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常用材料及其主要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继电器知识大全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二、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继电器触点材料
继电器触点材料是指继电器中用于传递电信号的接触材料。
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它可以通过电磁作用来控制电路的开关。
继电器触点材料的选择对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继电器触点材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银合金、铜合金、钨合金、钼合金、铂金合金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选择。
银合金是一种常用的继电器触点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接触电阻小,接触可靠性高,但是银合金的耐磨性较差,容易氧化,使用寿命较短。
铜合金是一种价格较低的继电器触点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接触电阻小,但是耐磨性较差,容易氧化,使用寿命较短。
钨合金是一种硬度较高的继电器触点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但是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
钼合金是一种价格较高的继电器触点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接触电阻小,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较好,使用寿命较长。
铂金合金是一种高档的继电器触点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接触电阻小,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极好,使用寿命极长,但是
价格较高。
继电器触点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和要求进行选择,综合考虑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耐腐蚀性、使用寿命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继电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继电器触点材料,以保证继电器的性能和寿命。
继电器讲解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器件,用来控制较大功率的电气设备的开关。
它通常由电磁铁和触点组成,通过电磁铁的吸合和释放来控制触点的开闭。
继电器在电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力系统、通讯设备等领域。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铁的吸合和释放来控制触点的动作。
当继电器通电时,电流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场,使电磁铁吸合,触点闭合;当继电器断电时,电磁铁失去磁性,触点打开。
通过这种方式,继电器可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起到开关的作用。
继电器具有很多优点,其中之一是可以实现电气和机械的隔离,保护控制电路和被控设备。
此外,继电器可以实现多路开关控制,使得电路更加灵活多变。
另外,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易发生故障。
因此,继电器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继电器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控制,如电机、灯光、加热器等。
通过编程控制继电器的动作,可以实现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此外,继电器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如过流保护、欠压保护等,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除了工业领域,继电器还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领域。
例如,家用电器中的定时器、温控器等都是通过继电器实现控制的。
通讯设备中的信号放大器、中继器等也常常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总的来说,继电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气控制器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力系统、通讯设备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继电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为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常用继电器介绍范文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用于在电路中控制小功率电信号的开关。
它通常由电磁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电磁部分的通断,使机械部分的触点分开或闭合,从而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继电器的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继电器,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它由电磁线圈和一组机械触点组成。
当通入电流时,电磁线圈产生磁场,吸引机械触点使之闭合,当电流断开时,磁场消失,机械触点分开。
电磁继电器具有通断能力强,负载能力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效应控制触点通断的继电器。
它由电磁部分和热响应部分组成。
当通电时,热响应部分的热元件受热膨胀,使机械触点闭合;当通电断开时,热响应部分冷却收缩,使机械触点分开。
热继电器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过载保护,如电机的过热保护。
3.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是一种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延迟来控制机械触点的继电器。
