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师大附中初二(上)期末物理
- 格式:docx
- 大小:561.82 KB
- 文档页数:2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中倒影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2、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A.天平B.温度计 C.船闸D.塑料吸盘3、下列有关排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B.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排球将静止C.排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快,惯性变大D.排球触网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B.一个物体只受重力,一定竖直向下运动C.弹簧测力计只能沿竖直方向使用,不能倾斜使用D.地球附近的物体如果只受一个力,那肯定就是重力6、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7、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A.右面高,左面低B.左面高,右面低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9、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10、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12、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
北师大版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力的作用效果;B、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质量就越大;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受到力;D、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2、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大?A、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速度逐渐减小;B、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速度逐渐增大;C、物体在斜面上受到垂直于斜面的摩擦力,静止不动;D、物体在斜面上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开始匀速运动。
3、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物体沿着斜面加速下滑B、物体以恒定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C、物体在竖直向上抛出的瞬间D、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A、持续上升B、保持不变C、先上升再下降D、先下降再上升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秒内通过的距离是25米,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5m/s²B. 10m/s²C. 2.5m/s²D. 1m/s²6、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度,折射角为18度,根据斯涅尔定律,水的折射率是:A. 1.5B. 1C. 2D. 0.757、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的质量为m,受到的合力为F,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合力FD、物体不受摩擦力8、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同一位置D、在测量物体被拉力拉起的高度时,让物体自由下落9、9月3日的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日食B、月食C、流星D、环食 10、某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哪一项力学描述正确?()A、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其重力D、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
期末检测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2015•沈阳中考)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 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 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3. (2015•兰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西湖立交桥上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B.接听电话时根据音色分辨对方C.声音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D.水面舰艇可以通过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和礁石4. 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D.光的传播速度是5. (2015年山东济宁中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图2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图26. 在图3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图3图17. 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D.在水面上方处悬枚硬币A ,将同样的硬币B 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 与A 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 与水面的距离也是 8. 如图4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 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9. 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10. (2015•浙江宁波中考)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6所示。
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班)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4.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5.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 B.鱼翔浅底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6.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镜中花B.立竿见影C.小孔成像 D.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很浅7.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此时的时刻是()A.2:25 B.2:3 C.9:25 D.9:358.反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60°,问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A.30° B.60° C.120°D.150°9.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C.烛焰倒立放大的虚像D.烛焰正立放大的实像10.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11.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2.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13.甲、乙两种体积相等的实心球,用不同的物质制成,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甲、乙两球质量之比是()A.2:3 B.3:2 C.6:1 D.1:614.对于密度公式ρ=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15.冬天里,室外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B.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变大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6分)16.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1)用蜡水浇铸模型.(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3)用久的卫生球变小.(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17.稳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一位乘客,如果他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的,如果他以铁道旁的树为参照物,他是的.18.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使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遥控器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19.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文字蕴涵了物理知识.请在表格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20.平面镜前1米处站着一个儿童,身高1.5米,则他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米,像的高度为米.21.若天平的砝码被磨损了,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则测量值偏.22.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5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kg/m3.23.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将铝块切去,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合g/cm3.三、作图题(共6小题,满分16分)24.如图所示,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5.如图,一束光斜射向水平地面,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射入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26.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图中标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用虚线标出法线)27.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8.作出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29.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确定这条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入射点,并画出光路图.