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四单元第一课
- 格式:docx
- 大小:10.32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九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周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注:认真看世界地理(上册) P49 图。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执笔人:执教人: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
引发学生调查兴趣)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初三历史下册目录(精编)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一课俄国何去何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月革命(1917年4月,列宁回国)————“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退一步,进两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5)第二课苏联的崛起理想与成就(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1936年,颁布新宪法)——————(7-9)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九国公约》(1922年)——————————(11-14)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美国经济危机)“美国的悲剧”(德莱塞)——“黑色星期四”——罗斯福新政(“蓝鹰运动”)————(17-21)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第六课邪恶的轴心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迫害犹太人)————非洲之角的战火(1935年,意大利侵略)——愤怒的《格尔尼卡》(1937年,西班牙,毕加索)——“死亡工厂”———————(29-33)第七课疯狂的战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平到来了吗?(《慕尼黑协定》)————闪击波兰(1939年,“白色方案”)—————————“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虎!虎!虎!”(太平洋战争)————(36-42)第八课正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联合国家宣言》)————大战的转折(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途岛海战)————“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44-48)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十课“冷战”与“热战”“铁幕”降临(美国杜鲁门,“欧洲复兴计划”)————“两极”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华约)————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57-62)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经济“巨无霸”(比尔·盖茨)——“世界警察”——从爵士到摇滚——好莱坞——(65-69)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953年)——“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卡达尔)——(71-74)第十三课挑战“两极”欧洲的联合(联合国,1999年,欧元启用)———走向经济大国之路(日本)———(77-80)第十四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翱翔的“蓝孔雀”(印度独立运动,尼赫鲁)——“黑暗大陆”现曙光(1960年非洲独立年)————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1959年古巴,巴拿马运河)——————————(82-86)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十六课告别“雅尔塔”(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八一九事件”)———————————(97-100)第十七课干戈不息(伊拉克战争)和平路漫漫(阿以战争)——海湾战争——“非接触性战争”(科索沃战争)———(103-106)第十八课梦想成真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日益发达的电脑(1945年)——“生命工业”的兴起(克隆)——天机无限——(110-113)第十九课机遇与挑战走向全球化————应对全球挑战————日不落的联合国—————————(118-122)。
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九年级语文《故乡》说课稿一、教材说明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节课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
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的基本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力目标:掌握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主题的鉴赏方法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3.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难点:从分析人物提升主题二、教法、学法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教授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六班的学生,这是本学期重新组合的班级,除了十个优生,大部分同学基础不好,学习的激情不高,尤其是对小说的鉴赏能力有限。
《故乡》的教学是本单元小说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且《故乡》一课容量较大。
我拟订四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对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整体把握,第二课时对重点人物分析及主题的把握,第三课时把握其他人物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第四课时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的体会。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预习课文,十分熟悉课文内容,认真组织排演情景剧,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极思考,注意吸收,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让学生观察思考,模拟片段来把握人物形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
三、教学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将围绕“闰土”的形象展开分析,按“温习旧知识-------讲解知识点--------探究知识点----------联想运用”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如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及本文写作背景和情节结构2.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朗读2、12段)由问题故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点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二)、合作探究——人物分析1.谁是主人公(以辩论形式分析主人公是谁,“我”或“闰土”)教师归纳:小说的主人公不取决于他在小说中占的篇幅多少,而是看人物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above-average∙adj.异乎寻常的∙网络高于平均水平;平均以上;超过平均水平deceive英[dɪˈsi:v]美[dɪˈsiv]v.欺诈;误导∙过去式:deceived∙过去分词:deceived∙现在分词:deceiving∙第三人称单数:deceives∙派生词:deceivable deceiver deceit deceitfulDeceivable英[dɪ'si:vəbl]美[dɪ'si:vəbəl]adj.可骗的deceiver英[dɪ'siːvə(r)] 美[dɪ'siːvə(r)]n.骗子deceit英[dɪˈsi:t]美[dɪˈsit]n.欺骗,欺诈;诡计;谎言复数:deceitsdeceitful英[dɪˈsi:tfl]美[dɪˈsiːtfl]adj.