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4课《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有删节)

6.下列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生境界是人们所做的各种事对他自己所具有的各种意义的合成整体。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完全不相同。

C.如果忽略个人差异,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等级。

D.做相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不同;做不同的事,人们的人生境界可能相同。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处在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他们只是凭着本能做事,且做的事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如小孩和原始人。

B.处在功利境界的人,他们做事的准则便是利己主义,是人很容易就能成为的人,但他们并不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C.处在道德境界的人,他们眼界开阔,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D.处在天地境界的人,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他们在社会上很少见,如各国的宇航员,研究宇宙天体的高端科学家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们的觉解能力,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成为人应该成为的人。

B.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们不一定非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需要高度觉解自己做的平常小事即可。

C.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冯友兰也认为,在人生过程中,觉解的有无与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你的价值的大小。

D.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出世的,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将来中国哲学可能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

5.C(“张驴儿为了达到占有窦娥的目的,毒死父亲,然后诬陷窦娥,以此要挟她屈从于自己”有误,张驴儿原本是想毒死蔡婆,其父误食羊肚汤而死,张驴儿于是诬告是窦娥所致)

6.B(应该是“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7. B (A项应是“凭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没有任何意义或很少意义”,C项应是“可能了解社会的存在”,D项应是“研究宇宙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天地境界的人”)

8.D(强加因果,“所以”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第一单元 识字1 春天 林焕彰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春天就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高兴了,春天就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识字2 《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识字3 竹叶小船 竹林里的小溪很亮,亮得溪底的石子都快浮出水面了。 贪玩的风儿,摘下片片竹叶,抛到清亮的溪里,溪水托着这竹叶小船,七弯八拐地驶向远方。 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在小溪上盘旋着,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像一架直升机,给这支小船队护航。 在那片两头翘起的竹叶上,有一只花甲虫,它披着坚硬的盔甲,很漂亮,也很神气。 小船啊小船,载着竹林里的童话,驶向远方,把竹林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 识字4 猜字谜 有口听到声音,

有就有本领; 有毛能够飞走, 有木不是大树。打一字()谜底:支 第二单元 1、春笋 《春天在哪里》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勇敢的小笋》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2、雨点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 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 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 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 一点一个敬礼。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小雨点这样想》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3、小池塘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荷塘晚会

