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书〈水浒传〉》作业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68 KB
- 文档页数:1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摘要:
一、水浒传概述
二、作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三、优秀案例分析
四、案例启示
正文:
一、水浒传概述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该书以宋江为首的108 位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梁山起义、抗击官府腐败,最终归顺朝廷的英勇事迹。
作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民间英雄们的侠义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作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水浒传》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名著的内容、人物、情节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优秀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针对《水浒传》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1.案例背景:选择《水浒传》中一个重要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案例目标:通过分析这个情节,让学生理解《水浒传》中人物性格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
3.案例步骤:
(1)学生阅读选定的情节,并对情节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进行梳理。
(2)学生分析这个情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林冲的忍辱负重、陆虞侯的狡猾奸诈等。
(3)学生探讨这个情节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官逼民反、江湖侠义等。
(4)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对情节中的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案例启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作业设计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水浒传作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三、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主题的作业设计2.案例二:以情节解析为主题的作业设计3.案例三:以文化背景研究为主题的作业设计四、优秀案例的优点和启示五、结语正文:一、引言《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文化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古典文学的推广和研究,因此,《水浒传》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有效地设计《水浒传》的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优秀的《水浒传》作业设计案例,来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水浒传》的作业设计。
二、水浒传作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水浒传》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水浒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主题的作业设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对其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案例二:以情节解析为主题的作业设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中的情节安排,了解其对作品主题的体现和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3.案例三:以文化背景研究为主题的作业设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研究《水浒传》的文化背景,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内涵。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基本知识。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魅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知识,引导students 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知识。
2. 课堂导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阅读: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水浒传》与其他名著的比较,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的影视剧版本,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武松打虎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
八、文学鉴赏1. 分析《水浒传》中的诗词、曲子,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掌握水浒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
1.阅读《水浒传》原著,撰写读书笔记。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完成人物关系图谱。
3.选取《水浒传》中的一段情节,进行文学评论。
4.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水浒传》中的主题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作业要求
1.读书笔记需涵盖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等内容。
2.人物关系图谱需清晰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
3.文学评论需结合所选情节,从文学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分析。
4.主题思想启示需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作业成果展示
1.读书笔记:学生需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交流阅读心得。
2.人物关系图谱:学生需在课堂展示自己绘制的人物关系图谱,并进行讲解。
3.文学评论:学生需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文学评论,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
交流。
4.主题思想启示:学生需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的
探讨。
五、作业评价
1.评价标准: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内容的完整性、思考的深度、表达的
清晰度等方面。
2.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和客观性。
3.反馈与改进:教师需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同时,学生也需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水浒传概述三、案例分析四、案例启示五、结语正文【引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该书以北宋末年民变领袖的事迹为主线,描绘了一群绿林好汉的生活。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水浒传》中一些优秀的作业设计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名著进行教学。
【水浒传概述】《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宋江领导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抗击官府腐败,最终归顺朝廷的英勇事迹。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他们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案例分析】1.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水浒传》中的角色,如宋江、林冲等,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组织读书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浒传》读书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3.创作故事新编:鼓励学生以《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4.分析社会背景:通过研究《水浒传》中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北宋末年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启示】《水浒传》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学名著,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通过对《水浒传》作业设计的优秀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水浒传作业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二、优秀案例分析
1.案例一:角色扮演
2.案例二:故事续写
3.案例三:主题辩论
三、作业设计的优点和启示
正文
一、水浒传作业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对《水浒传》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巨著,理解和体验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优秀案例分析
1.案例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形式。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从该角色的角度出发,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是故事的重新演绎,也可以是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想象。
2.案例二:故事续写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然后以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的发展。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
3.案例三:主题辩论
教师可以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些主题,比如“英雄”“义”“忠诚”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加深他们对《水浒传》主题的理解。
三、作业设计的优点和启示
《水浒传》的作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也能在写作和辩论中提升思维能力。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性,是非常优秀的作业设计案例。
对于教师来说,这个作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名著导读《水浒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浒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现实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
2. 请描述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体现的社会现实。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阅读《水浒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部编版语文九上《水浒传》导读作业“趣读”设计什么是趣读?可以理解为“有趣地读”,读出意趣、悟得理趣、品味美趣、培养兴趣、涵养志趣,不一而足,比之速读、精读等概念明确的阅读方法,可能更像一种沉浸阅读的体验形式。
