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规范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学校关于学生课间操跑步的基本要求
为贯彻上级关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要求,学校决定课间操全校学生统一跑步。
为使跑步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跑出声势、跑出气势,跑成习惯、跑成亮点,学校特对课间操跑步作如下规范要求:
1、集合。
要求各班跑步入场,做到快、静、齐。
2、队列。
每个班一个方队,每个方队成6列纵队,队与队之间相距5—8米;体育委员须戴班级标牌,内外道各一名领跑,并喊口令。
3、跑步。
跑步前先由体育老师统一整队,待《运动进行曲》一响,各队同时起跑,跑步要求:
①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手握拳,两臂伸直前后摆动。
②步伐整齐有力,口号整齐响亮,精神饱满;体育委员自始至终喊口令(1.2.1,1.2.3.4等)做到准确响亮。
③队列做到整齐划一,横平、竖直(横看成行,竖看成线),学生前后左右之间要保持紧凑。
④步速:要求匀速小步慢跑,切忌忽快忽慢;转弯时,内道学生要适当减慢速度,待外道学生平齐后,步调一致前进。
4、纪律。
跑步过程中要听从体育老师、体育委员口令指挥,不喧闹,不做小动作,不掉队;
5、人数。
要求每次出操人数不得少于本班人数的95%;禁止任何人呆在教室或厕所内,因病等不能上操的须持有班主任开具的请假条。
6、班主任跟班。
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中学课间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为了保证课间操的有序进行,规范学生行为,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中学生,包括所有年级、班级。
三、管理内容1. 时间安排(1) 早操:在上午第一节课结束后,课间休息前,每天进行10分钟早操。
(2) 午操:在午餐后,课间休息前,每天进行10分钟午操。
2. 行为准则(1) 准时参加:学生应在操场上按时参加早操和午操。
(2) 尊重教师: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挥,听从安排,不得擅自离开操场。
(3) 着装整齐:学生应穿着整洁、统一的校服参加操练,不得穿着奇装异服。
(4) 保持安静:学生应在操场上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5) 不得携带贵重物品:学生在操场上不得携带贵重物品,如手机、珠宝等。
3. 健康保障(1) 适度锻炼:学生在课间操中应适度锻炼身体,不得过度运动或有意损害身体健康。
(2) 安全标准:学生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不得做危险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3) 心理健康:学校将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管理措施1. 教师责任(1) 监督学生:教师在操场上应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确保课间操的秩序。
(2) 示范操姿:教师应示范正确的操姿,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操练。
(3) 纠正错误: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操练错误,帮助他们进行改正。
2. 学生义务(1) 遵守规定:学生应遵守课间操管理制度的规定,保持良好的操练秩序。
(2) 互相协助:学生应互相协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操练氛围。
(3) 参与秩序:学生应配合教师的指挥,按时参加操练,保持整洁、安静的操场环境。
3. 管理机制(1) 考核评价:学校将定期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2) 表彰奖励:学校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 纪律处分:对于违反课间操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关于规范课间操的要求
为保证大课间活动安全、整齐、有序,充分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现将出操规范如下:
1、入场要求:第二节课下课后,听到大课间集合哨声,请任课老师及时下课,必要时请班长举手提醒老师下课。
所有学生必须在9:47到达操场(按紧急疏散路线有序下楼,出完教学楼以小跑形式跑入操场),不得出现迟到等现象。
到达操场后,听从体育委员指挥站队。
2、整队要求:待广播停止后,全体师生必须保持安静,听从体育老师口令调整好队形队列(不得出现拥挤、追赶、讲小话等现象),静待活动开始的信号。
3、韵律操要求:动作到位,整齐划一,听好音乐节奏,精神饱满,认真完成韵律操。
(该击掌时,必须击出声音,该跳起时,脚必须离地;各班选出1—2名领操员在各班前面领操)
4、跑步要求:开始后,跑步的班级按规定路线跑进,队形始终保持前后对齐,能很好地调整速度,掌握与前面班级的距离,排头与排尾能够控制好班级队形;在跑至主席台前,能大声的喊出本班的口号;初一年级的班级按规定队形进行,不散不乱,积极参与,秩序良好。
活动停止后,能自行调整好队形队列,静听大课间小节。
5、退场要求:体育老师发出退场指令,各班以两路纵队按指定路线跑步退场(初三年级学生按跑步要求跑至商店前坪才能解散)。
6、以上要求从12月7号开始执行。
对于完成好的班级进行班级量化加分。
对于不规范的班级,除扣班级量化外,还将罚跑。
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11、学校规定时间,认真上好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做到常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2、全校学生要乐观参加课间操和体育活动,每天由学校领导或体育老师加强巡查。
3、切实有效搞好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老师要做好体育活动计划,布置好场合、器材,深入班级检查引导并做好记录,班主任必需到位组织领导本班学生参加体育磨练。
