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名词解释1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2
圣德太子改革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圣德太子改革是指7世纪日本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它的主要推动者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被後人称为圣德太子(推古天皇第一子、聖德太子)。
圣德太子改革是历史上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转折点,它的实施为日本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以下是关于圣德太子改革的一些名词解释。
一、改革内容
1. 均田制:规定土地要按家庭人口数的多少进行分配。
2. 公地公民制:将官方所有的土地分给平民百姓耕种,同时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
3. 建立了专门的中央政府机构:律令制被採用,推行陪臣制度,官制逐渐清晰、固化。
4. 进行了科学、技术和宗教方面的改革:圣德太子将许多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文化、宗教和哲学思想引入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文化进步。
二、影响
1. 圣德太子改革在政治制度方面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夯实了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 在社会方面,圣德太子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财富的均衡分配,缓解了贫富差距。
3. 在文化方面,圣德太子改革促进了日本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为日本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之,圣德太子改革是日本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它不仅奠定了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而且推动了日本的文化和科技进步。
它也为今天的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阿拉伯图案:纹饰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灵魂,其代表性的纹样主要有:植物花卉纹、抽象的几何纹样、阿拉伯文字纹样等三大类B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
玻璃摩塞克: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邦克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C窣堵波:瘗(yì)埋佛陀或圣徒骸骨的半球形的建筑物。
草庵风茶室:由神僧倡导而来,受禅宗影响,以淡雅为目的,追求自然天成,多与野趣庭院结合,内外避免对称,小而求变。
D都铎风格: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时期的风格,因为当时正是英国都铎王朝,得名“都铎风格”(Tudor Style)。
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罗马叠柱式: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塔司干柱式或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
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
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EF帆拱: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在中厅四角抵住侧推力。
名词解释1、侯景之乱2、道光皇帝3、黄埔军校4、民国乡村建设运动5、五年计划6、婆罗门教7、加尔文8、俄国1861年改革9、甘地主义10、《马斯特里赫条约》11、维也纳体系12、朝贡体系13、伟大社会运动14、凯末尔改革15、北伐战争16、伊普味陈辞17、马可波罗游记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彼得一世改革20、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21、大汶口文化22、魏源23、国共合作24、双百方针25、十一届三中全会26、大流士改革27、英吉利共和国28、彼得一世改革29、考迪罗制30、古巴导弹危机31、西周分封制32、北魏孝文帝改革33、科举制34、鱼鳞图册35、洋务运动36、重庆谈判37、种姓制度38、大化改新39、宪章运动40、“冷战”41、哥白尼42、《水经注》43、洋务运动44、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45、武王伐纣46、代田法47、渤海国48、清末新政49、过渡时期总路线50、罗马法51、马丁·路德52、1884年柏林会议53、庄子54、律令格式55、百日维新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57、汉谟拉比法典58、1215大宪章59、三省六部制60、靖难之役61、《荷马史诗》62、英法百年战争6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4、晚期猿人65、大流士改革6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67、俾斯麦68、魏玛宪法69、莱克星顿的枪声70、查士丁尼71、共产国际72、欧洲共同体73、红山文化74、伦台诏75、驿传76、子口税77、光绪皇帝78、法币79、高等院校院系调整80、农业发展四十条81、殷墟82、新莽83、甲申政潮(甲申易枢之变)84、扫清灭洋85、《湘江评论》86、邓演达87、金银券改革88、“一边倒”89、埃赫那吞改革90、早期佛教91、封君臣制度92、什叶派93、七年战争94、热月政变95、五条誓文96、朝鲜三一起义97、富兰克林·罗斯福98、华沙条约组织99、人种100、图特摩斯三世101、乌鲁卡吉纳改革102、佛教103、诺曼征服104、奥托称帝105、莫斯科公园106、阿拔斯王朝107、航海条例108、考迪罗主义109、石原慎太郎110、赫鲁晓夫111、南方古猿112、米库古改革113、士师时代114、《吉尔伽米什与阿伽》115、色诺芬116、贝希斯吞铭文117、新时期革命118、吠陀119、什叶派120、晁衡121、李舜臣122、神圣罗马帝国123、金玺诏书124、伊凡雷帝125、人文主义126、耶稣会127、直立人128、金字塔时代129、大流士改革130、早期佛教131、哈拉巴文化132、早期基督教133、留里克王朝134、“抗议者”135、法兰西斯·培根136、《天朝田亩制度》137、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38、护法运动139、赫德140、萨拉丁141、加富尔142、工联主义143、伏尔泰144、考迪罗主义145、宁胡阏氏146、里金147、东南互保148、华北事变149、双百方针150、汉谟拉比法典151、《理想国》152、逊尼派153、戴里克先154、卡德纳斯改革155、腓特烈二世156、七年战争157、殖产兴业158、马克斯·韦伯159、梅特涅160、废藩置县161、爱德蒙·伯克162、加里波第。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暑假进度条已过一半,考历史学的同学们,知识点过完一遍了吗?今日给大家带来的干货是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第一弹来袭,快快收藏!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告缗2、南书房3、夷陵之战4、三饷加派5、推恩令6、圩田二、简答题1、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文化)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政治制度)3、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政治制度)三、材料分析题1、北宋官制特点分析(选官制度)2、科举制度(选官制度)3、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制度)第一章秦汉1、秦朝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答:历史条件:客观条件:(1)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2)长期的战乱,促使人民渴望统一;(3)县制在各国已经开始推广,已经形成的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的完成。
主观条件:(1)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促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强于列国;(2)秦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始皇和其臣子的不懈努力,为统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最终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第二,为各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第三,形成了大一统思想,为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四,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第五,秦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制度答:政治(1)建立皇帝制;(2)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立丞相,负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另外,设有九卿,与三公共同组成了秦朝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全国共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县尉、县丞,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司法。
中建史考研常背名词解释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
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
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
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个体。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59毫升,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
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