四、实验题(共2小题,满分20分)30.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g;再借助量筒如图乙所示,测得金属块的体积是cm3,其密度是kg/m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31.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32.一节油罐车上装有3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20cm3的石油,称得质量是16g.问这节油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是多少吨?33.一个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写出判断过程?(2)若是空心的,求出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3)若是空心的,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时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ρ铜=8.9×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普通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1、物体的振动会使物体发出声音;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A、物体振动发声后需要通过介质传播才可以听到声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此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及超声波的频率,属于基础题目.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气态的汽油遇到明火就会燃烧,甚至爆炸.【解答】解: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气,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的标语.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现象的了解,以及能用汽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估算题.【分析】先把时间单位分钟换算成秒,然后用选项中的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汽车的速度,最后看哪个速度更接近汽车的实际速度.【解答】解:3min=180s,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速度v==≈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v==≈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v==≈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进行估测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有足够的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解答本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汽车速度的了解先估测出汽车的速度,然后根据公式s=vt算出汽车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看算得的路程和哪个选项的路程更接近.5.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 B.鱼翔浅底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影子的形成、三点一线、一叶障目、排队站直线、木匠检查工件是否平直等都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解答】解:A、立竿见影,即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B、鱼翔浅底意思是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我们看到鱼和池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CD、三点一线,排队站直线,木匠检查工件是否平直,一叶障目等都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6.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镜中花B.立竿见影C.小孔成像 D.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很浅【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对应的光学知识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光学现象,确定其形成原理得到答案.【解答】解:A、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立竿见影,指的是影子的形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D、池水变浅,是由池底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折射后,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各种光学现象其形成机制一定是下面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此题考查的就是光学现象与形成机制对应起来.7.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此时的时刻是()A.2:25 B.2:3 C.9:25 D.9:35【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正确读出平面镜中钟表的实际时间,有2种做法:(1)翻看法;(2)12:00减平面镜中钟表的时间.【解答】解:(1)翻看法:把试卷翻过来,对着亮处,直接读出正确时间为9:25.(2)12:00减平面镜中钟表的时间:12:00﹣2:35=9:25.故选C.【点评】平面镜的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根据这个特点采用翻看法是很简单容易理解的.8.反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60°,问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A.30° B.60° C.120°D.15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多少的含义.不要认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是光线的改变度数.例如,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但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在分析时,要注意方向二字.与直线之间的夹角是不同的.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所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60°.即∠1=∠3=60°.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AO,则∠2与∠3是对顶角,所以∠2=∠3=60°.所以∠2=∠1=60°.AC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光线改变了∠1+∠2=60°+60°=12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问题,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理解光线的改变角度的含义.9.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C.烛焰倒立放大的虚像D.烛焰正立放大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实验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情况进行判断.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f=10cm,U=15cm,2f>U>f,所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做出判断.10.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首先知道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实像,其次因为物体高2cm,像高4cm,所以是放大的像,所以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给出的焦距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距的大小.【解答】解:根据题干条件,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满足:5cm=f<u<2f=10cm,处于这一物距范围内的只有A、7.5cm.故选A.【点评】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因为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的毛病;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12.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考点】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定性思想.【分析】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3.甲、乙两种体积相等的实心球,用不同的物质制成,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甲、乙两球质量之比是()A.2:3 B.3:2 C.6:1 D.1:6【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首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左L左=F右L右,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放有两个甲球,左盘放有三个乙球,便可以得出2G甲L左=3G乙L乙,从而可以得出甲、乙两球重力的关系,再利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求解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解答】解: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放有两个甲球,左盘放有三个乙球,2G甲L左=3G乙L右,天平是等臂杠杆,L左=L右,从而可知,2G甲=3G乙,所以, =,又因为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所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可以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物重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公式ρ=计算密度.14.对于密度公式ρ=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定性思想.【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解答】解: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故A、B、C错误;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公式时要结合具体物理量来进行.15.冬天里,室外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B.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C.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变大【考点】密度与温度.