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36.70 KB
- 文档页数:2
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建议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解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判断工业指向类型及区位选择的原则;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地理环境问题。
知识清单一、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主要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__、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__、政策、原料、________、________和市场等。
2.工业区位选择原则:从________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________获得最高的________。
3.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同:(1)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________产地,(2)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________,(3)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火电厂或________,(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有大量________的地方,(5)技术导向型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________发达地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变化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________。
(2)带来的影响:a .________、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b .市场、________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c .________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5.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1)污染重的工业的布局原则:a .污染空气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________地带或最小风频的________或与盛行风向________的郊外。
b .污染水源的工厂排污口应远离________及河流________。
c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企业应远离________和农田。
(2)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以________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
知识点总结:
1.工业的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2.工业区位
(1)理想区位: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
(2)最优区位: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总成本最低。
3.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
(2)人文因素
①经济效益: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从运输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看)
②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多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环境因素往往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总结如下表所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原料的依赖性减弱:一方面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对原料和动力依赖下降,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3.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4.工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
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5.对市场的依赖加强。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理位置的因素。
以下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 市场因素:工业企业选择的区位通常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距离市场消费者近,能够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劳动力因素: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因此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是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工业企业具有吸引力。
3. 能源和物流因素:工业企业对能源和物流的需求很高。
因此,选择临近能源和运输节点的地点能够降低能源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 政策和法规因素: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吸引工业企业,例如提供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等。
5. 基础设施因素:工业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包括道路、铁路、港口、机场等。
选择临近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地区,能够提供更便捷的物流和运输条件。
6. 生态环境因素:一些工业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选择需要考虑到是否
符合环保标准。
一些地区可能会存在污染物排放和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其中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能源和物流因素、政策和法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点的重要因素。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补充:4. 工业惯性:有些工厂的区位并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称为工业惯性。
原因是可能搬迁费用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四)环境因素: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会产出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进行工业(特别是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工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注意不同工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1. 从主导风向上看,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选择厂址,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工厂应该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
2. 从水源上看,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该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地区,而自来水厂宜于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3. 从距居民区的远近上看,占地面积不大而没有污染的工业,宜于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而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于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和郊外。
4. 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看,工业布局应该远离生态脆弱带和自然保护区。
二、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各项成本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
成本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 原料指向。
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一、工业1、工业的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小麦面粉面包一、工业2、工业的分类①按产品性质分为:轻工业、重工业。
②按发展历史分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③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
土地水源、能源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料零部件产品废气废水废渣部分再循环工厂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二、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土地、水源政策、情感、信息网络的通达性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厂商经济效益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区位条件现实区位选择出发点目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条件的地方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主导区位因素工业部门原材料运费劳动力技术研发动力其他产品运费A352010101510B 102010101535C 5254051510D 153510101515E 202010301010生产成本(单位:%)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思考:A 、B 、C 、D 、E 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工业指向类型工业生产特点部门举例优势工业区位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二、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技术要求高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玩具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接近原料产地接近市场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地方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下2.五种不同指向型工业(1).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优势发展地区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2).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工业布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项目内容区位的含义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区位选择的主体企业和政府考虑的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遵循的原则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经济效益看,选择优势条件明显、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区位;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厂区位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A、较大的工业区应布局与城市的外围,且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B、较小的工业企业,且污染程度比较低的,在保证对城市环境不会造成显著污染的前提下,可布局在城区边缘。
C、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带宽视情况而定。
工业布局区位因素及主要影响: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技巧:①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②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③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④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一)城市功能区的含义: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影响工业区位因素:①自然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动力、土地、水源;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2、主导区位工业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应接近原料产地如,制糖(甘蔗、甜菜、水产加工、水果罐头。
②市场指向型:应接近市场如,啤酒、家具、印刷、食品。
③动力指向型:应接近火电厂、水电站如,炼铝、电镀。
④技术指向型: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电子、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⑤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应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3、投入要素类型包括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如,钢铁、化工、技术密集型。
4、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区位因素:(1、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法国东北较近;③、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沛;④、水陆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拓展交通,发展科技;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工业区特点:①、(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②、(部门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工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
(3、美国“硅谷”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地中海气候区,温暖湿润,气候宜人;③、高等院校云集,技术力量雄厚;④、交通便捷。
⑤、军事订货工业区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大;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的问题:①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解决的措施:①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②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所影响,次要受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所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所影响,次要受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所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根底、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平安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合适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工业消费需要有便利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河湖分布。
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本钱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市场: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交通: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劳动力:工业消费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数量、素质、工资程度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交通条件改善、工业消费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进步,以及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进步。
动力:充足的动力供给室工业消费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燃料的工业应考虑解决能源供给地。
政策: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根底设施等影响工业消费和分布。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过程2.主要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运输、政策、科技等。
3.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工业导向类型工业分类(1)根据生产对象,分为采掘业、加工工业。
(2)根据工业发展阶段,分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3)根据产品用途,分为轻工业(产品用于生活)、重工业(产品用于生产)。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经济因素: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3.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图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1.电子装配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吗?[提示]集成电路的制造等电子工业,技术要求高,属技术导向型工业;而电视机装配等电子装配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相对耗用劳动量大,耗用原材料少,技术要求并不高,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探究点一工业区位因素材料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
随着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下降,大批企业内迁,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开始,中国经济将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波高潮。
[问题]为什么会有大量企业内迁?率先内迁的企业大多是哪种类型的工业?[提示]与沿海地区相比,内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价格具有较大的优势,故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会率先内迁。
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影
响
查看全部
您好,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因素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①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雄厚的技术力量③
交通发达④农业生产发达。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区位优势:位于我国
东南沿海,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及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发展本区工业;
②人文因素: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侨资;③政策因素:国家实行开放,鼓励、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
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您好,今天小栢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因素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2、②便利的铁路和海洋运输条件。
3、不利条件:科技投入不足,工业单一,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
4、2.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雄厚的
技术力量③交通发达④农业生产发达。
5、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城市人口过密。
6、3.沪宁杭工业基地。
7、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资源②雄厚的技术力量③统一的
电网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8、不利条件: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不足。
9、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区位优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交通便利;靠近港澳及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发展本区工业;②人文因素: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侨资;③政策因素:国家实行开放,鼓励、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
10、不利条件: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不足。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