-α d。
- 这里的衰减系数α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例如,在光纤通信中,光纤材料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会导致光衰减,不同类型的光纤有不同的α值。
- 光衰减的程度也可以用衰减量A(单位为dB,分贝)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 = 10lg(I_0)/(I)。
- 将I = I_0e^-α d代入A = 10lg(I_0)/(I)中,可得A = 10lg(I_0)/(I_0e^-α d)= 10lg e^α d。
- 根据对数运算法则lg e^x=xlg e(lg e≈0.4343),所以A = 10α dlg e≈4.343α d。
2. 多介质组合的光衰减。
- 当光依次通过多种不同的介质时,总的光衰减可以通过分别计算每种介质中的衰减然后相加得到。
- 设光依次通过n种介质,每种介质的衰减量为A_i(i = 1,2,·s,n),则总的衰减量A_total=A_1 + A_2+·s+A_n。
- 如果已知每种介质中的衰减系数α_i和光在该介质中传播的距离d_i,根据前面的公式A_i = 4.343α_id_i,则A_total=4.343∑_i = 1^nα_id_i。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明确了宽带接入网络在采用PON技术进行光纤到户FTTH方式建设部署时的系统架构和建设要求。
主要对OLT设备选择及部署、OLT上联方式、ODN建设、分光比与接入距离、系统维护、网络保护、光纤连接、ONT设备及安装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内部,作为规范和指导FTTH网络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的技术指导依据。
本规范与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如执行本规范严格要求的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引用标准IEEE 802.3ah系列标准ITU-T G.984 系列标准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YD/T 1949-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
YD/T 1995-2009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
YD/T 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 1771-2008《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要求》。
YD/T 1953-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 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
QB/CU 049-2009《中国联通GPON设备技术规范》。
QB/CU 025-2010《中国联通EPON设备技术规范》。
QB/CU 213-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要求》。
QB/CU 221-2009《中国联通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HGU参数模型》。
3相关释义3.1名词释义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EPON(Ethernet 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FE (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GE(Gigabit Ethernet ):千兆比特以太网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吉比特无源光网络HGU(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IP (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MDF(Main distribution frame):总配线架OMDF(Optical main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总配线架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ORL(Optical Return Loss):光回波损耗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无源光分路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SBU(Single Bus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SFU(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SR(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IP协议的语音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3.2单位释义km:长度单位,千米bit/s:数据单位,比特率,比特/秒Kbit/s:数据单位,千比特/秒Mbit/s:数据单位,兆比特/秒s:时间单位,秒ms:时间单位,毫秒μm:长度单位,微米dB:衰减计量单位,分贝m²:面积单位,平方米Ω:电阻单位,欧姆℃:温度单位,摄氏度V:电压单位,伏特4FTTH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1.PON综合接入网是一种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ODN)之上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将以太网技术和高速光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多业务的综合接入。