【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解答】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6分)16.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1)用蜡水浇铸模型凝固.(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液化.(3)用久的卫生球变小升华.(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熔化.【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用蜡水浇铸模型,是蜡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子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用久的卫生球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所以变小了;(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是熔化现象.故答案为:(1)凝固;(2)液化;(3)升华;(4)熔化.【点评】一种物质变到一种状态,往往有两条途径.如碘变成气态,可以是升华,也可以是汽化.关键是看开始是什么状态,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17.稳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一位乘客,如果他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如果他以铁道旁的树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2)坐在行驶的列车里,如果乘客以铁道旁的树为参照物,他相对于树木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他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8.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遥控器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考点】红外线;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解答】解: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故答案为:紫外线;红外线.【点评】此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19.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文字蕴涵了物理知识.请在表格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首先分析题目语句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的形成过程,然后即可得到对应的物理知识.【解答】解: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而造成的一种现象,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点评】从现象的形成来确定对应的物理知识是解决此题的思路.20.平面镜前1米处站着一个儿童,身高1.5米,则他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2 米,像的高度为 1.5 米.【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解答此题.。
北京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A.千克/米3B.瓦特C.帕斯卡D.米/秒2.图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3.如图2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4.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B.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C.一本九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10kgD.一支签字笔的长度约为15cm5.质量为100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A.110g B.100g C.90g D.10g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B.木块和木板间相对滑动变快时,滑动摩擦力就显著变大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D.地面上的桌子,必须持续用力推才能不停地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如图3所示,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是8.如图4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9.下列情景中,关于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拉力没做功B.起重机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起重机对重物做了功C.用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力做了功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10.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在水平轨道上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车内有一竖直放置被锁定的压缩弹簧,弹簧上放置一个小钢球(示意图如图5所示)。
当小车在轨道上匀速运动到轨道上的P点时,锁定的弹簧被释放,小钢球相对于小车被竖直向上弹出。
关于小钢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A.小球将落到小车内弹簧上B.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后方C.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前方D.小球将落到轨道的P点处11.如图6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 到的力有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B .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D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12. 如图7所示,三个粗细、高度均不同的均匀铁质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A. 甲铁柱B. 乙铁柱C. 丙铁柱D. 无法确定13. 如图8所示两容器中装有相同深度的甲、乙液体,液体密度分别为甲ρ、乙ρ。
广东省连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刖,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学校名称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
1 、以下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A. 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是40次B. 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H ZC. 一位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是10kgD. 人的口腔温度大约是370C2、如今,广场舞已成为许多大妈们喜欢的一项健身运动,但我们希望她们健身时把音响音量调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音色D. 频率3、在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4、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电所彳在u形管两端”订电说<A. 冬天,从口呵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蒸发形成的C.广东“回南天”,墙上的瓷片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而成的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倒立缩小的像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25cm B . 15cm C. 10cmD. 8cm6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图 2主要用来探究()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7 、制造航空飞行器时,为了减轻其质量,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 .硬度高 B .熔点低 C.导热性好D.密度小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请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对应 的横线上。
8、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溅起许多水花,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 而产生的。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A.甲火炬必定向左运动B.乙火炬必定向左运动C.甲火炬必定向右运动D.甲乙两火炬运动方向必定不相同2.甲、乙两同学在t=0开始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t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同学速度比乙同学速度大B.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m/sC.甲同学第20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再次相遇时距起点60m3.如图所示,是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现场。
女民兵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步伐整齐,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外国网友惊叹堪比“复制粘贴”。
