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数学的画卷》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的读书笔记(通用25篇)数学的读书笔记 1最近,一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感触良多。
1、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给学生造成的损害。
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
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
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靠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好数学的。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2、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
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
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
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现行教材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问题,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教法死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小学数学教师》连续几年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
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死板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
万里同志指出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把数学画出来》读书分享1.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本超级有趣的书——《把数学画出来》。
别翻白眼啦,我知道一听到"数学"这两个字,你们可能就想打退堂鼓。
但是,相信我,这本书绝对会颠覆你对数学的印象!2. 想象一下,如果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那该多酷啊!这本书就是要带我们用画笔征服数学王国。
看,那些曾经让你头大的数学概念,现在都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和有趣的图案!3. 还记得那些让人昏昏欲睡的数学课吗?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公式,而你却在下面画小人儿。
现在好啦,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数学课上画画了!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画画不仅不是分心,反而是理解数学的好方法!4. 书中有一个超级有趣的例子。
它把分数比较变成了一场动物运动会。
想象一下,1/2和2/3在赛跑。
哪个会赢呢?书中把它们画成了两只小兔子,1/2的兔子跑了一半的距离,2/3的兔子跑了三分之二。
这样一看,哪个跑得更远就一目了然啦!5. 还有一次,书中把乘法变成了披萨派对。
3×4不再是冷冰冰的12,而是3个盘子,每个盘子上有4块披萨。
看着这么多香喷喷的披萨,就算是最讨厌数学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数一数吧?6. 你知道吗?这本书还把代数方程变成了侦探游戏!x不再是神秘莫测的未知数,而是一个躲在等号后面的小淘气。
我们要通过各种线索,一步步把它揪出来。
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福尔摩斯,是不是超级带感?7. 几何图形在这本书里也玩起了变装秀。
三角形戴上帽子变成了房子,圆形加上几条线就成了笑脸,正方形穿上裙子摇身一变成了机器人。
突然发现,原来几何图形也可以这么萌!8. 有一次,我正在看这本书,我妈走过来问:"你在看漫画书吗?"我得意地说:"不,我在学数学!"我妈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她说:"现在的数学书都这么有趣了吗?我们那时候可都是枯燥的公式。
"9.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它不仅让数学变得有趣,还让我们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翻开数学的画卷》内容简介读书心得;《翻开数学的画卷》本书由吴正宪老师主编,数字、符号、公式、定理在这里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数学画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情趣和活力。
选取了与小学数学有关的一些历史、名人趣事及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与古今中外数学家对话,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翻开数学的画卷》既是一本紧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文化读物,也是一本充满情趣的实用教学工具书。
目录第一部分数——多彩的计数历程人民币——人民币的变迁关系符号——巧妙而艺术的符号位置与方向——经纬下的世界分数——由“分”而生的数小数——有“点”的数世界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的单位智力博击乐园(一)——七巧板智力博击乐园(二)——数独第二部分负数——备受争议的数计量单位——从“斤斤计较”说起计算工具——神机与妙算统计——用数据说话平面图形数的整除——数学王国中的“贵族”概率——由“博彩”引发的数学思考简易方程——未知中的已知圆——象征完美和谐的图形立体图形——墓碑上的图形代数综述几何综述数学回眸(一)——《九章算术》数学回眸(二)——美丽的黄金比参考文献《翻开数学的画卷》读后感数学给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多的是理性思考。
但是通过读《翻开数学的画卷》这本书,我改变了看法。
它告诉我们数学和文史哲是相通的,数学教师要注重文学修养,并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感染力,寓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中,让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教学手段不再呆板,教学面孔不再冰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不会弱减。
其实,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充满魄力的学科,它的面纱一直在等待大家来揭开,一旦呈现出来,您就将被他常常吸引。
数学中的每个数字、符号都有着一个个富有色彩的美丽故事,但是对于这些故事我们数学老师又知道多少呢,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了。
所以,只有真正了解数学文化史,才会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不只是简单。
数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优秀10篇)数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篇1我是一名自认为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无论大小考试我都能考95分以上,同学们都说我在数学学习方面有天份,数学老师也很喜欢我,经常让我帮她做些事情。
那我是不是整天埋头苦学,到处培优呢?不是!我的学习任务是自选的,我想要去培优,也想要多做数学作业。
因为做所有的事情我都能快乐地去面对,反正是要做,干嘛不快乐地去做呢?比如说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当然,都在家认认真真地复习了!我呢?刚刚从妹妹家里玩了一趟回来,现正在看着电视呢,妈妈要阻止我?没门!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我只复习了一些平时爱粗心的问题,考试成绩果然不错!我自认为除了白罗兰,我就是全班数学第一!白罗兰现在是我的竞争对手,她比我强!重要的是她比我踏实,学习比我认真,也因为我太爱偷懒了!一道加法原理我却用了乘法原理做,结果错了,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我心中,我就是第一!我拥有了好的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我什么也做得了!我不喜欢那种太过谦虚的人,因为在这里,为什么要谦虚?一定要相信自己,没有任何困难能难住我,因为我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小考小玩,大考大玩。