趣读理念下,名著导读作业设计应秉承以导促读、以导助读的原则,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仅仅忠实于名著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单向线性地推演主观既定的阅读内容,而应抓住兴趣点,着力于引导学生在高度动机的情境创生中发现学习、自主学习,不断构筑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不断滋养精神生命,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和哲思感悟,最终将名著从厚读薄,又从薄读厚,成为主动“喝水”的人,成为求知若渴的人,成为饮水思“源”的人。
方法与步骤一、趣看版本国内通行版本主要有七十回本《第五才子书》(金批本)、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
据此设置思考作业:参看章节回目,你觉得为什么金圣叹先生要腰斩《水浒》?《水浒传》外译本主要有英译本《沼泽地里的歹徒》、德译本《强盗与士兵》、美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等。
据此,要求学生对比译名,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本,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兄弟情义,亦可从译名中的“歹徒”“强盗”等词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异质。
另外,节译本有《圣洁的寺院》《黄泥冈的袭击》等,可据此设计作业:这些节译本对应哪些回目?为什么这些章节能够脱颖而出?对比,是名著版本类作业的核心词,以期学生能从作业挑战中不断发现考究,认识到各版本的侧重点,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推而广之应用于其他名著版本的筛选中。
二、趣究命名首先是作品的命名。
可这样设置课堂思考作业:“水浒”是单纯的地名吗?为什么不叫《梁山传》?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从《江湖豪客传》更名为《忠义水浒传》?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修辞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去思考“水浒”的意蕴。
其次是人物的命名,包括姓名及诨号。
《水浒传》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3.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1.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2.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说起《水浒传》,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
前期,大家都通读了《水浒传》的故事,对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这部名著,相信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对《水浒传》产生许多新的认识。
有人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分别用一个动词来概括其特征,《西游记》是“走”,《三国演义》是“战”,《红楼梦》是“哭”,那《水浒传》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呢?那就是这个“打”字了。
二、检视阅读1.请同学们快速检视目录,找一找,包含“打”字的回目有多少?2.想一想,你对哪些打斗故事或情节有深刻的印象?三、比较阅读1.在有关《水浒传》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班级有多达19人表示不太喜欢读《水浒传》,其中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写的都是打打杀杀的内容,不太感兴趣。
这样一部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称赞“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的我国首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怎么会有那么多同学不喜欢读呢,这让老师很疑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比读,一起来思考“打”中有什么,探寻“打”字背后的深意。
2.通过调查发现,武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我们就从武松说开去。
首先一起来回顾武松的一生,你能完成下列情节的填空吗?结拜宋公明——景阳冈打虎——重逢武大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结拜十字坡——威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独火星——再逢及时雨——落草二龙山——聚义打青州——同归梁山泊——受招安征战——六和寺出家3.“打”几乎贯穿了武松的一生。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水浒传作业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人物关系梳理2.案例二:故事情节解读3.案例三:文学手法鉴赏三、作业设计策略讨论1.结合语文教材,拓展学习内容2.注重学生个性化解读3.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四、结论正文:一、引言《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
本文将分析一些优秀的水浒传作业设计案例,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水浒传作业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人物关系梳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分析梁山好汉之间的亲缘关系、师徒关系以及结义关系。
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关系。
2.案例二:故事情节解读教师选取了《水浒传》中的一些经典情节,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要求学生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案例三:文学手法鉴赏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文学手法,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并撰写文学评论。
这种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作业设计策略讨论1.结合语文教材,拓展学习内容在设计水浒传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语文教材的内容,将课堂所学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如此一来,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学生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见解。
3.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尝试创新作业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戏剧创作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作业中去。
四、结论通过分析优秀的水浒传作业设计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作业设计应注重结合课堂所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并创新作业形式。
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
(在歌声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
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
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九上阅读作业设计胡凤君作业目标:1、记住简单的作家作品知识。
2、通过阅读、记录,能复述出一些主要情节、典型事件。
并能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3、能说出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和绰号,并能简单分析其性格。
对一些内容或人物能够作出自己的评价。
作业内容:(一)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查资料补充材料: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
(重要内容摘抄下来并记住)(二)每周阅读《水浒》十回左右的内容。
每周设计作业如下: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不少于300字)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300字;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
(考虑到学生差异,第1项作业必做,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2、3项作业中任选其一来完成。
)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最后1周)1、分析人物形象,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林冲、武松、鲁智深、宋江等人物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作业形式:读书笔记展评“我眼中的×××”作文作业持续时间:2012年9月1号-----2012年11月1号作业评价方式:1、每周检查反馈第二项作业完成情况,优秀加2分,完成加1分。
2、完成作文加3分.3、按名著欣赏交流会表现分别加3、2、1分。
结果:汇总所得分数,加入学科过程评价。
并评出读书先进。
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摘要:一、引言- 介绍水浒传的基本信息- 阐述水浒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二、水浒传作业设计的意义- 分析水浒传作业设计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意义- 说明水浒传作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三、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水浒传人物分析- 介绍案例内容- 分析案例的教学方法及优点2.案例二:水浒传情节概括与评论- 介绍案例内容- 分析案例的教学方法及优点3.案例三:水浒传主题探讨- 介绍案例内容- 分析案例的教学方法及优点四、优秀案例的共同特点- 总结优秀案例的共同特点- 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影响五、结论- 总结水浒传作业设计优秀案例的意义- 对未来水浒传作业设计的展望正文:一、引言《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名《斗宋英杰传》,作者施耐庵。
作品以北宋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宋江、林冲、武松等梁山好汉起义抗暴的故事。
《水浒传》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水浒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水浒传作业设计的意义水浒传作业设计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完成水浒传相关的作业,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历史背景以及民间传说。
同时,水浒传作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三、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水浒传人物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阐述人物的出身、性格特点、人物经历以及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这个案例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2.案例二:水浒传情节概括与评论这个案例要求学生对《水浒传》中的某一情节进行概括,并对其进行评论。
学生需要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作品主题的体现以及作品结构的安排。
名著导读
——《水浒传》作业设计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_______,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他所使的武器是__________,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______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______,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__________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请你把武松打虎这一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叙述出来,并分析武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