对于女兵运动情况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女兵们是静止的B.相对于脚下的地面,女兵们是静止的C.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女兵们是运动的D.相对于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若超声波的速度保持340m/s不变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A.28.33m/s B.13.60m/s C.14.781m/s D.14.17m/s5.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4个物体的闪光照片,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D.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全程中,小华一直比小明跑得快D.全程中,小华和小明的平均速度相等7.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8.如下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A.三个物体运动速度关系是v甲>v乙>v丙B.相同时间它们运动的路程关系是s丙>s甲>s乙C.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关系是t丙>t乙>t甲D.若路程相同,同时出发丙最先到达终点10.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B.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C.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二、选择题11.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2.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两灯发光情况互不影响的电路是()A. B.C. D.2、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3、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是水4、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 B. C. D.5、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7、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8、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A.天平B.温度计 C.船闸D.塑料吸盘9、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10、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11、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 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 B.0,1N C.2N,1N D.1N,1N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13、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14、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A.5N B.50N C.500N D.5000 N15、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_____,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小明五一期间跟爸爸乘火车去张家界游玩,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________的;以车窗为参照物,火车上的座椅是________的.3、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是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要放热,空气温度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物 理2015.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8分,每小题2分)1.图1所示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2.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3.合唱时,“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中的“低”和“高”是指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振幅4.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过程中,坐在飞机里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 .飞机 B .机场的大楼C .飞机的座椅D .安静地坐在旁边的乘客5.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 .不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C .航母跑道两侧指挥飞机起降的工作人员带有耳罩D .在马路的两侧植树造林6.下列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 .冬天的夜晚将湿衣服摊开晾在暖气旁 C .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封住表面D .农民把稻谷放在通风、向阳处摊开晾晒7.白亮污染是都市较为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白天,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铝合金板等都能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或房间内,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以及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A .折射 B .漫反射 C .镜面反射 D .直线传播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 .声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 .通过电视,我们能听到太空中宇航员说的话,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9.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5m B .一支新铅笔长度约为50cmD A BC 景物在镜中成像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图2 图1 河面冰封千里 林间秋霜一片北极冰川融化 山间云雾缭绕 A B CDC .一个馒头的质量约为1kgD .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10.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 .干燥的寒冬,户外的冰块未见其熔化却慢慢减小 B .蒸食物的过程中,蒸锅里的水变少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D .刚刚从冰箱冷藏室中拿出来的饮料,放置一会儿,瓶上出现小水珠 11.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12.要想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4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A .50° B .40° C .70° D .140°13.图3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或v -t 图像。
2015-2016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牛顿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功率 D.力2.敲击同一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3.第一位通过实验测定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A.安培 B.托里拆利 C.法拉第D.牛顿4.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5.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40cm左右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6.图所述的事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B.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C.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蹬住地面D.在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B.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C.用斧头劈木柴D.用“小提手”提塑料袋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A.甲杯 B.乙杯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利用声波或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C.公路旁的隔音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根据音调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D.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小1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1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是400N,合力是1000N,则另一个力()A.一定等于600N B.一定小于600NC.可能等于1400N D.一定大于1400N13.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的雨伞伞面向上翻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B.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小于伞下方的压强C.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D.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等于伞下方的压强1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15.将一金属块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6.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若把8块砖同样的砖按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A.8P B.4P C.2P D.(1/2)P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18.在实施“国家863”计划中,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它的某些性能优于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的密度介于酒精和水之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90g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80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则可计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A.0.8g/cm3、B.0.85g/cm3 C.0.9g/cm3D.0.95g/cm3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共16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选不全的得1分)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物体受到的压力大时,压强不一定大C.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D.一对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22.在图所示的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剪刀刃做的很薄B.铁轨铺在枕木上C.书包带做的很宽D.坦克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23.在如图所示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D.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24.滑冰运动员用手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没有再用力蹬冰面,却能滑行很远才停下来.