光纤损耗如何计算在光纤安装中,对光纤链路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是验证网络完整性和确保网络性能非常重要的步骤,光纤内会因光吸收和散射等造成明显的信号损失(即光纤损耗),从而影响光传输网络的可靠性,那么光纤损耗如何计算的呢?一、光纤损耗的标准电信工业联盟(TIA)和电子工业联盟(EIA)携手制定了EIA/TIA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光缆、连接器的性能和传输要求,如今在光纤行业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EIA/TIA标准明确了最大衰减是光纤损耗测量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实际上,最大衰减是光缆的衰减系数,以dB/km为单位。
下图显示了在EIA/TIA-568规范标准中不同类型光缆的最大衰减。
二、如何计算光纤损耗若想检测光纤链路是否能正常运行,那么就需要计算光纤损耗、功率预算以及功率裕度,计算方式如下。
1在光纤布线中,经常需要在一条确定长度的线路上计算最大损耗。
光纤损耗计算公式:总链路损耗(LL)=光缆衰减+连接器衰减+熔接衰减(如果还有其他组件(如衰减器),可将其衰减值叠加)光缆衰减(dB)=最大光纤衰减系数(dB / km)×长度(km)连接器衰减(dB)=连接器对数×连接器损耗(dB)熔接衰减(dB)=熔接个数×熔接损耗(dB)如上述公式所示,总链路损耗是一段光纤内最坏变量的最大总和。
需要注意的是,以该种方式计算出的总链路损耗只是一种假设值,因为它假定了组件损耗的可能值,也就是说光纤实际的损耗取决于各种因素,损耗值可能会更高或更低。
2两栋建筑之间安装了单模光纤,传输距离为10km,波长为1310nm。
同时,该光纤拥有2个ST连接器和1个熔接头。
光缆衰减——根据上述的标准表格,波长为1310nm的室外单模光缆的最大衰减值为0.5dB / km,因此光缆衰减值为0.5dB / km×10km=5dB。
连接器衰减——因为使用了2个ST连接器,而每个ST连接器的最大损耗为0.75dB,因此连接器衰减为0.75dB×2=1.5dB。
计算时相关参数取定:1) 光纤衰减取定:1310nm 波长时取0.36dB/km;1490nm 波长时取0.22dB/km2) 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取定: 0.5dB/个3) 光纤熔接接头衰减取定: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每个接头;带状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2dB/每个接头;4) 冷接子双向平均值0.15 dB/每个接头;5) 计算时光分路器插入衰减参数取定见下表;表11.6 分光器典型插入衰减参考值6) 光纤富余度Mc当传输距离≤5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1 dB;当传输距离≤10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2 dB;当传输距离>10 公里时,光纤富余度不少于3 dB。
10.9光缆线路测试对光缆线路的测试分二个部分:分段衰减测试和全程衰减测试。
1、采用OTDR 对每段光链路进行测试。
测试时将光分路器从光线路中断开,分段对光纤段长逐根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在在1310nm 波长的光衰减和每段光链路的长度,并将测得数据记录在案,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2、全程衰减测试采用光源、光功率计,对光链路对1310nm 、1490 nm 和1550nm 波长进行测试,包括活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接头的插入衰减。
同时将测得数据记录在案,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测试时应注意方向性,既上行方向采用1310 nm 测试,下行方向采用1490nm 和1550nm 进行测试。
不提供CATV 时,可以不对1550nm 进行测试。
10.10全程光衰耗要求现有设备在OLT-ONU之间可提供28.5dB的全程光衰耗。
考虑全程富余度1.5dB,因此全程设计衰耗不大于27dB。
