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表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时间和日期的认识,以及如何制定和读懂时间表。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用24小时制表示时间,了解日期和星期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规划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概念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精确表示时间、制定时间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4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方法,学会用简洁清晰的方式表达时间;培养学生制定时间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规划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24小时制时间的表示方法,制定时间表的方法。
2.难点:精确表示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示和安排时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讨论,提高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时间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时间表模板、钟表模型、卡片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图片、视频等。
3.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的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火车时刻表,引导学生关注时间表,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时间表吗?时间表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时间场景图片,如学校作息时间表、家庭成员作息时间表等。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时间场景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时间表》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时间概念,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认知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拖延、浪费时间等。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分、秒等。
2.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时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时间管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时间概念、时间表的制定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时间表模板:准备一些时间表模板,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境中,时间是怎样被利用的?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分、秒等,引导学生学习时间知识。
同时,展示一些时间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表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制作一个时间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七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时间表·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和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时间表》一课中,学生的推理能力不强,之前也没接触过相关内容,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学生的主体低位”为主线。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作息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从作息时间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填一填。
(1)17 时是下午()时,22 时10 分是晚上()时()分。
(2)用24 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8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晚上9时是()时全班一起回答,老师出示答案。
生:(1)5;10;10(2)8;12;15;21师:同学们对我们的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掌握的很牢固啊,这快就轻松的拿下的这些题。
2.看一看,说一说。
师:看图说一说,早上8 时,小兰和古丽都在做什么呢?生:早上8时,小兰在上课,古丽刚起床。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师补充:由于两地所处地域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时间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起对已有知识的经验。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所以应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时区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作息时间表。
课件出示例题:下面是北京启明小学和新疆民族小学的上课时间表。
2014-2015学年度新北师大版数学单元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闻喜县东镇中心校三五三四学校教师:2014年09月01日2014-2015学年度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单元说明: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上的综合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德育目标:渗透节约用钱、团结友爱、节约粮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学生计算两步式题时,易产生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上的错误,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小黑板。
单元课时安排:共6课时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观察物体与测量活动。
教材内容包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体会和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单元难点: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建立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时间知识点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时间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时、分、秒的认识:学生将学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小时、分钟和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
2. 时间的计算: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例如,如果一个活动开始于某一时间点,然后持续了一定的时间,他们需要知道如何计算活动结束的时间。
3. 时间和日期: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出和写出日期,以及日期的顺序和格式。
他们将了解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
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
4. 时间的表达:学生将学习如何用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来表示时间。
在
12小时制中,上午的时间用AM表示,下午的时间用PM表示。
在24小
时制中,时间从0时到23时59分连续计数。
5. 时间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时间知识。
例如,他们将知道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表,包括上学、放学、做作业、休息和娱乐活动等。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遵守时间约定,并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以上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时间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并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最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2015.1一、班级实际情况本年级学生共有59人,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
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
特别有3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很难得到60分,经常不及格。
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1、混合运算和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2、加和减的计算(第3单元)。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第2、5单元)。
这部分内容包括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年月日的知识(第7单元)。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平年、大月和小月;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3 时间表本节学习的是教材72~73页的内容。
主要是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了与北京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两地日出时间有差别的缘故。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节课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教学内容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并能从中获取需要信息。
教材呈现72页“看一看,说一说”。
看一看时,既要看情景图,也要看两地上课时间表。
再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地的上课时间表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充分地说。
接着能根据时间表,解决“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分别是右面哪个时刻?”学习从时间表中查找上第二节课的时段,再找其中的某个时刻,还需要根据其他条件——在右面钟面的三个时刻中有且只有一个时刻落到北京或新疆第二节课的时间段内,最终做出判断。
第二层次是把时间表填完整,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重点】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师:说说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吧。
学生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生:早上6:30起床,7:00上学,8:00上课,12:00放学,下午2:00到校,下午2:30上课,下午4:30放学。
师:同学们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时间表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包括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转换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为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
本章节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时间的认识,包括小时的划分、分钟的计算等;另一部分是时间的转换,包括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时间知识,提高时间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对本章节中时间的计算和转换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等产生困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划分,掌握小时与分钟、上午与下午之间的转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学生能够提高时间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上午与下午的转换。
2.教学难点:小时与分钟之间转换的计算方法,上午与下午转换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工具(如钟表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时间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时间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钟表,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划分,讲解小时与分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