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网管支撑系统建设规划-ITU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 国 移 动 通信 企 业 标 准 QB-╳╳-╳╳╳-╳╳╳╳媒体网关设备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移动媒体网关M G WS o f t s w i t c h M e d i a G a t e w a y E q u i p m e n t 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a r t 2:M G W(R e v i s e d E d i t i o n )版本号:0.8.0目次前言 (I)1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缩略语和标识符 (3)3.1缩略语 (3)3.2标识符 (5)4组网 (5)5业务要求 (5)6设备功能 (6)6.1语音处理功能要求 (6)6.2数据承载业务功能要求 (6)6.3承载媒体资源转换功能 (6)6.4承载通道处理功能 (7)6.5资源管理功能 (7)6.6维护和管理要求 (7)7内嵌信令网关功能 (9)8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9)8.1系统容量及系统处理能力 (9)8.2语音处理能力 (9)8.3设备的时延指标 (10)8.4IP语音的Q O S管理 (10)8.5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11)9接口与信令要求 (11)9.1物理接口 (11)9.2逻辑接口 (12)10协议处理功能 (13)11硬件要求 (13)11.1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13)11.2对处理机的要求 (14)11.3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14)12软件要求 (14)12.1基本要求 (14)12.2软件功能要求 (14)12.3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15)13同步要求 (16)14网管要求 (16)14.1基本配合要求 (16)14.2主要网管功能要求 (16)14.3数据接口 (17)15话务统计与测量要求 (17)15.1一般要求 (17)15.2性能测量项目 (18)15.3平均占用时间测量 (18)15.4话务拥塞统计 (18)15.5网络状态的监视 (18)16操作维护要求 (18)16.1概述 (19)16.2人-机接口 (19)16.3维护测试功能 (20)16.4故障检查及处理 (21)16.5系统状态监视 (22)16.6系统实时控制 (22)16.7软、硬件更新 (23)16.8局数据的修改 (24)16.9告警要求 (24)16.10专用测试设备和维护备件 (25)17环境要求 (26)17.1环境温、湿度要求 (26)17.2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26)17.3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26)17.4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26)17.5噪声要求 (27)18电源及接地要求 (27)18.1电源要求 (27)18.2接地要求 (27)18.3过流过压保护 (28)19编制历史 (29)前言基于R4软交换体系的核心网电路域,将MSC的功能由MSC Server和MGW两个功能实体来实现,MSC Server完成控制面处理功能,而MGW在MSC Server的控制下,完成用户面的媒体处理功能。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C M -I M S 设备规范 -综合接入设备(I A D )分册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I M S E q u i p m e n t s -I A D 版本号:1.5.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组网 (1)5. 业务功能 (3)5.1.语音业务 (3)5.2.数据业务 (3)5.3.级联功能 (3)5.4.传真业务 (3)5.5.数图(digit map)功能 (3)5.6. MODEM业务功能 (3)6. 设备功能 (3)6.1.接入CM-IMS网络 (3)6.2.呼叫处理的要求 (4)6.2.1.对DTMF 码和FSK 的要求 (4)6.2.2.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4)6.3.媒体控制功能 (4)6.4.智能路由功能(可选) (5)6.5.媒体处理要求 (5)6.6. VIP用户特权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5)6.7.1. IP 地址的获取 (5)6.7.2.防火墙的穿越 (5)6.7.3. NAT功能 (5)6.8. IAD安全要求 (6)6.8.1.安全性要求 (6)6.8.2.用户接入的安全性 (6)6.8.3.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6)7. 协议要求 (6)7.1.信令控制协议 (6)7.2.媒体流协议 (7)7.3.网管协议 (7)7.4.其他协议 (7)8.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7)8.1.语音的主观评定 (7)8.2.语音的客观评定 (7)8.3. IP 语音QoS 管理 (8)8.4.其它语音特性指标 (8)8.5.同时并发呼叫数 (8)8.6.数据特性指标(可选) (8)8.7.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8)9. 接口要求 (9)9.1.用户侧接口 (9)9.1.1. Z /Za接口 (9)9.1.2.下行以太网接口 (9)9.2.网络侧接口 (9)9.2.1.以太网上行接口 (9)9.2.2. Z/Za接口(可选) (9)9.3.维护管理接口 (9)9.3.1.串口维护接口 (9)9.3.2.网口维护接口 (10)10. 硬件要求 (10)10.1.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 (10)10.2.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10)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10)11. 软件要求 (11)11.1.软件基本要求 (11)12. 业务开通要求 (12)13. 网管要求 (12)13.1.网管接口 (12)13.1.1.基本要求 (12)13.1.2.功能要求 (12)13.2.统计与测量要求 (12)13.3.操作维护要求 (12)13.3.1. IAD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12)13.3.1.1.