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4.44 MB
- 文档页数:108
多元协同合作供给: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
径
李杰;宋艳丽
【期刊名称】《贵州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4
【摘要】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已由“一元供给”转变为“多元供给”新格局。
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合作,导致多元供给主体的协作呈现零散、
碎片化特征,供给的三重失灵情况出现。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
立足多元供给格局,引入先进治理工具,建构多元协同合作供给模式,整合资源改变合作碎片化的特征,实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供给。
多元协同合作供给存在“去中心化”“去公共化”、供给效率低下、供给职责边界不清等问题,这会影响
该模式的良性运作,强化政府中心主导地位、合理完善激励制度、科学构建合作机制、清晰界定责权边界等措施,可解决多元协同合作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合作供给
共同体的最优能效。
【总页数】8页(P71-78)
【作者】李杰;宋艳丽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商学院人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4
【相关文献】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2.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协同供给中的政府内驱力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3.多元供给模式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4.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5.知识产权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书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配式结构施工深化设计要点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继续增长,对住房的需求也增加了。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住宅建筑过程中,有必要对住宅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住宅建筑质量。
在住宅项目中使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优势,不应低估。
作者研究并分析了在住宅项目中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将其应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提高住宅项目的质量并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措施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工作取得进一步进展,随着人口密度的整体增加,各地面临资源稀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无形中对建筑行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更新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设计,一出现就受到了整个行业的广泛关注。
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批量生产和集成安装是人们积极研究新建筑模型的主要成就,但我们还必须了解,装配式技术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并且需要不断发展,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创新应用。
1.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意义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的施工现场节省了许多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时间,优化了建筑结构,使人员和资源的安置更加合理和高效。
施工部门不需要处理建筑部件。
施工所需的零件可以同时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装配式建筑单位的优势尤其如下:(1)可以有效地节省资源。
这是因为装配式房屋的设计使用装配式的外墙板,从而减少了外墙的钢模板数量;阳台设计则使用了装配式的层压板,从而减少了阳台模板和架子材料的使用量。
同时,装配式组件的使用减少了整体组装操作的数量,并节省了大量资源。
(2)与传统住宅建筑相比,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组装外墙板时提供了备用的木砖。
当主体结构关闭时,可以立即进行外部密封操作,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并且可以提前插入房间的砌体中,进行室内装饰工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深化设计与生产工艺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逐渐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施工期长、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正是应对这些问题的一种现代化解决方案,其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热门趋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深化设计与生产工艺。
一、深化设计1.1 概念介绍深化设计是指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对建筑结构和构件进行更加详细全面的设计。
通过完善和精简构件形状、尺寸以及连接方式等关键参数,进一步提高构件之间的协调性和组装效率。
1.2 参数优化在深化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构件的参数进行优化。
例如,在钢结构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减小杆系及节点数量,减少钢材版块和焊接节点等;在预制混凝土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模块组合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1.3 BIM技术应用深化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将建筑结构、构件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完整呈现。
通过BIM技术,可以减少传统施工方式中存在的误差和冲突,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生产工艺2.1 设备改造与优化在装配式建筑生产工艺中,设备是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设备进行改造和优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混凝土预制构件领域,使用模板、支撑架等自动装置进行搅拌、灌注和挤压等操作,从而实现快速生产。
2.2 细分作业单元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将大型作业单元细分成小型作业单位。
这样可以实现任务的分解和特定流程的精确控制。
比如,在墙体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步骤拆分成钢筋预埋、混凝土浇筑、振捣等细分作业单元,并通过协同作业来加快施工进度。
2.3 质量控制在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用严格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检验手段,确保每个构件都达到设计要求,并通过超声波、射线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质量把关。
2.4 智能化生产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Y Y J K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
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干式节点进行连接时,此时结构的总体刚度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会有所降低,此类结构不属于装配整体式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的研究工作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对于高层建筑,本规程仅涉及了装配整体式结构。
【注意:干式连接暂未有成熟的技术规范。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
【该工艺适用于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纵筋的连接,是装配整体结构的关键技术。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通过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所用的金属套筒,通常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艺制造,简称灌浆套筒,包括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两种形式;前者两端钢筋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后者一端钢筋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钢钢筋采用非灌浆方式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
全灌浆套筒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5.4.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等连接方式。
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
当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规定。
JGJ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2.1.6灌浆料拌合物——灌浆料按规定比例加水搅拌后,具有规定流动性、早强、高强及硬化后微膨胀等性能的浆体。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随着BIM技术的大力推广,同时也加速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利用BIM标准化模型库,构建建筑三维模型,使得建筑在設计阶段更清晰、直观,可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避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标签:BIM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前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通过集约化管理及智能化设计,可为工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研究、应用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在结构设计实践中依然存在不足。
本文通过概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形式,提出相关深化设计要点,并基于BIM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进行应用。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介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事先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装配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结构。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能够基于标准化流程设计,将拟建建筑物拆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的预制混凝土标准化构件,再经过工厂化生产及运输,将其吊装至指定建筑部位,然后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可将相互拆分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拼装为整体式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二、设计原则(一)协同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比常规建筑一次结构设计多了一个深化设计环节,但深化设计与传统一次设计之间相互依赖和互为关联。
所谓“协同化”原则,除了包括与传统一次设计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之外,还要与整个设计、生产、施工和后期运维等环节的整体深度协同。
作为设计师,要充分考虑道路运输、生产制作、平面总体布局和机械现场吊装等相关因素的协同配合,将设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图纸准确性和一件一图在传统现浇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存在质量差、效率低以及浇筑方式不科学等弊端。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中,预制构件制作需要考虑钢筋配置、外观尺寸以及机电预埋、预埋件的安放等多个因素,其与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图纸分专业性表达形式有所区别,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件的深化设计要求必须做到“一件一图”,而且为了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性,相关设计要素等均需要尽可能体现在一张图纸中,以便生产人员无需二次理解图纸,即可根据BIM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及生产,由此可有效避免相关遗漏或者错误出现。
xxxxxx学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必填)《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是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
不仅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工程实际中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保证,是取得建设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相应的模块。
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是我院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下的一门课程,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是施工员、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等,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行业社会问卷调查及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研,本课程打破了传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教材的理论体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材编写思路,围绕就业岗位,基于实际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设计的内容和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
从基本识图能力到综合识图能力,从单向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逐步实现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层次提升。
根据以上行动领域,我们对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知识内分解,并按行动体系要求对原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必填)三、课程目标(必填)(一)总体目标课程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质,培养学生经济而合理地选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和正确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对常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空间想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