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粤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施工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而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沥青路面的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沥青路面是使用沥青混合料铺设的路面,具有平整,防水,防滑等优点,也很适合高速公路的运营。
沥青路面建设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沥青路面建设前期的质量控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前期质量控制,主要涉及沥青混合料的确定和配合比的制定。
沥青混合料的品质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前提保证。
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集料、填料、添加剂等。
沥青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质量,而沥青的品质又与其原料、生产工艺等有关。
因此,唯有严格掌握沥青的选择,才能建好高质量的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配合比是指沥青、集料、填料、添加剂等按比例混合的比例。
配合比的制定要考虑到集料、填料的粒径、级配、密实度等,因此配合比制定应具备科学性。
二、沥青路面建设的制造及施工质量掌控制造质量掌控沥青路面的质量制造主要指的是生产沥青混合料的过程。
此过程需要选用好质量的石材作为集料,填料,需要经过洗选、筛选等加工工序。
在石材加工时,需要注意石材的性状特征和杂质含量,保证石材集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中的砂石和沥青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燃料也必须是合格的。
沥青混合料生产时,应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混合时间,保证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能完全混合,且温度稳定在适当范围内。
此外,还应测试混合料的稠度、黏度、离析特征等指标,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
施工质量掌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往往是保证路面质量的最关键环节。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环节中,应掌握好控制沥青温度,完整性,厚度以及密实度等关键控制点。
沥青温度控制:沥青温度对材料的流动及沥青混合料操作的开展具有关键作用。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浅谈赣粤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施工质量控制曹耐尔李洪亮(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南昌 330046)摘要: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至赣州段为江西省首次全线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铺筑的高速公路。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论述了混合料体积指标实现的过程,系统地介绍了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并根据经验积累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道路工程;改性沥青路面;组成设计;质量控制0 前言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至赣州段,是国家和江西省“十五”重点公路项目,路线全长128km,设计速度100km/h,双向4车道,投资概算3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于2001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1月建成通车。
本项目位于江西中南部,是江西省建设的第一条进入山区的高速公路。
原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普通沥青砼,其结构为6cm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6cm厚AC-20I型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4cm厚AK-16A型抗滑表层(上面层)。
2003年7月-8月份,江西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已建成通车的梨园至温家圳、昌傅至泰和、胡家坊至昌傅等高速公路普遍出现车辙损害,2003年9月省交通厅果断决定泰赣高速公路路面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成为江西首次采用改性沥青技术修筑路面的高速公路。
本项目上面层施工安排在2003年11月-12月中旬的低温季节,又是江西高速公路建设首次采用改性沥青技术,故其施工控制成为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
1 优选配合比本项目路面抗滑表层选用材料的料源相同,全线采用一个配合比。
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混合料组成设计,遵循了我国现行规范,同时引入美国Superpave设计方法,这在江西还是第一次。
1.1材料选用韩国SK牌AH-70重交石油沥青经SBS改性后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I-D的技术要求,同时达到美国《AASHTOMP1沥青结合料性能等级标准规范》PG70-22级的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路面平整、耐久、安全的关键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1. 路面材料质量控制:- 沥青质量: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沥青,并在施工前对沥青进行质量检验。
- 骨料质量: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骨料,并在施工前进行骨料试验。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正确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并进行配合比试验验证。
2. 施工基层处理:- 基层平整度:在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查,确保基层平整度满足要求。
- 基层密实度: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对基层进行压实,确保密实度满足要求。
3. 沥青混凝土浇筑与摊铺:- 混凝土温度控制: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在指定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 摊铺厚度控制:采用合适的铺设机和方法,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均匀一致,并与设计要求相符。