荷塘里正举行文艺晚会。柔和的月光轻泻在水面上,荷香阵阵,清风徐徐。晚会开始时,只见穿这绿色西服的男高音——青蛙,鸣起了气囊,呱呱地唱着欢快的歌;娇小的萤火虫们在空中跳起优美的集体舞;秀美的红蜻蜓低飞做滑翔表演;可爱的银鱼儿拨动着水藻,弹起了动听的乐曲……荷塘晚会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4、春到梅花山 《春天的花园》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五色梅 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象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色的衣服。微风吹来,摇摇摆摆,更加美丽。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5、草原的早晨 《迷人的牧场》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草原 春姑娘编织了一幅绿色的大地毯, 上面还织着许多美丽的花。 牛羊,在地毯上打滚。 马儿,踩着花奔向远方。 在这神话般的世界里, 我向明亮的天边走去。 那空中的云雀, 仿佛也在吹着牧笛, 把羊群似的白云, 赶到我的身旁。 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拓展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阅读学习,是小学生与社会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时代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重视拓展型阅读教学。笔者结合个人教学所得谈点粗浅认识。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拓展 1.有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对阅读教学进行拓展,需要教师讲究方式与方法。 第一,重视小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小学生具有阅读学习兴趣,就有阅读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在积极态度的引导下进行高效阅读。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小学生,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学习。 第二,关注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有效的方法才能促成高效的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主要有朗读、背诵以及默读三种,教师要从这三点出发,引导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极思考,与文章内容进行互动。 第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虽然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每一位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不尽相同的,阅读能力水平也有差距。在阅读拓展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出发,帮助小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阅读文本。对那些识字较少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鼓励他们阅读一些带有拼音的阅读文本,在拓展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而对于识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阅读插图较多的童话故事,重点提高理解能力。只有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让拓展阅读活动服务于学生。 第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小学生提供与阅读文本进行深入互动的机会,促进小学生展示个人阅读能力。拓展阅读活动不能在课堂中长期实施,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接触更多的阅读文本。定期组织一次拓展阅读成果展示大会,给小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成果的机会,不仅给日常拓展阅读学习提供了动力,还能提升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成就感。一些小学生会在成果展示大会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习得的新汉字,一些学生则会提炼阅读内容的主题,分享精神精华。引导小学生在大会上反观自己的阅读内容,有益于小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章。 2.有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24T09:31:21.65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作者:李杨[导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一小学校641000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拓展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实现学习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而且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基于此,拓展性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是达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理论结合实际,就小学语文中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拓展性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扩展性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另外,拓展性阅读教学可以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建构中,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展性阅读可以是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课文到阅读文章作者的传记,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评论。总是是以课文为中心的向外延伸和拓展。 二、拓展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要求 拓展性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性阅读,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名人传记、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阅读材料,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性阅读立足于课本,而又不局限于课本,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拓展性阅读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名家的思想内涵,帮助他们丰富自身的素材储备,再加以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拓展性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明确老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制订有效的、合理的拓展阅读计划,使其对于课堂教学起到更好地补充和延伸作用。 2.拓展性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另外,拓展性阅读应以训练为主,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小学语文的拓展性教学应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将题材相似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或者将写作手法相近的文章进行对比学习,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穿插学习。对比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方式是十分有帮助的,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课文《拉萨古城》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的记叙文,其中对建筑物和环境因素的描写中大量的运用到了说明文的方式,老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例文,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寻找类似写作手法的文章进行对比,在选择文章的过程中,就无形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从节选章节拓展到阅读全书。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节选性质的,通常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某一章节。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切合实际的联系上下文,虽然对节选的内容知识有所掌握,但是作者想表达的实际意思并没有让学生完全掌握,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缺憾,还降低了全文的可读性和可借鉴性。 3.从课文拓展到作者的创作背景。小学语文的拓展性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有些课文要让学生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切身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地去分析作者创作时的相关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材料,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学生学习《自己的花让别人看》这一课时,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季羡林的经历以及当时的心境,更容易理解他在文中所透露的对于祖国人民的敬意以及思念之情,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内心的深处感悟这篇文章的深远意义以及作者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使阅读教学具有开放、创新的活力,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通过积极地尝试和探索,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使拓展性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坚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03):71-73。 [2]李小霞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8,(11):135-136。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当在100万字以上。根据这个目标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确立并实施了《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的课题研究,这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现状 期初,我通过家访、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通过了解,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少,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看书时间不到十分钟,阅读字数不到100字;阅读习惯非常差,每天坚持看书的不到1∕5。原因有以下几点:1、本班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还有部分家长工作忙,孩子缺乏管教,家庭缺乏读书的氛围;2、多数家庭家里图书少,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书阅读;3、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找准切入点,以课内带课外,指导拓展阅读。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这学期,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引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阅读类型有释疑解惑型、学法迁移型、比较鉴赏型、课外延伸型几种。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闰土的勇敢、聪明。我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对中年的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也许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很难,不过,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这一点我们做到了。 除了学生课外按老师要求自主阅读外,,我还根据第十一册课文八个不同主题,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文章印发成阅读材料,发放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如:学习第一组课文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感受大自然》等几篇文章,让学生从描写大自然的散文中大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完第二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乡愁》《山乡之路》,让学生感受与《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同样的思乡之情,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心情;学完第六组课文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存折》《奇迹的的名字叫父亲》《爱在拐弯处》等几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那伟大的父母之爱,懂得亲情的可贵,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运用。因此,我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做阅读记录卡,做手抄报、撰写阅读体会。一学