解释这些现象,需要利用下列知识中的()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5.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在水中漂浮 B.乙物体在水中漂浮C.丙物体在水中悬浮 D.丁物体在水中悬浮26.如图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杯子所受重力为G2,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N1与N2大小相等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三、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27.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______.28.水结成冰后,其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0.在冬奥会中,我国双人滑冰运动员申雪和赵宏博荣获了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图所示,在他们共同向前滑动过程中,以申雪为参照物,赵宏博是______.(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31.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______传播声音.(能、不能)32.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利用了______的原理.33.如图所示,小华把一纸条放在嘴边,在纸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条向上飘了起来,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34.我国交通法规规定小汽车的驾驶员驾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小汽车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______会继续向前运动,碰撞车身而发生事故.35.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除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______的作用下进入笔胆.36.“和谐号”动车组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高架桥,从车头刚上桥到车尾刚离开桥共行驶15s,列车的长度是______m.37.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马利亚纳海沟,深潜到约104米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长约30厘米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证实了在世界最深处也有高度发达的脊椎动物.这条鱼受到的海水压强约是______帕.(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38.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 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图、每空各1分)39.在图中,画出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40.读出图所示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入空格处: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N,硬币的直径______cm,量筒示数______cm3,电阻箱读数______Ω.41.小红同学和小军同学利用一块海绵和一块砖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下图所示为小军同学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情景绘制的图画.此实验可以说明:当海绵受到的______不变时,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42.如图所示装置为小明的课外小制作,A是去除了瓶底、瓶口无盖的硬塑料瓶,B是两端开口的U形管,它的一端与塑料瓶内部相通,U形管内装入有颜色的水,两侧水面相平.当从左端瓶口向瓶内适度吹风时,U形管内左侧水面______于右侧水面.(选填“高”或“低”)43.小刚的奶奶有一块玉石,小刚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石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石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石的质量是______g.(2)将玉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玉石的体积是______cm3.(3)玉石的密度为______kg/m3.44.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牛奶的密度.小明先将牛奶倒入烧杯,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93.5g,接着小明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cm3.然后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4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1)将安装好的压强计探头缓慢放入液体中,并逐渐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______.(变大、不变、变小)(2)如图乙和丙,杯中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小明想将它们区分开.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浸没到两杯液体中,结果丙图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能否由此确定丙图杯中盛的是清水?为什么?______.46.图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______路(选填“1”或“2”),在0~4s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υ1路______υ2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7.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______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______.48.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图甲所示,利用量筒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 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 cm3,水重为______N,从这个实验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金属块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9.小玲同学在研究“水产生的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行了测量.(1)请将小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小空瓶的质量m1,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②______,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酱油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④根据ρ=和测量数据,计算酱油的密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2)请写出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______.五、科普阅读题(共3分,每空1分)5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大气层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冬季,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维持.夏天,海水温度较低,也会形成逆温.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与大雾和逆温有关,4天内有5000人死亡.可以说,逆温现象是雾霾形成的帮凶.这种逆温现象还会使物体反射的光,在冷暖更迭的逆温层中传播时发生扭曲,产生蜃景.据研究推测,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从温暖的暖流区驶入寒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区,就处于一个逆温层中.事故发生前,观察员没有及时发现冰山,是因为平静的海面把实际地平线和错误的地平线之间的区域遮掩了起来,使冰山得以潜影遁形.在冰山大概只有一英里远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一名瞭望员才拉响了警报,全力倒车(指向前航行的轮船,螺旋桨反转,产生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但也为时已晚.逆温现象也非一无是处,它对遏制沙尘天气,飞机飞行以及农业生产都有有利的一面.(1)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______,空气不流动或流动缓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选填“低空”或“高空”)(2)泰坦尼克号全力倒车也会撞向冰山,是因为轮船有______.(3)______是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因.六、计算题(共5分)52.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箱子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桌面的面积为1m2,箱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求:箱子对桌面的压强.(g=10N/kg)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表示为N.【解答】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A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B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C功率单位是瓦特;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上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各物理量单位相混淆.2.【考点】响度.【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当敲击音叉时,用的力度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3.【考点】物理常识.【分析】识记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由托里拆利完成的.【解答】解:A、安培发现了电流,不符合题意.B、托里拆利研究了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牛顿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我们要记住一些科学家的主要贡献,例如牛顿、托里拆利、帕斯卡、伽利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伏特、欧姆、焦耳、爱因斯坦等等.4.【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声与能量.