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研究报告:PMI反弹持续预言GDP第二季度反弹——2月中国PMI简评20120301
- 格式:pdf
- 大小:272.62 KB
- 文档页数:9
MNI 2月份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MNI 2月份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数据明细显示消费者正采取“观望”态度日前公布的国际市场新闻社(MNI)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结果显示,2月份中国消费者信心略微反弹,受助于长达一周之久的中国春节假期。
2月份该指数自1月份的94.1反弹至94.7。
数据明细表明消费者对不久的将来越发采取“观望”态度,等待经济方面的新信息和本月行将就任的新一届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
2月份所有分项指数上升,惟个人经济状况预期指数例外,同时总体上未来预期指数升幅高于现状指数。
2月份个人经济现状指数微升,而个人经济状况预期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中国东部所有地区信心改善,但中西部地区减弱。
2月份消费者的耐用品和汽车购买意愿均略有改善。
总体房地产市场信心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其中房价预期分项升至去年6月以来新高。
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2月份总体股市信心修正。
MNI中国2月份企业信心指数自1月份的55.16上升至60.98 MNI中国2月份企业信心指数继续自4年前所见低点反弹,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经营状况连续第6个月改善,且增速创2011年来新高,从而表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正在减弱。
2月份未经调整的总体经营现状指数终值自12月份的52.22和1月份的55.16上升至60.98,同时这一因假期而缩短的月份未经调整和季调后的结果均改善。
尽管出现改善,但总体经营现状指数和关键分项指数依然易遭外部或国内挫折的冲击。
中国春节假期使企业在本已较短的2月份歇业一周意味着未经调整和季调后结果的可靠性或低于平时。
2月份未经调整的总体经营现状指数终值处于2011年5月以来新高,且调整后的指数创同年10月来最高水平。
指数终值略低于一周前发布的初值61.79。
一年前总体经营现状指数为58.87。
2月份对未来三个月总体经营状况的预期指数连续第4个月上升。
未来三个月总体经营状况预期指数自1月份的61.14攀升至62.43,12月份读值为59.17。
2月社融数据点评:信贷延续多增态势,居民杠杆显著恢复2023年03月11日事件:3月10日,央行公布2023年2月社融及金融统计数据,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9%,2月社融增量3.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8万亿元。
社融增速企稳回升,主要受信贷和政府债驱动。
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月度环比+0.5pct,结束4个月的连续下降,2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1.9万亿元。
拆分社融(增量)结构来看,信贷保持强势增长,同比多增0.9万亿元。
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比多增0.5万亿元,此前已连续6个月同比少增,主要来自国债贡献。
表外融资恢复同比多增,主要是未贴现票据的贡献,低基数效应是主因。
个贷复苏明显,其中短贷超预期。
2月新增人民币信贷同比多增0.6万亿元,其中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0.6万亿元,更多是低基数的影响,与21年新增量基本持平。
票据冲量动力继续弱化,同比少增0.4万亿元,同时对公短贷未显著同比多增,一定程度验证企业融资需求的扎实性。
个贷的复苏,或主要来自消费贷驱动。
2月居民新增贷款同比多增近0.55万亿元,终止了连续滑落的趋势,同时短贷贡献度超3/4,或主要来自消费贷(含信用卡)投放较好的贡献,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望继续支撑消费复苏,在消费贷领域具备优势的银行有望受益更多。
尽管市场对按揭早偿感知明显,但居民中长贷终于实现同比多增。
在低基数加持下,同比多增超0.1万亿元。
我们不排除其中存在的“置换“量,但考虑到一季度并非常规经营贷投放高点,因此同比多增仍反映了地产销售升温后的贷款贡献。
M1增速回落,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
2月M1同比增速5.8%,环比-0.9pct,或是春节过后的自然回落,M2增速环比上行0.3pct,M2-M1剪刀差再度走阔,表明银行存款吸收仍较好,定期化趋势未明显改变。
尽管居民、企业存款均实现显著同比多增,但非银存款同比少增量创19年2月以来之最,反映了2月流动性趋紧的现实。
202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我们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长将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较一季度将略有放缓;受2022年底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的影响,二季度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将有所加大。
(一)二季度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较一季度略为回落依据对三大需求和三次产业的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初步估计今年其次季度GDP实际增长10.8%,上半年实际增长11%,主要依据包括:一是二季度消费品市场销售将保持较快增长。
2022年以来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增长势头进一步明显加快,加上证券市场连续保持上涨势头,居民消费性支出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由于铁路提速便利于居民外出旅游,五一黄金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可能增加,也将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
由于消费在三大需求中占有比例最大,消费增长的加快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速。
虽然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掌握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方案投资规模都得到了明显的掌握,新开工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削减2294个,新开工项目方案投资规模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3.9%,但由于以前开工项目较多,在建规模依旧很大。
由于目前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物资供应充分,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足以维持投资的高速增长,尤其是房地产项目都以较快速度施工,以便项目早日竣工,在价格较高时出售并回收投资资金。
三是二季度外贸顺差增幅将明显降低。
2、3月份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消失了大幅度波动,但这主要是受企业预期4月份要调整出口退税的影响,4月份以后这种影响将会渐渐消逝,外贸出口将趋于正常。
但从2022年外贸顺差的变动状况来看,2022年二季度外贸顺差较一季度大幅度增加,几乎增加了将近1倍,因此,受基数影响将会使得今年二季度外贸顺差的增幅明显缩小。
此外,进入202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将会对部分行业出口产生肯定的抑制作用。
美国经济在2022年下半年增长势头渐渐放缓,考虑到美国经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存在半年以上的时滞,2022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受到的影响也可能会逐步加大。
2023年2季度经济数据解读摘要:一、2023 年2 季度经济总体情况二、2 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GDP 增长情况2.制造业PMI 指数3.财政收入与支出4.贸易顺差三、2 季度经济运行特点1.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2.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四、未来经济形势展望正文:一、2023 年2 季度经济总体情况2023 年2 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韧性较强。
二、2 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GDP 增长情况2023 年2 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增速较1 季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高位。
这表明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发展韧性较强。
2.制造业PMI 指数2023 年2 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较上月回升2.5 个百分点,延续上行态势并位于高位。
这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生产经营活动较为活跃。
3.财政收入与支出2023 年2 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1%,增速较1 季度有所加快;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2%,增速与1 季度基本持平。
