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正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4
设备安装基本知识一、概述1、机械设备安装的基本概念:机械设备安装是按照一定的技术条件,将机械设备或其它单独部件正确地安放和牢固的固定在基础上,使其在空间获得需要的坐标位置。
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
机械设备安装的工艺过程包括:基础的验收、清理和抄平,设备部件的拆洗和装配,设备的吊装,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和找正,二次灌浆以及试运转等。
机器设备正确的安装位置,由机器或其单独部件的中心线,标高和水平性所决定,安装机器设备时,要求其中心线、中心高或水平性绝对正确是不可能的,当中心线、标高和水平性的偏差不影响机器设备的安全连续运转和寿命时,则是允许的。
机器设备安装的实际偏差必须在允许的偏差内(称为安装精度)。
同时,还要保证机器及其单独部件牢固地固定在基础上,防止其在工作中由于动载荷等的作用脱离正确的工作位置。
2、安装的主要工艺过程概括起来,一台机械设备从运抵安装现场到它投入生产或具备使用条件,都必须经过基础的验收,设备开箱验收、起重和搬运,基础放线和设备划线,设备就位,找正找平,设备固定,拆卸、清洗、装配及设备的试运转直到工程验收等基本安装工艺。
3、设备安装三要素机械设备的安装位置的测检与调整工作是调整设备安装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它的目的是调整设备的中心线、标高和水平性,使三者的实际偏差达到允话偏差要求,即保证安装精度。
这一调整过程称为找正、找平、找标高。
这些工作进行的好坏,是机械设备整个安装过程中的关键,对安装质量及投产后性能的发挥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设备安装基本知识1、地脚螺栓的安装地脚螺栓的作用是固定设备,使设备与基础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以免工作时发生位移和倾覆。
(1)地脚螺栓尺寸的确定地脚螺栓的型式、长度、直径由设计图纸提供,若无规定由由下列方法确定:地脚螺栓的直径应小于设备底座上的孔径,其关系见下表:孔径(mm) 12-13 14-17 18-22 23-27 28-33 34-40螺栓直径(mm)10 12 16 20 24 30地脚螺栓的长度L可由下式求得:L=L1+L2(mm)其中:L1——埋入基础深度,一般用直径的12-25倍;L2——外露部分长度对于大型设备和震动较大的设备,L1取值应偏大。
泵同轴度找正方法
泵同轴度是指泵的轴线与电机的轴线之间的平行度。
它是衡量泵和电机之间连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泵同轴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泵同轴度的调整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
首先,需要将泵和电机固定在一个平稳的基础上,确保两者之间的距离合适。
然后,通过调整泵和电机之间的连接件,使得泵和电机的轴线平行度达到要求。
在调整泵同轴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避免过度调整,以免造成泵和电机之间的紧固件松动或损坏。
其次,要确保调整过程中力的均匀分布,避免因力的不均匀导致同轴度调整不准确。
最后,要注意调整后的泵同轴度是否满足要求,可以通过测量来判断。
泵同轴度的调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在调整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和判断,灵活运用各种调整方法,确保泵同轴度调整到最佳状态。
泵同轴度的调整是保证泵的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只有确保泵同轴度达到要求,才能保证泵的高效工作。
因此,在安装和调试泵时,必须重视泵同轴度的调整。
只有做好泵同轴度的调整工作,才能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成本。
泵同轴度的调整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细致工作。
通过正确的调整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使泵和电机之间的同轴度达到最佳
状态,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只有重视泵同轴度的调整,才能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初级工具钳工试题库一、基础知识点1.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使用时不必戴橡胶手套。
2.一般砂轮的线速度为35m/s左右。
3.分度头的两种常用分度方法是简单分度法和差动分度法。
4.分度头内的蜗轮与蜗杆的速比为1/40。
5.分度头的分度手柄转一周时,装夹在主轴上的工件转1/40周。
6.利用分度头划等分孔中心线时,分度盘上应尽量选用孔数较多的孔圈,因摇动方便,准确度也高。
7.划线时,都应从划线基准开始。
8.用千斤顶支承较重的工件时,应使三个支承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尽量大些。
9.划线时用来确定工件各部分尺寸、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的依据称为划线基准。
10.借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件各部位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11.利用方箱划线,工件在一次安装后,通过翻转方箱,可以划出三个方向的尺寸线。
12.划线时,划出的线条除要求清晰均匀符合要求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尺寸准确。
13.划线能及时发现毛坯的各种质量问题,当毛坯误差不大时,可通过划线借料予以补救。
20.划线时,一般应选择设计基准为划线基准。
14.在需要精加工的已加工表面上划线时,用硫酸铜溶液作涂料。