不考不玩,注重平时。
事情尽量,一遍做好。
解答难题,公式运用。
学习主动,不要被动。
复杂难题,多做为妙。
快乐面对,任何事情。
相信自己,就是第一。
数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篇23月16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到育才学校去听课学习。
我听了两节数学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我的点滴体会。
一、收获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就应追求的境界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我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就应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
数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数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的读书笔记1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著),感触颇深。
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只有通过深入的揭示隐藏在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这就是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教师并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中又不仅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也应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获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从而“数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基本知识的掌握是途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的获取才是最终目的。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活动,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活动和过程是不能告诉的,只能参与和体验。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书本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真实感受,这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正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醒目的格言:“做过的,浃髓沦肌。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通用3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读书笔记摘抄(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在生活中,我们借助代数运算,解决了许多问题,使用代数运算找到了许多数学规律,获得了许多结论。
《初中运算教学策略》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代数运算的实际意义及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数学的代数运算里,数值计算过程比较直观,结果也很具体,而对于带有字母的代数式所进行的代数运算比较抽象,很多时候是一连串的符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代数运算就是对一系列字母、数字,按照运算规定做运算的过程。
看过这一部分以后,我发现原来的这种想法错了。
书中这样说到:一个代数运算是否正确主要看运算过程是否正确,而运算过程是否正确也就是运算者是否正确使用了相应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代数运算的实质就是依据运算法则、运算律做推理。
那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讲授代数运算这一部分呢?书中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明确代数运算基本技能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目标之间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开展训练;另一方面,应当舍弃一味机械训练的做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代数运算基本技能。
书中有很多教学案例,从《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关注对学生代数运算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关注对因式分解基本原理的理解,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
总之,代数运算的教学,不能将其简单定位成一个技能的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的意义、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习题,尤其是变型题,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相应的运算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第2篇: 数学读书笔记摘抄前段时间有幸目睹了来自江苏的华应龙老师到香市小学借班授课,初次见识了华老师上课的风采,在华老师甚感兴趣,在网上搜罗了有关华老师的视频、专着。
《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篇一《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哎呀,读完《把数学画出来》这本书,我真的是感触颇多呀!你说数学这玩意儿,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算来算去,头都大了。
但这本书,好家伙,居然让我有种“哇塞”的感觉!它告诉咱,数学还能画出来?这可太新奇了!我觉得吧,把数学画出来,就好像给了我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那些让人头疼的数学题,可能、也许通过画图,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比如说,书中讲的那些几何图形的例子,我以前就总是搞不懂,这线那角的,乱七八糟。
但当我跟着书里的思路,把图形画出来,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我就想,为啥以前老师没这么教我呢?不过呢,我又在想,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画出来解决呢?也许有些特别复杂的难题,画图也不一定好使吧?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路,让我对数学不再那么害怕,甚至有点小期待去试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以后我要是当老师,我也得这么教学生,让他们不再被数学折磨得死去活来。
哈哈,你们说,这能行不?篇二《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嘿!《把数学画出来》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总觉得数学就是那种冷冰冰、硬邦邦的东西,跟艺术啥的完全不搭边。
可这本书告诉我,错啦,大错特错!数学也能变得五彩斑斓、充满趣味。
我读着读着,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数学不再是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
比如说,讲到函数的时候,书里画的那些曲线,就像跳舞的线条,优美极了!我就在想啊,要是我早一点知道可以把数学画出来,那我之前的数学成绩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惨不忍睹啦?也许吧,谁知道呢!但至少现在,我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攻克数学的新武器。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画图这个方法很棒,但我觉得要真正掌握好也不容易。
毕竟,不是随便画画就能解决问题的,还得有技巧,有思路。
这可咋办?难道我要半途而废?那肯定不行!我得咬咬牙,坚持下去,说不定我就能成为数学小天才啦!说真的,这本书让我对数学的看法有了 180 度的大转弯。