它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来控制开关动作,常用于定时开关、时序控制等应用场合。
时间继电器根据延时方式可分为电磁式时间继电器和电子式时间继电器。
4.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没有机械触点的继电器,它利用半导体器件来实现开关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机械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具有无噪音、快速响应、寿命长等优势,并且可以进行大容量电流的控制。
固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机械设备控制等领域,特别适用于对机械触点敏感或噪音要求较高的场合。
继电器作为一种电器元件,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实现开关的控制,保护电路和电器设备,起到安全可靠的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继电器也逐渐发展出更多新型的产品和应用方式,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中的继电器逻辑控制模块,模拟量继电器等。
总之,继电器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电器元件,通过电磁或热效应控制机械触点的开关动作,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和保护。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继电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光伏继电器常用型号与参数
光伏继电器的常用型号与参数如下:
1. 触点负载:如200A型,额定负载(阻性)为接通55A,载流200A,断开55A/1000VCD。
2. 切换性能:如在85℃下的最大切换电流为200A,最大切换电压为
1000VAC,最大切换功率为200,000VA。
3. 触点材料:如银合金,接触电阻为1mΩ/at 20A (Max),吸合时间为,
释放时间为。
4. 绝缘电阻:最小值为1000MΩMin.(DC500V)。
5. 介质耐压:触点与触点间为AC2,000V,50/,触点与线圈间为
AC5,000V,50/。
6. 抗振动和冲击性能:耐久条件下抗振动频率在10~55Hz之间,双振幅;而抗冲击耐久为100G Min。
7. 寿命:机械寿命达到每小时9,000次,总寿命为1,000,000 次。
8. 环境温度:为-40℃~+85℃(不冷凝)。
9. 重量:约为215g。
此外,某些型号的参数还包括保持功耗、耐压强度、绝缘空间距离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光伏继电器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继电器接通短路电流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和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着继电器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将从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接通短路电流参数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电气控制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由电磁铁、触点和弹簧等部件组成。
当继电器的电磁铁被激活时,吸合触点闭合,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磁吸合力大于弹簧弹簧力时,触点闭合;反之,触点断开。
二、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是指继电器在闭合触点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器通常要承受瞬时大电流,如短路电流、启动电流等。
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是衡量继电器电气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接通短路电流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继电器的内部结构、材料选用、触点类型等。
一般来说,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越大,其性能越好,可靠性越高。
三、影响因素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电器的触点材料:通常,银合金是继电器触点的常用材料,其导电性好,耐磨性强,能够承受较大的电流。
触点材料的选用对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有重要影响。
2. 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继电器的内部结构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散热性能。
良好的内部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
3. 继电器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继电器的性能。
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结论继电器的接通短路电流参数是衡量继电器电气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继电器,并注意其接通短路电流参数,以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用合适的继电器,我们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继电器种类、参数及使用一、继电器1、什么是继电器?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当输入量达到一定值时,输出量发生变化的自动控制元件。
广泛使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继电器一般都有能反映一定输入变量(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光等)的感应机构(输入部分);有能对被控电路实现“通”、“断”控制的执行机构(输出部分);在继电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还有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功能处理和对输出部分进行驱动的中间机构(驱动部分)。
