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0引言“德国双元制”育人模式成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标志,在制造业、建筑业、手工业、电子通信等行业领域表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1]。
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地发展,已成为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形式,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不稳定的问题,保障青年高效就业,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
2014年8月,教职成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中高职院校大胆尝试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可见,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与湖南怀仁大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怀仁现代学徒制班”,在满足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知识背景,实施拓展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培养,对学生“量身打造”,为企业“量身定制”,以实现高效、高质、精准的人才供给,为中药连锁药店、零售药店、医院中药房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高职中药学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1.1现代学徒制是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措施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针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合现代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实践技能培养,“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艺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以理论学习、实训、培训、跟岗和顶岗为手段,双方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全面提升学生(学徒)的职业素养、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培养行业企业【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校企“双主体”联动招生、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以理论学习、实训、培训、跟岗和顶岗为手段,以师带徒,开展“双导师”教学,共培共管。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实施中药质量检验岗、销售岗和用药服务与指导的三岗位轮训,“课岗赛证”四元融合,实现学生—学徒—员工能力渐进转变,开展全程多元多维评价,全面提升学生(学徒)的职业素养、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目的通过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加大护理专业人才供给等方式,探索建立助产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系统分析助产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果助产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稳步增强,就业能力持续提升;学院助产护理专业生源增加,知名度不断提高;医疗机构选人用人目标明晰,专科能力建设加强。
结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院校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合作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Pan Y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and establish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modern nursing professional apprenticeship, by vigorously developing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other ways.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modern nursing professional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professionals has been steadily enhanced, and their employabil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number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has increased and its popular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modern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apprenticeship syste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technical talents.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s; Talent training mo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举措[1],是现代学校与现代企业双主体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刘敬鑫(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主导的,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职业教育与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本途径,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为了落实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要以促进中职生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采用从过去的定向培养到现在的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双师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的背景为了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汽车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以企业岗位技术技能为教学重点,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定期去企业锻炼岗位技能,提高职业院校育人针对性。
2015年9月,我校入选安徽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自启动试点项目以来,校企双方密切协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稳步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校企联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校企经充分调研,在试点专业与生产、教学计划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操作流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方面,精心设计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组织体系O 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中职生未来职业岗位,分解专业对应的岗位和技能,确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并实践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联手,完成招生招工计划我校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风之星汽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合作协议》,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招录50名学生,建制成班。
为规范试点录取工作,校企技术技能人才共同研究制订招生简章并进行宣传,招生招工同时进行。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热点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什么和如何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现代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上需要明确校企双主体育人、具有公共性的师徒关系和学徒的利益诉求等关键问题。
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国家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以及实践层面保证现代学徒制运行的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既不能照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度的形成来源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策略;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8-0050-02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策略和实践探索①欧阳莉(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一)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学徒制是由掌握技能和经验的师傅手把手传授技术给徒弟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
国外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从手工作坊、行会、工厂等形态逐步上升为一种教育制度。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传统而言的,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学校职业教育脱离真实工作世界、专业学科化和课程学问化的矫正。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
这个概念指明了“现代学徒制”以“学校”和“企业”为重要主体,以结合企业和学校双方优势为特征,以构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形式。