维护管理的方式 (13)13.3.1.2. 维护人员管理 (13)13.3.1.3. IAD 管理的特性 (13)13.3.1.4. 维护管理的内容 (13)13.3.2. IAD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14)13.3.3. IAD 在线保障 (14)14. 环境要求 (15)14.1.环境温、湿度要求 (15)14.2.机房地面要求 (15)14.3.防尘要求 (16)14.4.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16)14.5.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6)14.6.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16)14.7.运输和仓储要求 (16)14.8.噪声要求 (16)15. 电源及接地要求 (16)15.1.电源要求 (17)15.1.1.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17)15.1.1.1.额定电压 (17)15.1.1.2.电压波动范围 (17)15.1.1.3.杂音电压指标 (17)15.1.2.交流电压要求 (17)15.2.接地要求 (17)15.2.1.接地方式 (17)15.2.2.上架IAD接地要求 (18)15.2.3.接地线截面积 (18)15.2.4.接地电阻值 (18)15.3.过流过压保护 (18)15.3.1.安全要求 (18)15.3.2.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18)15.3.3.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18)15.3.4.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19)15.3.5.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19)15.3.6.防电涌破坏 (19)15.3.7.绝缘电阻 (19)16. 编制历史 (19)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ITU-R卫星移动通信标准--整合移动业务的动力金秀英【摘要】认为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关于卫星移动通信的标准化新进展将在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无缝连接的实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卫星和地面的集成/混合的天地一体化系统将充分发挥原系统各自的优势,未来多数的卫星移动业务(MSS)都将基于这种天地一体化系统。
指出IMT-Advanced系统的卫星部分和ITU-R标准化无线接口是集成MSS系统的关键技术,将成为激活MSS产业的新的驱动力。
%Wel-developed standards wi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ilitating seamless interworking of equipment and systems global y. Most future MSS services wil use integrated and/or hybrid satel ite-terrestrial networks that leverage both satel it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 Satel ite components of IMT-Advanced systems and ITU-R standardized radio interfaces provide key technology in integrated satel it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 and this wil be a new driving force behind MSS industries.【期刊名称】《中兴通讯技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标准化;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作者】金秀英【作者单位】韩国全北国立大学,韩国全州市5617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国际移动通信系统的卫星无线接口已成功修订并全新开发混合与集成式网络架构将在未来高效卫星移动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将成为激活卫星移动业务产业新动力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主管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联合国专门机构。
中国移动CM-IMS企业用户接入设备开通网关设备规范-V6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C M-I M S接入开通网关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I M S A c c e s sD e v i c e S e r v i c e P r o v i s i o n i n g G a t e w a y版本号:0.9.3╳╳╳╳-╳╳-╳╳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X)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概述 (3)4.1.组网34.2.Centrix端到端开通流程74.2.1.客户端施工在业务支撑系统的流程 (8)4.2.2.客户端施工在网络支撑系统的流程 (9)5.功能要求 (10)5.1.维护与接入设备间的链接105.1.1.HTTPS链路要求105.1.2.接入设备初始上电注册要求155.1.3.接入设备非初始上电注册要求215.2.接入设备开通功能245.3.接口协议转换功能245.4.操作记录维护功能255.5.其他能力要求255.5.1.IP 地址的获取255.5.2.防火墙的穿越255.5.3.安全要求255.6.SOAP(与业务支撑系统北向接口协议)275.7.TR069协议(南向接口)276.接口要求 (28)6.1.与业务支撑系统接口(北向接口)286.2.与接入设备接口(南向接口)286.3.维护管理接口286.4.双机备份接口287.业务流程 (28)7.1.HTTPS建链流程287.1.1.接入设备发起287.1.2.接入开通网关发起307.2.双密码下发流程327.3.接入设备初始上电注册流程337.3.1.无NAT场景下初始注册流程337.3.2.有NAT场景下初始注册流程367.4.超时重注册流程397.5.重启、变更IP地址重注册407.5.1.无NAT场景下重启、变更IP地址重注册流程 (40)7.5.2.有NAT场景下重启、变更IP地址重注册流程 (41)7.6.开户427.7.