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6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3)认识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3)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文明的关系;(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分析;(3)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及其当代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2)提问:什么是早期国家?它与文明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条件;(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介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比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发展规律。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早期国家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经济和政治权力得到中央集权和拥有专门的统治机构管理的社会形态。
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口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食物生产技术的进步,人口得到较快的增长。
这使得单个部落的规模变得庞大,无法再继续依靠游牧或狩猎采集的方式维持生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部落开始分工合作,形成农业社会。
农业生产带来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使得人口继续增长,出现了大规模的聚居点。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也日益加剧,部落之间的冲突也变得常态化。
为了有效地管理人口和资源,部落开始选择一个集权的统治者,形成了早期的国家。
其次,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将自己生产的物品与他人进行交换。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和信息流通的中心。
在城市中,商人、手工业者和其他职业人士开始形成职业集团,形成繁荣的市场。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治安和资源管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开始寻求一种更集中的政治组织形式,形成早期国家。
最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也推动了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这种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成为了早期国家统一的基础。
在早期国家中,统治者通常通过宗教、宗族和神话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
同时,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也能够促进人们的团结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国家的形成、扩张、巩固、衰落和重组。
在国家的形成阶段,统治者通过征服或联盟的方式集中了政治和军事权力,建立了国家机器。
在扩张阶段,国家通过战争、征服和殖民来扩大领土和势力范围。
在巩固阶段,国家开始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在衰落阶段,国家面临内外部的挑战和问题,导致国家的衰退和解体。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包括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以及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夏商周的传说和部分历史事实。
但学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了解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了解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及其与原始社会的关系,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early state 的产生和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与更迭。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早期国家制度的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更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