- 摊铺宽度控制:根据路面设计要求,控制摊铺宽度,确保路面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 摊铺速度控制:控制摊铺速度,确保沥青混凝土在摊铺过程中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4. 板面平整度控制:- 板面平整度检验:在施工后,使用平整度检测仪器对路面进行平整度检验,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 平整度矫正:对于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及时进行矫正,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5. 养护与维修:- 养护周期与方法: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养护周期和方法,确保路面的持久性和耐久性。
- 维修及时性:对于路面出现的损坏和缺陷,及时进行维修,防止进一步扩大。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需要从材料质量控制、基层处理、浇筑与摊铺、板面平整度控制以及养护与维修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采用合适的工艺和方法,确保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分析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通道之一。
而高速公路上的路面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因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工艺1. 材料准备: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中,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因为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在材料准备中,包括沥青、矿料、防水材料等。
2. 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平整度和强度。
包括地基优化处理、基层洒布、基层平整等操作。
3. 下铺沥青混合料:下铺沥青混合料要求质量好,粘合力强,可抗裂性能好。
在下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中,需要控制夹杂物的运用和压实强度的控制。
4. 面层施工:面层施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层是将沥青混合料铺在路面上,第二层就是压实。
在面层施工中,要注意混合料的配比控制,施工温度的控制,压实方式的控制,尤其是夹杂物的控制。
5. 沥青路面附加施工:在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附加施工的操作,包括车道线、隔离带、排水系统等等。
在附加施工中,要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检查。
二、质量控制1. 施工前质量控制:在施工前,需要对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最终构筑出来的道路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2. 施工中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素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包括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施工温度、夹杂物的控制、压实强度的控制等等。
3. 施工后质量控制:在施工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4. 安全质量讲解: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质量知识的培训和传达,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三、总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是对道路质量的保障,这需要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加强控制和管理。
只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安全性。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道路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选取和检验,以及施工工艺的规范执行。
路面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了材料的成分比例和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也应该明确规定,确保施工达到标准要求。
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路面质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将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建议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前质量控制、材料质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质量问题、处理方法、总结、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概述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道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路面质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路面平整、耐久、耐磨,能够承受车辆的高速行驶和频繁的运输荷载。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需要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包括材料采购、实验室检验、工程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确保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和进度。
施工现场要随时监控和调整,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对施工完成后的路面进行验收检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标准。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程参与,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道路的安全、舒适和寿命。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控制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大的保障。
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中,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能够不断提升,为道路建设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路面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因此,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浅谈,并提出控制措施。
(一)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
采用冲击压实法或震动压实法对基层进行处理,将其压实到足够密实度可以保证施工上层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基层工程中要注意控制它的含水量,保证基层的干燥程度。
这可以有效防止基层过度湿润,因而影响施工质量。
(二)摊铺摊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摊铺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摊铺厚度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出现明显的波形。
