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蛙心灌流(精)
- 格式:doc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6
目的原理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激素、神经递质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实验对象与用品大蛙或蟾蜍。
斯氏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等(试剂见实验项目)。
方法步骤(一)实验准备操作对蛙行双刺毁,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铁剪刀剪去胸壁,再用眼科剪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识别心脏动脉球、静脉窦(背面)等结构(图17-1A、B、C)。
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蛙心夹用线固定在蛙板上,松紧以动脉、心房、心室拉直呈水平位为合适。
于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一条棉线做一虚结备用。
把主动脉左支上端结扎,在近动脉球处剪一向心斜切口(注意要剪破血管内膜,每次心缩时有血自切口涌出,但不要把血管剪断。
剪口位置视套管尖端长度与心脏大小而定),左手用眼科镊提起切口缘,右手将注有任氏液的斯氏套管插入动脉干内,然后走手持左侧血管分支上的结扎线向外拉,右手将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把蛙心夹上的连线从固定物上取下,提起心尖,使心室与动脉球约呈100°-200°的钝角,然后当心室缩紧时把套管平直往心室方向推进。
当感觉套管进入心室后再把心尖放平,随即将套管稍向心室推进,调整合适位置,可见套管内液面随心跳而升降。
即将已作虚结之丝线把血管和套管固定起来,余线则扎于套管的玻璃小钩上,以免心脏滑脱。
提起套管,剪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和组织(注意勿损伤静脉窦及两心房),摘出心脏。
用任氏液洗去心内外的余血后,注入新鲜任氏液备用。
可在套管的下1/3处结一线作为标志,每次换任氏液时使液面与此线相平。
接好二道生理仪和机械-电换能器(图17-2)选用适当参数,待记录。
(二)实验项目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并分析其疏密、规律性、幅度、顶点及基线的含义。
2.温度的影响:把套管内换成4℃任氏液,同时作好标记,观察曲线变化,待效应明显后,即换入室温任氏液。
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项目。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作者: ————————————————————————————————日期:ﻩ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
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实验二蛙心灌流观察体液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原理]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内环境(如Na+,K+,Ca2+等的浓度及比例、pH值和温度),而内环境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
在体心脏还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速度加快,心率加快;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传导速度减慢,心率减慢。
将失去神经支配的离体心脏保持于适宜的理化环境中(如任氏液),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而改变任氏液的组成成分,离体心脏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用受体阻断剂阻断受体,则相应的受体不能发挥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内环境理化因素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重要作用,了解Na+,K+,Ca2+离子以及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剂)等激素对心脏活动的调节意义。
各种体液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来起作用。
钙离子浓度升高,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反之减弱。
[目的]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观察钠、钾、钙三种离子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观察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材料及设备]BL-420型生物机能试验系统,蛙,蛙心套管,蛙心夹,任氏液(与蛙心内环境相似的溶液),0.65%氯化钠,2%氯化钙,1%氯化钾,0.01%肾上腺素,0.0 1%乙酰胆碱,滴管,万能支架,张力换能器。
[方法及步骤](一)制备离体蛙心1.用探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2.蟾蜍固定。
将蟾蜍仰卧位固定于蛙板上。
3.打开蟾蜍胸腔。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游离、去掉胸骨,再用眼科剪剪开心包以暴露心脏。
4.蟾蜍心脏插管。
用小剪刀在主动脉的根部朝心室的方向剪一小口,以灌有任氏液的蛙心滴管的尖端,由此口插入动脉球。
然后将插管稍向后退,再转向心室中央的方向,插入心腔内。
如确实插入心室,即以另一线将动脉球与套管的尖端一起结扎固定,然后将结扎剩下的线头结扎在套管侧壁的小玻璃钩上,并固定之,以免心脏滑脱。
实验4-4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引言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是生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同种类的动物可以通过体表切口或开放胸骨来取出其心脏进行灌流。
而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心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
本实验将讲解如何进行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实验。
实验器材和试剂1.蛙类(建议使用大型蛙类)。
2.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包括:- 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含灌流缓冲液、温度控制器等)。
- 稳压泵。
3.灌流缓冲液,常用的为Tyrode's盐溶液。
实验步骤1. 先将离体心脏灌流系统检查一遍,保证各项设备均运转正常。
2. 杀死一只蛙类,立即进行解剖,取出心脏,并将其迅速转移到灌流装置中。
在移植心脏时应注意不损伤其血管和肌肉组织。
在灌流系统中,除了心脏,不能有其他生物组织残留。
3. 确认灌流系统中的灌流缓冲液温度为20~25℃。
在开始灌流之前,要先排除灌流管路中的空气。
4. 打开灌流泵,根据所选择的灌流缓冲液flow rate控制注入速度,一般建议在3~8ml/min。
确保满足心脏需求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灌流液输送到心脏内部。
5. 注入灌流缓冲液的同时,对心脏进行观察,确认心脏速率、收缩波幅度等生理特征。
6. 加入适当的药物来研究心脏对药物的反应性。
