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32
护理心理学绪论1.现代世界的医学模式正处于( D )的阶段。
A.神灵主义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B.机械医学向生物医学模式转变C.自然哲学向机械医学模式转变D.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E. 自然哲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2.医院想要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应采取( C )。
A.自然观察法B.现场实验法C.问卷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E.个案法3.什么是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以解决会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护理心理学既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法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共香,入鲍鱼之肆,久雨不同其臭”是由于人的唉觉的感受性( C )。
A.提高了B.降低了C.适应了D.迟钝了E.停滞了2.知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E )。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E.准确性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5个需要层次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D )。
A.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E.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 A )。
A.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B.遗忘的进程先慢后快C.遗忘的进程时快时慢D.遗忘的进程快慢一样E.以上都不是5.王先生,52岁,建筑工人。
王先生因腿部粉碎性骨折住院,经诊断需进行手术治疗,得知这种情况后王先生对手术很恐惧,怕手术意及生命。
(1) 王先生的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 )A.动机冲突B.需要冲突C.生理需要D.动机调节E以上都不是(2) 王先生希望能治好病,但又害怕手术属于( C )。
护士如何处理急诊护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引言急诊护理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但往往在急诊情况下,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也需要被关注。
护士在处理急诊护理时,不仅要注重医疗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士在急诊护理中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技巧。
1. 理解心理危机在处理心理危机之前,护士需要首先理解心理危机的概念。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遭遇突发的、严重的事件或情境时,由于无法有效应对而导致焦虑、困惑、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的紧急状态。
护士要意识到心理危机对患者和家属的影响,从而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支持。
2. 建立情绪安全环境在急诊护理中,护士要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让患者和家属能够舒展情绪。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情绪安全环境:•提供私密性:为患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保护他们的隐私。
•倾听: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所述,不打断、不评判其情绪。
•语言和肢体语言:用温和的语调和亲切的肢体语言来传递关怀和安慰。
3. 有效的沟通技巧护士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沟通技巧:•使用肯定性语言:鼓励患者和家属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增强其信心和抗压能力。
•简明扼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沟通,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保证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
•避免争论:遇到情绪激动或冲突的情况,护士要冷静下来,保持冷静,并试图说服和安抚对方。
4.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护士在处理心理危机时,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困难和压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倾诉:鼓励患者和家属倾诉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护士要做好倾听和激励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支持和关怀。
•信息共享: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所面临的困境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家庭支持: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危机,护士可以提供家庭支持,包括与家庭成员的交流、组织心理辅导等。
结论护士在急诊护理中,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应注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法
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
题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
以下是心理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1. 谈话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通过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帮助其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并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应对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3. 心理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心理知识,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松弛训练:通过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技巧,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
5. 心理干预:针对特定问题,采用特定方法进行干预,如恐惧症的暴露疗法、焦虑症的逐步暴露治疗等。
6. 心理测试和评估:通过使用心理测验和评估工具,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家庭治疗:对于家庭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家庭心理治疗,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来提高整个家庭的心理健康。
8. 心理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如重度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医生可能会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心理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有时
也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护理心理干预技巧在医疗护理领域,心理干预技巧对于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需要敏锐地洞察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运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技巧来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是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石。
当患者踏入医院的那一刻,往往会感到不安、恐惧和无助。
护士应以友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迎接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
通过微笑、眼神交流和温和的语言,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真诚,不敷衍、不急躁,让患者相信护士是真心愿意帮助他们的。
例如,对于新入院的患者,护士可以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医疗团队和治疗流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对于焦虑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倾诉内心的担忧,并用安慰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如轻拍肩膀)传递温暖和支持。
二、有效沟通技巧1、积极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关键。
护士要全神贯注地聆听患者的话语,不打断、不急于下结论。
通过倾听患者的言语、语气和语调,以及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理解患者所表达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要用眼神和点头等方式给予回应,让患者知道自己正在被认真倾听。
2、提问技巧适当的提问可以帮助护士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提问应具体、明确,避免使用封闭式问题(只能回答“是”或“否”),多采用开放式问题(如“您能跟我多说一说您的感受吗?”),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3、表达技巧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生僻词汇。
表达时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平和,传递出关心和理解。
同时,要善于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比如,当患者对治疗感到害怕时,护士可以说:“我知道这可能会让您有些担心,但我们的医生都非常有经验,会一直陪伴您度过这个过程,您一定可以的。
”三、情绪支持技巧1、同理心同理心是指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他们的情绪。
当患者经历痛苦、悲伤或愤怒时,护士要表达出对他们情绪的认同和理解,让患者感受到被接纳和包容。