4、要保证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任意占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磨练时间。
5、加强组织纪律管理,严禁放羊式,注意安全。
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2一、早读课(10分)要求: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最好有领读。
1、早读正式铃声后,整班未进入早读状态,一次扣2分。
2、早读开始后,有人随便走动、谈笑、吃东西、做作业等每人次扣0.5分。
二、升旗广播操(10分)1、出勤:不无故缺席。
每缺1人扣0.5分。
2、升旗:升旗时须穿校服,未穿校服每人扣0.5分;升旗时有人说话,每人扣0.5分。
3、入退场:快拖拖拉拉扣1分。
静喧闹扣1分。
齐队伍凌乱扣1分。
4、做操:要求正确规范、协调有序、动作划一、保持安静。
有人说话或态度极不认真每人次扣0.5分。
三、教室卫生(10分)1、走廊(1分):走道清洁,无灰尘,无碎片,无斑迹。
2、门窗(1分):门上无脚印,无封条痕迹;窗明无灰尘;窗台干净。
3、栏杆(1分):栏杆(不锈钢管)上无灰尘,栏杆下瓷砖无灰尘。
4、墙壁(1分):瓷砖墙上无脚印、球印及污迹。
5、地面(1分):无纸屑杂物。
6、黑板(0.5分):版面干净无乱涂乱画。
7、讲台(1分):乾净,台面无灰尘、无杂物。
8、窗台(0.5分):无灰尘。
9、清洁工具存放(1分):排放整齐(存放在纸箱内或后墙根)。
10、桌凳(1分):排放整齐。
11、垃圾(1分):纸篓内无垃圾。
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3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活动得到保证,确保学生身体素养提高,学校特订立以下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制度。
中学早操、课间操跑操要求及评分标准中学早操、课间操和跑操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般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1. 中学早操和课间操要求:
- 动作规范: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体操动作和技巧,如伸展、弯曲、转体、跳跃等动作,动作要规范准确。
- 平衡和协调:学生需要保持平衡和协调,如站稳、踮起脚尖、坐姿平衡等动作,能够控制身体的平衡。
- 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学生需要通过体操动作,提升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如腿部的拉伸、臂部的活动等。
- 跳绳: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跳绳动作,如单脚跳、交叉跳等。
2. 跑操要求:
- 跑姿正确: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跑姿,如利用脚掌迅速推进、臂部摆动、身体保持直立等。
- 持久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持久力,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跑步运动。
- 速度与耐力: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短跑或长跑,考核速度和耐力的兼顾。
评分标准将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评分标准参考:
- 动作规范与技巧:10分制,根据动作的准确程度评分。
- 平衡和协调:10分制,根据学生保持平衡和协调动作的表现评分。
- 柔韧性:10分制,根据学生展示的柔韧性程度评分。
- 跳绳:10分制,根据学生跳绳的技巧和连续性评分。
- 跑姿:10分制,根据学生跑姿的正确性评分。
- 持久力:10分制,根据学生跑步的时间和距离评分。
- 速度与耐力:10分制,根据学生短跑或长跑的表现评分。
评分标准会根据学生年级、体能水平和课程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跑操的要求及检查评分细则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切实凝聚各班的向心力,进一步规范大课间跑操的活动,特制订以下跑操的要求及检查评分细则。
一、课间操跑操要求:1、周二至周五: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各班按体育组要求,及时迅速地进场;到至善楼指定区域集合整队;进场后听从体育老师指挥,按指定线路从跑操;结束后,按指定线路退场。
2、跑操过程中各班整体保持队形整齐,中速行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行进途中原则上不准停顿,若前面没有行进空间,相应班级也务必原地跑步;行进途中要求统一喊口号,口号内容各班自定;跑操结束时,要踏步调整呼吸和队形,然后有序退场。
团委、少先队将安排检查两操、纪律的学干对各班的跑操情况进行检查评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周量化考核。
3、跑操前,班主任要跟班进场;跑操时,班主任要随班跑操督促;跑操后,班主任要组织有序退场。
班主任要对学生加强动员教育,规范要求,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二、课间操跑操检查评分细则:1、学生出勤情况(1分):不缺学生得1分,每缺一人次扣0.5分,可以出现负分。
确有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跑操的,情况特殊的学生须写个人请假申请,经本班班主任签字后方可生效。
2、队伍集合情况(1分):主要包括按规定要求集合,及时迅速,队伍整齐,按规定要求有秩序地进退场。
集合不及时、不整齐的酌情扣0.5—1分。
3、跑操整齐情况(4分):班与班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体育组统一。