2、继电器的分类(1)按继电器的作用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电磁继电器:由控制电流通过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吸力驱动磁路中的可动部分而实现触点开、闭或转换功能的继电器。
组合继电器:由电子元件和电磁继电器组合而成的继电器。
热继电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光电继电器:利用光电效应而动作的继电器。
极化继电器:由极化磁场和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的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控线路的继电器。
(2)按继电器触点负载分类(按触点负载直流28V阻性):微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小于0.2安培的继电器弱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0.2~1安培的继电器中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为2安培、5安培的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触点额定负载电流大于10安培的继电器(3)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微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毫米的继电器。
超小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毫米,但不大于25毫米的继电器。
小型继电器:外形最长边尺寸大于25毫米,但不大于50毫米的继电器。
注:汽车继电器按外形尺寸分类时标准一般大于以上尺寸。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密封继电器:采用焊接、封胶或其它方法,将触点和线圈等都密封在罩壳内,和周围介质相隔离的继电器。
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磁装置,用于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等参数,充当一个电气开关的作用。
它通过一个或多个控制信号来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中的通断状态,常用于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理解和应用继电器的基础。
一、继电器的结构继电器一般由线圈、铁芯、触点和外壳等组成。
1.线圈:继电器的线圈通常由导线绕制成,通常用彩绉标明极性和连接方式,线圈是继电器工作的电磁基础。
当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产生吸合力,控制触点的开闭。
2.铁芯:铁芯是继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使用优质矿石加工而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经铁芯传递到触点,使触点发生吸合或断开动作。
4.外壳:继电器的外壳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保护继电器内部零件和隔离继电器和外部电路,同时起到美观、散热和防护的作用。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磁感应和机械靠近来实现的。
1.动作过程继电器工作的基本过程如下:(1)当继电器线圈通电时,产生一定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2)磁场经过铁芯导引到达触点,使触点发生动作;(3)触点的动作导致继电器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发生通断或换位;(4)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触点回到原始状态。
2.工作原理(1)激磁部分:继电器的激磁部分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会在继电器中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力使线圈产生机械运动,进而使铁芯靠近或远离触点。
当线圈通电时,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
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磁场经过铁芯导引到达触点,使触点发生吸合或断开动作。
触点动作后,触点的状态会产生变化,从而改变外部电路的通断状态或工作状态。
继电器的输出电路通常由这些触点来控制。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触点发生动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或反之。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气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自动化设备、保护系统等领域,如电力系统的保护继电器、自动化控制中的计算机继电器、家用电器中的继电器开关等。
详细了解“继电器”(原理、结构、图形符号、分类、特点及选型等)继电器的原理、结构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虽然利⽤接触器作为电⽓执⾏元件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动控制,但对于稍复杂的情况就⽆能为⼒。
在极⼤多数的机电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去控制接触器等电⽓执⾏元件,实现⾃动控制的⽬的。
这就需要能够对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这⼀类电器元件就称为继电器。
定义:当输⼊量(或激励量)满⾜某些规定的条件时,能在⼀个或多个电⽓输出电路中产⽣跃变的⼀种器件(输⼊量:电、光、磁、热等信号)。
继电器就是⼀个电⼦开关。
作⽤:1)输⼊与输出电路之间的隔离2)信号转换(从断到接通或反之)3)增加输出电路(即切换⼏个负载或切换不同电源负载)4)重复信号5)切换不同电压或电流负载6)保留输出信号7)闭锁电路8)提供遥控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量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主要起到信号转换和传递作⽤,其触点容量较⼩。
所以,通常接在控制电路中⽤于反映控制信号,⽽不能像接触器那样直接接到有⼀定负荷的主回路中。
这也是继电器与接触器的根本区别。