《千里跃进大别山》拓展阅读

举轻若重,举重若轻 ——记刘伯承和邓小平 谭一青 1992年,薄一波在“刘伯承诞辰100周年军事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这里,我还想插述一段周恩来同志和我的谈话。那是在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在闲聊中,恩来同志若有所思地问我: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小平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我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他摇摇头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看法。我未加思索地反问道:总理,你是老领导,又与他们相识甚早,你看呢?他爽然一笑:好啊!你又把问题原样奉还了。我也笑了:不是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吗?我们这叫‘解问还需提问人'嘛!恩来同志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我说: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恩来同志又问我: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未等我作答,他就讲开了自己的看法: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是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后来,我不时忆起恩来同志和我的这次谈话。我常想,一个领导干部要同时兼有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确很不容易。但从党的工作、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来说,却是必须同时具有,缺一不可。在进行战略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时,必须有‘举重若轻'的方法和气势,才能增强信心,当机立断,否则就可能迁延不决,贻误时机;而在决策以后,确定具体战术和具体措施时,则必须处处注意‘举轻若重',方能周密细致,扎实稳妥,否则,就可能出现疏漏,招致失误。能否善于掌握和运用这两种工作方法,是衡量我们工作中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刘伯承的“举轻若重”首先表现在他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作战准备上。在对待“作战任务”这个问题上,刘伯承指出,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首先要了解上级首长总的意图,了解上级首长给予自己的局部任务对整体任务的作用,才能在实际战斗中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以保证整体任务的完成”。对于给下级的任务,“要有重心而十分明确”,“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实际情况,发出适应情况的具体指示”。为了使部队准确地了解任务,他对发出的每一个战斗命令,总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他常说:“打仗这玩意,可不能马虎,一字之差也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整个战斗的成败。”他还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和范围所及,专门规定了基本命令与战斗命令、训令与命令的不同形式,以便于各级指挥员分类掌握和使用。他反对只凭想当然就投入战斗的草率行为。他曾尖锐地指出:“不仔细研究命令,不明确下达任务,那是犯罪行为。” 邓小平十分赞赏刘伯承的这种作风。他说:“伯承对上级命令和指示,从未粗枝大叶,总是读了又读,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加以实现。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检查,务使贯彻‘海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育同志们的口语。” 邓小平还说:“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刘伯承几乎每遇大战必做作战总结。在他的总结中,不仅总结我军自己的作战经验,而且善于总结敌人的作战规律。他所以能够常常出奇制胜,就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推理认识十分细致深入,故而能够用兵如神。七亘村战斗,重叠设伏,就是抓住了日军的骄横心理,以为我军决不敢再在原地打一仗的一般估计而设计的一场漂亮仗。当时,刘伯承曾说:“日军对我国的兵法是熟悉的,也懂得‘不得遵常'的用兵原则,我们要抓住日军迷信教条的心理,就在原来地方再次设伏。”著名的神头岭作战的伏击地点,是刘伯承亲自勘察决定的。该地山梁狭窄崎岖,不便于我兵力展开,有些同志认为不宜选作伏击战场。但是,刘伯承分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长亭古韵》、《剪纸》。 教学重难点: 1、在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互相交流,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与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图片,学生说出内容。教师继续播放搜集的有关本单元内容的图片,学生继续回答。 2、思考:刚才老师播放的图片有什么特点或者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 3、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他博大精深,灿烂夺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座巨大的宝库,不管是古老的儒学大家,还是流传的神话故事,不管是轻微的古代建筑还是绝美的古代绘画,他们都是这座宝库中耀眼的珍珠。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的大门,进一

步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蕴。 二、主题回顾,推荐文章 1、同学们,本单元文章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即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能不能看看这些文章介绍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2、教师与学生交流后总结:古老、独特 3、师生共同回忆,梳理: 《孔子拜师》: 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从语言、动作感受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盘古开天地》: 文章脉络清晰,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盘古开天辟地这一个神话故事,我们不仅体会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更是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赵州桥》: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缺乏生动,把一座雄伟、坚固和美观的赵州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由衷的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用生动的语言,精准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老的画卷,通过对话中内容的具体描述让我们懂得了“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全书”的艺术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拓展阅读研究形式、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结果及结论做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小课堂中课堂大课堂拓展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是在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申报立项的研 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我们学校于2002年3月向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申报立项,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近四年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总课 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 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从未来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和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针对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灌输,轻主体:重知识,轻文化:重课内,轻课外”等诸多弊病, 抓住“发展”与“创新”这一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立足于学生的协调发展与 可持续发展,以“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发展空间,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类环节”为发展策略,以“主体、内容、方法”三个方面为 评价要素,构建大学科教育框架,从而形成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 程教育理论体系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程理论体系机器教学操作系统。 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 延伸和补充。 我们要十分重视阅读,加强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 习惯。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 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读物,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老师作哪些指 导?结果我们发现: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我校 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全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

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一夜的工作》一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更好地体会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集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学生心理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二、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作者:————————————————————————————————日期: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

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做嫁衣。 四、拓展延伸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拓展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理解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开阔他们的眼界,利用拓展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教学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识记能力等重要课程教育形式之一。通过借鉴中外语文的教育经验,拓展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为课堂教学和习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通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因为相对于教材来说,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更加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其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没有考试的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态较放松。再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范围广,许多阅读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