此时应读取每个添加药物后的心脏特征和响应(如速率、波幅等)。
7. 在实验结束时,切断灌流管路和心脏连接,灌流系统中的灌流液应该被排除并清洁。
结果和分析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可以观察心脏的生理学特征和对不同药物的反应,这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心脏的生理学机制。
在进行本实验时,需要注意不仅仅是心脏的特征,还要关注灌流流量和药物导致的生理反应。
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心脏节律不齐或收缩波幅度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灌流流量不足造成的。
而添加不同的药物,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心脏的调控机制,同时也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其心脏组织的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实验。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报告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报告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其中,离体器官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手段,通过将动物器官分离出来进行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项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探究心脏的工作原理和血液循环。
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注射器、导管等,材料则包括新鲜的蛙心和生理盐水。
在实验室的洁净台上,我们小心地将蛙心取出,并用生理盐水清洗,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灌流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蛙心放置在显微镜下,用显微镜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血管的分布。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心房、心室和动脉、静脉等。
然后,我们将准备好的生理盐水注入注射器中,并连接导管。
在注射器中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保持心脏的湿润,并确保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接下来,将导管插入心脏的主动脉,并将生理盐水缓慢地注入心脏内。
随着生理盐水的注入,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开始跳动,并将血液推送到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这一实验过程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心脏的工作原理,还帮助我们理解了血液循环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每次跳动都是由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控制。
心脏的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动脉中,而心室的舒张则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中。
这种有序的跳动和血液流动保证了氧气和养分的输送,维持了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除了观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流动,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心脏的特性和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生理盐水的浓度,观察心脏的反应。
我们还可以加入药物,以模拟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进一步研究心脏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探究血液循环的机制。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生理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人工灌流的方法,使离体蛙心在适宜的生理条件下保持正常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实验原理如下:1. 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
2. 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3. 通过改变灌流液中的离子浓度、pH值等理化因素,可以观察蛙心活动的变化,了解理化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与用品1. 实验对象:蟾蜍2. 实验用品:斯氏蛙心套管、蛙心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二道仪、任氏液、长滴管、铁支架、生理盐水、KCl溶液、CaCl2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将蟾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壁,暴露心脏。
用蛙心夹夹住蛙心尖部,固定在蛙板上。
2. 动脉插管:在主动脉分支下预埋一条棉线,结扎主动脉左支,剪一向心斜切口,插入斯氏蛙心套管,送入动脉球。
3. 连接实验装置:将蛙心套管与二道仪相连,记录蛙心活动。
4. 灌流液准备:配制正常灌流液(任氏液)和实验灌流液(分别含有不同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KCl溶液、CaCl2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5. 实验操作:a. 将蛙心置于正常灌流液中,观察蛙心活动,记录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b. 分别将蛙心置于不同实验灌流液中,观察蛙心活动的变化,记录心率、收缩幅度等指标。
c. 对比分析不同灌流液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灌流液条件下,蛙心以正常节律收缩和舒张,心率适中,收缩幅度适中。
2. 在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后,蛙心收缩幅度稍微减小,收缩力稍微减弱。
分析原因:相当于细胞外环境中缺乏Ca2+,动作电位2期Ca2+内流减少,胞浆中Ca2+减少,心肌收缩力降低。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原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生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在呼吸、循环、体温、神经影响等条件下灌注药物来研究心脏的生理与病理。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包括:离体蛙心、温度控制器、心肌收缩力检测仪、心室压力传感器等。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心肌细胞和心脏整体的生理特征和表现来进行。
心肌细胞存在动作电位和细胞内外环境的离子梯度。
