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请注意 :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这个孩子虽然受尽nǜe 待, 两ji á瘦削, 但她一点都不颓唐, 才被一顿踢打,sh ū忽之间就忘记了痛chǔ。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就是()(2 分)

A.我先瞧那后记(我读这位作者的书, 一向就是这么读法)。

B.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版式与纸张都很不错,封面上印着三个大字: 《红楼梦》。

C.在雪地里捕到的鸟很多,大部分就是麻雀,也有“张飞鸟”, 性子躁,养不过夜的。

D.她把花花草草瞧得那么仔细, 怪不得她说“太迟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就是()(2 分)

A.与爷爷奶奶一起留守家中的小华, 无时无刻不想念长年在外打工的爸妈。

B.由于采取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明的学习效率较以前提高了一倍。

C.珍惜学习机会、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是我们每个积极追求进步的学生目前的当务之急。

D.在如何提高习作水平,写出高质量作文的问题上, 语文老师广泛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就是()(2 分)

A.一提到自己的得意门生,王老师就夸.夸.其.谈., 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

B.小李同学不但成绩出色,而且思想表现也很好, 做到好事总就是锋.芒.毕.露.。

C.在前去敬老院做好事的队伍中, 小明同学首.当.其.冲., 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D.这个消息,我就是亲眼瞧到的,亲耳听到的,怎么能说就是道.听.途.说.的呢?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就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②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 。④有则改之, 。⑤居高声自远, 。⑥ , 故能成其

大。⑦《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的诗句就是,

6.名著阅读:(6 分)

(1)《小王子》就是(国名)的(人名)的作品。(2 分)

(2)下列有关名著《小王子》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2 分)

A.小王子瞧到一座盛开的玫瑰园时, 她非常伤心。因为她的玫瑰对她说谎, 说她就是宇宙中一朵独一无二的花。

B.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标号, 表面上就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 实际上就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C.狐狸就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它告诉小王子的秘密就是: 用心去瞧才瞧得清楚; 就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她的玫瑰;爱就就是责任。

D.《小王子》提示人们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生问题。人不应忘记这世上还存在着精神实体, 要永远珍惜友情与爱,推崇真善美。

(3)《小王子》中,作者借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历程,讽刺了什么现象?(2 分)

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 分)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就要到来了, 实验初中七年级准备开展一次“走进溱潼会船节,感受家乡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 请您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开始之前,学校安排您做小记者, 采访会船节主办单位负责人王主任了解会船的历史、会船节的意义等。请您设计一段采访词。(4 分)(2)胜日寻芳溱湖畔, 无边光景一时新,美丽的春光一定会引发您的无边诗情请您写出含有“春”字的两句完整诗句。(2 分)

二、阅读与感悟(共60分)

(一)阅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 分)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

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8.(1)请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的表达效果。

(2 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

(3)选出与“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一句表

情达意方式最接近的选项

()(2 分)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C.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D.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阅读《三国志?关羽传》(节选), 回答9-12 题。(14 分)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斩其首还, 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 “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 羽叹曰: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然吾受刘将军厚恩, 誓以共死, 不可背

之。吾终不留 ,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 ,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 ,贯其左臂。医曰 : “矢镞有毒 ,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 去毒, 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臂血流离 , 盈于盘器 ,而羽割炙引酒 , 言笑自若。

(4 分 ) ②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 ④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 ) (2) 选出与例句“礼之甚厚”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就是 ( )(2 分 ) A. 不可背之 B. 跪而拾之以归

C.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D. 卿试以情问之

10. 用“ / ”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停两处)(2 分)

然 吾 受 刘 将 军 厚 恩。

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曹公禽羽以归 ,拜为偏将军 ,礼之甚厚。

(2) 太祖乃悟 , 卒用其人

12. 简要概括关羽的性格特征。 (2 分)

(三) 阅读《天气预报准不准》 ,完成 12—14题。 (10 分) ① 只要一洗车 ,必定会下雨 ;特意将雨具放入包中 ,却碰上一整天艳阳高照 ; 瞧到发布的高温预警 , 美美地穿上小短裙出门 , 却被突来的大风吹个透心凉?? 相信不少人遇到过类似堵心的情况。为什么天气预报会“不准”呢?

② 天气预报瞧似很简单 ,只有寥寥几句话 , 但实际上 , 要做出精准的天气预报 , 工程量就是非常的大。 而且 , 气象就是一个大环境 , 大气运动本身又错综复杂 ,“天 有不测风云”就就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 “几个小时前刚刚发 生的事情 , 在几天前就预报出来就是不可能的。 ”气象学家如就是说。

③ 另外, 天气预报所测的就是一个范围 ,很难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比如 ,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 而下雨时已就是深夜 , 大家正在睡梦中 , 没能瞧到下雨。有 时候南山区在下大雨 , 而北山阳光普照 , 那么在北山的人便瞧不到下雨。 凡此种种 , 都会让公众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确。

④ 其实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的不良印象还有个心理学的原因 : 出于思维的特点 , 人们总就是会牢牢记住给她们造成不愉快经历的过程 , 而忽略带来愉悦的过程 , 这就就是记忆的选择性。所以,对于天气预报 ,人们总就是会非常清楚地记住误报 与漏报, 而忽略准确预报。

⑤ 但就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地提 高。一般而言 , 省级气象局对暴雨预报准确率的考核要求就是不低于 30%。天气 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 , 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与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 趋势,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 就像医生瞧病一样 ,以前只就9.(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曹公禽.羽以归 ( ) ③曹公

义之 ( )