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BN FTTH)技术白皮书目录1概述 (1)1.1背景介绍 (1)1.2编制目的 (1)1.3指导原则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缩略语 (2)4CBN FTTH体系架构 (3)4.1CBN FTTH概述 (3)4.2CBN FTTH系统组成 (4)5CBN FTTH支撑业务类型及需求 (5)6CBN FTTH技术方案及其组网 (5)6.1CBN FTTH技术实现方式 (5)6.2RF Overlay技术方案及组网 (6)6.3I-PON技术方案及组网 (7)6.4RfoG技术方案及组网 (8)7CBN FTTH网络改造/建设方案 (9)7.1CBN FTTH分配网改造/建设方案 (9)7.2典型CBN FTTH网络改造演进方案 (11)8业务配置及安全机制 (15)8.1频率规划 (15)8.2波长规划 (15)8.3全网多业务QoS保障 (15)8.4系统安全保障与可靠性要求 (16)9CBN FTTH网络管理 (17)9.1概述 (17)9.2基于SNMP协议的FTTH接入网网络管理 (17)9.3基于TR069的终端管理系统 (18)10CBN FTTH网络运维 (19)10.1CBN FTTH网络运维体系 (19)10.2CBN FTTH网络运营流程 (20)10.3CBN FTTH网络维护流程 (21)附录A RF Overlay和I-PON方案中ODN技术要求和光通道损耗预算设计 (22)A.1ODN技术要求 (22)A.2光通道损耗预算 (22)附录B RF Overlay和I-PON方案中ODN应用场景及方案 (24)B.1设计原则 (24)B.2应用场景及设计方案 (24)附录C有线电视光纤到户(FTTH)工程施工和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C.1施工流程 (27)C.2施工标准 (27)C.3施工验收规范 (42)前言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CBN FTTH)技术白皮书1概述1.1背景介绍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达到80%,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Gbps。
一、FTTH及PON基础知识1.1 PON系统基本原理PON(无源光网络)是指OLT(光线路终端)和ONU(光网络单元)之间的ODN(光分配网络)全部采用无源设备的光接入网络.PON是一种点对多点(P2MP)的光接入系统,它能够节省光纤资源、ODN无需供电、用户接入方便和支持多业务接入,是运营商目前大力推行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主要有EPON和GPON两种技术。
PON系统采用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
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
●每PON口可以实现最大上行1.25G,下行2.5G传输速度1.1.1 PON典型网络结构PON系统主要由OLT、ODN和ONU三部分组成,其中ODN不包含有源设备,OLT至ONU之间通过光分路器连接形成P2MP(点到多点)的结构FTTH光纤到户装维手册章庄经营部 杨爱华1.1.2 PON系统传输方式上行方向为TDMA方式各ONU上行数据分时发送,各ONU的发送时间与长度由OLT集中控制下行方向为广播方式下行数据广播发送,每个ONU根据下行数据的标识信息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丢弃其他用户的数据1.2 PON系统组成PON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设备●ODN,指用于连接局端OLT设备和远端ONU设备之间的光分配网络,ODN只包含无源器件或设施●光网络单元(ONU/ONT)。
1.2.1 OLT设备介绍OLT是PON的核心功能模块,OLT在物理上一般以机架的形式呈现。
机架式OLT(大型)采用插板式结构,功能复杂、容量大,实现难度高。
包括如下板卡:●接口板(或者称为线卡)●主交换板●主控板(主控和主交换板可能合在一个板卡)●上联板(GE/10GE)盒式OLT(小型):1U高一体化小设备:2-4个PON口,1-2个上联GE口.功能简单,容量小,实现容易1.2.2 ONU设备介绍ONU位于用户终端和ODN之间,提供用户接口和多业务接入,ONU上联口(PON口)为光口,用户侧接口有:●以太网接口(FE GE)●POTS接口(RJ11)●E1接口●CATV接口ONU设备框图如图所示,其中PON接口模块是核心部分,语音处理模块以VoIP的方式提供语音业务,CPU负责整个ONU的控制和管理(包括与OLT及网管的通信)。
目录1.FTTH介绍及优势 (2)1.1FTTH (2)1.2FTTH优势 (2)2.FTTH网络架构 (4)2.1 PON网络定义及组成 (4)2.2 PON系统网络架构 (5)2.3 PON基本原理 (8)2.4 ODN组网模式 (9)2.5 PON网络光链路衰耗指标及计算方法 (23)1.FTTH介绍及优势1.1FTTHFTTH是光纤直接到家庭的外语缩写,中文缩写为光纤到户。
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
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光纤接入。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
光纤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
目前光纤传输的复用技术发展相当快,多数已处于实用化。
根据光纤深入用户的程度,可分为FTTC、FTTZ、FTTO、FTTF、FTTH 等。
1.2FTTH优势FTTH的优势主要是有5点:第一,它是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中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源;第二,它的带宽是比较宽的长距离正好符合运营商的大规模运用方式;第三,因为它是在光纤上承载的业务,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第四,由于它的带宽比较宽,支持的协议比较灵活;第五,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点对点、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还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SA(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