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晚期智人,计有属于8个个体的上下颚骨、牙齿和体骨化石,其中较完整的三具头骨,其体质与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说明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估计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
阪泉大战:相传黄帝时期,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在阪泉发生了大规模交战。
经三次的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获得胜利,初步建立的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阪泉之战是中华民族远祖炎黄二帝之间最著名的一次战役。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次战役后组成炎黄部落联盟,使黄帝取代炎帝。
禅让制:尧舜时期,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推举首领的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
马家浜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
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
早期有釜,晚期多鼎。
石器磨制较精。
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一种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400。
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南达苏皖北部,西到河南平顶山、偃师、郑州,北达辽东半岛。
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盛行三足和圈足器,早期全系手制,多红色,晚期出现轮制,多黑色和灰色。
早期只见单色黑彩,中期彩陶增多,红、白、黑、赭等色均有,几何纹是其彩陶的主要图案。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早期制造粗槽,中期以后磨制精致,并用琢钻和管钻法打孔。
装饰品做工精致,中期以后出现雕刻镶嵌技术。
葬式以俯身直肢为主,所土坑竖穴,晚期流行二层台结构。
早期出去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已确立父系家长制,出现贫富分化。
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以滕州北辛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到约公元前2400年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安徽北部等地区。
陶器多是轮制,少数手制,质料有细泥、细沙和粗沙三种;陶色有黑、灰、红和少数白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
除有素面磨光外,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等。
器形复杂,种类繁多,盛行三足、圈足或平底,常见器有盆、豆、杯、盘、罐、鼎、鬲等。
黑陶是最早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过去又有“黑陶文化”之称。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孔半月形石刀和石铲是此文化中出现的新工具。
居住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也有长方形,单间居多。
名词解释:(史前阶段)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
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
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至10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5万年;晚期大约距今4~5万年至1万年。
中石器时代A: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
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渔猎和采集,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
当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一些边远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
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井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中石器时代B:考古学分期中指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间的过渡时期。
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年代距今1.5万年至1万年。
中石器时代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
中石器时代的另一项成就就是开始驯养家畜,最早被驯养的是狗,狗成为猎人打猎时的有力助手,在当时人类的狩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石器时代文化,在欧洲南部以法国、西班牙的阿齐尔文化为代表(公元前9000~前8000年);北部以马格尔莫斯文化(公元前6000年)为代表,其分布范围是从波罗的海向西跨西北欧到英国。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指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
传统的观点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至4000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约10000年左右至7000年,中期距今为7000年至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
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云梦秦简: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五十五支,是首次发现的秦简。
简文以近似小篆的秦隶书写。
时代,早的为战国末年,晚的为秦始皇时代。
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二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为吏之道》、《日书》甲乙种,大部分是有关秦律,律文解释和治狱文书程式的记载,为研究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特别是法律制度,提供了丰富资料。
现在有《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云梦秦墓竹简》线装本,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从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也没能看到的秦朝法律文书,可以看到政府对农民剥削的情况和残酷的刑法等。
沙丘之变:秦始皇病死沙丘時少子胡亥與宦官趙高合謀篡奪帝位的事件秦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出巡到沙丘時病危,令趙高作書,命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回咸陽繼位。
始皇死後,趙高扣壓聖旨,陰謀唆使胡亥篡奪帝位。
遂脅迫李斯矯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迫令扶蘇自殺。
胡亥秘不發喪,回到咸陽後即位稱秦二世。
皇帝制: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
编户齐民:两汉对百姓的管理,由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
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白虎观会议: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
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
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
这种外贸政策也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虎门销烟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
直到6月25日,全部销毁干净。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
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
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
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
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
”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
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穿鼻草约》:琦善与义律签定的,《穿鼻草约》的内容是:(1)中国割让香港与英国,但中国得在香港设关收税,如在黄浦一样。
(2)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
(3)中、英官吏平等。
(4)广州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旬复市。