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而阅读虽然在未对语法结构、词汇表达、中心思想提炼等做明显的要求,但拓展阅读通过阅读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的目的。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较强,对于一些如生字等问题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拓展阅读的一些经典语言的模仿和学习,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结构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拓展阅读的呈现形式多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阅读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语言的积累。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习作素材,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增加习作的亮点。 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大都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许多资料的选择也都渗透着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如在体验亲情的拓展阅读《妈妈的礼物》中,就渗透着丰富的母爱,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五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展示课

第8课时拓展阅读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略读方法,了解《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重要历史故事及人物。 2.学习多角度写读书感言,激发、培养学生读史书的兴趣。 3.学习按时代记忆历史的方法,继续养成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汇报交流,了解每阶段的主要历史故事及人物,初步学会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物、事件的看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与精读把握书籍内涵。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充分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部分,做好读书笔记。 2.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五千年对于宇宙是一瞬间,而对于中华民族却是一条漫长的历史长河,这条长河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沧海桑田、江山更替中,在狼烟四起、金戈铁马中,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上下五千年,谱写了一首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浩然正气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上下五千年》,走进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感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畅谈我们心中无尽的感言。 (二)回顾任务,概谈体会。 课前老师让大家阅读《上下五千年》(上古——秦汉)的故事,都读了吗? 有人说,读史书是枯燥无味的,你也这样认为吗?说说你的体会。 是啊,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不了解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不知道整个人类的命运及其发展过程,是多么遗憾的事! (三)提示抢答,整理检查 1.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感觉大家确实认真阅读了,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课件出示: (四)交流方法,提升认识。 说得真好!老师想听听,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内容的?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吗?介绍给大家。 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方法:(课件略) 2.时期记忆法。 板书:上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3.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节课我们就谈一谈各自的读书收获。 要求:表达清楚、学会聆听。 (五)分期汇报,分享收获。 让我们首先来到交流第一个时期: 上古时期 1.出示背景图,读了这个时期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补充。 3.小结:

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性阅读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性阅读的方法 作者:梁珠 来源:《新教育·(上旬)》 2020年第11期 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中心学校梁珠 阅读犹如蜜蜂采蜜,写作犹如蜜蜂酿蜜,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想要提高小学生的 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在阅读中抓住机会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并将拓展阅读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 小学阶段使用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 师在开展拓展性阅读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引导 学生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巩固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内容主题或作者主题等各种方式进行主题性拓展阅读。以六年级语文阅读链 接材料中《詹天佑》为例,该篇文章是以铁路建设为主题的,文章涉及到了詹天佑为中国铁路 建设所做的贡献。因此,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时,可以带领学生阅读《青藏铁路》《中国磁 悬浮铁路》《世界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等,让学生对中国的铁路发展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科学规划教学目标,进行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本以外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理解力等特 点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整体规划课外阅读。在对拓展阅读进行整体规划时,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并规划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比如在 高年级可以增加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有教育意义 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比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等。教师可以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针对不 同目标,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拓展性阅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更 能让学生的兴趣得以稳定发展。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小学阶段进行拓展性 阅读时,教师可以建立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比如可以举办读书读报、手抄报、讲故事、诗歌朗诵、话剧表 演等竞赛活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还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 的自觉性。 三、在教学环节中适时渗透拓展阅读 教师如果能够将拓展性阅读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效结合,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导入环节开展拓展阅读。导入环节是一节课中最主要环节之一,有效地导入能够及时抓 住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跟教学文章有关的素材进行阅读,比如在讲授《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和春天有关的诗歌、成语、散文等,让学 生充分了解春天的美丽。在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对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这样就会大大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拓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 秀山二小孔令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或重教材,无拓展;或把握不当,拓展过度,都达不到语文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打破机械的知识教学,打开拓展视野的窗口,立足教材,向课外拓展延伸,做好课外衔接,不仅能提高拓展阅读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努力构建课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课程标准还对每个学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把握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进行课阅读拓展,整合课外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架设一道联通课外学习的桥梁。如何做好课外衔接,让拓展阅读更有效呢? 一、抓好课前拓展阅读,指导学生课外搜集筛选资料。 1.教师要善于帮学生创设学习的期待,让学生对课前拓展阅读和搜集资料有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源泉所在,因此,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围绕教材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生到课外查阅资料的兴趣。如在学习三年级《恐龙》一文时,课前提出预习的问题:你对那一种恐龙最感兴趣?请收集它特有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去选择收集感兴趣的资料了。