将光纤直接接至用户家,其带宽、波长和传输技术种类都没有限制,适于引入各种新业务,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方式。
衰耗限制:Psr=Lα×αf+Mc+Pp+nAc其中:Psr S点与R点之间的衰耗(含功放)n 活动连接器个数(含本站ODF和中间跳接站ODF)Ac 活动连接器衰耗,取0.3dBPp 光通道代价,取1dBMc 光缆富裕度,取3dBαf 光缆衰耗,取0.22dB/Km(1550nm)(包括接头损耗)Lα中继传输长度(Km)色散限制:D=LD×18ps/nm.Km(1550nm)实际工程中,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要求信号功率足以抵消光纤的衰耗,g.652 光纤在1550nm 窗口的衰耗系数一般为0.25db/km 左右,考虑到光接头、光纤冗余度等因素,综合的光纤衰耗系数一般小于0.275db/km日常维护中,1550波长模式下每公里按0.25来计算的,每个死接头损耗0.5 ;活接头也按0.25来中继段光功率计算方法:中继段总衰耗=0.3~0.4db/km×光纤长度+光纤活动连接器损耗+传输富裕度(为将来维护和衰老增加损耗预留余量,一般2~6db)光纤传输的衰耗规律衰耗系数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最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模和单模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
衰耗系数的定义为:每公里光纤对光信号功率的衰减值。
其表达式为:a= 10 lg pi/po 单位为db/km其中:pi 为输入光功率值(w 瓦特)po 为输出光功率值(w 瓦特)假如某光纤的衰耗系数为a=3db/km,则意味着经过一公里光纤传输pi/po= 10 0.3= 2后,其光信号功率值减小了一半。
长度为l 公里的光纤总的衰耗值为a=al 。
对于单模光纤,按照0.18db/km 的衰耗。
对于一个光信号,若经过edfa 放大后输出功率为+5dbm ,其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若为-28dbm ,则放大增益为33db ,除以衰耗系数,除数距离为33/0.18=183公里,考虑老化等裕度,可传输120km 以上。
使光纤产生衰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吸收衰耗,包括杂质吸收和本征吸收;散射衰耗,包括线性散射、非线性散射和结构不完整散射等;其它衰耗,包括微弯曲衰耗等。
光纤衰减率光纤通信技术中,衰减率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衰减程度。
衰减率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单位长度的衰减率称为衰减常数(dB/km)。
衰减率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衰减率越小,则光纤传输距离越远,传输信号质量越好。
1. 光纤衰减的来源光纤衰减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纤本身的吸收、散射、弯曲、连接面损失等。
其中,光纤本身是导致光信号衰减主要原因。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会被光纤材料吸收和散射,同时在弯曲和连接处存在光波的反射和漏失,都会导致光信号的衰减,从而影响其传输距离和质量。
2. 光纤衰减率的计算方法光纤衰减率是指光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功率衰减的速度,通常采用单位长度(km)内的功率损失(dB)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Atten = 10log10 (Po/P)其中Po为入射光功率,P为出射光功率,Atten为光纤的衰减。
光纤衰减常数是单位长度内光信号功率下降的比率,一般用dB/km表示。
在衰减常数的计算中,应注意要减少环境噪声,避免测量误差。
根据不同的测量条件和实验方法,衰减常数的值可能有所不同。
3. 光纤衰减率的影响因素光纤衰减率的大小与光纤的质量、生产工艺、制造材料、纤芯直径、保护层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光纤质量越好,衰减率越小;纤芯直径越小,衰减率越小;保护层越厚,衰减率越小。
此外,光纤在不同波长下的衰减率也不同。
4. 降低光纤衰减率的方法为了减少光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优化光纤制造工艺和材料,提高光纤质量;(2)优化光纤的结构,降低光纤的损耗;(3)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同一个光纤上,可以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4)设计合理的光纤连接系统,采用低损耗的连接件和光纤接口,尽可能减少连接处的信号损失;(5)定期对光纤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光纤连接处的故障和损坏,确保光纤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