15.在铸锻件毛坯表面上进行划线时,可使用白灰水。
16.对于各种形状复杂、批量大、精度要求一般的零件可选用平面样板划线法来进行划线。
17.用于检查工件在加工后的各种差错,甚至在出现废品时作为分析原因用的线,称为证明线。
18.划线确定了工件的尺寸界限,在加工过程中,应通过测量来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19.当毛坯件上有不加工表面时,对加工表面自身位置校正后再划线,能使各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保持尺寸均匀。
20.划线时,千斤顶主要用来支承形状不规则的毛坯的件。
21.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2.大型工件划线时,应尽量选定精度要求较高的面或主要加工面作为第一划线位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它们有足够的加工余量,经加工后便于达到设计要求。
23.用分度头划线,在调整分度叉时,如果分度手柄要摇过42孔距数,则两叉脚间就有43个孔。
电机找正基础知识一、找正的定义:任何一个独立的旋转体,都有它自己的旋转中心线(即轴心线),将两个以上的轴联接起来,让它们的轴心线同在一条线上的工作叫找正,也叫定心。
二、找正工作的优劣对电机正常运行的影响:找正不好会造成:1、轴承过热,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2、使电机的地脚螺栓松动或开裂,严重的造成断轴;3、振动力促使电机绝缘缝隙增大,外界粉尘和水份侵入,使绝缘电阻降低,泄漏电流增大,最终导致绝缘击穿;4、对于带碳刷电机,会造成滑环表面有凹坑、麻点,到表面烧损及跳弧现象发生。
三、理想的定心(找正)方法:设想固定在轴端周围有一个点P,当轴带动点P旋转的时候(假设轴没有发生轴向窜动),点P的轨迹将成一个圆,此圆心和轴的轴心线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圆的轨迹平面和轴心线是完全垂直的。
这是我们找正的理论依据。
在实际定心中,点P可由上联轴器外圆的某一点代替。
找正工作有两个要素:一是使两个轴的轴心线相交,另外是使两个轴的轴心线平行。
当两条轴心线是在一条直线上,找正工作也就完成了。
四、找正所用的测量工具介绍:1、千分表(如右图):千分表是用来测量联轴器之间的轴向(角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的精密量具,是和表架一起使用的。
大表盘是100格,每格用数字10、20……100等标记。
大指针转动一格表示0.01mm。
当大指针转动一周时,则小指针转动一格,即1mm。
2、塞尺:是检查轴向间隙的一种精密量具。
长度有50mm、100mm、200mm3、钢直尺:主要用来进行粗找正时靠平联轴器径向面。
4、游标卡尺:用来测量联轴节的轴向间隙。
五、在找正时,两联节的位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甲:两轴的中心线完全重合,这种情况最理想;乙:两轴中心线有径向位移,但两轴中心线是平行的;丙:两轴中心线在联轴节处共点但不共线,有角位移;丁:既有角位移,又有径向位移。
六、两联轴节的找正步骤及计算方法:1、初步找正:(1)根据要求(或电机拆御前测量的轴向间隙)用游标卡尺(或塞尺)调整好电机(联轴节和负载联轴节的间隙)。
水泵联轴器找中心一、联轴器找中心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联轴器:联轴器是用来联接设备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
2、联轴器找中心的目的:是设备在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尽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3、联轴器不对中的危害:一旦联轴器找正不合格,联轴器两侧轴中心会互相偏差,设备投入运行后,会造成各轴承负荷不均匀,势必会导致振动超标、原动机过载、轴承过负荷而发热磨损,严重时可能导致设备内部零件的损坏。
4、水泵联轴器找中心偏差标准单位(mm)转速刚性弹性≥3000 ≤0.02 ≤0.04≤3000 ≤0.04 ≤0.06≤1500 ≤0.06 ≤0.08≤750 ≤0.08 ≤0.10≤500 ≤0.10 ≤0.155、联轴器找中心测量注意事项:(1)联轴器找正时要在冷态下,热态下不能找中心。
(2)测量前,应将固定设备和可调设备的地脚螺栓正常拧紧。
(3)在使用百分表进行测量前,应使百分表同步。
(4)百分表应有足够的强度,并与基准联轴器固定牢靠。
(5)架表后,应先盘动对轮一圈,观察表的数值变化情况,防止百分表架设过程中的预留值偏小,并初步判断出表计数值变化范围和最大数值位置。
6、联轴器找中心调整注意事项:测量后的调整是联轴器找中心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调整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众多因素。
(1)设备检修后转运行状态,这时条件会发生改变,如汽前泵与电机、汽泵与小机等。
应考虑到设备介质温度对轴承座的影响。
(2)我们在泵联轴器找正时,一般都在靠背轮之间留有规定间隙,以保证电机磁场中心变化、泵发生窜动或不平衡膨胀事有足够的空间。
水泵联轴器的端面距离要求单位(mm)大型泵8-12中型泵6-8小型泵3-6(3)两个设备在找中时,一般选择一方为固定端,该设备不轻易调整,另一方为可调方,但遇到可调端调整后的转子扬度太大或太小等特殊情况时,可以适当的对固定端进行调整。