(1分)所有同学必须跑步前进,不得走走跑跑,行进过程中一律跟着音乐节奏做匀速跑步。
学生跑步时双手握拳,两臂曲臂随音乐前后摆动,步幅不宜过大,频幅不宜过快。
由班级安排专人带队,各班步伐整齐,同学间要保持适当距离,每名同学前、后、左、右都要照顾到,方阵中横看成行,竖看成排。
(3分)若中途退下、掉队的(系鞋带、拔鞋除外)等情况,每出现一人次扣0.5分。
跑操过程中跑操队形混乱,动作不规范,节奏感不强,精神面貌不好,酌情扣0.5—3分。
眼保健操、课间操要求及考核细则引言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领域的一种身体锻炼方法。
它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文档将介绍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细则。
眼保健操要求眼保健操是针对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等因素造成的眼部疲劳和视力下降问题而设计的一种体操方法。
以下是眼保健操的要求:1.时间安排: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眼保健操,每次持续10-15分钟。
2.姿势正确:学生应坐直或站立,并保持舒适的姿势,不要低头或弯腰。
3.注重眼部运动:眼保健操应包括眼部运动,如上下左右转动眼球、眼球旋转等。
4.注意眼睛保护:在进行眼部运动时,学生应专注于眼睛的自我感受,不要用力过度或猛烈运动。
5.配合呼吸:眼保健操可以配合自然呼吸进行,保持轻松和平稳的呼吸。
课间操要求课间操是学生在上课间隙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身体活动和血液循环,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课间操的要求:1.定时进行:每天至少进行2次课间操,每次持续10-15分钟。
2.组织有序:课间操应由学校或班级组织,确保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避免混乱。
3.全身运动:课间操应包括全身的运动,如跑步、跳跃、拉伸等,以达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4.提倡合作:课间操可以设计为集体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5.安全第一:在进行课间操时,学生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跌倒、撞击等意外事故。
考核细则为了确保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细则。
以下是可能的考核细则:1.出勤率:学生参与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出勤率将会记录,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2.动作规范:学生进行眼保健操和课间操时,应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任何不规范的动作可能会影响考核成绩。
3.表现评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眼保健操和课间操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合作等。
4.健康效果:学校可以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有无眼部问题改善、身体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课间操安全操作规范课间操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让学生活动筋骨、放松身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由于课间操场上学生较多,活动比较激烈,安全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那么,如何在课间操中确保安全操作呢?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展开回答。
一、营造安全的课间操环境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操中的安全,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安全的操场环境。
首先,操场地面应该保持干燥,以防学生摔倒受伤。
其次,学校应该确保操场设施完好,如平整的跑道、安全的引体向上器材等。
同时,学校还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除了提供安全的操场环境之外,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向学生普及课间操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参赛的方式加深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三、规范学生的课间操行为要确保学生在课间操中的安全,学校需要规范学生的课间操行为,例如限制学生的奔跑速度,避免碰撞和跌倒。
此外,学校还应该要求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避免因穿着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四、提供专业的操场指导课间操的安全操作需要专业的指导,学校应该安排专业的操场教师或教练指导学生的操场活动。
他们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避免因错误的姿势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五、加强监督管理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课间操的监督管理,确保学生按规定的操作进行操场活动。
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安全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六、设置应急措施即使做了充分的安全准备,也不能排除课间操意外事件的发生。
