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水文灾害
- 格式:docx
- 大小:39.99 KB
- 文档页数:4
2.3.1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 案 61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了解洪水类型分布差异,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形成、危害及发生机制【学习重难点】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对比1954年和1998年洪水异同,分析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 , ;③ ,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 。
2、暴雨洪水:①影响我国 、 、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②暴雨成因: 、 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③发生时间:与 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月,自南向北推移。
④分布:(1)分布:(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 , 。
5、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合作探究】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点拔】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堂练习】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2.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其他洪水3.我国黄河冰凌洪水不可能发生的河段是:()A、黄河上游宁夏河段B、黄河上游内蒙古部分河段C、黄河中游山西河段D、黄河下游部分河段4.冰凌洪水的发生主要在:()A、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B、河流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河段C、河流完全封冻的冬季D、河流完全解冻的夏季。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习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自主预习】一、洪水灾害1、中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什么?2、读图2.18分析中国洪水灾害分布的原因是什么?3、思考中国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区及原因是什么?4、根据图2.20分析中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5、造成洪水灾害的人文原因有哪些?思考: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二、风暴潮危害1、中国风暴潮灾害有哪些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2、风暴潮灾害主要有哪些危害?三、水文灾害多发区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2、分析1998年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课堂检测】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2、我国洪水类型主要有()①暴雨洪水②融雪洪水③冰凌洪水④海浪洪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A.4~9月B.5~11月C.7~8月D.6~8月5、2011年以来,我国因洪涝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已造成607人死亡,失踪164人,紧急转移286.4万人,因灾直接损失271.7亿元。
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害较少B.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不会有洪涝灾害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高二地理选修52.3 《中国的水文灾害》导学案编写人:董熠审核人:于见宝、刘忠杰时间:2013-1-4【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及其危害。
2.掌握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危害。
3.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相互关系方面,理解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重点难点】1. 我国水文灾害的分布及成因2.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水文灾害多发的成因分析【学法指导】多联系一些现实案例,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我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及地域差异。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洪水灾害1.特点(1)总体特点:、发生频繁、突发性强,。
(2)分布特点沿海多,内陆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集中发生在每年的_______月;主要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融雪洪水: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山区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的部分河段3.雨涝: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的___________地区4.危害: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此外,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发达的地区,受洪水灾害威胁严重。
5.灾情变化(1)特点:灾情日益______。
(2)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______________能力下降。
低洼地开发和建设,低洼地的资产、______等密度加大。
(3)解决措施: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_____与低洼地的过多__________。
小组合作探究1:为什么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知识点二:风暴潮灾害1.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2.分类小组合作探究2: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知识点三:水文灾害多发区1、分布:_____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_____、_____、_____受灾尤为频繁2.多发的原因:是在自然原因、、暴雨和风暴潮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3节中国的水文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是( )A.沿海少,内陆多 B.东部多,西部少C.迎风坡少,背风坡多 D.平原低地少,高原山地多2.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文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海浪③海水入侵④台风⑤干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3.我国西北地区的洪水灾害类型主要是( )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据此完成4~5题。
4.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5.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读下图,回答6~7题。
国家海洋局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图6.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7.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8~10题。
8.从图中看,长江流域1950~1990年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 A.1954年、1999年 B.1989年、1999年C.1954年、1983年 D.1967年、1971年9.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10.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区⑤东部临海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3中国的水文灾害【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洪水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特征;提升分析水文灾害地域差异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实际案例,学会类比归纳的方法。
3.激情学习,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练记忆洪水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特征2.掌握类比归纳的方法。
3.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标注重难点。
