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本病于1805年由瑞士Vieusseaux描述。
1887年Weichselbaum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
我国于1896年李涛在武昌正式报告。
[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多成对排列,或四个相联。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
传代16~18小时细菌生长旺盛,抗原性最强。
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接种易溶解死亡。
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加温至50℃或一般的消毒剂处理者极易使其死亡。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A、B、C、D、X(1916)、Y(1889)、Z、W135(319)、29E(1892)、H、I、K和L13个血清群。
以A、B、C群为多见。
脑膜炎双球菌细菌素(meningocin)又可将A群分为4型,C群分为6型;B群分为11型,其中B群2型致病力最强。
根据其脂多糖(CPS)将脑膜双球菌分为8个LPS免疫型,与致病关系尚不清楚。
近20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的流行菌群已由A群转变为B群和C群;我国的流行菌群主要是A群,B群仅占少数。
但带菌者以B、C群为主,今后是否会成为主要流行菌群,有待于密切观察。
从60年代以来,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
A群耐药情况视不同国家、地区而异但,亦有增多趋势。
我国分离到的流行菌株大多对磺胺比较敏感,故磺胺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
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
在流行期间,一家有二人以上发病者占2~4%,但人群中鼻咽部带菌率常显著增高,有时高达50%以上,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1、流脑发病年龄高峰为( )A.成人B.< 6个月C.老年D.5岁以下儿童E.7~14岁2、对疑似流脑患者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B.立即送检C.血培养阳性率高于皮肤瘀点涂片或脑脊液涂片D.培养阳性一般要进行菌株分型和药敏试验E.脑膜炎球菌可从带菌者鼻咽、病人血液、脑脊液及皮肤瘀点瘀斑中获得3、流脑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哪种不会出现( )A.中耳炎B.关节坏死C.心包炎,心内膜炎D.脑积水,脑膜下积液E.肢端坏死4、流脑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病人B.慢性感染者C.带菌者D.带菌动物E.献血员5、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C.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E.医院内传播6、流脑的临床分型不正确的是( )A.普通型B.轻型C.重型D.暴发型E.慢性型7、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B.休克C.皮肤粘膜淤斑D.颅高压征E.脑膜刺激征8、流脑的传播途径是:( )A.生活密切接触B.蚊虫叮咬C.经呼吸道D.经输血血制品E.经消化道9、流脑普通型的临床分期不正确的是( )A.前驱期B.败血症期C.脑膜炎期D.恢复期E.后遗症期10、关于流脑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菌从鼻咽部进入人体B.细菌内毒素是致病重要因素C.内毒素引起的是阿萨氏反应,产生循环障碍和休克D.休克早期出现DICE.细菌进入脑脊液,产生脑水肿形成脑疝11、流脑的流行因素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A.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与抗体水平有关B.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率最高C.潜伏期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5岁以上发病率最高D.该菌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对本群可产生免疫,但不持久E.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交叉免疫12、流脑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最重要的鉴别点是:( )A.脑脊液生化改变B.发病季节C.抗菌治疗有效D.皮肤粘膜瘀点瘀斑E.休克13、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下列何种药物( )A.磺胺药B.氯霉素C.青霉素D.链霉素E.头孢菌素14、确诊流脑的主要依据是( )A.脑脊液呈化脓性B.血清特异性抗体监测阳性C.皮肤粘膜瘀点瘀斑D.当地有流脑流行E.血液、脑脊液涂片镜检或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15、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B.B群C.C群D.D群E.E群16、关于流脑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隐性感染最常见,仅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B.新生儿很少发病C.1-3岁抗体滴度最低,最易发病D.5岁以下最易发病E.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17、关于流脑病理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败血症其主要是血管内皮损害B.血管周围出血,皮肤粘膜局灶出血C.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D.颅底病变引起脑神经损害E.暴发型流脑病变主要在脑膜,引起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和水肿18、关于流脑脑脊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初或休克型病人多无改变B.典型病员压力高,外观浑浊或脓样C.白细胞数成千上万,多核为主D.蛋白含量高,糖正常或略低,氯化物可减少E.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影像学检查前进行19、流脑的流行呈周期性,其因素是( )A.细菌毒力改变B.普遍进行预防接种C.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者聚集D.人群带菌率增高E.人群带菌率增高20、流脑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现症病人B.带菌者C.病程极期病人D.恢复期病人E.家畜21、流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A.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脑膜刺激征B.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昏迷、呼吸衰竭C.急起高热、惊厥、呼吸衰竭D.缓慢起病,发热不明显、头痛剧烈,无休克E.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22、70岁,男性,急起畏寒发热1周,体温波动在37.5~39℃,伴头痛.呕吐.咳嗽.吐痰,体查:血压120/90mmHg,神志模糊,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血象:WBC 6.5×109/L,N 0.80,L 0.20,胸片无实质性病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支气管炎B.老年人流脑C.结核性脑膜炎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E.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23、男,20岁,突起畏寒.发热4天,体温38~39℃,伴头痛.呕吐,体查: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WBC 928×106/L,多核0.85,单核0.15,蛋白3.5g/L,氯化物100mmol/L,糖2.0mmol/L,临床诊断流脑普通型,应采取以下治疗,除外( ) A.20%甘露醇脱水 B.保证足够量的液体量及电解质 C.大剂量青霉素抗菌D.大量高渗钠盐脱水E.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药物24、流脑与其他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有诊断价值的鉴别点是( )A.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B.发病季节C.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结果D.皮肤粘膜淤斑和淤点E.脑膜刺激征阳性25、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外毒素B.内毒素C.神经毒素D.侵袭力E.毒力26、男,15岁,急起畏寒.发热,体温40℃,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检查:WBC1200×106/L,多核0.90,单核0.10,蛋白4.5g/L,氯化物101mmol/L,糖1.5mmol/L。