因此,学校应该提前设置应急措施,例如设置急救箱,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应对突发情况,保护学生的安全。
七、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家长是学生的最重要的监护人,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间操中的表现和安全情况,互相配合,共同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安全。
初中阳光大课间跑操要求及检查评分细则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切实凝聚各班的向心力,进一步规范大课间跑操活动,特制订大课间跑操要求及检查评分细则。
一、课间操跑操要求:1、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大课间,各班按体育组要求,及时迅速地进场;八、九年级学生必须身穿校服跑操,并且拉链拉上,不得出现有上衣敞开现象。
到操场北部中段指定区域集合整队;进场后听从体育老师指挥,各级部一、二、三班从操场西出入口进入,其他班级从东出入口进入;结束后,按原出入口跑步退出操场。
2、跑操过程中各班整体保持队形整齐,中速行进(迈小步,要求30厘米),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行进途中原则上不准停顿,若前面没有行进空间,相应班级也务必原地跑步;跑步时做到铿锵、整齐、有力,全脚掌着地。
摆臂时前不露肘,后不露手,即前后一臂距离。
弯道时内道跨小步不减步,外道同学加步幅不增步,始终保持横竖排面整齐,整体前进速度不变,无停走、推挤他人和中途离队现象。
如有男女生人数不等,应先补齐排面,切勿空缺。
3、每班方阵原则上六路纵队,均匀分布在跑道上。
安排体育委员或班长负责领跑,与第一排学生对齐,主要控制跑步速度和节奏;班主任主要管理班级纪律、规范跑步行为;领跑者在方阵内侧跑步。
跑操前,班主任要跟班进场;跑操后,班主任要组织有序退场。
班主任要对学生加强动员教育,规范要求,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二、课间操跑操检查评分细则:1、学生出勤情况:每班留五名学生清扫校园、教室卫生;班内跑操每缺一人次扣____分。
确有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跑操的,须写个人请假申请,经班主任签字、政教处批准后方可生效、不予扣分。
2、队伍集合情况:主要包括按规定要求集合,及时迅速,队伍整齐,按规定要求有秩序地进退场。
集合不及时、不整齐的酌情扣0.5—____分。
3、跑操整齐情况:班与班之间要保持____米左右的距离。
所有同学必须跑步前进,不得走走跑跑,跑步时双手握拳,两臂曲臂随前后摆动,步幅不宜过大,频幅不宜过快。
课间操规范出操队列方案
出操次序:
1、每天第二节下课铃声后,由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提前在本班走廊整理好队伍,每班站两队。
听到进场音乐后以齐步走和直角转弯的形式走向指定的场地。
2、下楼梯以班为单位两人一组,眼睛朝下方看,不无故突然停下,不与前后同学勾肩搭背,或做出不安全举动。
如遇到其他班级下楼,在后面的班级应该停下等候,等先走的班级走后,再出发。
3、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行进路线,到教学楼前集合。
再由二对变成四对,以齐步走和直角转弯的形式走向运动场。
4、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先到达的班级以原地踏步的方法进行队伍的调整,做到队伍横队、纵队对齐,整理好队形后成立正姿势站好。
5、操做完后各班以班为单位,以四列的形式退场,按照年级和班级的顺序,由底年级到高年级。
班与班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齐步走和直角转弯的形式走向教学楼前变成两列进班。
出操要求:
1、服装统一,要求穿校服,系红领巾,穿白颜色运动鞋。
2、要求学生听从指挥,精气神十足,有朝气。
3、出操做到静、齐、快;动作规范、到位、有力度,精神饱满;
4、出操线路与退操线路明确,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整齐,安静。
5、学生踏步时、精神要集中、不讲话、不左顾右看,踏步整齐,手脚抬起高度一致。
口号响亮整齐有感召力。
中学早操、课间操跑操要求及评一、跑操流程及要求1、侯操:各班主任必须按规定时间,到达本班指定跑操集合位置等候学生。
2、集合:起床铃或下课铃响后,全体学生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位置集合,并按要求站位。
有伤病学生,高一年级站于主席台北侧台阶;高二年级站于南教学楼前;高三年级站于北教学楼前中庭,有序整齐站位,等各班全部撤离后,即可撤离操场。
3、操前小读:学生进入操场时要随身携带操前朗读卡片,到达本班集合位置后,成立正姿势,双手上举卡片,开始大声朗读,朗读内容由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在前一天布置好,内容一定要具体,容量要适中(一、三、五为英语,二、四、六为语文),班主任和体委现场督察,小读后小读资料不得乱丢,任课老师要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4、跑操:跑操时间到(早操高一6:10、高二6:05、高三6:00;课间操9:50),由体育教师指挥开始跑操,跑操时,学生左手持小读资料,各班必须保持匀速行进,要步伐一致,队形紧凑,排面整齐,班与班间距得当,各班自始至终应有统一口令,每圈至少呼四次本班自编口号,口号短促洪亮有特色,要有气壮山河和舍我其谁的势气;学生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不做违规动作;班主任尽可能跟随学生一起跑操,以便及时处理跑操中出现问题。
5、总评:跑操结束,体育教师要及时对当次跑操情况做出点评,点评要客观、公正、到位,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各班点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____分钟。