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的原则;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步骤。
2.熟悉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心理支持与疏导的基本技术;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3.了解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行为训练的适应症。
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一、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随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的内涵和范围正在变化和扩展。
第一,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手段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第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已经逐渐深入到文化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
二、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一)心理干预的种类目前,心理干预的形式有:针对普通人群进行教育促进健康;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已经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临床干预。
1.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大众认识、了解什么是健康行为及适宜的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可通过促进积极的行为模式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包含积极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等几个方面。
2.预防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预防性干预有两种方式:选择性干预和指导性干预。
(1)选择性预防干预:是针对那些虽然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但其发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要高的人,如离婚家庭其子女患抑郁症、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应该针对这类家庭的成员实施预防性干预。
(2)指导性预防干预:干预的对象是那些有轻微心理困扰的亚健康群体。
如在轻度抑郁情绪下,指导性预防干预效果较好,被干预者病程短、痛苦少,如果不及时干预有些被干预者可能转化为重度抑郁,届时病程长、对被干预者影响大而且干预费用和周期都会增多。
情志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情志护理是指通过心理干预、情感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式。
以下是情志护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情志护理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B. 促进患者身体恢复C.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情志护理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音乐疗法C. 药物治疗D. 放松训练答案:C3. 情志护理在以下哪个阶段最为重要?A. 疾病初期B. 疾病中期C. 疾病晚期D. 疾病全程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情志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情志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应对疾病的能力。
通过心理支持和情感疏导,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2. 描述情志护理中常用的几种心理干预方法。
答案解析:情志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 音乐疗法: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 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以减轻紧张和焦虑。
- 支持性心理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表达情感,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张女士,45岁,因乳腺癌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恢复期间,张女士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
问题:作为情志护理专家,你将如何帮助张女士调整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答案解析:1. 首先,与张女士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她的感受和担忧。
2. 其次,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张女士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信念,如对治疗效果的过度担忧。
3. 可以引入音乐疗法,播放轻松的音乐,帮助张女士放松心情。
4. 教授张女士放松训练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以减轻焦虑。
5. 鼓励张女士参与支持性团体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增强社会支持。
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的原则;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步骤。
2.熟悉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心理支持与疏导的基本技术;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3. 了解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行为训练的适应症。
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一、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随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的内涵和范围正在变化和扩展。
第一,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手段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第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已经逐渐深入到文化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
二、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一)心理干预的种类目前,心理干预的形式有:针对普通人群进行教育促进健康;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已经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临床干预。
1.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大众认识、了解什么是健康行为及适宜的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可通过促进积极的行为模式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包含积极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等几个方面。
2.预防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预防性干预有两种方式:选择性干预和指导性干预。
(1)选择性预防干预:是针对那些虽然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但其发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要高的人,如离婚家庭其子女患抑郁症、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应该针对这类家庭的成员实施预防性干预。
(2)指导性预防干预:干预的对象是那些有轻微心理困扰的亚健康群体。
如在轻度抑郁情绪下,指导性预防干预效果较好,被干预者病程短、痛苦少,如果不及时干预有些被干预者可能转化为重度抑郁,届时病程长、对被干预者影响大而且干预费用和周期都会增多。
第六讲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将成员集中起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它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疾患,增加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干预过程。
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手段,对受灾人员实施团体危机干预,更适合我国国情。
团体心理治疗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医生普拉特于1905年在美国波士顿首次采用的集体教育和鼓励。
他以集体讨论的方法,帮助久治不愈而又心情沮丧的结核病人克服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团体心理治疗的迅速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
当时,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手段,用于治疗士兵中的精神病病人和心理障碍者。
团体治疗让成员在倾诉中获得情感宣泄。
治疗师会鼓励小组成员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心事。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可以将许多无奈、压抑、痛苦、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完全倾吐,获得情绪的宣泄。
团体治疗会让成员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中获得支持。
刚刚进入团体治疗的成员总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独一无二的。
此时,孤立感被放大,亲密关系也难以形成。
通过团体治疗,当他们听到别人在用相同的语言叙述同样的感受时,便会消弭鼓励感。
团体治疗会让成员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焰。
通过与志愿者的交谈,成员们可以获得许多痊愈的信息,激发希望的信念,认为自己会与其他康复的伙伴一样,找回逝去的健康。
团体治疗会让成员在指导中学习和成长。
团体治疗时,治疗师会为成员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学到疾病的发生、过程、症状方面的知识,也可获得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启迪。
团体治疗会让成员在团体凝聚力中感受温暖。
成功的团体治疗会产生团员间强烈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