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奇怪的大石头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2
7、奇怪的大石头【教材分析】《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学情分析】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对李四光的心理感悟有一定难度,所以应通过反复朗读及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来达到。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词语意思,搜集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等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1-8自然段,感悟石头的“怪”。
3、学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石头有什么奇怪的?石头有多大?谁认为这块石头奇怪……)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A、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B、划出不明白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义。
2、检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7.奇怪的大石头江门中心刘小平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
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李四光的问题是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文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学习难点:体会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6个生字,会写“著〞“藏〞“卧〞3个字。
2、读懂课文〔1—8〕自然段内容;感受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流程:一、直接揭题,板题,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或者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本课的生字词集中在最后一段,在让学生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时,即落实了字词的读音,又节省了时间。
〔教师随机正音〕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三、第一自然段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故事的主人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1、板书:李四光著名的地质学家〔书写“著〞〕2、谈谈你对“地质学家〞的理解,那你认为怎样的地质学家才是著名的?3、补充简介李四光。
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第一章: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1.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掌握相关的地质知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变化、火山爆发等。
分析大石头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的原因。
1.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师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配合图片或模型展示。
第二章:奇怪的大石头的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生态环境。
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植被和动物种类。
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特殊的生态环境。
分析大石头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察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物适应特殊环境的看法。
教师讲解大石头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章:奇怪的大石头的文化意义3.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在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传说。
讲解大石头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大石头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价值。
3.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意义的关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文化意义的理解。
教师讲解大石头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掌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政策及措施。
讲解大石头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方法。
分析大石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资料,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保护和利用的看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及赏析《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有一次,他躲在一个大石头的后面,这块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他忽然想: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巨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李四光的脑海里。
后来,他上学了,读了许多书,逐渐了解到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下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存在着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长江流域地质历史的认识。
赏析:《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执着精神。
首先,课文通过描述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的好奇心,引出他对科学探索的初始兴趣。
这种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也是启发孩子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径。
其次,课文描绘了李四光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最终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问的过程。
这体现了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也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最后,课文通过李四光的重大发现——长江流域存在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长江流域地质历史的认识,也为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方法,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