【教材助读】问题一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①分布: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其根本原因:(4)比较洪水和涝渍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涝渍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增预习自测1.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湖区多,山地高原少④山脉西坡北坡多,南坡东坡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下列形成洪涝灾害原因的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异常—热浪袭击—洪涝灾害B.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节径流功能减弱C.地形对气流的抬升—地形雨丰富—河流排水不畅D.上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泥沙淤积—河流排水顺畅3.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4.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过长 B.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持续下降C.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的持续暴雨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课内探究案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2.3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灾害孕产环境)与人为因素(灾民)之间的关系,了解扬子江中下
游地区水文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要点:① 洪水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和灾害特征② 扬子江中下游水文易
发区的成因与难点:扬子江中下游水文灾害易发区的成因与对策:比较法、图解分析法、
图解法等[教学准备]相关挂图、海图等
【教学过程】
一、洪灾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p37
阅读图2.18中国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天数,了解以下知识:年平均日
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或等于50mm并持续4天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
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是人口超过
一百万的特大城市。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2)发生时间:(3)分布:
图2和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
图2.19表明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
结合河流分布,可以看出:??阅读,通过阅读课本材料,掌握以下内容:
① 根据洪水来源,洪水灾害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洪。
② 融雪洪水:
③冰凌洪水:受河道流向的制约,分布在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主要发生
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附: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暴雨主要有
台洪水风、锋面等带来的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发生时间暴雨的时空分布高
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暴雨融雪由积
雪融洪水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冰凌冰凌堵塞洪水河道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
7~8月。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提示: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1)分布:
从中国主要洪涝灾害点图2和20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主要洪涝点主要分布在
海河中下游、黄河、淮河河、扬子江和珀尔里弗。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图2、21表明: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呈现在波动中增
加的趋势。
图2和22 1978-2000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洪灾受灾面积和受灾面积
读图2、22,掌握以下知识:
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农业省份受到中国农作物洪灾的严重影响
大省。
探索:结合图2和图20,根据区域经济条件(农业、工业等)分析中国严重农业灾害的原因。
点拨:东部平原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因此,我国洪涝
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5、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陡坡开垦、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围湖造田泥沙堆积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加重洪灾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说明:人为
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
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思考P40,指出:中国的暴雨和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七大流域的中下游。
这里
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集中,洪水灾害严重,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
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风暴潮灾害——中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险区域:P40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发生时间:p40
阅读图2.23“senlac”风暴潮影响区(2002年),并明确说明:
强风暴潮不仅影响沿海地区,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可以深入我国陆地内部。
思考p41,点拨: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都有发生,但东南沿海的台风发
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
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
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
因此,我们说影响更为深远。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图 2.25显示,中国长江流域频繁发生的水文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人类很难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减少脆弱性来
减轻灾害。
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筑坝淤地)、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的威胁。
案例⑤:
将图2和图26与图2和图2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54年的降雨量比1998年大得多。
图2.28和图2.29的比较表明,1954年的淹没范围比1998年更大,有更多的地方可以溃
堤和分洪。
调查活动:
1、通过对案例⑤学习,从降雨量、流量、洪水位、淹没范围、溃堤数、死亡人口和
经济损失等几个方面来列表对比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
年份降雨量流量洪水位淹
没范围溃堤数1954年1998年偏大偏大低高低高大小12处5处死亡人数3.3万1320经济
损失轻于98年十分严重(点拨:从1998年和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的对比中,再次印证
了人为因素对灾情的“放大”作用,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
)
2.分析了1998年洪灾中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严重的原因。
(点拨:1998年洪水灾害中人员伤亡少、大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小,说明我国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
抗
洪水救援。
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1954,这是由于扬子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资产密度不断上升。
通过对案例⑤的探究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条件的变化,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例如,植被覆盖度降低,蓄水能力降低;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水位高,流量大。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黑板设计]
一、洪水灾害
1.中国洪灾分布的一般特征:2。
暴雨和洪水3。
雨涝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二、风暴潮灾害1、主要危害2、危害地区3、类型4、发生时间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
主要水文灾害: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操作设计]
课下探究活动:搜集荷兰和我国沿海地区防潮大堤的资料,了解防治风暴潮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