总点评结束后,各班开始自评及操会,要针对本班跑操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本班前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并宣布当天工作重点。
操会时学生姿势要统一、规范。
7、撤离:操会结束,各班学生两路纵队快速有序跑步离开场地。
二、评分标准(满分____分)执行扣分办法(一)集合小读1、行动迟缓,迟到;2、没带小读资料,小读声音小;3、集合、小读时站姿不规范、队形不整齐说笑打闹,4、班主任未到场,以上均为每人次扣____分。
(二)排面1、排面不齐;2、倒数第二排未满____人,每排扣____分。
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是为了统一学校的课间操安排和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而设立的规定。
1.时间安排:学校根据课程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间操的时间。
通常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的课间。
2.活动内容:课间操的活动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有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体舞蹈、合唱等,也有适合个别学生自由选择的运动活动,如足球、篮球等。
活动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要。
3.安全保障:学校应当为课间操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如指定专门的场地进行活动,落实安全教育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纪律要求:学校应当制定课间操纪律要求,明确学生在课间操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不打闹、不追赶、不吵闹等,确保学生能够参与课间操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
5.监督管理:学校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课间操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课间操的顺利进行。
6.评价与奖惩: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课间操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操,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通过制定和执行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二)一、背景介绍中学课间操是一种优质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课间操,可以使学生们得到适当的运动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学生们上课时的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建立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学生的健康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目标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学习效果,规范中学课间操的组织和安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
三、管理内容中学课间操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课间操组织机构学校设立课间操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保健医生等组成,负责制定和落实课间操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体育课间操的管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课间操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课间操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间操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各班班主任为班级课间操负责人,负责本班课间操的组织实施。
3. 体育教师负责课间操的指导和训练。
三、课间操时间及内容1. 课间操时间为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共计20分钟。
2. 课间操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集体舞蹈、武术、健美操等。
四、课间操要求1.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间操,不得无故缺席。
2. 学生参加课间操时,应穿着整齐,佩戴校徽,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3. 学生在课间操过程中,应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动作规范,精神饱满。
4. 学生在课间操过程中,应保持场地的清洁,不得乱扔垃圾。
5. 学生在课间操过程中,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班主任,并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场。
五、课间操考核1. 学校将定期对班级课间操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动作规范度、精神面貌等。