部分路面的高度误差不得超过3mm。
此外,要注意摊铺速度和路面温度之间的关系,避免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进行施工。
对于摊铺机的选择,要根据道路特征进行选择,确保能够满足摊铺宽度和均匀性的要求。
(三)压实压实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造中的重要环节。
压实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压实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压路机的压路轮的行走速度和振动幅度。
根据道路厚度和基层密实度确定压路机的压路行走速度,并调整振动幅度以确保路面的密实度,避免出现压实不足的情况。
此外,要注意压实的次数和压实的方向,采用交叉压实可以提高路面压实质量。
(四)表面整理表面整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根据工程要求,采用不同的表面整理方法,如车辙整流和花纹整理等。
此外,要注意控制整理温度和时间,确保整理后的路面达到规定的平整度和轨迹度要求。
总之,控制施工质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重要任务。
以基层处理、摊铺、压实和表面整理为核心环节,采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速公路的路面是承载车辆荷载和提供舒适行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之一,其施工质量控制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设计方案审查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仔细审查设计方案,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或者不适用的方案,应当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并与设计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
2. 材料准备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所需的材料进行准备工作。
其中包括沥青、骨料、粉料、添加剂等原材料的检验和入库验收工作。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当立即退回厂家,并重新选择合格的材料。
3. 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流程。
并且应当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管控。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基层路面的处理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装工作之前,需要对基层路面进行处理。
包括清扫、修补、打磨等工作。
需要对基层路面的平整度和厚度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2. 沥青混凝土拌和在拌和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配比和配料。
需要对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效果。
4. 路面养护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作之后,需要进行路面的养护工作。
包括对路面的保温、养护、除尘、护坡等工作。
需要对路面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三、施工后的验收和评定1. 验收标准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作之后,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
验收标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方案进行执行,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前言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形式又以沥青路面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在路面荷载大幅增大的情况下,沥青路面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破坏。
因此,为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开展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并分析。
2、沥青路面施工关键点质量控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关键点的掌控与沥青路面整体的性能和质量密切相关,起决定性作用。
保障关键点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对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和为机动车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行驶环境非常重要。
所以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
下面就对施工中的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2.1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高速公路路面摊铺涉及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摊铺中所用到的设备为混合料拌和中间歇式拌和机械,这种机械应用比较广泛,它具有二次筛分集料的性能。
另外,所用到的摊铺即拌和材料进场前要把好质量关,要具备出厂合格证,还要在拌和前对粗细集料和沥青进行再一次质量审核。
(2)混合料级配高速公路路面摊铺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是决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必须沥青混合料配比、混合料拌和及温度进行技术控制,要确保摊铺材料能够适合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需要。
首先在配制时要做到配比合理,混合料拌合均匀,在拌合时所用的沥青一般为SBS改性沥青。
其次,拌合温度要控制在160℃至165℃之间,拌和中要确保矿料温度在180℃至190℃范围,混合料出厂前温度控制在175℃至185℃范围内。
(3)摊铺技术控制在进行路面摊铺的施工操作时,要根据需要摊铺的厚度、宽度以及搅拌机的搅拌量来控制摊铺机械的行进速度,结合关联设备来进行评估设定。
一般来讲,以2~5m/min 的速度来进行速度的预设。
在施工过程中,要一次性进行摊铺,速度均衡,不能忽高忽低,随意更改。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当前高速公路路面建设的主要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
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一、材料质量控制
1.沥青: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同时对沥青进行质量检验。
沥青的质量主要从外观、密度、软化点、粘度、弹性模量、变形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确保沥青满足要求。
2.骨料:骨料应选择不含泥土、腐殖质、混杂物的优质骨料。
通过对骨料进行筛分分析及石子强度检测等试验,确保骨料满足设计要求。
3.油料:油料应选择优质、纯净的柴油或煤油,并经过质量检验。