修改437.8.查询447.9.销户467.10.用户名和密码下发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CM-IMS企业用户接入设备开通网关设备规范(doc 45页)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C M-I M S接入开通网关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I M S A c c e s sD e v i c e S e r v i c e P r o v i s i o n i n g G a t e w a y版本号:0.9.3╳╳╳╳-╳╳-╳╳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CM-IMS接入开通网关的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网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与信令要求、软硬件要求、网管要求、环境要求等。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部提出,由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入开通网关在组网、设备功能、性能、接口与信令、软硬件、网管等方面的要求,为中国移动引入提供技术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接入设备业务开通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 ] 中国移动CM-IMS_CSCF_BGCF设备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 ] 中国移动CM-IMS业务开通总体技术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3 ] 中国移动CM-IMS业务开通接口规范-HSS分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4 ] TS23.228IPMultimediasubsystem(IMS)3GPP[5 ] TS24.229IPMultimediaCall ControlProtocolbased on SIPand SDP3GPP[6]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设备总技术规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令产业部[7] YDN 034-1997 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令产业部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表3-1缩略语英文中文IAD IntegratedAccess Device 综合接入设备IMS IP Multimedia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NAT 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DTMF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FSK Frequency-shiftkeying频移键控4.总体概述4.1. 组网CM-IMS网络企业用户开通体系包含业务支撑系统,网管系统(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接入开通网关、HSS/SLF、ENUM Server、AS、HLR、SCP、接入设备和终端等网络实体。
网管开发无 L12015年5月28日 9点30分1、在软件系统中,一个模块应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是由_____决定的。
A.程序设计B.详细设计C.总体设计D.需求分析↑答案:D2、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____。
A.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B.用户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C.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D.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答案:A3、以下哪个业务过程不属于集中故障管理的业务过程?( )A.局数据制作B.告警关联C.故障预处理D.告警标准化↑答案:A4、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负荷质量要求的过程。
主要作用是:A.为整个项目中如何管理和确认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B.为整个项目中如何显示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C.为整个项目中如何评价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D.为整个项目中如何评估和测量质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答案:A5、按照中国移动网管支撑总体目标网管系统网管应用层规划,告警监控功能属于哪个应用系统?()A.资源管理系统B.优化管理系统C.故障管理系统D.性能管理系统↑答案:C6、下列叙述正确的为___。
A.主码是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它能唯一标识一列B.主码是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它能唯一标识一行C.主码是一个属性,它能唯一标识一行D.主码是一个属性,它能唯一标识一列↑答案:B7、为了提高软件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答案:D8、以下哪个业务过程属于网络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 )A.用户满意度分析B.基站开通C.代维网格管理D.拓扑监控↑答案:B9、 SQL语言中,条件年龄 BETWEEN 15 AND 35表示年龄在15至35之间,且()A.包括15岁和35岁B.包括15岁但不包括35岁C.不包括15岁和35岁D.包括35岁但不包括15岁↑答案:A10、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应确定的是用户对软件的()。
论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和监控移动网络资源的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中国移动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系统架构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主要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