2. 考核结果将纳入班级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六、奖惩措施1. 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规定的班级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1. 本制度由学校课间操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八、具体实施1. 课间操前,班主任组织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整理队伍、检查着装等。
2. 课间操开始时,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到场组织,确保学生按时参加。
3. 课间操过程中,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4. 课间操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整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
5. 学校将定期对课间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规范学校体育课间操的管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课间操管理规范课间操是学生们在上课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有序进行课间操,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课间操管理规范。
一、课间操时间安排1.1 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最好安排在每节课之间。
1.2 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课间操,避免连续课程过长。
1.3 课间操时间应合理控制,不超过30分钟。
学生在此期间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活动和上厕所的机会。
二、课间操活动安排2.1 课间操活动应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伸展运动等。
学校可轮换不同的活动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2 学校可邀请体育老师或专业教练进行指导,确保课间操活动科学合理。
2.3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特别的主题课间操活动,如运动健康周、运动比赛等。
三、课间操场地安排3.1 学校应铺设防滑、防摔的地面材料,确保学生在操场上的安全。
3.2 操场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清扫和维护,以防止学生受伤。
3.3 学校应设置足够的体育设施,如篮球架、跑道等,以丰富学生的运动选择。
四、课间操管理4.1 学校应制定课间操管理制度,详细规定学生在课间操期间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
4.2 学校应派出足够数量的监督人员,确保学生在课间操期间的安全和秩序。
4.3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志愿者担任课间操管理员,监督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课间操安全5.1 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预防运动伤害。
5.2 学校应注意天气状况,在恶劣的天气下取消或适当调整课间操活动。
5.3 学校应配备急救箱和专业急救人员,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做出及时应对。
六、家长的配合6.1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介绍课间操管理规范,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6.2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间操活动,增加家校互动,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以上就是小学课间操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学校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课间操管理,从而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小学部课间操规范
体育组和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天的两次课间操。
有关规范如下:
一、课间操的组织
课间操由体育组全体老师负责策划与组织。
1、课间操铃声响,体育老师立即到教学楼吹哨,不做操(除天气原因外)必须通过广播及时通知全体师生。
2、操场小广播由1名体育老师主要负责,及时调试话筒,准时播放进行曲和做操音乐。
3、每学期选拔培训一批学生领操员。
4、每学期选拔培训6名学生,和3名体育老师组成检查队伍,负责检查反馈每天做操情况。
5、体育组用好“班级荣誉牌”,每天反馈检查信息,每周总结做操情况并奖励优秀班级。
二、参加课间操的要求
1、听到体育教师的哨声后,班主任组织学生迅速、安静整队,在规定时间内到场。
2、进退场时,各班1名小领队在队伍前带队,按路线做到有序、整齐、安静。
3、到场后,每班2列纵队成做操队形排开,前后、左右对齐。
4、领队将班级牌放置班级正前方后进行整队,并回到队伍中,体育老师不再统一整队。
5、做操时要求做到:正确、协调、合拍,精神饱满。
6、班主任必须随本班队伍到场指导和督促(班主任因病因事请假,要指定负责老师)。
7、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课间操(生病者除外,但必须向体育老师请假)。
课间操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围1.1.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课间操的管理,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员工,包括办公室人员、生产部门人员等。