继电器的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电磁原理(磁路部分):⼆.杠杆原理(接触部分):⼯作原理:典型结构及特点电磁系统:线圈(引线脚)、铁⼼、轭铁、衔铁(此处在接系统中)及⽓隙;接触系统:动、静接点,端⼦脚;基础防护部分:基座,外壳;返回机构:簧⽚脚,推⽚,挂勾。
继电器的组成以磁路系统分:拍合式(SRU)、推动杆式(SJ);以密封形式分:⾮密封继电器、密封继电器。
各国各继电器⽣产⼚商对各⾃的继电器均有不同的命名和标志⽅法。
但总体均由:①产品型号;②封装形式;③动⽚⼑数;④线圈额定电压;⑤线圈功耗;⑥触点形式,六部分组成。
标准密封型,通常透⽓孔未密封,若继电器需⾼液位清洗,请告知制造⼚透⽓孔须密封,⽅可正常使⽤。
制造⼚商不推荐使⽤全密封继电器,⽣产时需注意详细的技术要求。
继电器的材料选择一.继电器的触点材料继电器的触点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银。
在目前所知的金属中,银的导电导热性能是最好的,在不存在硫的气氛中,银的抗氧化性和抗变色性也很好,银在含硫和硫化物气氛中,表面易生成褐色至黑色的硫化银(AgS)薄膜,使触点的接触电阻增大。
纯银触点具有抗腐性能差,易熔焊,硬度低的缺点,因此在许多场合下,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如铜、镍、钯、镉、锡制成合金方式加以克服。
近年来因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已要求对镉尽量减少使用。
本公司已通过ISO—14000的环境保证体系认证,并承诺逐年减少镉的用量。
本公司的触点料号和材质表触点料号供应商的料号材质使用特性A E100A AgCdO10 银氧化镉是一种量大面广的触点材料,但CdO是一种对人体有严重毒害的物质,因而对环境会造成公害,已逐渐被B E120A AgCdO12二.漆包线的材料漆包线是组成线圈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漆包线绕于线轮上形成线圈,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就能带动继电器工作。
因此线圈可以说是继电器的心脏,漆包线是继电器的血管。
漆包线是用绝缘清漆均匀涂烤在裸铜线表面,对漆膜要求较高,既要绝缘性好、漆膜耐久性长,又要直接焊锡时漆膜不须去除就可焊接。
其所用的绝缘清漆必须是通过国际安全认证。
本公司现用的漆包线的有关参数:三.塑胶部件的材料继电器有一半的部件是用塑胶材料,塑胶部件主要有外盖、底盖、底座、线轮、埋铜、插片。
对塑胶材料的选择很重要。
继电器是一种电工产品,其对塑胶部件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电气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常用的材料有PBT、尼龙、电木,部分用PC。
本公司采用的塑胶材料如下表:绝缘系统ClassA(105℃)、ClassB(130℃)、ClassF(155℃):根据UL1446测试所通过的绝缘系统,针对发热源零件的要求,避免发生绝缘崩溃的情形。
在继电器内所要求的零件为:线轮、漆包线、胶带。
目前本公司生产的继电器主要为ClassA(105℃)、ClassB(130℃)、ClassF(155℃)三种。
继电器触点材料的选择教你如何选择继电器型号标志一般国产继电器的型号命名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继电器型号第一部分用字母表示继电器的主称类型。
JR----小功率继电器JZ----中功率继电器JQ----大功率继电器JC----磁电式继电器JU----热继电器或温度继电度JT----特种继电器JM----脉冲继电器JS----时间继电器JAG----干簧式继电器继电器型号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继电器的形状特征。
W----微型X----小型C----超小型继电器型号第三部分用数字表示产品序号。
用数字表示产品序号继电器型号第四部分用字母表示防护特征。
F----封闭式M----密封式例如:JRX-13F(封闭式小功率小型继电器) 。
JR——小功率继电器X——小型13——序号按使用环境选型使用环境条件主要指温度(最大与最小)、湿度(一般指40?下的最大相对湿度)、低气压(使用高度1000米以下可不考虑)、振动和冲击。
此外,尚有封装方式、安装方法、外形尺寸及绝缘性等要求。
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继电器承受的环境力学条件各异,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环境力学条件下使用,有可能损坏继电器,可按整机的环境力学条件或高一级的条件选用。
对电磁干扰或射频干扰比较敏感的装置周围,最好不要选用交流电激励的继电器。
选用直流继电器要选用带线圈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那些用固态器件或电路提供激励及对尖峰信号比较敏感地地方,也要选择有瞬态抑制电路的产品。
按输入信号不同确定继电器种类按输入信号是电、温度、时间、光信号确定选用电磁、温度、时间、光电继电器,这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特别说明电压、电流继电器的选用。
若整机供给继电器线圈是恒定的电流应选用电流继电器,是恒定电压值则选用电压继电器。
输入参量的选定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输入量是线圈工作电压(或电流),而吸合电压(或电流)则是继电器制造厂控制继电器灵敏度并对其进行判断、考核的参数。
交流接触器铁芯什么材料交流接触器铁芯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电磁器件,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机和继电器等设备中。
铁芯材料的选择对交流接触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就铁芯材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铁芯材料的种类常见的交流接触器铁芯材料主要有硅钢、纯铁、铁氧体和铁铝合金等。
其中,硅钢是最常见的材料,应用广泛。
硅钢分为冷轧硅钢和非晶态硅钢两种。
1. 冷轧硅钢:冷轧硅钢是由硅和碳构成的合金材料,其主要特点是低磁导率和低磁滞损耗。
这使得冷轧硅钢具有良好的磁导性能和磁饱和能力,能有效减小接触器的过渡电阻和磁滞损耗,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
2. 非晶态硅钢:非晶态硅钢是一种具有非晶态结构的硅钢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高磁导率和低磁滞损耗。
与冷轧硅钢相比,非晶态硅钢具有更高的磁导性能和更低的磁滞损耗,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3. 纯铁:纯铁是一种纯净的金属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高磁导率和低磁滞损耗。
纯铁的磁导性能比硅钢和非晶态硅钢更好,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使用较为有限。
4. 铁氧体:铁氧体是一种含铁和氧的氧化物材料,其主要特点是高磁导率和高磁饱和磁感应强度。
