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文灾害 (2)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9
《中国的水文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的国家,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水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水、涝渍、干旱、风暴潮、海啸等,这些灾害不仅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而且还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二、洪水灾害(一)洪水的形成原因1、暴雨洪水暴雨是导致洪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的流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就会引发洪水。
2、融雪洪水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大量的水流,可能导致河流洪水。
3、冰凌洪水在北方的河流,冬季河面结冰,春季气温回升时,冰凌堵塞河道,造成水位上涨,形成冰凌洪水。
4、溃坝洪水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如果因为质量问题、管理不善或遭遇极端情况而发生溃决,会引发大规模的洪水。
(二)洪水的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2、破坏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3、引发疫病流行,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4、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洪水的分布特点1、东部季风区是洪水灾害的多发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2、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也是洪水灾害的高发区,受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较大。
(四)洪水的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1)修建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调节河流的流量,提高防洪能力。
(2)整治河道,拓宽加深河床,增加河流的泄洪能力。
(3)开辟分洪区、滞洪区,减轻洪水对重要地区的威胁。
2、非工程措施(1)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制定防洪应急预案,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涝渍灾害(一)涝渍的形成原因1、降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地表积水过多。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流无法及时排出。
3、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分饱和。
《中国的水文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水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洪水、涝渍、干旱、风暴潮、海啸等,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二、洪水(一)洪水的定义和分类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急剧的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根据洪水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
(二)洪水的形成原因1、暴雨暴雨是导致洪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集中在一个地区,使得河流、湖泊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其承载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2、地形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形成洪水。
例如,在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洪水容易在此汇聚;在山区,山谷狭窄,洪水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灾害。
3、水系特征水系的支流数量、河网密度、河道长度等都会影响洪水的形成。
支流众多、河网密集的地区,洪水的汇聚速度较快,容易形成大洪水。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积,降低了河流的泄洪能力;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蓄功能减弱,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三)洪水的危害1、淹没农田和房屋洪水会淹没大量的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同时,洪水还会冲毁房屋,使人们失去居住场所。
2、破坏基础设施洪水会冲毁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给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3、威胁生命安全洪水来势迅猛,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山区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1、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和调蓄能力。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制定洪水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实行洪水保险等。
三、涝渍(一)涝渍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涝渍是指由于长期降水过多或集中降水,导致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现象。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
”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A.洪涝——6、7月B.洪涝——7、8月C.干旱——4、5月D.台风——7、8月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A.气候变暖B.红壤的改良C.大量施用化肥D.大力兴修水利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表示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干旱C.洪涝D.台风4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水利工程C.营造海防林D.建设污水处理工程5读下图,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在A处最容易出现()A.泥沙淤积B.泥石流C.洪灾D.滑坡6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④甲地6月份易出现雨涝,乙地8月份易出现雨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8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9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台风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台风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10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中国的水文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水文条件复杂,这使得水文灾害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水文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洪水灾害(一)洪水灾害的成因1、暴雨暴雨是导致洪水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短时间内高强度的降雨,使得河流水位迅速上涨,超过河道的容纳能力,从而引发洪水。
2、河流因素河道弯曲、狭窄,或者河床淤积,导致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
此外,河流上游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也会使得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抬高,降低了河流的行洪能力。
3、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湖泊面积的减少或者被围垦,削弱了其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4、人类活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此外,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等活动,也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二)洪水灾害的特点1、季节性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与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2、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洪水灾害特点有所不同。
例如,长江流域的洪水多由暴雨引发,而黄河流域的洪水则更多是由于冰凌堵塞河道导致。
3、破坏性洪水灾害往往会造成房屋倒塌、农田淹没、基础设施损坏等严重后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洪水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洪水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人员伤亡。
2、经济损失淹没农田、冲毁工厂和基础设施,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洪水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三、涝渍灾害(一)涝渍灾害的成因1、降水集中长时间的降水或者短时间内的强降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无法及时排出。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涝渍。
3、水利设施不完善排水渠道堵塞、泵站设备老化等水利设施问题,使得积水无法及时排出。
(二)涝渍灾害的特点1、持续性涝渍灾害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
2、隐蔽性与洪水灾害相比,涝渍灾害的危害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
《中国的水文灾害》讲义一、引言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这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水文灾害频发的国家。
水文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中国的水文灾害,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水文灾害的主要类型1、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水文灾害之一。
洪水的形成通常与暴雨、长时间的强降雨、冰雪融化、堤坝决口等因素有关。
按洪水的来源,可分为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等。
暴雨洪水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等流域。
由于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变化,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它往往由暴雨引发,发生在山区的河谷、沟谷等地。
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当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迅速融化,容易形成洪水。
冰凌洪水则是在河流封冻和解冻期间,由于冰凌阻塞河道,导致河水漫溢而形成的洪水。
2、雨涝灾害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地区造成的灾害。
它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
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容易发生雨涝灾害。
3、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中国的干旱灾害分布广泛,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都经常遭受干旱的威胁。
其中,华北地区的春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较为典型。
4、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由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中国的风暴潮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危害最为严重,往往伴随着狂风、巨浪和暴雨,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1、频率高由于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水文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学习内容:一、洪水灾害:1、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位。
2、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我国洪水灾害灾情特点:广、发生、强、而且损失。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点:部多部少、多少、多少、山脉多少、。
(1)概述:①特点: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的洪水灾害。
②成因类型:暴雨、暴雨。
③时空分布: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在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月,由推移。
(2)暴雨洪水的分布: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是。
暴雨洪水主要集中在以东区域,特别是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以及的部分地区。
读图2.19,结合河流分布图,指出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位于哪些河流的下游?5、我国的雨涝(1)分布:我国的雨涝主要发生在以东,这一范围。
(2)成灾原因:①从孕灾环境看: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河流。
②从受灾体看:我国洪涝多发区恰是我国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
③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会增加洪灾的风险性:(3)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会增加洪灾的风险性举例:6、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和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害。
二、风暴潮危害1、我国的风暴潮危害2、风暴潮的时空分布:(1)地区分布:我国风暴潮灾害广泛发生在到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是风暴潮。
其中受灾最为严重。
(2)季节变化: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月,以最为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1、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其中、和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2、为什么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可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原因:4、为什么长江流域1998年降水量比1954年少,但洪水水位和流量却普遍高于1954年?5、为什么1998年洪水灾害比1954年洪灾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严重?6、人类哪些合理活动能减少洪水灾害?思考:(第40页)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中国地大物博,因此自然灾难也是不可幸免的,以下是中国的水文灾难专项试题,请大伙儿认真做题。
1.关于洪涝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难较少B.我国的西北洪涝地区可不能有洪涝灾难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难频发。
西北洪涝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专门,降水增加,也会显现洪涝灾难。
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要紧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要紧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样可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缘故的是( )A.冰雪融解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泛解析:洪水形成的缘故有专门多,如强降水、冰雪融解、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
臭氧空泛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备洪灾的是(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3)雨涝①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②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说明: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2.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3.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我国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虽然人类难以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减少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降低脆弱性等方面减轻灾情。
人类的合理活动,如生物措施(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都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洪水灾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