我们在找中心是时一般是以电机为可调方,在电机没有调整量时才考虑调泵的高低位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重点总结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进场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工艺规程:一个同样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过程加工,但其中有一种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最合理的,并把该过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指导生产零件的生产类型分单件,成批,大量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完成的工艺过程;工位,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工件相对机床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所完成的工艺过程;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艺过程;走刀,每切削一次,称为一次走刀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分为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标注设计尺寸所依据的基准)和工艺基准(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定位基准:用来定位;测量基准:工件加工或加工后测量尺寸或行为误差所依据的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的基准工件的装夹过程是定位和夹紧,夹紧的任务是是保持工件的定位位置不变,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之和为装夹误差工件装夹有找正装夹和夹具装夹两种,找正装夹风直接找正和划线找正六点定位原理:欲使工件在空间处于完全定位,就必须选用与加工件相适应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切削运动:主进给合成,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层参数:公称宽度,厚度, 横截面积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面,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并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该点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该点基面和切削平面的面前角:前刀面和基面夹角,后角:主后刀面和切削平面夹角,主偏角: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夹角,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的夹角,刃倾角:在切削平面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夹角刀具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硬度各耐磨性,足够强度和韧性,较高耐热性,良好导热性和耐冲击性,良好工艺性常用刀具:高速钢,硬质合金,工具钢,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刚石。
测量机基础知识培训一、测量机的组成1)测量机主机这是测量机的基本硬件,有多种结构形式:活动桥式;活动桥式测量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构形式。
特点是开敞性比较好,视野开阔,上下零件方便。
运动速度快,精度比较高。
有小型、中型、大型几种形式。
固定桥式;固定桥式测量机由于桥架固定,刚性好,动台中心驱动、中心光栅阿贝误差小,以上特点使这种结构的测量机精度非常高,是高精度和超高精度的测量机的首选结构。
高架桥式;高架桥式测量机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测量机,适合于航空、航天、造船行业的大型零件或大型模具的测量。
一般都采用双光栅、双驱动等技术,提高精度。
水平臂式;水平臂式测量机开敞性好,测量范围大,可以由两台机器共同组成双臂测量机,尤其适合汽车工业钣金件的测量。
关节臂式。
关节臂式测量机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适合携带到现场进行测量,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低。
活动桥式测量机为例,主要组成及功能:工作台(一般采用花岗石),用于摆放零件支撑桥架;工作台放置零件时,一般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夹具或支撑。
要求零件固定要可靠,不使零件受外力变形或其位置发生变化。
大零件可在工作台上垫等高块,小零件可以放在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方箱上固定后测量。
桥架,支撑Z滑架,形成互相垂直的三轴;桥架是测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主、附腿和横梁、滑架等组成。
桥架的驱动部分和光栅基本都在主腿一侧,附腿主要起辅助支撑的作用。
由于这个原因,一般桥式测量机的横梁长度不超过2.5米,超过这个长度就要使用双光栅等措施对附腿滞后的误差进行补偿,或采用其他机构形式。
滑架,使横梁与有平衡装置的Z轴连接;滑架连接横梁和Z轴,其上有两轴的全部气浮块和光栅的读数头、分气座。
气浮块和读数头的调整比较复杂,直接影响测量机精度,不允许调整。
导轨,具有精度要求的运动导向轨道,是基准;导轨是气浮块运动的轨道,是测量机的基准之一。
压缩空气中的油和水及空气中的灰尘会污染导轨,造成导轨道直线度误差变大,使测量机的系统误差增大,影响测量精度。