铁氧体具有良好的磁导性能和较低的磁滞损耗,因此广泛应用于交流接触器中。
5. 铁铝合金:铁铝合金是由铁和铝构成的合金材料,其主要特点是低磁滞损耗和高磁导率。
铁铝合金的耐蚀性较好,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接触器。
二、铁芯材料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铁芯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 硅钢:硅钢具有良好的磁导性能和磁饱和能力,能够有效减小接触器的过渡电阻和磁滞损耗,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
同时,硅钢还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机械强度,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下的接触器。
2. 非晶态硅钢:非晶态硅钢相比硅钢,具有更高的磁导性能和更低的磁滞损耗,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但非晶态硅钢的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在接触器中的广泛应用。
3. 纯铁:纯铁的磁导性能较好,能够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但由于成本较高,使用较为有限。
各种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装置,通过电磁吸合和释放来实现电源电路的开闭。
它通常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1.电磁系统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当通过线圈通入电流时,线圈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并被吸引,使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磁性,触点弹开。
2.触点系统继电器的触点系统一般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换向触点。
常开触点在电磁线圈断电时开启,常闭触点在电磁线圈断电时关闭。
换向触点可以在不同状态间切换。
继电器的特性和工作原理有以下几种:1.电压特性:继电器的电压特性通常分为额定电压、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
额定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可能影响继电器的工作效果。
动作电压是电磁线圈开始发生磁化的电压,释放电压是电磁线圈停止磁化的电压。
2.电流特性:继电器的电流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额定电流是指继电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值,超过额定电流可能导致继电器烧坏或触点无法闭合。
3.功率特性:继电器的功率特性是指继电器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
功率特性取决于继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4.继电器的工作时间特性:继电器的工作时间是指继电器从动作电流加到达额定工作状态所经过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较短的工作时间能够提高继电器的响应速度。
5.继电器的寿命特性:继电器的寿命是指继电器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可保持正常工作的时间。
继电器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流、电压、负载类型等。
继电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控制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
它具有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于自动化控制、通信设备、军事设备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继电器,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继电器触点材料
继电器是电磁量的控制开关,在许多电力、电子、通讯和自动化系统中广泛应用。
继电器内部的核心部件是触点,触点可以分为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常闭触点的初始状态为闭合,当继电器受到电信号时触点打开,常开触点的初始状态为断开,当继电器受到电信号时触点闭合。
触点的材料对继电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触点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银合金:银合金触点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耐磨性,使用寿命长,但价格较高。
2. 镉银:镉银触点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接触可靠性,但镉是一种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3. 铜合金:铜合金触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价格较低,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4. 钨合金:钨合金触点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但导电性较差,不适用于低电压、低电流的场合。
继电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触点材料,以保证继电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继电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 1 -。
继电器常用材料及其主要特性8.1导电材料继电器中导电材料大多数用黄铜或工业纯铜。
它们的物理和机械特性见表(10-1)。
工来纯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都仅次于银。
黄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在铜合金中仅次于银青铜,比铍青铜还要高。
所以在不要求弹性好的地方大多用黄铜做导电材料。
工来纯铜因机械性能差,用得较少。
8.2弹性导电材料弹性导电材料在继电器中多用作簧片材料。
常用的有磷青铜和铍青铜。
它们的物理机械特性见表(10-1)。