【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多个,如果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或响度太小,或缺少传声介质等,都会使人无法听到声音,故A错误;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故B错误;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围绕声现象考查了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速、声音与能量、音色的特点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5.【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解答】解: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合理;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合理;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30cm左右,故C不合理;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合理.【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6.【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这两方向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解答】解:A 、汽车轮胎上凸起的条纹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B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C 、运动员用力蹬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D 、在转动轴承中装滚珠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变小,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并针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便可顺利解决此题.7.【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 、用切蛋器切熟鸡蛋,切蛋器的细金属丝很细,细丝作用在鸡蛋上,鸡蛋的受力面积很小,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增大细丝对鸡蛋的压强,容易切破鸡蛋,不符合题意.B 、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碾子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C 、用斧头劈木柴,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斧头刃的受力面积来增大斧头对木柴的压强,不符合题意.D 、用“小提手”提塑料袋,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塑料袋对手的压强,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8.【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已知铜、铁、铝的密度大小,由密度公式可判断出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金属块体积的大小关系,已知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杯子后,三个杯子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此时三个杯子中,各自的总体积相同,联系已得出的三个金属块的体积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解答】解:已知:m 铜=m 铁=m 铝,且ρ铜>ρ铁>ρ铝,由V=可得:V 铜<V 铁<V 铝;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V 甲、V 乙、V 丙,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水面恰好相平”,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V 总=V 甲+V 铜=V 乙+V 铁=V 丙+V 铝,而V 铜<V 铁<V 铝,则V 甲>V 乙>V 丙;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杯中原有水的体积=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总体积,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9.【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解答】解: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辨别某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10.【考点】惯性;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3)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流体的压强跟流体的速度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答】解: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故A 错误;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D、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惯性、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题目,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1.【考点】重力.【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其单位是N,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解答】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所以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其实是同一个力;B、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所以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示的含义是远不一样的;D、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仍然受重力的作用,所以最终会落回地面;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力概念、单位、方向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易出错.12.【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分析】根据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方法解题.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方法:1、两个力方向相同,合力大小等于分力大小之和,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较大的力与较小力的大小之差,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F1=400N,F合=1000N.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F合=F1+F2,F2=F合﹣F1=1000N﹣400N=600N.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F合=F2﹣F1,F2=F合+F1=1000N+400N=1400N.故选C.【点评】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中的一个力大小及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求另一个力,考虑问题要全面,讨论(1)两个力方向相同,(2)两个力方向相反,两种情况.13.【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因为我们知道,流体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观察一下伞的形状,想象一下气流经过时的情形,就不难解释这一现象了.【解答】解: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当气流经过时,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慢,压强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伞容易被风吸起来.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规律是我们应该熟知的,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与此有关.14.【考点】压强大小比较.。
2015北师大附中初二(上)期末物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牛顿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功率D.力2.(2分)敲击同一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3.(2分)第一位通过实验测定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A.安培B.托里拆利C.法拉第D.牛顿4.(2分)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5.(2分)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40cm左右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6.(2分)图所述的事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B.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C.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蹬住地面D.在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B.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C.用斧头劈木柴D.用“小提手”提塑料袋8.(2分)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利用声波或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C.公路旁的隔音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根据音调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1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D.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小11.(2分)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12.(2分)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是400N,合力是1000N,则另一个力()A.一定等于600N B.一定小于600N C.可能等于1400N D.一定大于1400N13.(2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的雨伞伞面向上翻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B.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小于伞下方的压强C.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D.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等于伞下方的压强14.