车工中级实操考试题库一、车削基础知识1. 车削加工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2. 车削加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3. 车床的分类及其主要结构组成是什么?4. 车床的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什么?5. 车床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车刀及其安装1. 车刀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 车刀的几何参数包括哪些?它们对车削加工有何影响?3. 车刀的刃磨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刃磨角度?4. 车刀的安装要求是什么?如何保证车刀的安装精度?5. 车刀的磨损和损坏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三、工件的装夹1. 工件装夹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装夹方法?2. 卡盘的类型及其适用场合是什么?3. 中心架和尾座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它们?4. 工件的找正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找正的准确性?5. 工件的夹紧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夹紧方式?四、车削加工工艺1. 车削加工的工艺路线是如何确定的?2. 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如何选择?3. 车削加工中的切削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切削液?4. 车削加工中的振动问题如何处理?5. 车削加工中的表面粗糙度如何控制?五、典型车削加工1. 外圆车削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2. 内孔车削的工艺特点及操作要点有哪些?3. 端面车削和切断加工的技巧是什么?4. 螺纹车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是什么?5. 复杂形状工件的车削加工方法有哪些?六、车床的维护与故障排除1. 车床的日常维护包括哪些内容?2. 车床的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进行初步诊断?3. 车床的主轴故障如何排查和处理?4. 车床的导轨故障如何诊断和维修?5. 车床的电气系统故障如何排查和处理?七、实操考试样题1. 请根据给定的工件尺寸和材料,设计一个外圆车削的工艺路线。
2. 描述车刀的安装过程,并说明如何保证安装精度。
3. 如果在车削过程中发现工件表面出现振纹,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给出一个内孔车削的例子,并说明其工艺特点和操作要点。
模具制造工艺学基础知识总结模具制造工艺学基础知识总结模具制造工艺学一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复合工步用几把刀具或复合刀具同时加工同一工件上的几个表面进给刀具从被加工表面每切下一层金属层。
工艺规程的内容:1、工艺分析2、材料及毛坯的方式;3、工艺方案:表面加工方法加工顺序、尺寸、热处理安排4、加工余量及尺寸;5、设备、刀具、量具;6、时间定额。
生产纲领工厂制造产品(或零件)的年产量分为单件生产和成批生产。
N=Qn(1+a+b)Q-产品的生产纲领;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a-该零件的备品率;b-该零件的废品率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是被加工表面在一道工序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加工总余量是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
也称毛坯余量。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被加工表面上由前道工序生产的微观不平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
2)被加工表面上由前道工序生产的尺寸误差和几何形状误差。
3)前道工序引起的被加工表面的位置误差。
4)本道工序的装夹误差。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经验估计法2.分析计算法3.查表修正法工艺规程内容是描述由毛坯加工成为零件的过程的工艺文件。
规定了加工顺序、选用的机床、工具和加工方法,技术条件和检验手段等内容。
作用:指导生产和组织工艺准备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最少的劳动量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地加工出符合图纸和技术要求的零件。
体现在①技术上的先进性②经济上的合理性③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步骤⑴总装图和零件图的研究分析和工艺审查;⑵确定生产类型;⑶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尺寸;⑷选择定位基准和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拟定加工路线;⑸确定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⑹确定加工机床、工艺装备、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⑺填写工艺文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壹金属切削原理一、切削运动:使刀具和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运动,通常速度最大。
二、切削中的工件表面:1、待加工面:加工时即将被切除的表面.2、已加工面:已被切除多余金属的工件新表面。
3、过渡表面:刀具正在切除的工件表面.三、切削用量(三要素):1、切削速度V c:V c=2、进给量f(进给速度V f):V f=fn3、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 p:a p=四、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三要素1、前刀面Aγ:切屑流出的表面。
2、主后刀面Aα:刀具上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表面。
3、副后刀面A’α:刀具上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4、主切削刃S: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
