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绒催化剂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18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聚氨酯锆类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聚氨酯锆类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催化机理以及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是一类由聚氨酯和锆盐组成的催化剂。
它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催化反应。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具有极好的可再生性,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再生处理就可以得到结晶度很高的聚氨酯锆类催化剂。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溶液法合成、溶胶-凝胶法合成和固相合成等。
溶胶-凝胶法合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聚氨酯和锆盐一起混合并经过溶胶-凝胶处理可以得到高效的聚氨酯锆类催化剂。
固相合成方法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通过将聚氨酯和锆盐直接固相混合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聚氨酯锆类催化剂。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可以催化酮类、羧酸类、亚硝酸酯类等有机物的反应。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还可以用于有机硅树脂的合成、氨基化反应以及脱氢反应等。
在这些反应中,聚氨酯锆类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配位作用和酸碱催化作用来加速反应速率。
在反应过程中,聚氨酯锆类催化剂与底物之间发生配位反应,生成中间体,通过中间体的进一步反应来完成整个催化反应过程。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聚氨酯锆类催化剂的性能和催化效率。
聚氨酯锆类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催化剂,它们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在有机合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对聚氨酯锆类催化剂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它们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示例:聚氨酯锆类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低毒、低成本等优点。
第51卷 第1期 表面技术2022年1月 SURFACE TECHNOLOGY ·257·收稿日期:2020-12-26;修订日期:2021-09-29 Received :2020-12-26;Revised :2021-09-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4143,51904134);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9ZE007);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03AA080004,202102AB080016)Fu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974143, 5190413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Yunnan Province (2019ZE007),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Yunnan Province (202103AA080004, 202102AB080016) 作者简介:洪世豪(199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片表面制绒。
Biography :HONG Shi-hao (1995—), Male, Master, Research focus: silicon solar cell, single crystal silicon wafer surface fusing. 通讯作者:李绍元(1987—),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硅冶金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Shao-yuan (1987—), Male, Doctor, Professor, Research focus: silicon metallurgy and silicon materials, solar cell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resourc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引文格式:洪世豪, 郑达敏, 马亮, 等. 双氧水在铜纳米粒子催化刻蚀n 型单晶硅中的影响研究[J]. 表面技术, 2022, 51(1): 257-264.HONG Shi-hao, ZHENG Da-min, MA Liang,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on Nano-Cu Catalyzed Etching of n-Type Single Crystal Silicon[J]. Surface Technology, 2022, 51(1): 257-264.双氧水在铜纳米粒子催化刻蚀 n 型单晶硅中的影响研究洪世豪1,郑达敏2,马亮1,李绍元1,陈秀华3,马文会1(1.昆明理工大学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2.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 410205;3.云南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昆明 650091) 摘 要:目的 在反应速率温和的前提下,在n 型单晶硅片表面制备低反射率的纳米倒金字塔绒面,研究H 2O 2浓度对铜纳米颗粒的沉积及刻蚀行为的影响。
单晶硅制绒原理一、前言单晶硅制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其原理基于单晶硅的特殊性质和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使得单晶硅表面形成微米级别的绒毛结构。
这种绒毛结构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光电、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晶硅制绒的原理及其相关机理。
二、单晶硅的特殊性质单晶硅是一种高纯度、高结晶度的半导体材料,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单晶硅具有高密度和高结晶度,因此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提供稳定的反应场所,并且可以保证所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形态稳定性。
其次,单晶硅表面具有天然氧化层,在空气中易于形成SiO2薄层。
这种氧化层可以保护单晶硅表面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活性位点。
最后,单晶硅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
三、单晶硅制绒的原理单晶硅制绒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基本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将单晶硅表面氧化层上的Si-O键断裂,然后在空气中形成Si-OH活性位点,并通过这些活性位点进行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微米级别的绒毛结构。
具体来说,单晶硅制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单晶硅表面氧化层处理首先需要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氧化层处理。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湿法或干法氧化方法,在高温高压下使得Si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SiO2薄层。
这种薄层可以保护单晶硅表面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并且提供反应所需的活性位点。
2. 活性位点生成在第一步处理完成后,需要将SiO2薄层上的Si-O键断裂,生成活性位点。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酸或碱处理,使得Si-O键断裂并形成Si-OH 活性位点。
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缺陷和损伤。
3. 化学反应在活性位点生成后,需要进行化学反应。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氧化、还原、加热等方法,在空气中形成Si-O-Si键,并通过这些键进行化学反应。