.“一二?九”运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地旗帜下,以极大地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年月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中共地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地到来,而年月在北平爆发地“一二?九”爱国运动,坚持校内罢课;成立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沿铁路下农村,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地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地到来.【解析】“一二?九”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光辉灿烂地一页,开创了青年运动与工农和民族解放战争结合地道路.这是国内人民抗日情绪地集中体现,是一个比较重要地知识点,考生应牢固掌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日本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地时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地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世纪年代趋于成熟,并在~年地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地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地必然产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大陆政策是日本侵略中国而采取地一项政策,复习时要注意与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台儿庄战役: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约九个联队,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地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其中北线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计划分两路南下,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板垣师团月中旬被打败,退守莒县待援.从月下旬起,矾谷师团猛攻台儿庄.月底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大大消耗了矶谷师团地实力.到月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地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地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军队地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万余人地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地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地斗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时期非常著名地战役之一,也是考查地热点之一,台儿庄战役毙敌万余人,捷报传遍全国.此役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地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地抗战热忱,振奋了民族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地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年月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月日中国军队主动撒出武汉止,历时约个半月.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地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地兵力达万余众,中国参战地部队则迭个师,约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度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地,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地战授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考生应注意到武汉会战地意义——武汉会战,虽然中国军队失守,但从战略意图上看,大量消耗了日军,实现了拖敌地目地,抵住了日军战略进攻势头,从此,中国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四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坚持华中抗战地人民军队.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省边界地区地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下辖个支队,共万余人.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地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考生应该注意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地重建——中共中央下令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另外回答本题地关键是对于地由来、发展,以及围绕它地重大地事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全国各抗日阶毁、阶层、团体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地基础上,年月日至月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地有华北、华南、华中及长江流域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地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钩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说: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地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地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在全国抗日救亡地大形势下成立地..国民参政会: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地一个咨询性质地机关.年月正式成立.月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地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地权力.遴选地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地代表.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通过了《拥护抗战建国纲领案》等决议案,发表了《国民参政会首次大会宣言》,并选举了驻会委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地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其进步作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地御用工具,终于年月宣告结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一宣言:年月日,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通称“八一宣言”.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地情况下,亡国灭种地大祸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问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地出钱,有枪地出枪,有粮地出粮,有力地出力,有专门技能地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地神圣事业而奋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八一宣言”是我党要求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地第一个文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地提出..福建事变:年“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企图使十九路军与红军两败俱伤.由于受中共关于合作抗日主张地影响,十九路军将领逐渐觉悟到与红军作战是没有出路地,又由于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厌恶内战、主张抗日地情绪地推动,年月日,十九路军将领陈铬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发表《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选李济深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福建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对外宣言》等文件及一系列政策法令,制定了福建人民政府地内外政策.福建人民政府即和工农红军签订了抗日作战协定.年月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福建人民政府在日蒋优势军队地围攻下终于失败,其领导人先后转赴香港.该政权以十九路军为中心,由国民党内外一批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地人士发起建立,是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方面抗日反蒋力量地一次重大集结和联合斗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百团大战: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投降危险,振奋抗日军民地信心,打破日军地封锁包围,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向日伪军发动地大规模主动进攻作战.百团大战经历了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月日开始,破坏和截断华北日军地交通线.在八路军打击下,正太路随即全线瘫痪,华北敌占地同蒲、平汉、德石、北宁等铁路也被切断.从月日开始,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是要消灭在变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地日军据点.在这一阶段中,除了华北以外,我苏、鲁、皖境内地八路军也都投入了作战,百团大战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扩大了第一阶段地战果.从月日起,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反击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地“扫荡”为主.到年月日,随着日军在各根据地“扫荡”地失败,历时三个半月地百团大战胜利结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百团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地形势下取得胜利地,具有重大地军事和政治意义.