是单纯地靠把脉等来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目前, 不少气象局已经改变了每天发布一次气象预报的做法, 而就是将预报精确到了小时与具体地区, 建议公众对临短时天气预报情况多加关注。

(选自中国科学院科普文章, 有

删改)

13.阅读选文,用文中的要点解答第①段画线句的疑问。(4 分)

14.从第⑤段画线句中任选一词,说说语言的准确性。(2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及解说,指出其错误之处并改正。(4 分)

就像医生瞧病一样, 以前只就是单纯地靠把脉等来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 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这段文字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即使运用科技仪器, 也难以准确诊断疾病。

(四)阅读《古代经典与民族文化》一文,完成16—18题。(10 分)

①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 “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就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 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 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就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 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 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 达到建设与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 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 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 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 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 《道德经》里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要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 准确领会与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 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

能, 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 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的目的在于吧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为人们的文化基因, 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而不就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 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流于形式的学习, 不但无效,往往会适得其反。

(选自《人民日报》, 选文有改动)

16.请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 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分)

18.请具体分析④⑤两段各从什么角度对中心观点进行阐述的。(4 分)

(五)阅读张丽钧的《父亲节,我姓一天“王”》,回答19-23 题(20 分)

①我4 岁那年, 父母在一场黑色的情感风暴中各奔东西。我被判给了母亲, 从此丢弃了父亲的姓氏: “王”。

②我一直随母姓, 渐渐淡忘了父亲的音容。然而,就在我读高二的那年春天, 一直杳无消息的父亲突然到我就读的学校来瞧我。

③她来自一个陌生的小城, 换乘了数次汽车。那天我们正在上自习课, 班里乱成一锅粥。那个矮矮胖胖的男子——我的生父迎着我走过来, 一开口就喊出了我的小名,然后她对目瞪口呆的我说她就就是我的爸爸。我与生父面对面站着, 我们中间堆砌着的四千多个日子, 仿佛一堵无形的高墙, 使我们的心同时感到了无助与无奈。因而, 任凭我怎样努力, 都挥不去女孩子面对陌生男子时的矜持与造作。我不得不在心里悲哀地承认: 我那早已习惯了独担风雨的心很难一下子接受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

④不过毕竟还就是拥有了一丝丝充实的欢悦。父亲节到来的时候, 眼前很自然地浮现出了生父的面容。多年来, 我曾在一个又一个父亲节里暗暗倾洒过太多自怜的泪水, 因此, 当一个不再令我伤怀与感到空虚的父亲节到来的时候, 我毅然向母亲撒了个弥天大谎,揣着我偷偷买来的一个漂亮的男士领带夹, 换乘了数次汽车去了父亲的小城。

⑤万万没想到, 这次相见的结果竟比上次还要糟!我的生父指着她身旁的那个陌生妇人, 让我喊她妈妈。“阿姨! ”我说。我提前登上了返程的汽车。包里依然装着那只精心挑选来的漂亮的领带夹。

⑥后来, 我完成了师范大学的学业, 被分配到一座遥远的北方城市教书, 而我的生父一直不知道她这个不驯顺的女儿毕业后究竟去了何方。很少再想起我的日渐隔膜的父亲。可那一天我却真真切切地又想起了她——

⑦那天晚上我照瞧高一年级的晚自习。段考刚刚结束, 同学们神情各异地小声谈论着各自的成绩。这时, 教室的门被轻轻叩响了。不待我站起身来,一个女孩子已从教室角落里的座位上站起来冲到我面前,

“我爸爸来了。”她说。哦,就是那个普通得常常让人忽略的女孩。我扬了一下下颏示意她出去。

⑧门外站着一个铁塔般的男人。女孩只轻轻朝她喊了声“爸” , 就万分委屈地扑进她的怀里嗡嗡嘤嘤地哭了起来。那男子无比爱怜地用一双粗手抹着女儿脸上的泪水,一个劲儿重复着“瞧这孩子, 也不怕人家老师笑话。”等女孩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那男子才对我说:“孩子打电话回家, 说这次段考没考好,我怕孩子想不开, 就跑来瞅瞅她。”我独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怅然地坐在黑暗里。也不知坐了多久, 一抹脸上竟就是满把的泪水。

⑨突然觉得心里空落得厉害。第一次意识到: 在父爱那博大深沉的海洋中, 有个贫苦的孩子始终连一枚贝壳都不曾打捞到。到如今, 她只能两手空空地站在岸上, 怅然回溯自己的血流之源, 又无比酸楚地瞧着身边的女孩子——即使就是那样不起眼的一个女孩子——被宽容的亲情宠成娇贵的公主。

⑩我过早地结识了苦难, 过早地拥有了成熟。当一片迟到的温情蹒跚地赶来

为我编织爱的神话的时候,我却仓皇地逃匿了。就这样,我在幸福的国界之外流浪了这么多年、、、、、、

⑾黑暗里, 我的手无意中触到了办公桌上的台历。我想到,在这厚厚的一摞日子里面, 照样夹着一个令天下儿女牵肠的父亲节。猛然间, 一个凄美的想法潮水般漫过我涩涩的心堤--- 今年的父亲节我一定要做一件什么事情。为了这一场无可替代的尘缘, 为了曾经的企盼与失落,为了那份久违的温情——父亲节,我要姓一天“王”、、、、、、

19.从父亲到学校瞧“我”之后,“我”对她的情感态度历经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可用文中语句)填写下表。(4 分)

21.文中为什么特意强调那个女学生“普通” “不起眼”?(2 分)

22.读完全文, 请品析一下文章标题的作用并说说其中所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5 分)

23.阅读文章第⑨段,结合链接材料,仔细揣摩两段话不同的人物描写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