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二(乘法的初步认识)
- 格式:pptx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0—8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与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师: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二、深入情境,提出问题师: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魔术师的出场!(课件出示魔术师变出8串宝葫芦,每串5个;小鸟每笼4只,共变出3笼;每盏灯有6个灯泡,共有4盏。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葫芦?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5+5+5+5+5+5+5+5=40,4+4+4=12,6+6+6+6=24。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呈现情境信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同数相加的意义,为乘法教学埋下伏笔。
)三、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引导学生谈感受师:刚才在写这些加法算式时,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谈看法。
2、面对问题,激发创造潜能师:同学们都认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写加法算式又麻烦,又容易出错。
那么,你们能想出一个简洁的方法,让人一眼看出是几个几相加吗?师: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创造的结果吧。
(设计意图:学生谈感受,引发共鸣,体会多个相同加数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很麻烦,产生探究一种更为简单的表示方法的必要性,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3、教师讲授,认识乘法师:同学们的创造可真多。
认识乘法[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相关课程标准陈述]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求相同加数和的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
2.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看魔术表演认识了一些好玩的加法算式。
喜欢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而且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请看屏幕!预设: 2+2+2+2=85+5+5+5+5=25……(生回答,师板书)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师:这些算式的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数的和。
其实对这样的算式我们也能给它们变个魔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魔术师又为我们变出了什么预设:每盏灯有6个灯泡,共有4盏;小鸟每笼4只,共变出3笼;葫芦每串5个,共变出8串。
师:你能根据刚才了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多少个灯泡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多少个葫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式解决。
5+5+5+5+5+5+5+5=40(个) 8个5相加……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一)引导学生,互谈感受师:同学们,魔术师又要接着表演了。
你瞧魔术师把手一抬,又变出了两串宝葫芦。
现在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多少个宝葫芦你会列算式吗师:(课件出示8串宝葫芦)那这次呢这是几个5相加完成任务单一。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主备人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在归纳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2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看顶竹竿表演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独立编儿歌,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我们先来解决竹竿上一共有几个人的问题出示儿歌:一根竹竿2个人,2根竹竿4个人,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小组合作:可以画一画、数一数把儿歌编下去生交流汇报师问:1根竹竿2个人,是几个几?用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 1个2 1×2=22根竹竿是怎么算的?算式里的2是什么意思?2×2 表示什么?3根、4根、5根怎么算的?象刚才这样在组内交流一下2、独立创编、合作交流,编出2的乘法口诀(1)独立创编你能根据上节课课的编制方法,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2)小组交流自我修正(3)全班交流(4)记忆口诀(集体读、自己背、男女背、对口令)师:有个马虎小朋友他只记住“二四得八”,忘了二五多少了,谁能帮他想个办法记起来呢?三、巩固练习1、把口诀填完整二()得六()五一十一()得二二四()2、根据口诀计算4*2= 2*3= 1*2= 2*2= 2*5=3、解决问题P6 1、自图列式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2的乘法口诀1个2 1×2=2 2×1=2 一二得二2个2相加2×2=4 二二得四3个2相加3×*2=6 2×3=6 二三得六4个2相加4×*2=8 2×4=8 二四得八5个2相加5×2=10 2×5=10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记忆2的乘法口诀1、集体读、自己背、男女背、对口令2、比一比、赛一赛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二、运用口诀解决问题1、P4 2照样子填一填3、怎么知道是几个55、看图填空,列式、口诀6、比较大小2、同步学习与探究一课三练重点指导:2、5两道纯文字问题;单位名称的写法看谁更聪明:2×3+2=2×() 3×5-5=3×()5×4+5=5×() 4×5-4=4×()。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四课,教学内容为2的乘法口诀。
本课旨在通过信息窗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建立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2的乘法口诀。
2.认识乘法符号“×”。
3.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2的乘法口诀。
2.乘法符号“×”。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用黑板或白板画出乘法符号“×”,向学生介绍乘法符号的含义。
2.教师请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2的应用场景,如2个手指、2个眼睛等,引导学生思考2的特殊性质。
3.教师告诉学生2和2相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2的乘法口诀,即“2×1=2,2×2=4,2×3=6,2×4=8”。
步骤二:信息窗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信息窗,上面随机排列着0-9的数字方块。
2.教师提问:“请大家把2的乘法口诀填在信息窗下方。
”3.学生跟据2的乘法口诀在信息窗下方填上对应的数字方块。
步骤三:信息窗互动1.教师把信息窗上的数字方块抠走,让学生回忆并把对应的数字填回去。
2.教师不断切换数字方块的位置和数量,让学生们不断回忆。
步骤四:小组竞赛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
2.教师向代表提问2×3=?,代表回答正确可以挑选一个数字方块并填入自己的信息窗中。
3.当所有的数字方块都填满时,小组竞赛结束。
4.教师依次检查各组的信息窗,确认填写是否正确,最后给出每组的得分。
步骤五:小结复习1.教师向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2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2.学生们一起背诵2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信息窗法、互动竞赛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信息窗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对乘法符号的认识和掌握简单乘法的口算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教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信息窗1—变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你问我说”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