这表明我国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定。
4.贸易顺差2023 年2 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为1109 亿美元,较1 季度扩大48 亿美元。
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出口形势较好。
三、2 季度经济运行特点1.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2023 年2 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较1 季度有所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增速与1 季度基本持平。
这表明投资和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2.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2023 年2 季度,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但在我国政策调整和应对下,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2023 年2 季度,我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024年2月时政题1.2024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A.49.2%B.48.2%C.47.2%D.48.5%答案:A2.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支撑近()人就业。
A.2.5亿B.3亿C.2亿D.1.8亿答案:B3.2024年1月3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人次。
A.1.69亿B.1.89亿C.1.76亿D.1.99亿答案:D4.航空工业集团1月31日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民用直升机(),近日在黑龙江漠河完成首次高寒试飞。
A.AC313AB.AB313AC.AC303AD.AD313A答案:A5.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到(),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等重点方向,突破人形机器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
A.2025年B.2026年C.2027年D.2029年答案:A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答案:A7.2月1日,()最大跨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也是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
A.世界B.亚洲C.我国D.四川答案:A8.江西()发现命名了生活在距今9000多万年的蜥脚类恐龙的新属种——腔尾赣地巨龙。
A.新余B.九江C.南昌D.赣州答案:D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作为最大的政治”。
A.中国式现代化B.经济发展C.中国经济D.社会主义特色经济答案:A10.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稳中有增,规模创历史新高。
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同比增长()。
A.5%B.8%C.10%D.12%答案:C11.1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A.第12个B.第11个C.第13个D.第10个答案:A12.财政部消息,2018年至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细记载了中国央行在该季度内执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以下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报告:概述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在稳定总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结构。
一、货币政策操作1.适度稳健的流动性央行继续以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常规工具操作流动性,充分考虑资金需求,保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
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优化流动性结构,保持市场利率稳定。
2.维持适度信贷增长央行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控,防范贷款违约风险。
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合理控制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水平,确保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3.优化汇率运行央行进一步完善形成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和规范,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坚决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过快。
二、货币政策影响1.经济稳定增长在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经济主要指标表现良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较上年同期保持稳定,消费需求增强,投资稳步增长,出口增长稳定,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就业形势较为稳定。
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2.金融风险压降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央行采取措施进一步压降金融风险。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严格执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其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担当意识,加大风险排查和化解力度,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水平,保护了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3.货币政策的预期透明度提高央行在这一季度加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市场利率的调整,广泛传达货币政策的标杆利率。
这使得市场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货币政策的走向,提高了市场的预期稳定性。
结论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制造业的持续扩张。
2021年2月11日欧盟通过6720亿欧元的赠予和贷款计划,通常各成员国在4月30日前提交本国的复苏计划,然后欧盟委员会将有最多两个月的时间来评估,随后将进行四个星期的审批流程。
预计“下一代欧盟基金”在三季度正式实施后,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内部需求恢复疲软,欧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2021年前3个月欧元区HICP (调和CPI)分别录得0.9%、0.9%和1.3%。
虽然通胀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技术性和暂时性因素导致的,如德国增值税回调、欧元区HICP权重调整,以及油价上涨等,实际的需求恢复依然较为疲弱。
欧央行3月会议表示,近期市场利率的快速上行引发了对融资环境收紧的担忧,在下季度将明显加快PPEP购债速度,并保持关键利率不变,为再融资操作提供充足流动性,APP (资产购买计划)将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推进。
同时,欧央行上调了全年通胀预期。
总体来看,欧洲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不如美国,疫情防控措施较为严格、疫苗接种进展缓慢,导致经济复苏节奏偏慢,短期内欧央行还不具备收紧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
日本经济:二季度有望实现反弹重启国家紧急状态,经济复苏进程遇阻。
2021年初日本疫情突然恶化,日本政府继2020年4月后再次启动国家紧急状态,国内需求增长受到抑制,延缓了温和复苏的进程。
路透社调查预测日本2021年第一季GDP环比年率将萎缩2.4%。
二季度日本经济有望实现反弹。
新一轮疫情已经在3月得到控制,全国紧急状态也已于3月21日解除,这为生产与消费的恢复奠定了基础,二季度日本经济有望实现反弹。
一是随着疫苗接种活动的铺开,疫情有望得到一定缓解,外出就餐、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的积压需求将在二季度得到集中释放,推高家庭消费支出。
二是受到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回暖的支撑,日本出口有望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石——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出口将延续1月以来的亮眼表现。
三是随着日本本土和海外需求的改善,设备与建筑领域相关投资预计在二季度将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