临床考虑:流脑、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确诊有赖于( )A.发病季节B.皮肤粘膜有无淤点.淤斑C.周围有无类似病人D.血.脑脊液培养E.血.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27、流脑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最有意义的区别点( )A.发病季节B.皮肤粘膜淤斑淤点C.发病年龄D.有无脑膜刺激征E.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28、关于流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隐性感染最常见B.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C.30%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D.1%为典型流脑病人E.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29、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的重要预防措施是( )A.菌苗预防注射B.隔离治疗C.注射青霉素D.口服磺胺药E.口服氯霉素30、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 )A.高热.循环衰竭.大片淤斑B.高热.淤斑.昏迷.呼吸衰竭C.低热.头痛.淤点D.高热.头痛.淤癍,脑膜刺激征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淤点.血培养可阳性31、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以下哪一下价值最大( )A.意识障碍的程度B.发热程度C.颅内压增高程度D.皮肤淤点.淤斑E.有无病理反射32、下列哪项不是脑膜炎球菌的特点( )A.能产生内毒素B.产生自溶酶C.革兰染色阴性D.耐低温、干燥E.对一般抗生素敏感33、患者叶某,男,7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天,烦躁不安1天于2月12日入院,体检:体温39.5℃,脉搏123次/分,烦躁,颈抵抗,腹部可见数个出血点,克氏征(+),布氏征(-)。
外周血象:WBC 18×109/L, N 0.89.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细胞数2300×106/L,N 0.95,蛋白质1.5g/L,糖1.4mmol/L,氯化物90mmol/L,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结核性脑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病毒性脑膜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隐球菌脑膜炎34、春初,7岁男孩,突起发热2日,伴全身不适及精神萎靡,体查: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大小不等的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 15.2×106/L,N 0.85,L0.15,疑为流脑。
根据以上资料,应属于该病的哪期( )A.前驱期B.败血症期C.脑膜炎期D.恢复期E.后遗症期35、男,15岁,急起畏寒.发热2天,伴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体查:全身皮肤粘膜有广泛的淤点.淤斑,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 20.0×106/L,N 0.90,L 0.10,为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应做哪项检查( )A.血培养B.脑脊液培养C.淤斑处组织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D.淤斑处组织液培养E.血液涂片染色镜检36、10岁女孩,急起发热3日,体温39~40℃,伴有剧烈头痛.呕吐,体查:脉搏100次/分,乏力,皮肤散在淤斑,神志模糊,谵妄,脑膜刺激征阳性,已按流脑治疗。
根据以上资料,应属于该病的哪一型( )A.普通型B.暴发型休克型C.暴发脑膜脑炎型D.暴发混合型E.慢性败血症型37、患者,女性,寒战.高热伴头痛.呕吐2天,于2月就诊,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A.大腿内侧散在淤点B.口唇有单纯疱疹C.颈项强直D.克氏征阳性E.球结合膜水肿.出血38、至目前为止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B.青霉素C.磺胺药D.氨苄青霉素E.头孢霉素39、4岁男孩,发热.头痛2天入院。
体查: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脑脊液检查:压力240mmH2O,WBC924×106/L,多核0.92,单核0.08,蛋白2.5g/L,氯化物102mmol/L,糖1.0mmol/L,应考虑哪一诊断( )A.散发性病毒性脑膜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结核性脑膜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隐球菌脑膜炎40、有关脑膜炎双球菌下面那项是正确的( )A.革兰染色阴性,体外抵抗力很弱,能产生自溶酶自溶B.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异性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C.革兰染色阳性,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D.目前我国流行株一直是B群,占90%E.属奈瑟菌属,在机体内该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外41、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1天,体查:体温40.2℃,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血象:WBC22.0×109/L,N 0.90,L 0.10,PLT 8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氧,保持气道通畅C.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D.降温E.镇静42、关于流脑的易感性错误的是( )A.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6个月内的婴儿很少发病B.成人发病较少,因可在多次流行中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C.在流行年发病年龄可向高年龄组移动D.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各群间交叉免疫力持久E.儿童发病率高,特别是5岁以下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43、流脑脑膜炎型对症治疗的关键是( )A.镇静.止惊B.及时脱水治疗C.补充有效血容量D.降温.吸氧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4、脑膜炎双球菌的致病的重要因素是( )A.外毒素B.内毒素C.荚膜D.菌毛E.侵袭力45、暴发性流脑休克型迅速出现大片淤斑,血小板减少,顽固性休克时,除抗休克外,其重要对症治疗是( )A.EACA止血B.使用抗菌药物C.20%甘露醇脱水预防脑疝D.纠正酸中毒E.及早应用肝素抗凝治疗46、9岁男孩,急起高热.寒战,体温40.2℃,伴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体查: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全身皮肤粘膜大片淤斑,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临床疑为暴发型休克型流脑,以下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尽早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抗菌B.尽早使用足剂量的磺胺抗菌C.迅速纠正休克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毒血症E.及早应用肝素阻断DIC高凝状态47、一患者急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体查:体温40℃,血压94/64mmHg,全身皮肤粘膜有散在淤点.淤斑,颈稍有抵抗感,克布氏征阴性,脑脊液压力280mmH2O,WBC10×106/L,蛋白0.8g/L,氯化物110mmol/L,糖2.5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