2.1 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负责收集移动网络资源的实时数据。
该子系统通过与各种网络设备和传感器进行通信,获取网络状况、设备状态、带宽利用率等信息,并将数据发送到数据存储子系统。
2.2 数据存储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用于保存和管理从数据采集子系统接收到的数据。
该子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并支持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3 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从数据存储子系统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该子系统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生成相关报表和预测结果,以辅助网络资源管理和决策。
2.4 用户界面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是用户与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
该子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界面,允许用户对网络资源进行监控、配置和管理,同时也提供报表查看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3. 技术要求3.1 可靠性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在设备故障或网络异常等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行。
系统应支持冗余设计,包括硬件冗余和数据库冗余,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
3.2 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数据采集设备和存储节点,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移动网络资源和用户规模。
3.3 安全性系统应采取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其中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审计日志等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规范(C S域)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N e t l o g S y s t e m(D a t a C o m b i n i n g S e r v e r P a r t)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前言 (III)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4 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7)4.1 系统描述及系统结构图 (7)4.2 接口功能 (8)5 接口协议 (10)5.1 SDTP实时通信协议 (10)5.1.1 消息类型 (11)5.1.2 消息结构 (12)5.1.3 连接管理流程 (12)5.1.4 连接管理消息 (14)5.1.4.1版本协商verNego (14)5.1.4.1.1请求 (14)5.1.4.1.2应答 (14)5.1.4.2链路认证linkAuth (14)5.1.4.2.1请求 (14)5.1.4.2.2应答 (15)5.1.4.3链路检测linkCheck (15)5.1.4.3.1请求 (15)5.1.4.3.2应答 (15)5.1.4.4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16)5.1.4.4.1请求 (16)5.1.4.4.2应答 (16)5.1.4.5链路释放linkRel (17)5.1.4.5.1请求 (17)5.1.4.5.2应答 (17)5.1.4.6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XDRRawDataSend (17)5.1.4.6.1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请求 (17)5.1.4.6.2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应答 (18)5.1.4.7CDR/TDR信令数据通知notifyCDR/TDRData (18)5.1.4.7.1通知请求 (18)5.1.4.7.2通知应答 (18)5.2 FTP文件传输协议 (19)5.2.1 接口说明 (19)5.2.2 应用场景 (19)5.2.3 数据校验文件格式 (19)5.2.4 校验规则 (20)5.2.5 FTP文件管理 (20)5.3 告警事件上报接口 (20)5.3.1 接口协议 (21)5.3.2 消息结构 (21)6 CDR/TDR数据结构 (22)6.1 CDR/TDR信令数据相关数据结构 (22)6.1.1 A/IU口呼叫事件VoiceCall_Event (22)6.1.2 切换事件Switch_Event (23)6.1.3 开关机事件PowerOnOff_Event (23)6.1.4 位置更新事件LocationUpdate_Event (23)6.1.5 短信呼叫事件SmsSendRecieve_Event (23)6.1.6 接入网事件AccessNet_Event (23)6.1.7 寻呼事件Paging_Event (23)6.1.8 NC口呼叫事件BICC_Event (23)7 原始码流数据结构 (24)7.1 数据包格式 (24)7.2 包头格式 (24)7.2.1 通用包头 (24)7.2.2 专用包头 (25)7.2.2.1E1链路专用包头 (25)7.2.2.2IP链路专用包头 (25)7.2.2.3ATM链路专用包头 (25)8 编制历史 (26)附录A 省市编号 (26)A.1. 省编号 (26)A.2. 市编号 (27)1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数据合成服务器与其他相关网元设备和应用系统连接的接口标准,以及系统内部需要公开定义的各种接口。
科技资讯2017 NO.0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信 息 技 术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7年1月17日,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光网和4G 网络全面覆盖城乡,5G启动商用服务。