(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15.(2分)将一金属块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6.(2分)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若把8块砖同样的砖按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A.8P B.4P C.2P D.(1/2)P17.(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B.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C.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D.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18.(2分)在实施“国家863”计划中,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它的某些性能优于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的密度介于酒精和水之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90g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80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3,则可计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A.0.8g/cm3、B.0.85g/cm3 C.0.9g/cm3D.0.95g/cm3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共16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选不全的得1分)1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20.(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2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物体受到的压力大时,压强不一定大C.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D.一对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22.(2分)在图所示的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剪刀刃做的很薄B.铁轨铺在枕木上C.书包带做的很宽D.坦克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23.(2分)在如图所示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D.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24.(2分)滑冰运动员用手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没有再用力蹬冰面,却能滑行很远才停下来.解释这些现象,需要利用下列知识中的()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5.(2分)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在水中漂浮B.乙物体在水中漂浮C.丙物体在水中悬浮D.丁物体在水中悬浮26.(2分)如图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杯子所受重力为G2,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N1与N2大小相等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三、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27.(1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28.(1分)水结成冰后,其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1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0.(1分)在冬奥会中,我国双人滑冰运动员申雪和赵宏博荣获了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图所示,在他们共同向前滑动过程中,以申雪为参照物,赵宏博是.(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31.(1分)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传播声音.(能、不能)32.(1分)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利用了的原理.33.(1分)如图所示,小华把一纸条放在嘴边,在纸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条向上飘了起来,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34.(1分)我国交通法规规定小汽车的驾驶员驾车时必须使用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小汽车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会继续向前运动,碰撞车身而发生事故.35.(1分)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除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的作用下进入笔胆.36.(1分)“和谐号”动车组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高架桥,从车头刚上桥到车尾刚离开桥共行驶15s,列车的长度是m.37.(1分)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马利亚纳海沟,深潜到约104米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长约30厘米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证实了在世界最深处也有高度发达的脊椎动物.这条鱼受到的海水压强约是帕.(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38.(1分)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图、每空各1分)39.(1分)在图中,画出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40.(3分)读出图所示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入空格处:弹簧测力计示数N,硬币的直径cm,量筒示数cm3,电阻箱读数Ω.41.(3分)小红同学和小军同学利用一块海绵和一块砖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下图所示为小军同学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情景绘制的图画.此实验可以说明:当海绵受到的不变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42.(1分)如图所示装置为小明的课外小制作,A是去除了瓶底、瓶口无盖的硬塑料瓶,B是两端开口的U形管,它的一端与塑料瓶内部相通,U形管内装入有颜色的水,两侧水面相平.当从左端瓶口向瓶内适度吹风时,U形管内左侧水面于右侧水面.(选填“高”或“低”)43.(3分)小刚的奶奶有一块玉石,小刚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石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石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石的质量是g.(2)将玉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玉石的体积是cm3.(3)玉石的密度为kg/m3.44.(3分)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牛奶的密度.小明先将牛奶倒入烧杯,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93.5g,接着小明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cm3.然后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kg/m3.45.(2分)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1)将安装好的压强计探头缓慢放入液体中,并逐渐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变大、不变、变小)(2)如图乙和丙,杯中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小明想将它们区分开.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浸没到两杯液体中,结果丙图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能否由此确定丙图杯中盛的是清水?为什么?.46.(2分)图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路(选填“1”或“2”),在0~4s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υ1路υ2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7.(2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48.(4分)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图甲所示,利用量筒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cm3,水重为N,从这个实验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金属块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9.(2分)小玲同学在研究“水产生的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水产生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50.(2分)小刚想测量家中酱油的密度,但家里没有量筒,只有天平、砝码、小空瓶、水.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测量.(1)请将小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小空瓶的质量m1,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②,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酱油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④根据ρ=和测量数据,计算酱油的密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2)请写出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五、科普阅读题(共3分,每空1分)51.(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大气层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冬季,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维持.夏天,海水温度较低,也会形成逆温.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与大雾和逆温有关,4天内有5000人死亡.可以说,逆温现象是雾霾形成的帮凶.这种逆温现象还会使物体反射的光,在冷暖更迭的逆温层中传播时发生扭曲,产生蜃景.据研究推测,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从温暖的暖流区驶入寒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区,就处于一个逆温层中.事故发生前,观察员没有及时发现冰山,是因为平静的海面把实际地平线和错误的地平线之间的区域遮掩了起来,使冰山得以潜影遁形.