《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篇一《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哎呀,读完《把数学画出来》这本书,我这心里可真是像开了锅一样,翻腾得厉害!说真的,一开始我心里犯嘀咕:数学?那不是一堆公式和数字吗?还能画出来?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真是太天真啦!书里说,数学就像一个藏在迷雾中的大怪兽,而画画就是那把能驱散迷雾的利剑。
也许你会觉得这说法有点夸张,可我觉得还真有那么点道理!比如说,以前那些让人头疼的几何图形,通过画画,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
这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有人打开了一盏明灯,哇塞,豁然开朗!我觉得吧,把数学画出来,可能是让那些对数学感到恐惧的同学重新爱上数学的神奇魔法。
我以前总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不就是算算算嘛。
但这本书让我知道,数学也可以很有趣,很有创意。
就像作者说的,数学不是死板的,它是活灵活现的。
不过呢,我也在想,是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画出来解决呢?也许有些超级复杂的难题,画画也不一定能行得通吧?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数学。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新世界的大门,这一路的发现真好!篇二《把数学画出来》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完《把数学画出来》的感受,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在想:“把数学画出来?这能行?数学可不是美术课!”但是,当我耐着性子读下去,我发现我错得离谱!你能想象吗?数学那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居然能用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出来。
这就好比原本冷冰冰的石头突然变成了闪闪发光的宝石!比如说,讲分数的时候,画个大蛋糕,切成几块,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也太神奇了吧!我不禁在想,要是我上学的时候就有这本书,那我的数学成绩说不定能好很多呢!也许我就不会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疼,不会觉得数学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画画能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依赖画画,而不去深入思考数学背后的逻辑呢?我觉得可能也不行。
四年级关于数学读书笔记10篇最简单
以下是10 篇四年级关于数学的简单读书笔记:
1. 今天读了《数学真有趣》这本书,我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用数学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 读了《数学王国历险记》,我了解到数学的历史和发展,数学是一门古老而不断进步的学科。
3. 我读了《数学的奥秘》,知道了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原理,例如几何、代数和统计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4. 通过阅读《数学故事集》,我明白了数学也可以很有趣!书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5. 《数学游戏》这本书告诉我,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和提高数学能力。
6. 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到很多伟大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对数学的贡献让我深受启发。
7. 《数学的挑战》这本书让我知道,学习数学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8. 阅读《数学的乐趣》后,我发现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它可以很有趣!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9. 读了《数学简史》,我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0. 我看了《数学与生活》,知道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希望这些读书笔记对你有所帮助!。
《翻开数学的画卷》读书笔记
《翻开数学的画卷》读书笔记
读完《翻开数学的画卷》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数学的美,数字、符号、公式、定理在这里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数学画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情趣和活力。
《翻开数学的画卷》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研究的成果之一,它是一本为了儿童教育的数学文化读物,与小学生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及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它充满浓郁情趣,又是一本介绍中外数学史实、故事的工具书。
全书选取了与小学数学有关的一些历史、名人趣事及数学故事,既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谰的数学世界,与古今中外数学家对话,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开了一扇窗;也可以帮助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该书既可以说是一本紧密结合小学
数学教学的数学文化读物,也可以说是一本充满情趣的实用教学工具书。
数学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它与“人、文、情”似乎根本就不相搭,“数学”和“人、文、情”就如磁铁的两极,前者靠理性思维,后者属形象思维,两者互相排斥。
然而历史上许多大数学家都有较好的文学修养。
笛卡尔对诗歌情有独钟,认为“诗是激情和想象力的产物”,诗人靠想象力让知识的种子迸发火花。
为马克思所敬仰的数学家莱布尼兹,从小对诗歌和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
他充分利用家中藏书,博古通今,为后来在哲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取得开创性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王子高斯在哥廷根大学就读期间,最喜好的两门学科是数学和语言,并终生保持对它们的爱好。
他大学一年级从图书馆所借阅的25本书中,人文学科类就占了20本。
正当作数学家还是语言学家的念头在脑中徘徊时,19岁的高斯成功地解决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从而坚定了从事教学研究的信念。
继高斯之后的伟大数学家柯西从小喜爱数学,当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时,他常会中断其他事,在本上算数画图。
华罗庚能诗
善文,所写的科普文章居高临下,通俗易懂,是值得后人效法的楷模。
苏步青自幼热爱旧体诗词,读过许多文史书籍。
他把诗词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靠它来调剂生活。
许宝综自幼即习古典文学,10岁后学作古文,文章言简意丰,功底非同寻常。
李国平不仅是中国的“复分析”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集《李国平诗选》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序言则是苏步青的一首颂诗:“名扬四海句清新,文字纵横如有神。
气吞长虹连广宇,力挥彩笔净凡尘。
东西南北径行遍,春夏秋冬人梦频。
拙我生平偏爱咏,输君珠玉得安贫。
”传为数坛佳话。
这些足可见数学和文史哲是相通的,其实,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充满着“人、文、情”的学科,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注重自身文学修养,并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感染力,寓抽象枯燥的数学理论于生动活泼的语言中,让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教学手段不再呆板,教学面孔不再冰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不会弱减。
数学“人、文、情”的面纱一直在等待我们来揭开,
一旦呈现出来,您就将被他深深吸引。
吴正宪老师的《翻开数学的画卷》一书,正是带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