西方各国根据不同的国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面向我国产业现代化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接地气,在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和中国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质国内学者从教育学、制度学、经济社会学等不同视角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有的从理论层面分析或是从实践经验总结去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薛力峰,靳伟(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河北石家庄050021)摘要:现代学徒制通常是指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的学徒培训有机融合,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为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监控;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9-0204-02一、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相对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形式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发源于20世纪的德国、英国等国家。
经过多年的探索,借鉴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经验,特别是德国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创新出了以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培养为手段,把专业理论知识、行业操作标准、企业岗位技能相结合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
根据国家整体要求,从各试点职业院校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具有以下内涵特征。
1.学徒具有双重身份。
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也是合作培养企业的“准员工”,只有具有双重身份,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才能有机衔接、顺利实施。
同时,部分院校在相应的省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将双重身份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
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学校是人才的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学校只管培养,企业招收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使用,供给和需求在实际过程中是脱节的。
实行现代学徒制就是要把供给和需求双方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在岗位技能、操作规范、职业礼仪、工匠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3.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培养过程中,学校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需要,通过探索实施工学交替、弹性学制、课程替代、学分制等政策和手段,创新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1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2040“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①胡瑞义(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是推行“一人多岗、一徒多师、一专多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它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能力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a)-0181-0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of "One Person with Many Posts, One Apprentice with ManyTeachers, One Specialty with Many Abilities"HU Ruiyi(Jiangxi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Xinyu, Jiangxi Province, 338000 China)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technical skills.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projec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 of "one person with many posts, one apprentice with many teachers, one specialty with many abil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t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skill level,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but also explores a new wa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model; Practical exploration①作者简介:胡瑞义(1964—),男,汉族,江西新余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技术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困境及途径探索王 薇(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2014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铺开。
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其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困境;途径探索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6-0213-002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
[1]同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试点区域规划等做出部署。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现代学徒制是为基于稳固师徒关系的技术实践能力学习方式,是针对现代工业与服务业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徒制,是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一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2]。
现代学徒制可以分为企业主导型和学校主导型。
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以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企业先完成招工计划,再与学校签订协同培养协议。
学校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以学校招生计划为导向,学校先完成招生计划,再与合作企业签订学徒制合同。
前者利于激发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热情,后者利于保持学校的积极性。
我国现代学徒制多采用学校主导型,同时强调双主体原则,即企业和学校共同协商、合作育人,利于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正确区分和掌握现代学徒制的不同类型,是职业教育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困境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保障还不健全,相关主体参与度还不够高,相应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在分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特点,探讨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科的体系建设目前还不太完善,正处于探索、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
据统计,2001年以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实际上在进行物流专业招生的或者专业方向招生的(以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出现),大概有15所院校。
2002年,仅本科教育,我国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者是物流工程专业,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
2002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以后有关学科设置调整的权力将逐步下放给高校,授予高校二级学科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
各省市对开设物流专业积极性很高。
现状是: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或专业分散于不同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教学侧重点和专业设置都存在很大差异。
如一类是偏重于物流管理,一般招收理工类学生,侧重于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营销、物流运作与管理等。
一类是偏重于物流工程类的学校,招收工科类学生,在这类学校中,有的只是侧重于某一应用领域或者物流的某些专业环节的工程技术与设计等,比如包装工程、运输工程、储运工程等。
此外,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的趋势近来也开始逐渐加强。
如:ups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三方合作成立粤港电子物流人才培训基地。
企业也开始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
如宝供的人才主要还是靠自己培养,每年都在名牌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进公司后,前期请物流专家进行专门培训,后期则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结合实践。
现在一些企业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中级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自己办校、办班,按自己的需要培养。
3下 2017年 第9期(总第563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187Occupation Education 【职业教育】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本位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和校企的合作育人。
第一,它具有教育性。
现代学徒制有别于传统学徒制,它不是为了给企业招收廉价劳动力,而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最终将促进构建整个社会的终身学习制。
在将传统学徒培训和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徒)们所接受的理论教育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有助于他们今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素质类知识。
因此,教育性是现代学徒制的首要特征。
第二,它具有双重性。