制绒制绒的目的:去除硅片表面机械损伤层,形成起伏不平的绒面,增加太阳光吸收。
流程多晶制绒《上料——制绒(HF+HNO3)——H2O(清洗)——碱槽(NaOH/KOH)——H2O (清洗)——(HCL+HF)酸槽——H2O3清洗——吹干》单晶制绒《装片——制绒——清洗》作用HF(氢氟酸):去除制绒后残留在硅片表面的氧化物和硅酸钠。
HCL(盐酸):去除硅片表面的油污和金属离子。
HNO3(硝酸):起到氧化的作用,氧化剂和催化剂,将硅片氧化。
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 去除表面损伤成。
C3H8O(异丙醇):增加氢气的挥发,起到消泡作用,同时增加硅片表面的可润湿性。
NaSiO3(硅酸钠):降低反应速率的作用。
化学式Si+2NaOH+H2O——Na2SiO3+2H2 (异丙醇)单晶的绒面呈金字塔装(温度控制在80正负2度。
单晶:原子在晶体内按固期性规则排列。
陷光原理:当光入射到一定角度的斜面,光会反射到另一角度的斜面,形成二次或者多次吸收,从而增加吸收率。
3HF+HNO3+Si=H2SiF6+4NO2+H2O多晶绒面呈凹坑装。
多晶: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单晶颗粒杂乱排列。
多晶主要化学品:H2O、HF、HCL、HNO3、NaOH/KOH制绒后硅片表面注意事项1、单晶制绒时请关闭所有玻璃窗户。
(注:因为在制绒时会产生氢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与高温、明火会爆炸。
2、在生产中氢氧化钠与硅片反应时会有碱蒸汽。
3、盐酸是挥发性的强酸,没经过设备和工艺的允许严禁打开槽盖。
4、氢氟酸是强酸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的液体。
5、用完的异丙醇和一些化学品要分区放置,严禁将用完的化学品空箱堆的很高以免倒塌发生安全事故。
6、生产过程中严禁员工及工序长擅自更改工艺参数或设备参数。
7、装片拆箱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送片时双手应抓紧小推车轻忽拖拉或蹦跑。
8、配液前请用水枪冲洗槽体和槽盖。
9、橡胶手套必须保持干净、清洁,及时更换,接触硅片时必须戴上手套,且保证手套上无赃物。
氨合成熔铁催化剂氨合成熔铁催化剂,目前合成氨工业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是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又称铁触媒。
1、组成1.1组成主要成分是Fe3O4,含量在90%左右。
助催化剂为K2O、Al2O3、CaO、MgO等,含量小于催化剂总质量的9%,低压催化剂还增加了CoO(A201等)。
其按作用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型助剂,如Al2O3、Cr2O3、ZrO2、TiO2、MgO、CaO、SiO2等难熔氧化物。
另一类是电子型助剂,如K20。
每种类型助剂都有各自的最佳添加量,一般均在0.6%〜1.0%范围。
1.2物理结构氧化态催化剂主体是磁铁矿,其化学计量式是FeO.Fe2O3或Fe3O4。
晶体结构类似于尖晶石(MgAl2O4)的结构(90%以上是具有反尖晶石结构、不均匀复杂体系的磁铁矿)。
是四面体和八面体结构的堆积结果。
其中形成两种间隙: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
三价的金属离子占据四面体间隙的一半和八面体间隙的一半,二价的铁离子占据八面体间隙(Fe3+(Fe2+,Fe3+))。
磁铁矿的一个单胞(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由32个氧离子和24个铁离子所组成,即8(Fe3O4)。
按结晶学原理,32个氧原子按照面心立方堆积的每一单胞,有64个四面体间隙和32个八面体间隙。
如上所述,除了24个被铁离子占据以外,其余大部分是空的,因此可加入助催化剂占据这些空隙形成间隙固溶体。
而且化学式相近的物质,结构类型相同且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半径近于相等的物质,可以发生同晶取代,生成置换固溶体,例如三价铝即可置换部分三价铁,形成置换固溶体。
(含量小于4%时主要生成置换固溶体。
若三氧化二铝全部取代氧化铁则生成FeOAl2O3)1.3化学特点铁触媒在500 °C左右时的活性最大,这也是合成氨反应一般选择在500 °C左右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即使是在500 C和30 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物中NH3的体积分数也只为26.4%,即转化率仍不够大。
制绒添加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汉字名称:制绒添加剂1.2 化学品英文名称:Texture Additive1.3汉字名称2:1.4 分子式:无资料1.5 分子量:无资料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2.1 关键成份:高效催化剂0.15%-0.17%异丙醇:1.0%-1.1%氢氧化钠:2%-3%2.2 含量:无资料2.3 CAS No.无资料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弱碱性腐蚀品3.2 侵入路径:皮肤接触,食入3.3 健康危害:本品含有一定腐蚀性'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发灼伤和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第四部分:抢救方法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最少三分钟;4.2 眼睛接触:立即提出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根本冲洗最少三分钟。
情节严重者需立即就医;4.3 吸入:4.4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方法5.1 危险特征:不燃5.2 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5.3 灭火方法:无资料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区,搜集回收后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排入废水系统。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和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须戴PVC手套或橡胶手套。
避免和强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预防包装及容器损坏。
应该注意倒空容器内残留物。
7.2 储存注意事项:°≦25℃环境通风、避光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 职业接触限值:无限制8.2 监测方法:无资料8.3 工程控制:不需要8.4 呼吸系统防护:不需要8.5 眼睛防护:安全防护眼镜(护目镜)8.6 身体防护:劳保服8.7 手防护:PVC手套或橡胶手套8.8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严禁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9.1 外观和性状:黄褐色液体,含有一定碱性;9.2 熔点(°C):-12℃9.3 沸点(°C):97℃9.4 液碱相对密度:无资料9.5 蒸气密度(空气=1):1.039.6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9.7 燃烧热(kJ/mol):无资料9.8 临界温度(°C):无资料9.9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9.10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9.11 引燃温度(°C):无资料9.12 闪点(°C):无资料9.13 爆炸上限%(V/V):无资料9.14 爆炸下限%(V/V):无资料9.15 溶解性:和水任意比混溶9.16关键用途:无资料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10.1 稳定性:储存使用期内稳定10.2 禁忌物:避免强酸引入10.3 避免接触条件:避免日晒雨淋烘烤及高温;10.4 聚合危害:不发生10.5 分解产物:无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11.1 急性毒性:无11.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11.3 刺激性:无显著刺激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12.1 生态毒理毒性: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毒性12.2 生物降解性:良好生物降解活性12.3 非生物降解性:能在一些条件下发生非生物化学降解,降解为无害物质:CO2,SO2 12.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12.5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13.1废弃物性质: 工业液体废物13.2废弃处理方法:溶解稀释排放13.3废弃注意事项: 通常劳动保护方法即可,严禁排入饮用水系统;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14.1 危险货物编号:5514.2 UN编号:无资料14.3 包装标志:GB191-199014.4 包装类别:一般14.5 包装方法:塑桶(不带内盖)14.6 运输注意事项:勿倒置或常规要求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15.1法规信息:无资料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16.1参考文件: (1)国家标准GB16483-(2国家标准GB13690-199216.2其它信息:无资料。