它们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比黄铜高许多,所以变形较大时不易产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有较好的弹性。
铍青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比磷青铜都要高许多,机械强度也高得多,唯五缺点是价格较贵。
且铍蒸气对人体有害,冶炼时产生环境污染。
磷青铜的性能虽然较铍青铜差,但已能满足一般继电器的要求,而且价格便宜。
所以一般民用继电器还是大量采用磷青铜做簧片材料。
8.3触点材料对触点材料的要求:导电率和导热系数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抗氧化、耐电腐蚀、抗材料转移等。
但是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往往是导电率和导电系数高的材料却不耐电腐蚀。
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却不一定耐电腐蚀。
硬度高的材料往往导电导热性能差等等。
所以没有万能的材料。
只能根据触点负载条件和对其电性能的要求来选不同的材料。
人们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触点负载和其它性能要求,研制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触点材料。
所以触点材料品种非常多。
表(10-1)常用铜合金成份及主要性能适用于一般小型继电器的触点材料主要有纯银、银铜合金、银镍合金、银-氧化镉、银-氧化锡,这些材料的典型性能见表(10-2)纯银做的触点的优点是导电导热率最高、易加工,但机械性能和抗熔焊性、耐电蚀性都不太高。
银铜、银镍合金的导电导热性稍差,接触电阻稍高。
但机械强度高、耐熔焊性和耐电蚀性均优于纯银。
银-氧化镉材料的特点是抗熔焊性较好、耐电蚀性也优于银铜和银镍合金。
导电性与银铜合金不相上下,银-氧化锡触点材料与银-氧化隔的耐电性相差不多,但其抗材料转移能力优先银-氧化隔。
继电器常用材料及其主要特性
8.1导电材料
继电器中导电材料大多数用黄铜或工业纯铜。
它们的物理和机械特性见表(10-1)。
工来纯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都仅次于银。
黄
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在铜合金中仅次于银青铜,比铍青铜还要高。
所以在不要求弹性好的地方大多用黄铜做导电材料。
工来纯铜因机
械性能差,用得较少。
8.2弹性导电材料
弹性导电材料在继电器中多用作簧片材料。
常用的有磷青铜和铍青铜。
它们的物理机械特性见表(10-1)。
它们的抗拉强度和延伸
率比黄铜高许多,所以变形较大时不易产生塑性变形,也就是说有
较好的弹性。
铍青铜的导电率和导热系数比磷青铜都要高许多,机
械强度也高得多,唯五缺点是价格较贵。
且铍蒸气对人体有害,冶
炼时产生环境污染。
磷青铜的性能虽然较铍青铜差,但已能满足一
般继电器的要求,而且价格便宜。
所以一般民用继电器还是大量采
用磷青铜做簧片材料。
8.3触点材料
对触点材料的要求:导电率和导热系数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抗氧化、耐电腐蚀、抗材料转移
等。
但是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往往是导电率和导电
系数高的材料却不耐电腐蚀。
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却不一定耐电腐蚀。
硬度高的材料往往导电导热性能差等等。
所以没有万能的材料。
只
能根据触点负载条件和对其电性能的要求来选不同的材料。
人们为
了满足各种各样的触点负载和其它性能要求,研制了许许多多不同
的触点材料。
所以触点材料品种非常多。
表(10-1)常用铜合金成份及主要性能
银镍合金、银-氧化镉、银-氧化锡,这些材料的典型性能见表(10-2)
纯银做的触点的优点是导电导热率最高、易加工,但机械性能和抗熔焊性、耐电蚀性都不太高。
银铜、银镍合金的导电导热性
稍差,接触电阻稍高。
但机械强度高、耐熔焊性和耐电蚀性均优于
纯银。
银-氧化镉材料的特点是抗熔焊性较好、耐电蚀性也优于银铜
和银镍合金。
导电性与银铜合金不相上下,银-氧化锡触点材料与银
-氧化隔的耐电性相差不多,但其抗材料转移能力优先银-氧化隔。
8.4磁性材料(导磁材料)
自然界磁性种类不多,只有铁、钴、镍。
铁的价格便宜,在地球中储量丰富。
一般继电器中只用电工纯铁做导磁材料。
对导磁材料,除了要求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还要求有较高的导磁率,较高的饱和磁感受强度。
对软磁材料(一般磁继电器导磁体都用软磁材料)还要求有较低的矫顽力。
导磁率就是在导磁材料内的磁感应强度与产生该磁感强度的外加磁场强度的比值,即μ=B/H。
实际上导磁材料的导磁率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H而变的变数。
对于电工纯铁,当H较小时,μ也较小,随着H
的增加,μ也增加;而当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B趋向饱和时则μ急剧下降,所以导磁率有个最大值。
电工纯铁的最大导磁率约5000(高/奥)。
饱和磁感应强度B S是指当外加磁场强度增加时,磁性材料不再进一步磁化时的磁感应强度。
它的大小实际上限制了(导磁体载面一定时)通过的磁通量的多少,或者说限制了导磁体单位面积的吸力。
电工纯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约2.1特斯拉(21000高斯)。
矫顽力。
导磁材料充分磁化(饱和磁化)后,将外加磁场降到零,导磁材料中仍有残作的磁感应强度。
为了将磁感应强度降到零,可以反向施加外加磁场,使剩余在感应强度降为零的反向外加在职强度就是矫顽力。
电工纯铁的矫顽力一般不超过1奥斯特(约80安/米)
8.5 绝缘材料
机械强度、绝缘性能、耐温等级、吸水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工艺性是迁用绝缘材料是主要考虑的性能。
绝缘材料主要用来做骨架、底板和外壳。
常用的绝缘材料是PBT、PET、尼龙、环氧树脂。
PBT的各项性能均较好,特别适用于耐温要求不是很的小型通用继电器,我厂绝大部分绝缘零件都用这种材料制造。
PET 与PBT性能相差不多,尼龙强度较好但吸水性强、尺寸稳定性稍差,环氧树脂属热固性塑料,我厂主要用开封胶。
8.6 绕组材料
线圈中用绝缘导线绕成的那部分叫绕组。
继电器的绕组都用漆包线绕成。
漆包线的导体都是纯铜,漆包线的标称直径是指铜丝的直径,不包括外层漆膜的厚度。
根据所用漆腊材料的不同,漆包线有许多种类。
漆包线主要以耐温高低、漆膜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来区分其优劣。
特殊用途的漆包线,另有其特点。
我厂用的漆包线耐温中等。
另外为了提高焊线效率,我厂用直焊型漆包线,即不用刮去漆腊就可直接焊锡。
这种漆包线耐温不可能很高。
耐高温的漆包线,必须刮去漆膜才能焊上锡。
漆包线直径及漆膜厚度的准确弃对线圈电阻有较大影响,若标称直径不变,漆膜厚充增加时线圈电阻会增加(圈数不变时)。
若铜丝直径增加时,线圈电阻会降低(圈数不变时)与此同时线圈直径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