2.指导学生从教材出发,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能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筛选资料。 一是以课题为拓展点,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学习《卢沟桥烽火》,就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二是以作者为主线,向同一作者的名著名篇辐射;学《莫泊桑拜师》,就让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莫泊桑的哪篇小说,或是喜欢他作品中的那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三是以课文容为基础,向相关容拓展。如学习《牛郎织女》,就让学生收集另外的一个民间故事,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3.指导学生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筛选资料。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好的的方法是课前拓展阅读的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外书中搜集资料,在网络中查阅资料,从生活中搜集资料。在筛选资料时指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字词理清信息和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信息。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上课时成为学生资料展示课,又能促使学生采用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二、课找准拓展点,拓展课外知识,丰富教材涵。 1.从课文题目入手,补充拓展。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中心”,要想更好的学习感悟课文,就要对题目有个全面的理解。对于学生难于理解或是不常见的词语,教

三年级上册同步拓展阅读word版本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诵读 色彩 一、词语锦囊 【含“想”的词语】 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浮想联翩意想不到朝思暮想 胡思乱想不堪设想痴心妄想冥思苦想非分之想 想方设法思前想后左思右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含“一……不”的词语】 一成不变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丝不苟一文不名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文不值一言不发一病不起一丝不挂一钱不值 【含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灰头土脸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苍白无力白发苍苍花红柳绿青黄不接白衣胜雪黑白分明碧海蓝天面黄肌瘦青山绿水飞黄腾达黄金万两五颜六色红口白牙五光十色白手起家白里透红平白无故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

【词语搭配】 茂盛的树木碧绿的蓝天浩瀚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大海娇艳的花朵闪烁的星星巍峨的大山蜿蜒的河流苍茫的隔壁洁白的云朵 二、名句展示。 【有关颜色的诗句】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优美比喻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优美拟人句】

1.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散步。 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3、老虎在树下打呼噜,睡懒觉。 4、.蝴蝶在空中跳舞。 三、经典诵读 1、冬天 (马云超) 大地的脸又脏又黑, 落叶给它洗脸搓坏了指头。 落叶不干了, 换成白雪给大地洗脸, 白雪的手冻在大地的脸上拿不下来了。 2、雪 (马云超) 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 这么冷的天 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 3、会飞的叶子 (钱万成) 说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诗文赏析]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园林知识]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7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9公顷)。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有永安寺、濠濮间、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 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近作者] 乔羽与“三” 乔羽这一生有三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十八年。直到参加革命,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第三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

关注拓展阅读,让语文课魅力无限

关注拓展阅读,让语文课魅力无限 发表时间:2013-12-13T15:59:39.530Z 来源:2014年2月总第161期供稿作者:白小香[导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拓展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呢? 白小香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064400 小学教育已步入新课程时代,但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只要课本,人文含量低”、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等诸多弊端,学生怕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头疼。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怎能学好语文?老师又怎能开掘学生的潜能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展拓展性阅读,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拓展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丰富教学内容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可向学生介绍老舍的名篇《茶馆》、《骆驼祥子》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关注旧社会的苦痛之中;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可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习《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还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就要善于选取相关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存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科研知识。如教学《隆中对》,可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再如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布置学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课文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使语文课充满魅力。 二、从多媒体手段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做到博览群书,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精彩图片进行阅读欣赏,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实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培养三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以其短小精悍、意蕴深邃、意境优美而著称于世,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风,怎样透过这篇文言小文展现在读者眼前呢?这可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可本校的学生大多数竟没有看到过莲花,于是我就从电影、电视的风光片中录下了一幕幕一池池娇美的莲花,配上音乐、朗读,制成了赏心悦目的电视散文。上课伊始,我就要领学生走进了美丽的莲花池,眼看着阵阵微风轻摇、朵朵莲花颔首,耳听着“中通正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那意境怎是一个“美”字所能形容呢! 网络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络上一起阅读喜欢的作品,一边阅读一边交流感受。大家一起了解作品中的人情百态,感受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滑稽的地方大家一起笑,悲伤的地方一起叹气,从此我们的阅读课已经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课堂上没有了冷漠的知识性分析,没有了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的框框,有的是学生自主的、动情的文本感受,有的是学生主动和作者沟通的心灵对话。 三、从语文活动入手加强拓展性阅读,让语文课充满魅力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当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求知火种的钥匙。布鲁纳说:“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而萨曼琪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可见语文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习告一段落,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展,不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也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劳动,提高了课堂效率,语文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语文拓展训练。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推敲”语言的习惯,文笔变得越来越通畅优美,还会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上有长足的进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