2. 定义2.1. 课间操:指在工作时间内的固定时段,组织员工进行体育磨练和放松的活动。
3. 管理标准3.1. 时间布置 - 课间操时间为每天上午10:30至11:00,下午15:00至15:30,持续时间为30分钟。
- 每周至少进行3次课间操,实在布置由部门负责人依据工作情况进行调度。
3.2. 组织方式- 每个部门指定一名课间操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引导课间操活动。
- 课间操负责人应定期参加培训,把握基本的健身学问和组织技巧。
3.3. 活动内容 - 课间操活动内容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放松训练等。
- 活动内容由课间操负责人定期订立,并依据员工需求和身体情形进行调整。
3.4. 设备和场地 - 企业供给必要的课间操场地和设备,并保证其安全和良好状态。
- 课间操负责人对场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适时报告维护和修理。
4. 考核标准4.1. 参加度- 员工应按时参加课间操活动,迟到早退需要提前请假并得到批准。
- 每个员工每周至少参加2次课间操活动,缺席次数不得超过1次。
4.2. 活动参加度- 员工在课间操活动中需积极参加,依照引导进行磨练和放松,并搭配课间操负责人的引导。
4.3. 纪律性 - 员工在课间操活动期间应保持秩序,不得违反规定和干扰其他员工正常活动。
- 未经批准,不得在课间操场地上玩擦边球、飞盘等有潜在损害风险的活动。
4.4. 行为合规性 - 员工在课间操活动中应做到遵守公司的行为规范,不得进行违法违规的活动。
5. 惩罚和嘉奖5.1. 惩罚- 对于违反课间操管理制度的员工,首先进行口头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依据公司相关纪律规定进行相应的惩罚。
5.2. 嘉奖 - 对于积极参加课间操活动、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予以嘉奖,如表彰、奖金、奖品等。
光正实验学校高中部课间操规范要求课间操的质量是学校形象和校风的直接反映,加强课间操管理是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寓德育于日常活动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切实提高出操、做操的质量,使课间操真正起到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从而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进而建立优良的学风、校风。
特制定本规范要求:一、整队:整齐、快速、安静广播操进场音乐响起,各班主任要迅速到班,各班体育委员应迅速、有序组织同学,要做到迅速、有序,不拖拉、不断断续续、不打打闹闹,做到“铃响到位,铃停定位”。
学生站在指定位置,不可走动、说话。
二、进场:步伐整齐、精神饱满1、体育委员在班级前面,班主任在班级后面,按照规定的出操顺序及路线依次进场保持安静。
2、下楼梯靠右侧行走,保持安静不得喧哗。
前后保持一定距离,后面班级,不得超过前面班级或出现插队的现象,班级与班级间下楼距离不得超过5米,不得有推、拉、挤等现象,安全有序下楼(班主任要跟随班级队伍下楼,并在行进过程起到督促、管理的职责)。
3、到操场后,各班体育委员再次整理队伍。
要求按广播操队形站好。
做到横、竖成一直线,要求前后左右间隔1.5米。
斜向45度也要保持一直线。
4、班主任及时到位,检查出操纪律及人数。
学生不可无故滞留在教室,因病请假须经班主任同意。
5、全校各班必须在6分钟之内进入操场。
三、做操:整齐、到位、有力1、各班到达指定做操位置后应规范、正确地听音乐进行原地踏步走(在踏步走的同时进行队伍的整齐调整,做到横平,竖直)。
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认真做好组织督查工作,全班学生动作整齐、摆臂自然到位。
2、做操时按照音乐节奏,规范、整齐地完成每个动作,不抢拍、不拖沓。
做到态度认真,精神饱满,姿势优美,体现青春活力。
3、学生会干部要对做操情况及时打分点评,进行表扬批评。
对做操不认真或违反以上规定的处罚措施:(1)重做一遍广播操。
(2)集体扣分。
花田中心校课间操规范要求
课间操的质量是学校形象和校风的直接反映,加强课间操管理是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寓德育于日常活动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切实提高出操、做操的质量,使课间操真正起到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从而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进而建立优良的学风、校风。
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一、整队:整齐、快速、安静
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各班体育委员应迅速、有序组织同学,站在指定位置,不可走动、说话。
二、进场:步伐整齐、精神饱满
1、按照规定的出操顺序及路线依次进场保持安静。
2、下楼梯靠右侧行走,保持安静不得喧哗。
前后保持一定距离,队伍整齐,不得有推、拉、挤等现象,安全有序下楼。
3、到操场后,各班体育委员再次整理队伍。
要求按广播操队形站好。
做到横、竖成一直线,要求前后左右间隔1.5米。
斜向45度也要保持一直线。
4、班主任及时到位,检查出操纪律及人数。
学生不可无故滞留在教室,因病请假须经班主任同意。
5、全校各班必须在3分钟之内进入操场。
三、做操:整齐、到位、有力
1、各班到达指定做操位置后应规范、正确地听音乐进行原地踏
步走。
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认真做好组织督查工作,全班学生动作整齐、摆臂自然到位。
2、做操时按照音乐节奏,规范、整齐地完成每个动作,不抢拍、不拖沓。
做到态度认真,精神饱满,姿势优美,体现青春活力。
3、值周人员对做操情况及时打分点评,进行表扬批评。
对做操不认真或违反以上规定的处罚措施:(1)重做一遍广播操。
(2)集体扣分。
每月统计一次纳入月考核。
四、退场:整齐、快速、安静
课间操结束老师点评完毕后,按年级顺序匀速返回教室,上楼梯靠右边、谦让有礼、不高声谈笑。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