5、副切削刃S’: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配合主切削刃并完成已加工面五、刀具标注角1、参考系(1)基面p r通过切削刃某一指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相垂直的平面。
(2)切削平面p s通过主切削刃某一指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
(3)正交平面p o 通过主切削刃某一指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
2、标注角(1)前角γo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2)后角αo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3) 刃倾角λs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4)主偏角κr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5) 副偏角κ’r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六、金属切削变形区及特点1、第一变形区: 从OA线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OM线剪切滑移结束2、第二变形区: 前刀面排出时受到挤压和摩擦,靠近前刀面处金属纤维化3、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受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和回弹,造成表层金属纤维化与加工硬化七、积屑瘤1、现象:在切削速度不高又可以产生连续性切屑,加工钢等塑性材料。
(即低速切削塑性材料产生连续性切屑时).2、产生原因:切屑与前刀面发生强烈摩擦形成新鲜表面接触,在适当温度及较高压力下产生粘结(冷焊)。
对中找正基础知识
一、对中的重要性
从动件与电机联接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应严格同心,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将会在联轴器上引起很大的应力,并将严重地影响轴、轴承和轴上的其它零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台机器和基础的振动或损坏等。
因此,从动件与电机联轴器的找正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二、联轴器找正是偏移情况的分析
在安装时,对于联轴器端面与轴线之间的垂直度可以不作检查,但更换安装时,一定要仔细地检查,发现不垂直时要调整垂直后再进行找正。
一般情况下,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
(1)S1=S2,a1=a2两半考背轮端面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正确位置,这时两根轴线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两半考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同心,这时两轴线之间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两半考背轮端面同心不相等,两轴线之间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两半考背轮端面虽然不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
e 又有角向位移α。
联轴器处于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找正中致力达到的状态,而第二、三种状态都不正确,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使其达到第一种情况。
在安装设备时,首先把从动机安装好,使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再安装主动机,所
以找正时只需要调整主动机,即在主动机的支脚下面加调整垫片的方法来调节。
三、找正时测量调节方法
下面主要介绍在检修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利用刀形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不同心,利用楔形间隙轨和塞尺测量联轴器端面的不平行度,这种方法适应于弹性联接的低转速、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
(2)利用百分表及表架或专业的找正工具测量两联轴器的不同心及不平行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转速较高、刚性联接和精度要求高的转动设备。
注意:
1)在用塞尺和刀形尺找正时,联轴器径向端面的表面上都应当平整、光滑、无锈、无毛刺。
2)为了看清刀形尺的光线,最好使用电筒。
3)对于最终测量值,电机底脚螺栓应是全紧固、无一松动。
4)利用专业工具找正时,作好统一记
号,为了避免测量数据的误差加大,并应把考背轮端面均分为4~8个点,以并取得精
确数据。
5)作记录是找正的重要一环。
加调整垫片时有以下方法:
1)直观(经验加、减垫片)因为在检修中,一些联轴器找正并没有完全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工具,在调整时,有时经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每次加、减垫片都应考虑电机螺栓的松紧状况及其余量)。
2)计算法
(1)首先消除联轴器的高差
电机应向上用垫片抬高Δh ,这时前支座A 和后支座B 应同时在座下加垫Δh 。
(2)消除联轴器的张口
在A 、B 支座下分别增加不同厚度的垫片,B 支座加的垫片应比A 支座的厚一些。
总的调整垫片的厚度为:前支座A = Δh + AC;后支座B =Δh + BD。
四、联轴器找中心偏差标准(单位:mm)
联轴器的端面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