(出示挂图)二、新课(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3、分小组进行提问: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用2+2+2呢?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三、巩固练习(一)练习一:下棋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2、根据图意列算式(二)练习二:摆摆算算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教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信息窗1—变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你问我说”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
(出示挂图)二、新课(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3、分小组进行提问: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用2+2+2呢?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三、巩固练习(一)练习一:下棋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2、根据图意列算式(二)练习二:摆摆算算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信息窗2 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承接上一个情景,由“变葫芦”的话题引入,然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课“你问我说”中红点部分是学习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绿点部分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当学生列出8个5连加的算式时,可先让学生交流用加法计算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创造使算式简化的符号,然后适时引入小博士的话“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在介绍乘法算式时,应引导学生知道,一个连加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如8个5相加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学生只要能写出其中一个算式即可。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于算式中4和3分别表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用乘法列式比较简便。
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乘法”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符号感。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3题。
是一道根据文字表述写、读乘法算式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写算式,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6和4相乘写成6×4或4×6都是正确的。
“自主练习”第4题。
是一道连线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
题中有多余信息。
“自主练习”第5题。
提供了一种活动形式。
练习时,可以让小组同学使用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
“自主练习”第6题。
是深化乘法意义的练习。
信息窗二(乘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使用口算掌握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乘法表;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口算和应用乘法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口算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乘法表。
难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口算和应用乘法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课堂热身10分钟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0分钟练习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乘法表30分钟应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0分钟课堂小结10分钟四、教学过程1. 课堂热身1.引导学生快速报出2、4、6、8、10的口诀;2.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上面的数字组成一个式子,看谁最快答对。
2.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导入问题:小华骑自行车,5分钟骑了6次,每次骑行的距离是2公里,问她一共骑了多远?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乘法。
2.教师介绍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即两个数相乘后得到的积。
然后给出例题,如2×3、4×5等,让学生根据乘法的规律口算出正确的答案,并用笔记录下来。
3.利用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计算总人数;每组学生做多少份百合花可以分完;几个人分多少个玩具车等等,各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3. 练习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乘法表1.让学生自己默写小学一年级的乘法表,然后逐个检查答案;2.让学生自己默写小学二年级的乘法表,然后逐个检查答案;3.设置小组竞赛环节,让每组学生以时间限制内,测试自己掌握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乘法表的速度。
4. 应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1.导入问题:班级有30个学生,每个学生需要3个橙子,问需要买多少个橙子才能分完。
引导学生来解决这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醒学生需要把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的形式。
2.小组演绎环节:将上述实际问题和其他类似的问题分配给每组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初步认识信息窗2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知识我们要进行的是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从它前后知识脉络上,我们清楚地知道,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理解了加减法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今后学习除法及多位数的乘除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大的方面,放眼数的运算,我们知道乘法初步认识也就是乘法意义,它属于运算的意义,只有在理解了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把握运算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得出运算结果,及解决问题。
乘法的意义及运算的意义是整个数的运算的基础,对数的运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信息窗2的内容,信息窗1是求相同加数的和,并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也就是2+2+2=6,求的是3个2相加得多少,还要知道2是什么,3是什么。
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做了铺垫。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乘法是陌生的,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虽然班级中也有少数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
理解乘法的意义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基于孩子的思维水平必须把抽象的概念意义渗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也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及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能力方面从能力方面来说,这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有模型思想,同时还有符号意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认识×和乘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初步建立乘法运算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