4.其他材料:如水泥、石粉等材料均需质量控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1.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清理、平整、湿润等处理,达到充分密实性和平整度要求。
2.铺筑:在基层处理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热拌沥青混凝土铺筑。
铺筑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调试、沥青的温度控制、压实度、倾斜度等因素,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均匀性、致密度和平整度。
3.压实:铺筑完成后,立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压实。
压实应在最大密度水平上进行,且要在热拌沥青混凝土拌合料设置时间内完成。
同时,要注意均匀性、压实度、压实次数等质量控制要求。
4.养护:铺筑和压实完成后,要进行适当的养护。
养护时间的长短和方法应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性而定。
总之,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篇章十分重要。
只有做好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提高其操作性和耐久性,使其为行车创造更安全、更舒适、更畅快的出行条件。
浅谈赣粤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施工质量控制曹耐尔李洪亮(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南昌 330046)摘要: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至赣州段为江西省首次全线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铺筑的高速公路。
本文结合施工实践,论述了混合料体积指标实现的过程,系统地介绍了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并根据经验积累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道路工程;改性沥青路面;组成设计;质量控制0 前言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至赣州段,是国家和江西省“十五”重点公路项目,路线全长128km,设计速度100km/h,双向4车道,投资概算3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于2001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1月建成通车。
本项目位于江西中南部,是江西省建设的第一条进入山区的高速公路。
原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普通沥青砼,其结构为6cm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6cm厚AC-20I型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4cm厚AK-16A型抗滑表层(上面层)。
2003年7月-8月份,江西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已建成通车的梨园至温家圳、昌傅至泰和、胡家坊至昌傅等高速公路普遍出现车辙损害,2003年9月省交通厅果断决定泰赣高速公路路面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成为江西首次采用改性沥青技术修筑路面的高速公路。
本项目上面层施工安排在2003年11月-12月中旬的低温季节,又是江西高速公路建设首次采用改性沥青技术,故其施工控制成为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
1 优选配合比本项目路面抗滑表层选用材料的料源相同,全线采用一个配合比。
改性沥青抗滑表层混合料组成设计,遵循了我国现行规范,同时引入美国Superpave设计方法,这在江西还是第一次。
1.1材料选用1.1.1SBS改性沥青韩国SK牌AH-70重交石油沥青经SBS改性后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I-D的技术要求,同时达到美国《AASHTOMP1沥青结合料性能等级标准规范》PG70-22级的技术要求。
1.1.2集料选用坚硬的玄武岩集中生产全部规格集料,统一供应。
集料压碎值9.6%、磨光值47、冲击值10.8%、针片状颗粒含量9.1%、粘结力5级(掺0.3%重庆乐德AR-68沥青抗剥落剂)。
集料规格稳定、洁净,细集料砂当量89%。
1.1.3填料不使用回收粉,全部采用石灰岩磨细并掺加50%水泥得到的矿粉,矿粉干燥、洁净。
1.2集料级配设计按照SUPERPAVE-12.5级配控制方法进行级配设计,级配曲线在限制区下方通过,基本符合SUPERPAVE的要求(13.2mm筛孔的通过率除外),且满足AK-16A级配范围的要求,见表1。
1.3混合料试验按Superpave技术旋转压实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方法校核。
试验室内拌和温度为160-165℃,压实温度为155-160℃,混合料拌和完成后在压实温度155℃下老化2h制作试件。
1.3.1旋转压实法根据本项目设计累计标准轴载次数大于30×106 次,选择压实次数N初始=9次,N设计=125次,N最大=205次,旋转压实仪压头设定单位压力600kPa。
根据设计级配各档料的组合情况,确定初始沥青用量为5.0%,在初始及设计压实次数下旋转压实成型两个试件,试件体积性质见表2。
表中:AC = 沥青用量;Gmm@N初始、Gmm@N设计= 在N初始、N设计时的最大理论密度百分数;Va = 在N 设计时的空隙率,总体积百分率; VMA= 矿料间隙率,毛体积百分率。
根据表2试验数据,估算混合料达到4%空隙率时对应的沥青胶结料含量和体积性质,将估算结果与SUPERPAVE 体积标准比较,均符合要求。
所以,取该级配为设计级配,采用沥青用量为4.2%、4.6%、5.0%,在设计压实次数下成型试件,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和体积特性见表3。
注*:集料级配通过禁区下方,粉胶比标准可考虑为0.8-1.6。
表中:VFA = 沥青饱和度,毛体积百分率。
从表3可看出在N 设计=125(次)时,空隙率4%对应的沥青用量为4.9%,同时VMA 和VFA 满足规范要求。
为了防止混合料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造成过度碾压,产生永久变形,Superpave 要求在N最大时混合料密度不超过最大理论密度的98%。
为此,采用最佳沥青用量4.9%,在N 设计和N 最大旋转压实次数下成型试件,结果表明,在室内N最大旋转压实次数下,沥青用量4.9%不会造成过度碾压。
见表4。
高温稳定性试验:按照试验规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为4710次/mm 。
1.3.2马歇尔击实法 对表1设计级配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击实次数为双面各75次,目标空隙率4%,拟定制件沥青用量分别为:2.9%、3.4%、3.8%、4.3%、4.8%。
马歇尔试验数据见表5。
注:实测密度为试件毛体积密度。
根据泰赣高速公路所处江西南部的气候分区及交通特征,结合以往江西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应注重提高抗车辙能力,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5%。
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试验:按照试验规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为5465次/mm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劈裂强度比为97.9%。
1.3.3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对比旋转压实与马歇尔击实试验数据,可知采用表1的集料设计级配,在沥青用量为4.5%时混合料的体积性质、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较佳,但压实要求高,施工时应注意混合料温度控制,以保证在高温条件下对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有效碾压。