现代学徒制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徒进行联合培养,通过学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授和企业生产车间里技能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积累技术和技能。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对象身份是“双重”的,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在企业实践时,由企业师傅带着学徒,享有企业薪资待遇;教师和师傅混编师资教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校企双方根据培养目标,基础知识类课程以学校的教师教授为主,实践技能型类知识则以企业的师傅传授为主,学校、企业、学生(徒)三方之间签订合同。
二、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实践的现状(一)主要的几种培养形式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部分专业中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工学交替培养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第一年以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年进行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如江西新余一批高职院校。
2.“1+n”培养“1”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n”是行业里其他中小企业,“1+n”相当于多企业组合订单班,专为适应中小微企业用工分散的特点。
如浙江金华的高职院校。
3.分段联合培养招收全日制应届高中毕业生,实施分段联合培养,合作企业提出同等条件择优录取标准,并介入招生录取工作。
前两年以在校学习为主,第三年双向选择,学生与企业签订在岗培训协议书,成为企业正式学徒,并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如广东清远的高职院校。
(二)存在的困惑虽然上述三种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地区高职生的就业率,但从长远看,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种稳定、系统、规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配套制度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有国务院及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文件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但其中几乎没有关于学徒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权益保护、校企双方的权责分配、招生招工以及对参与企业税收政策优惠等重要事项的明确规定。
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1)学生在企业培养期间的身份是否是企业“员工”,企业支付的薪金和保险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受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等问题仍存在争议;(2)对参与的企业在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社会名誉等方面的收益,特别是企业对培养的学徒在其毕业后的人力资源使用优先权的保障,没有规定;(3)校企双方联合培养的招生制度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对于学历教育,各试点的高职院校基本采取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标准和企业用工标准的“双标准”原则,但对于非学历教育方面,如是否允许学校从企业在职员工中招生等,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2.没有凸显政府的作用现代学徒制的内涵重点是强调校企双方的联合育人,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陈薇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在分析目前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出现困惑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F7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9-0187-02收稿日期:2017-03-06基金项目: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供应链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276,主持人:陈薇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薇薇(1984-),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等。
3下 2017年 第9期(总第563期)【职业教育】 Occupation Education目前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要想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政府在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合作、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学生(徒)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社会服务意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等,都需要政府作为重要的一方进行促成和监管。
3.校企双方在利益诉求和权责分配方面存在失衡对于企业而言,(1)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徒)的技能掌握程度、动手实操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需求,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2)相比学校而言,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育人成本。
企业不仅要按照校企合作协议和学(生)徒之间签订的用工协议,保证学生(徒)在企业实习的时间、满足学生(徒)硬件、软件的学习需求以及支付学生(徒)相应的薪金和福利待遇,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的师傅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尽心尽职,支付师傅除正常工资外的薪金等,这些支出都是企业的育人成本。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1)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注重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没有过多考虑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它获得的经济利益将决定其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和程度;(2)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很多专业教师没有或严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4.行业组织的作用没有体现在德国,行会组织在现代学徒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利益关联者。
由行会在学校和企业、第三方中介等之间协调,形成一整套复杂、规范的运作体系。
“这些行业协会建立了职业培训委员会,由6名雇主代表、6名雇员代表以及 6名职业学校教师组成,就职业教育的相关事宜向州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纵观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行会组织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无法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重任。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西方的现代学徒制一般都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相融通,而这些国家职业资格往往是由行业开发或普遍接受的。
因此,应充分发挥行业的作用,根据各行业的发展需求,尽快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将教育层次和技术等级对应,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与学历制度的融通。
学生(徒)只要进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仅在就业、岗位迁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二)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发展理事会现代学徒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优势,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理事会,协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担任理事长单位,负责整合资源,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理事会可下设办公室,负责协助企业开展学徒制的管理,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跟踪考核等工作。
学校主要负责招生、学生管理、基础理论教学、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重组、师资团队组建、教学管理、考核与评价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
主要负责提供学徒岗位、安排企业师傅、学生管理、为学徒提供合理的学徒补贴和生活保障等。
(三)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涉及两个不同主体的学习场所。
因此,加强学生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显得特别重要。
学校和学生(徒)应签订培养协议。
进入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的学生(徒)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去企业实习,但他们的身份仍是学生,所以学校应保证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非工作。
除了专业课程外,国家规定的高职生的所有学习课程和实践活动,学校都应为学生(徒)开设;学生(徒)在校期间,需要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
企业和学生(徒)应签订用工协议。
企业在协议中应明确,学生(徒)是“准”员工,在企业实习期间,不可加班,企业需按照一定的标准支付学生(徒)报酬、补助和保险等。
同时,企业也应享有人力资源优先使用权,即学徒期满后,学生(徒)需在企业服务一定年限方可重新择业。
对于学生(徒)而言,不仅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还需要按照协议中企业的要求,在学徒期满后,有在企业继续工作一定年限的义务。
参考文献:[1]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2]薛胜男.现代学徒制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J].教育与职业,2014(24).[3]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4]叶立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32).(责任编辑:陈丽敏)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