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导语: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的关键组分,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路径,以及实现非常规反应。
催化剂载体材料是催化剂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是催化剂研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常见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1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材料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制备催化剂载体材料。
包括凝胶法、溶胶法、高温烘干法、气相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等。
其中凝胶法是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通过溶胶凝胶化后再烧结得到催化剂载体材料。
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过程易控制,缺点是部分方法需要高温处理,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1.2 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材料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催化剂载体材料。
包括沉淀法、共沉淀法、油胶法等。
其中沉淀法是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通过添加反应物到溶液中,反应产物形成沉淀,然后热处理或干燥得到催化剂载体材料。
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缺点是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与操作。
1.3 生物法生物法是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制备催化剂载体材料。
包括生物法、微生物法、酶法等。
其中酶法是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利用酶催化材料中的小分子产生反应,然后将沉淀或胶体通过凝胶化形成催化剂载体材料。
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容易控制反应,缺点是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与操作。
2. 催化剂载体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催化剂载体材料的性能测试是判断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催化剂的应用。
常见的性能测试方法有表征性测试法和反应性测试法。
2.1 表征性测试法表征性测试法是对催化剂载体材料进行结构与性质的表征,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定、差热分析等。
其中比表面积测定是常见的测试方法之一,利用气体吸附法、液体吸附法等方法对催化剂载体材料的表面积进行评价,反映载体材料的活性部位数目。
浦东新区常用贵金属均相催化剂简介浦东新区常用贵金属均相催化剂简介贵金属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在化学合成、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浦东新区常用的贵金属均相催化剂主要有铑、钌、钯、铂等。
铑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均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等领域。
铑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铑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铑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酸、酯等。
钌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均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等领域。
钌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钌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酸、酯等。
钯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均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等领域。
钯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钯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钯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酸、酯等。
铂催化剂是一种高效的均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反应、氢化反应等领域。
铂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
铂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铂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酸、酯等。
总之,浦东新区常用的贵金属均相催化剂主要有铑、钌、钯、铂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化学合成、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酮、醛、酸、酯等。
in2o3催化剂合成In2O3催化剂合成引言:In2O3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物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In2O3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一、In2O3催化剂的合成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In2O3催化剂合成方法。
首先,将适量的金属铟和铟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如氨水或硝酸铵,使溶胶凝胶化。
最后,将凝胶进行干燥和煅烧,得到In2O3催化剂。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In2O3催化剂合成方法。
首先,将适量的铟盐和铟源与水混合,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随后,将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In2O3催化剂。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In2O3催化剂合成方法。
通过将金属铟源和氧气或氧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In2O3气体。
然后,将In2O3气体沉积在载体上,形成In2O3催化剂。
二、In2O3催化剂的应用1. VOCs催化氧化In2O3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氧化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通过将VOCs与氧气在In2O3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可以将有害的VOCs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2. CO氧化In2O3催化剂也可以用于CO氧化反应。
CO氧化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将有毒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In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催化CO氧化反应。
3. 水分解In2O3催化剂在水分解反应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水分解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In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以促进水分解反应的进行。
结论:In2O3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物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In2O3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包括VOCs催化氧化、CO氧化和水分解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优化,In2O3催化剂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