室内试验体积指标有待进行试验路铺筑验证,在下一节详述。
2 注重试验路铺筑本项目改性沥青面层开工前,业主通过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召开技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参建的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对改性沥青特性及其筑路技术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对试验路铺筑给予了足够重视。
一是由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制定指导意见书,拟定具体的施工参数与标准施工工艺;二是在率先铺筑上面层试验段的标段召开现场会,组织全体参建技术管理人员观摩和探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三是认真进行试验路总结。
针对本项目上面层施工期间气温低(一般为 10℃-15℃),以及SBS 改性沥青粘性高、对施工温度和碾压控制要求高的特点,改性沥青试验路铺筑主要侧重两方面:1、检验预定的混合料拌和时间、各环节施工温度是否合理;2、对预定的碾压工艺及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验证。
而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同的其他工艺要求,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执行。
2.1施工参数检验比较而言,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施工温度有其特殊性。
2.1.1拌和时间 针对SBS 改性沥青粘性高的特点,预定为干拌5min 、喷沥青8min -10min 、湿拌 40 min -50min ,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多15min 以上。
2.1.2施工温度 根据SBS 改性沥青粘温曲线和施工期间气温较低的情况,预定为集料加热温度 180℃-190℃,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60℃-170℃,混合料拌和温度175℃-185℃,出厂温度低于170℃高于190℃应废弃;摊铺温度165℃-175℃;初压温度160℃-170℃,在120℃以前完成终压工作。
一般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20℃-30℃。
通过试验路铺筑表明,采用上述施工参数,所拌和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色泽均匀、集料无离析、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在当时气温条件下能有效实施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工作。
2.2碾压工艺与配合比验证混合料室内试验体积指标在现场的实现,是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根本保障,所以,试验路铺筑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按照预定的机械组合、工艺和参数进行试拌试铺,验证所设计的配合比在现场能否实现混合料室内试验体积指标。
对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不同的混合料,要求应用不同的压实技术。
改性沥青混合料对碾压要求高,更须进行有效压实,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路用性能。
首先,碾压要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压路机紧跟摊铺机熨平板后面碾压(两者之间隔一人能穿过的距离),碾压速度为4km/h(一般人行走速度),初压区长度为10m-20m。
其次,要有合理的碾压程序及机械组合。
本项目预定2种方式:2.2.1配备4台12t-16t钢轮压路机。
初压:采用1台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如有推移前进不开振,后退开振;复压:紧跟采用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6遍;终压:采用1台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
2.2.2配备3台12t-16t钢轮压路机、2台12t-16t 胶轮压路机。
初压:采用1台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如有推移前进不开振,后退开振。
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4遍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3遍。
终压:采用1台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
试验路现场取芯试件毛体积密度均大于理论密度的93% ,表明在2种碾压组合方式下,摊铺速度控制在2.0m/min-3.0m/min范围内,采用表1设计级配和沥青用量 4.5%时,路面压实后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室内试验体积指标关系符合SHARP的要求,3 强化工艺控制与质量检测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与普通沥青砼相同,其技术也不十分复杂,但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却是综合性且相互关联的。
针对沥青路面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为提高SBS改性沥青路面总体质量水平,本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质量保证目标和措施,细化作业要求,强化施工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层层把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关。
现简述如下。
3.1施工准备目标:原材料合格;层间结合良好。
限于篇幅,对所采取的措施不予赘述。
3.2拌和目标:混合料配合比准确;拌和温度符合要求。
主要的工艺要求和保证措施:1、严格对拌和设备的计量、温控系统进行标定,确保集料、填料、沥青称量准确,拌和过程中集料、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准确。
2、严格按批复的施工配合比生产;每日正式生产前应进行干拌,取样检验集料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禁止手动操作拌和机自控系统,杜绝人为减少溢料行为。
3、安排专人,逐车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并测量温度,发现混合料有花白、烧焦、离析和温度偏低或过高等异常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
4、每生产日至少取样2次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沥青含量、集料组成分析试验,并对照拌和机自动记录的沥青及各热料仓规格料用量,检验混合料配合比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试验结果应及时用于指导生产。
3.3运输目标:减少集料离析;减缓混合料温度下降速度。
主要的工艺要求和保证措施:1、拌和机向自卸车卸料时,自卸车应前后移动,分几堆装料,以减少集料的离析。
2、装料后立即用帆布严密覆盖,直至卸料完毕;自卸车卸料前,应逐车检查温度,低于165℃的混合料应予废弃。
3、混合料运力应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4辆自卸车等候卸料,以保证连续摊铺。
4、自卸车卸料时应在摊铺机前10cm-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并挂空档、制动,依靠摊铺机推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