当细胞外液体含有高钠离子、低钾离子、低钙离子时,心肌细胞能够进入顺应期,此时的心肌细胞无法被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
反之,钠离子的浓度降低,钾离子浓度提高,这时心肌细胞便处于易兴奋状态,钙离子通过轻微的电流而内流,而细胞摇摆起来,并随之产生动作电位。
当心脏收到神经作用、荷尔蒙、温度或其他外部因素时,心脏的血流动态和代谢需要作出反应。
例如,正常情况下,随着感知到体内血压过低的指令,自主神经系统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心脏,心脏由此加速并增强收缩力。
如果是在休息时进行实验,将变量固定和控制,以达到结构恒定、纯正、严谨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一只已经死亡的蛙,并取出其心脏。
将离体的心脏置于台架上,与灌注溶液流经同一管路。
2.将心脏中的血清和杂质用离体灌满心脏的冰冷盐水,以减小水力影响,同时又可维持心肌收缩。
然后放入恒温水浴盆中,设置体温为32度左右。
3.按照实验需要的药物和试剂与灌注保护液混合后,借水泵引入心室,以保证药物充分灌注到心脏。
为了控制在系统通道中的药物浓度和流速,我们需要在止回阀处实现液位控制和压力控制。
4.通过调整同步泵的速率和灌注药物的时间,可以控制心室的灌注压力和流动情况。
同时,使用心肌收缩力检测仪和心室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并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统计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总的来说,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可以更准确地研究心肌细胞和心脏整体对药物、环境、神经和代谢等不同条件的反应,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2. 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蛙心灌流实验是研究心肌细胞生理特性的常用方法。
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理化因素对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影响。
实验中,利用任氏液作为灌流液,维持蛙心的正常生理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心夹、任氏液、0.6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蛙板、蛙心夹、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棉线、套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蛙心标本:将蟾蜍放入装有冰块的容器中,使其昏迷。
在蟾蜍背部剪一小口,暴露心脏。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
将心脏与动脉分离,用任氏液冲洗,置于蛙心夹上。
2. 连接实验装置:将蛙心夹固定于支架上,连接张力传感器和计算机采集系统。
将任氏液滴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控制液面高度。
3. 观察正常蛙心活动: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观察蛙心在任氏液中的正常收缩和舒张活动。
4. 改变灌流液成分,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a. 以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b. 在灌流液中加入2%CaCl2溶液,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c. 在灌流液中加入1%KCl溶液,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d. 在灌流液中加入1:10000肾上腺素,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e. 在灌流液中加入1:10000乙酰胆碱,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f. 在灌流液中加入3%乳酸,观察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变化。
5. 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以0.65%NaCl溶液替换任氏液后,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稍微减小,表现为心跳频率和幅度降低。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
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3、2%CaCl2灌流4、 1%KCl灌流5、1:10000 E 灌流6、1:10000 Ach灌流7、心得安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3、具体软件操作: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溶液→任氏液清洗氏液清洗→2%CaCl2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图1 离体蛙心灌流表1 离体蛙心灌流数据记录六结果分析此实验说明心脏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离体心脏静脉窦还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有节律的兴奋和收缩。
体内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较为稳定,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器官维持正常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改变灌流的溶液,会引起心脏收缩的改变。
不同浓度乙醇灌流液对牛蛙离体心脏活动影响一、【目的要求】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探究不同浓度酒精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静脉内注入乙醇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乙醉对蟾蛤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牛蛙3只、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
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75%酒精(烧杯,量筒,滴瓶)。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牛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
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
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
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
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