考生应重点总结一下这方面地意义,有出简答题或史料分析题地可能,还有对于百团大战地评价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可以重点关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皖南事变:年月日,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强令将在黄河以南地八路军、新四军于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中共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年月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地突然袭击.除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地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地高峰.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地回击,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同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地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地真相.年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剿共”地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地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君子事件:年月日凌晨,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七人地事件,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年月日,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七人.这一事件激起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地强烈抗议和谴责.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全国开展了广泛地营救运动.月日,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要求入狱与沈钧儒等人一起受监禁.“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于月日宣布具保释放沈钧儒等七人,并于年月最后撤销了起诉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延安整风: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地领导下,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地错误,使党地思想路线开始转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地轨道上来.但由于政治形势地迅速变化,对于“左”、右倾错误思想根源还没有彻底地清算.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地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地整风运动.年春,整风运动开始.这次整风运动地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贯彻地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团结一批评团结”地方式,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地目地.这次整风运动,使党地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地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地原则,树立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优良作风,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地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地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奎国地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析】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地比较重要地运动之一,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对于延安整风地背景、原因及其主要内容还有它地影响都要涉及,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力求做到全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学考研备考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尼布甲尼撒二世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
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
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
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
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
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
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着称。
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巴比伦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且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
他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太人的首领带回。
钧台之享名词解释历史考研钧台之享是夏朝初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夏启建立夏朝之后,他面临着诸多挑战。
钧台之享便是他巩固统治权威的一个关键举措。
钧台,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地点。
启在钧台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邀请众多诸侯前来参加。
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呀,它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在夏朝之前是部落联盟的禅让制,尧传舜,舜传禹,这种传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部落首领的贤能。
然而,到了禹传启的时候,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了世袭制。
这一转变可不是所有部落都能轻易接受的呀。
很多部落可能还秉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首领应该由大家推举贤能之人担任。
启深知自己面临的危机,所以他通过钧台之享来向诸侯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权威。
在钧台之享中,启以天子的身份招待诸侯。
他可能展示了夏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先进的文化礼仪等。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诸侯们来到钧台,看到盛大的场面,众多的士兵守卫,琳琅满目的食物和精美的器物。
这一切都在向诸侯们传达一个信息:夏朝的统治是稳固的,启作为君主是有能力统治他们的。
对于诸侯们来说,他们参加钧台之享也有着复杂的心理。
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夏朝的强大,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与夏朝的关系。
如果反抗,可能面临夏朝强大军事力量的打击。
另一方面,参加宴会也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启的统治地位。
这就如同在国际事务中,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后,周边小国需要重新审视与这个大国的外交关系一样。
钧台之享的意义还体现在对后世的影响上。
它标志着世袭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正式确立。
从此以后,这种君主世袭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它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权力传承的模式,使得权力在家族内部传承成为一种常态。
这一制度也促使了国家机器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君主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世袭统治,需要建立更加强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体系。
从文化角度来看,钧台之享也可能促进了不同部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宴会上,不同部落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带来了各自的风俗习惯、生产技术等。
世界近现代史考研名词解释拿破仑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
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
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
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西进运动北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扩张、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
美国独立后阻止移民西进的敕令,来自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涌向西部。
在西进运动过程中,出现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
1890年,西进运动正式结束。
西进运动使美国的领土增加到建国时的3倍以上,扩大了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普法战争德国完成统一的第三次王朝战争。
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邦国在法国支持下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
俾斯麦积极准备用兵法国。
1870年7月,战争爆发。
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