不诚实的,骗人的adv.惯于欺骗地,不诚实地∙派生词:deceitfully deceitfulnessuncover英[ʌnˈkʌvə(r)]美[ʌnˈkʌvɚ]vt.揭开…的盖子;揭露,发现;拿下(头上)戴的东西,脱(帽);将(狐)赶出vi.发现,揭示∙过去式:uncovered∙过去分词:uncovered∙现在分词:uncovering∙第三人称单数:uncoverssuperio r英[su:ˈpɪəriə(r)]美[su:ˈpɪriə(r)]adj.(级别、地位)较高的;(在质量等方面)较好的;(数量)较多的;上等的n.上级;较好的人[事物],优胜者;修道院院长;方丈∙复数:superiors∙派生词:superiorlysuperior to比... 优越;比... 好优于,胜过,比…好,不受…影响presen t英[ˈpreznt]美[ˈprɛznt]adj.现在的;目前的;出席的;[语法学]现在时的n.现在;礼物;瞄准[priˈzent]vt.介绍;出现;提出;赠送vi.举枪瞄准∙复数:presents∙过去式:presented∙过去分词:presented∙现在分词:presenting∙第三人称单数:presentspositively英[ˈpɒzətɪvli]美[ˈpɑ:zətɪvli]adv.明确地;断然地;肯定地乐观的积极的∙比较级:more positively∙最高级:most positivelypositive英[ˈpɒzətɪv]美[ˈpɑ:zətɪv]adj.积极的;确实的,肯定的;[数]正的;[医]阳性的n.正面;正片;[语]原级形容词;[数]正量annoyance英[əˈnɔɪəns]美[əˈnɔɪəns]n.恼怒,烦恼;使人烦恼的事,令人讨厌的人或事∙复数:annoyances动词原形annoy[əˈnɔi]v.打扰;干扰;使烦恼;使恼怒exception英[ɪkˈsepʃn]美[ɪkˈsɛpʃən]n.例外,除外;反对,批评;[法律]异议,反对∙复数:exceptionsmomentary英[ˈməʊməntri]美[ˈmoʊmənteri]adj.短暂的;瞬间的;随时会发生的;时时刻刻的∙派生词:momentarinesspinpoint英[ˈpɪnpɔɪnt]美[ˈpɪnˈpɔɪnt]vt.确定,准确地指出;精准定位n.针尖,尖头;精确位置;极小之物adj.精确的,精准的;详尽的∙过去式:pinpointed∙过去分词:pinpointed∙现在分词:pinpointing∙第三人称单数:pinpointsirony英[ˈaɪrəni]美[ˈaɪrəni, ˈaɪə-]n.反语;讽刺,冷嘲;具有讽刺意味的事;[语]反语法adj.铁的;似铁的;含铁的∙复数:ironiesironn.铁器,铁制品;熨斗,烙铁;坚强;脚镣adj.铁制的,含铁的;坚强的,顽强的;残酷的;坚忍不拔的vt.熨烫;给…上脚镣手铐;给…装铁具;用铁铸成vi.熨衣;(衣服等)被烫平put down英美∙镇压;记下;贬低;制止irritation英[ˈɪrɪ'teɪʃn]美[ˈɪrɪˈteʃən]n.刺激;激怒,恼怒,生气;兴奋;令人恼火的事∙复数:irritationstransmit英[trænsˈmɪt]美[trænsˈmɪt, trænz-]vt.传输;传送,传递;发射;传染vi.发送信号∙过去式:transmitted∙过去分词:transmitted∙现在分词:transmitting∙第三人称单数:transmits∙派生词:transmissibility n可遗传的transmissible adj 可遗传的transmissive adj 能传送的transmittable n转发表transmitta l n 传送被传送facial英[ˈfeɪʃl]美[ˈfeʃəl]adj.面部的;面部用的;表面的n.美容;面部按摩∙复数:facials∙派生词:facially['feiʃiəli]adv.与面部相关地breed英[bri:d]美[brid]vt.产(后代),生;产生,导致;优生交配;养育,训练vi.产仔;繁殖,旺盛生长n.属;种类;类型;血统∙复数:breeds∙过去式:bred∙过去分词:bred∙现在分词:breeding∙第三人称单数:breeds1. If they are unemployed it's bound to breed resentment.如果他们失去工作,一定会产生怨恨。
初一上Array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学习伴成长
享受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和朋友在一起
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让友谊之树常青
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走近老师
师生交往
第七课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
爱在家人间
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生命可以永恒吗
守护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网络改变世界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
遵守规则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以礼待人
诚实守信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做负责任的人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
服务社会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国家安全
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
关心国家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苏版初中初三化《第四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评课稿这节课,我认为张老师充分表达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动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要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节课的导入就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激起:学生能闻到清新剂的香味,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把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提出来了。
第二,对分子特点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专门小这一知识点的提出,运用了专门具体的数字和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那么学生在这些专门具体的数字中就了解到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专门小;对分子是不断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处理上,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去探究。
比如,在探究氨水滴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红,而不将氨水、酚酞混合,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用大烧杯罩住后,大烧杯里面的酚酞仍变红,大烧杯外的不变红。
通过这一现象,学生必须就会想到是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酚酞才会变红,如此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点总结出来了。
同样地处理分子间有间隔时,董老师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动身提出,同样多的石块和沙子混合会如何样,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25ml水和25ml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小于50ml.将宏观和微观恰当地联系了起来,从而让学生自然地同意了“分子间有间隔”这一事实。
张老师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提出,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动身的,对水的蒸发和水分解学生差不多专门清晰,这是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利用具体的小问题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去摸索总结在这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及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有无变化。
同时充分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最后的知识网络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张老师若将最后知识网络的提出让学生总结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平面彩图加以充分运用,成效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