实验七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一.目的要求:1.学习掌握离体蛙心灌流法;2.观察Na+、K+、Ca+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活动的特性,可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其特点,还可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或加入某些药物来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三.动物、器材和试剂:1.动物:蟾蜍2.器材:常有手术器械、蛙心夹、蛙心插管、张力换能器、滑轮、蛙盘、滴管、烧杯。
3.试剂:任氏液、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0乙酰胆碱溶液、300u/ml肝素溶液。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固定于蜡盘;2.暴露心脏,分离心脏周围的大血管。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距动脉圆锥2~3mm 处结扎。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打一活结备用。
在前、后腔静脉下穿一线,结扎,保留静脉窦。
用眼科剪在动脉圆锥前端,沿向心方向剪一斜口,然后将盛有少量任氏液-肝素溶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
当插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可用另一只手轻轻捏住心室,感觉插入位置,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壁堵住插管尖端)。
3.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的任氏液。
提起打活结的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插管扎紧,再将连线固定于插管的小钩上。
剪断结扎线以外的血管及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离体。
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灌流液不再有血液,至心室发白。
加入一定高度的任氏液,标记。
4.用蛙心夹夹住心室尖,接滑轮,固定于张力感受器。
5.连接仪器,调整初长度,开始实验。
在任氏液中加入几滴5%NaCl溶液,观察曲线变化,当曲线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灌洗液,用任氏液反复冲洗,至曲线恢复正常。
加任氏液至标记高度。
同法做CaCl2、KCl、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记录。
五.注意事项:1.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能用力过大,也不可强硬插入;2.插管时要防止凝血,需互相配合;3.扎插管时应扎紧,防止实验时滑出;4.液面高度应保持一致;5. 加药时应有前后对照;6. KCl 、乙酰胆碱的影响较剧烈,应注意快速清除。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观察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变化,
为心脏药理学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取新鲜的蛙心,进行离体灌流实验。
首先,将蛙心置于离体
心脏灌流装置中,通过主动脉插管进行心脏灌流。
然后,分别加入不同药物溶液,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观察心脏的生理变化。
实验过程中,记录心脏的心率、收缩力、舒张力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在加入肾上腺素后,观察到蛙心的心率明显增加,心脏收缩力增强,舒张力减弱;而在加入乙酰胆碱后,心率明显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舒张力增强。
这些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率的作用,而乙酰胆碱则具有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脏收缩力的作用。
实验讨论,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脏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模拟体
内环境,观察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变化。
本实验结果与心脏药理学理论相符,说明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能够为心脏药理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结论,通过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心脏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变化,验证了心脏药理学理论。
这为心脏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心脏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更多有效的心
脏药物,并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应用于心脏药理学研究的更多领域,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心脏药理学
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实验目的: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观察Na+、K+、Ca+、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
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
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
肾上腺素可以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加强,乙酰胆碱则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型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
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式套管)、套管夹、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钾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肝素。
四、实验步骤:1、斯氏蛙心插管法:(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
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
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
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
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
离体蛙心灌流
实验目的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方法;
观察钠、钾、钙三种离子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观察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
动物:蟾蜍