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正在根据各自工作部署,制定2020年启动5G 网络商用的计划。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的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10Gb/s,2016年8月4日,诺基亚与电信传媒公司贝尔再次在加拿大完成了5G信号的测试。
在测试中诺基亚使用了73GHz范围内的频谱,数据传输速度也达到了现有4G网络的6倍。
面对目前不断完善的4G网络和即将开始建设的5G网络,可以预见现有的传输网络急需升级,才能满足4.5G甚至5G网络的高速传输要求。
中国移动的传送网建设则急需根据《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地DOI:10.16661/ki.1672-3791.2017.09.005“十三五”期中国移动传送网建设规划的探讨何飞 罗剑友(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3)摘 要:针对国家的“十三五”期的通信目标,为基本满足5G网络的高带宽要求,中国移动需要全面统筹考虑已有传送网的建设方向,完善2017—2020年期间建设规划。
根据现有传送技术的现状和中国移动实际应用的技术,该文就OTN技术及PTN技术的网络建设规划原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送网规划 OTN技术 PTN技术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005-02图1 移动OTN远期目标网络拓扑图规划,笔者建议的规划原则如下。
1 OTN 网络规划原则城域骨干传送网新建波分系统应采用OTN技术,核心层新建系统采用100G波分系统,这样才能满足5G网络的超高带宽需求;波道则按需扩容。
中国移动支撑系统安全域划分与边界整合技术要求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W-001-2005中国移动支撑系统安全域划分与边界整合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ecure Domain and Boundary Convergence for Supporting Systems版本号: 1.0.0【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第二层:技术规范·安全域】·【第2503号】2007-12-14发布2008-01-0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1)1适用范围 (3)2引用标准与依据 (3)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 (5)4综述 (7)4.1背景 (9)4.2本要求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11)5安全域划分的必要性和原则 (12)5.1安全域划分的必要性 (13)5.2各安全域的威胁等级分析 (15)5.3支撑系统的保护等级分析 (19)5.3.1资产价值赋值 (21)5.3.2安全需求赋值 (23)5.3.3支撑系统的赋值 (24)5.4安全域划分的原则 (25)5.4.1安全域划分的根本原则 (25)5.4.2安全域划分方法 (26)5.5网络调整 (30)5.5.1广域网 (30)5.5.2局域网 (30)5.5.3终端 (32)5.6各支撑系统的安全域划分 (35)5.6.1业务支撑系统的安全域划分 (37)5.6.2网管系统系统的安全域划分 (39)5.6.3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域划分 (40)6边界整合的原则 (43)6.1各支撑系统对外的边界整合 (44)6.1.1与互联网的边界整合 (44)6.1.2与合作伙伴的边界整合 (46)6.1.3与第三方的边界整合 (47)6.2各支撑系统之间的边界整合 (48)6.3业务支撑系统的边界整合 (49)6.4网管系统的边界整合 (52)6.5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边界整合 (53)7安全域保护的原则 (55)7.1安全域边界的保护原则 (56)7.1.1安全域互访的风险分析 (57)7.1.2安全域互访的原则 (58)7.1.3安全域边界的保护方式 (59)7.1.4安全域边界的安全部署 (66)7.1.5安全域边界的安全管理 (66)7.2安全域内部的保护 (67)7.2.1业务支撑系统 (71)7.2.2网管系统 (73)7.2.3企业信息化系统 (74)8分阶段实施的建议 (75)8.1安全域划分的深入 (76)8.2组网方式的演进 (76)8.3保护方式的演进 (77)8.4支撑系统到互联网接口的演进 (79)9编制历史 (81)前言本要求主要是针对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网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等支撑系统,根据系统面临的风险、以及保护等级,分析支撑系统安全域划分的必要性并提出划分原则,并结合支撑网络的现状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然后对各支撑系统的边界进行整合,结合威胁等级和保护等级,确定了各安全域保护的原则,包括边界部分和内部的保护。
搭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
冯汀;文雪刚;文静
【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面对维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业务支撑网的监控和管理需求,中国移动在2005年统一启动了以ITIL体系为核心的全国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搭建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要求以及发展方向.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冯汀;文雪刚;文静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客户信息安全保护 [J], 徐党生
2.红帽Linux:用开放构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管系统 [J], 海峰
3.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分析 [J], 邵冲
4.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探究 [J], 王家成
5.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应用红帽Linux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