在冰山大概只有一英里远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一名瞭望员才拉响了警报,全力倒车(指向前航行的轮船,螺旋桨反转,产生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但也为时已晚.逆温现象也非一无是处,它对遏制沙尘天气,飞机飞行以及农业生产都有有利的一面.(1)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空气不流动或流动缓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选填“低空”或“高空”)(2)泰坦尼克号全力倒车也会撞向冰山,是因为轮船有.(3)是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因.六、计算题(共5分)52.(5分)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箱子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桌面的面积为1m2,箱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求:箱子对桌面的压强.(g=10N/kg)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解答】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A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B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C功率单位是瓦特;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解答】当敲击音叉时,用的力度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选D.3.【解答】A、安培发现了电流,不符合题意.B、托里拆利研究了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牛顿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B.4.【解答】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多个,如果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或响度太小,或缺少传声介质等,都会使人无法听到声音,故A错误;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故B错误;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C.5.【解答】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合理;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合理;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30cm左右,故C不合理;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合理.故选C.6.【解答】A、汽车轮胎上凸起的条纹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B、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C、运动员用力蹬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D、在转动轴承中装滚珠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变小,故符合题意.故选D.7.【解答】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切蛋器的细金属丝很细,细丝作用在鸡蛋上,鸡蛋的受力面积很小,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增大细丝对鸡蛋的压强,容易切破鸡蛋,不符合题意.B、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碾子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C、用斧头劈木柴,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斧头刃的受力面积来增大斧头对木柴的压强,不符合题意.D、用“小提手”提塑料袋,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塑料袋对手的压强,符合题意.故选D.8.【解答】已知:m铜=m铁=m铝,且ρ铜>ρ铁>ρ铝,由V=可得:V铜<V铁<V铝;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V甲、V乙、V丙,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水面恰好相平”,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V总=V甲+V铜=V乙+V铁=V丙+V铝,而V铜<V铁<V铝,则V甲>V乙>V丙;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故选A.9.【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辨别某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0.【解答】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故A错;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D、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故D错误.故选B.11.【解答】A、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B、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所以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示的含义是远不一样的;D、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仍然受重力的作用,所以最终会落回地面;故选D.12.【解答】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F1=400N,F合=1000N.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F合=F1+F2,F2=F合﹣F1=1000N﹣400N=600N.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F合=F2﹣F1,F2=F合+F1=1000N+400N=1400N.故选C.13.【解答】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当气流经过时,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慢,压强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伞容易被风吸起来.故选B.14.【解答】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所以,p=p'.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S'=S'',F'<F'',p'<p'',所以,p=p'<p''.故选C.15.【解答】静止的金属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B.16.【解答】一块砖对地面的压力为F,此时受力面积是S,则:p=;8块砖对地面的压力为8F,根据图示,此时的受力面积为4S,则此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P;故选C.17.【解答】1、设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由题意知a<b;S甲=a2,S乙=b2,则S甲<S乙.2、如果甲、乙的密度相等,则P1=ρga,P2=ρgb,P2>P1.①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P2'===+ρgb=+P2>P2>P1.②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P1'===ρga+=P1+>P1+P2>P2,由于a<b,所以>ρgb=P2,所以P1'>P2;3、如果甲、乙的质量相等,P1=,P2=,P1>P2.①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P2'=,因为S甲<S乙,如果S乙=2S甲,则P2'====P1,②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P1'==2P1>P2.由以上分析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解答】∵样品放入水中时处于漂浮状态,∴G样=F浮=G排水=m排水g,∴m样=m排水=90g;∵样品放入酒精中时会下沉,V样=V排酒===100cm3,该材料的密度ρ===0.9g/cm3.故选C.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共16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选不全的得1分)19.【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选项正确;B、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故B选项错误;C、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汽车处于平衡状态,故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故C选项正确;D、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故D选项错误.故选AC20.【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乙对甲的作用.符合题意.B、投球时,球离开手,不再受到手的作用,离开手继续飞行,是由于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C、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符合题意.D、磁体和铁钉不接触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C.21.【解答】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物体不受外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故A正确.B、物体受到的压力增大,但由于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还有受力面积,由于受力面积不确定,所以,压强不一定增大.故B正确.C、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本身的质量来决定的.与人体的速度无关,所以助跑时不会增大身体的惯性.故C错误.D、相互作用力中的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平衡力的条件要求一定要共物.所以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C22.【解答】A、剪刀刃做得很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正确;B、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错误;C、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错误;D、坦克车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错误.故选A.23.【解答】A、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D、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24.【解答】A、人用力推扶栏,扶栏给人一个作用力,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人离扶栏而去,有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这个知识,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