器材: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常用手术器械、任氏液、张力换能器、蛙心夹、0.65%NaCl 溶液、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5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乙酰胆碱溶液、300u/ml肝素溶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1、离体蛙心的制备:双毁髓→左主动脉结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活结备用→剪口,插
管(管内盛任氏液与肝素)→结扎备用线(套管+左右主动脉)→剪断动脉→结扎并剪断静脉。
2、固定套管并用任氏液换洗血液;进入RM6240系统。
3、观察并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4、向套管内分别加入以下溶液(0.65%NaCl溶液2d 、5%NaCl溶液2d 、1%KCl溶
液1-2d 、2%CaCl2溶液1d 、1:5000肾上腺素溶液1-2d 、1:10000乙酰胆碱溶液1-2d ),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
实验结果
此图为蛙心正常心搏曲线
此图为换入0.65% Nacl溶液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由波形图可知,Nacl可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导致心率曲线幅度减小。
此图为加入5%Nacl溶液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有波形图可知,向任氏液中加入5%Nacl之后心搏曲线的幅度大大降低。
此图为加入Kcl溶液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KCl导致心脏肌细胞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此图为加入Cacl2溶液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可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心率加快,导致心率曲线幅度由上图可知,CaCl
2
增加。
此图为加入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由波形图可知,肾上腺素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此图为加入乙酰胆碱后蛙心收缩曲线的变化
由上图可知,乙酰胆碱可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导致心率曲线幅度降低。
实验结果分析
离体蛙心仍可具有揭露性收缩,是因为作为蛙心正常起搏点的经脉都(其功能相当于人体心脏的窦房结)能产生自动节律,通过传导系统维持心脏的波动,心脏正常德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活动必须在适宜的礼花环境才能维持,一旦适宜的环境被干扰或破坏,心脏后东就会受到影响。
Na离子对心搏曲线的影响:0.65%NaCl对蟾蜍来说是等渗溶液,完全置换任氏液后,细胞外的Ca2+浓度,因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间Ca2+内流减少,故心肌细胞浆Ca2+浓度降低,因此心肌收缩力降低。
另外,细胞外K+浓度大大降低,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同样5%Nacl溶液可以使细胞外的Ca2+浓度大大降低,使得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间Ca2+内流减少,故心肌故心肌细胞浆Ca2+浓度降低,从而心肌收缩力大大降低,加之细胞外K+浓度大大降低,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K离子对心搏曲线的影响:细胞外[K+]↑时,对兴奋性的影响与其浓度升高的程度有关.当[K+]轻度或中度升高时,细胞内外[K+]梯度减小,K+外流力量减小,静息电位(RP)的绝对值减小,和阈电位(TP)的差值减小,细胞的兴奋性升高;当[K+]大幅度升高时, RP的绝对值减小到-55mv时,钠通道的开放效率降低,钠通道逐渐失活,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或丧失,严重时,可导致心肌停搏于舒张状态.此时,仅由Ca2+来构成动作电位,故上升支小而缓慢,使兴奋传导性降低.当细胞外[K+]↑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升高,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加速,平台期缩短,不应期也缩短.
高钾对心肌收缩功能有抑制作用.因为细胞外的钾和钙在细胞膜上有竞争性抑制,因此当膜外[K+]↑时,平台期内流的Ca2+减少,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难于升高,减小了Ca2+的兴奋-收缩偶联作用,从而减低了心肌的收缩能力.
Ca离子对心搏曲线的影响:细胞外Ca2+在心肌细胞膜上对Na+的内流有竞争性的抑制作用,称为膜屏障作用.因此,细胞外Ca2+浓度发生变化时,与Na+的内流和Ca2+的内流相关的电活动都将受到影响,而对静息电位则无明显作用.
当细胞外Ca2+浓度↑时,对Na+的屏障作用↑,由于这种抑制作用,触发Na+快速内流产生0期去极化就比较困难,即TP上移,从而与RP的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发生兴奋后,Na+内流的抑制则导致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降低,传导性下降.
Ca2+内流是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和快反应细胞2期的主要离子活动.当细胞外Ca2+浓度↑,使Ca2+内流加快,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传导性升高.
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升高,心室肌细胞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快;当细胞外Ca2+浓度过高时,心脏将停搏于收缩状态,称为钙僵直。
Ach对心搏曲线的影响: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抑制AC,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肌浆网释放的Ca2+减少,心肌的收缩力量减弱,心率减慢.乙酰胆碱与窦房结细胞膜上的Ikach通道结合,促进K+的外流,最大复极电位增大,自律性降低,此外还抑制4期的内向电流If,使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对心搏曲线的影响: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激活PKA和细胞内的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激活,动作电位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另外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4期的内向电流If,使心率加快.
在体内,心脏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肾
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心率加快;而迷走神经兴奋时,作用相反。
注意事项
1、制备蛙心标本时,勿伤静脉窦;
2、各溶液作用一旦出现,应立即用新鲜任氏液换洗,以免心肌受损,而且待心跳恢复
3、
3、正常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
4、蛙心插管内液面应保持恒定;
5、每次更换或滴加溶液必须做标记
班级:05 生科(2)班
姓名:钱尊磊(4050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