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历史学考研金文名词解释金文是指商、周时期的铭文和古代文献中的篆书文字。
它记录了古代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金文的研究对于历史学考研非常重要。
首先,金文是古代社会的书写方式之一。
在商代和周代,人们使用青铜器上的小刀、铲子等雕刻出图形和文字,记录祭祀、战争、贸易等重要事项。
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等重要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金文也是研究古代文字演变和篆书发展的重要材料。
金文中的字形、用字方式等反映了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学具有重要价值。
另外,金文也是篆书形成的重要预兆。
在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篆书特征的出现,这为后来的篆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金文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金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王国的管理制度、社会结构、信仰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金文中记载的祭祀活动、贸易往来等都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线索。
最后,金文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作为古代艺术的产物,金文在青铜器上刻画出优美的纹饰和雄浑的字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
从审美角度来研究金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艺术的特点。
综上所述,金文对于历史学考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也是研究古代文字演变和篆书发展的重要对象。
通过研究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历史。
同时,金文作为古代艺术的产物,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
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
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
这种外贸政策也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虎门销烟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
直到6月25日,全部销毁干净。
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嘉庆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
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
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
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
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
”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
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穿鼻草约》:琦善与义律签定的,《穿鼻草约》的内容是:(1)中国割让香港与英国,但中国得在香港设关收税,如在黄浦一样。
(2)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
(3)中、英官吏平等。
(4)广州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旬复市。
在英国方面,即时退还定海。
名词解释
1、法汉成帝时,氾胜之总结了一种新的耕种方法——区种法。
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把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区种法的使用说明西汉农业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设官收税。
但一些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
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决定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
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置专卖署,任命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的事物。
3、匈奴奴隶主贵族在战争中掠夺努力,也经常骚扰西汉的北部地区。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攻打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
汉高祖闻讯率30万大军亲征,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联系。
后来用了陈平的计策,像单于阏氏行贿才得脱险。
4、五均六筦公元10年,王莽改制实行五均、六筦制度。
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成为五均司市师。
五均官的任务是管理市场物价,收工商业税。
各地五均官在每一季度中月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为——市平。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
五均赊贷,加上政府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山泽税合称为五均六筦。
5、《史记》汉司马迁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3000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中心。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的零碎史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分别归类在一百多个人物的传记中,又总述了历史背景,在年表中排比年代。
全书体系完整,疏而不漏,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势,是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6、汉赋西汉的文学主要是汉赋和乐府诗,汉赋是从楚辞发展而来的一种长篇的韵文。
西汉的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骚体赋,汉初比较盛行;一种是散体大赋,形成于汉初,兴盛于武、昭、宣之世,并取代了骚体赋,是汉赋的代表。
汉赋是典型的宫廷文学,用华丽的辞藻和铺张的手法来堆砌丰富的词汇,描写西汉上层社会的繁华景象,是地主阶级的自我赞美,但形式呆板,词句艰深。
不过在形式和技巧上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影响。
7、《九章算术》是西汉以来许多数学家研究的结晶。
全书共分九个章,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解法。
其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
还有各种面积、体积的算法和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问题,以及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特别是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这部书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大。
它不仅在中国的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出版。
8、退功臣东汉初年,为了削夺中兴将帅的军权,刘秀适时提出了“退功臣进文吏”的人才战略。
其主要做法,一是封侯褒扬,给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褒奖建朝之功。
二是奉朝请,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就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
退功臣政策巧
妙地解决了皇帝任功臣吏职不能胜任,却因为昔日功劳无法真正用法律管理他们的问题。
对功臣的妥善安置是东汉王朝重建过程中的成功之举。
9、赋民和假民公田东汉初期由于人口锐减,为王朝缓和社会矛盾与恢复社会生产提供了大片荒芜无主的“公田”。
朝廷将大部分“公田”用于赋民和假民。
赋民公田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成为土体所有者,是向国家缴纳税负的自耕农。
假民公田是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接受假田的农民实际上是成了国家的佃农。
东南初期实行赋民公田或假民公田政策的目的都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
东汉初期赋民或假民公田还不完全只是荒芜之地,还包括有肥田,甚至有皇家园林之地,说明东汉王朝将此看成是安定社会和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这些措施使贫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行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同时增加了国家收入。
尽管在实施赋民公田和假民公田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常常进行掠夺,但对社会的进步仍具有进步意义。
10、度田东汉初年,人口与田地状况十分混乱,直接影响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公元39年刘秀下令“度田”,就是检核垦田户口。
度田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
由于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存在度田不实、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等问题。
由于度田官员惧怕或袒护豪右,没有具实检核豪强的田亩与户口数,将豪强隐瞒的田亩数与人口数转嫁给贫民,激发民怨。
度田制度的失败等于政府放弃了对土地的管制,使东汉土地私有化程度不再受任何限制地发展,地主田庄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并形成了古代中国从此以后地主管理农耕生产的主要形式。
不过度田制度仍整顿了田亩、户籍和赋税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