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志祥自制简易灭火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自制泡沫灭火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材分析】《自制泡沫灭火器》这一实验是建立在课本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之上的。
这堂课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及混合后的变化;二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三是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及运用——自制泡沫灭火器;四是安全教育意识的贯穿。
这四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物质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对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学生有一定的不同的生活经验,对醋认识多些,对小苏打认识要少些,更不了解它们的混合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生活常识也不丰富,没有经验。
《自制泡沫灭火器》能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知识,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学会自制泡沫灭火器。
3.组织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的探究过程。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5.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的观察和阐述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2.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2.学会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准备】小苏打(食用碱)、白醋、口大的空塑料瓶一个、勺子一个、试管或无盖的小瓶一个、洗涤剂少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遇到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吗?(生:打电话、叫周围的人、用水灭火、用灭火器……)师:恩,同学们有很多办法,不错。
我们遇到了火灾首先不要慌,可以打119火警电话,还可以呼叫周围的大人前来救火。
有同学说可以用水来扑灭火,可以。
但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请注意,在救火的同时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看能不能用水来救火,因为如果是我们的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就不能用水了,一旦用水来扑,就有触电的危险。
关于兴趣实验教案二:DIY二氧化碳火灾灭火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同样得到了增加。
火灾作为一个十分危险的事件,不仅会给我们家庭和身边的人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火灾应急能力,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一些兴趣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用的灭火设备。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的DIY二氧化碳火灾灭火器。
1.实验介绍这个实验选择较为简单的材料,包括一个塞子、一支硬塑料管、一个塑料水管、少量烟火制品、工具包括匙子、剪刀、胶水等。
整个实验流程也非常直接,只需要将硬塑料管插入塞子,将塞子放进水管中,再将烟火制品放入硬塑料管内,将塞子封住,即可制作完成。
在使用时,只需要对准火源,将水管移动到距离火源10-15厘米的距离处,按下塞子,二氧化碳就会喷出,起到灭火的作用。
2.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灭火剂是二氧化碳,其原理是阻止火焰的氧化,从而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呈现出清洁、无色、无味和无毒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火灾。
采用硬塑料管来囊括燃烧物质,通过塞子来控制二氧化碳的释放,使火源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的二氧化碳。
3.实验教学目标本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火灾灭火器的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同时通过DIY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火灾应急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验教学过程4.1.实验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诸如硬塑料管、塑料水管、塞子、匙子、剪刀等材料,同时要对每个步骤的具体流程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演示,方便学生正常地完成这个实验。
4.2.实验环节(1)将硬塑料管插入塞子,并将塞子放进塑料水管内;(2)放入少量的烟火制品;(3)用胶水将塞子端口封住,确保喷出口足够密实;(4)测试板块,看看喷出的二氧化碳的效果是否合格;(5)实际操作,使用DIY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5.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切勿使用过量的烟火制品;在喷出二氧化碳后,不要用手或其他物品捂住喷嘴;不要在低空、封闭、通风差的地方进行实验;由于二氧化碳会降低氧气浓度,人员不要长时间待在实验现场。
自制简易灭火器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堂关于自制简易灭火器的课程。
在日常生活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而灭火器是我们对抗火灾的重要工具。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我们都能立即获得专业的灭火器,因此,了解如何自制简易灭火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以及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自制简易灭火器的方法和步骤。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教学重点:- 火灾的成因和危害。
- 简易灭火器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
教学准备:- 教学PPT。
- 制作简易灭火器所需的材料,如:塑料瓶、小苏打、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入火灾的危害性。
2. 讲解火灾的成因和危害:简要介绍火灾的常见原因,以及火灾对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威胁。
3. 介绍灭火器的原理:解释灭火器是如何通过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或中断燃烧链来实现灭火的。
4. 演示简易灭火器的制作:- 展示所需材料和工具。
- 逐步演示制作过程,包括将小苏打倒入塑料瓶,加入少量醋等步骤。
-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在制作过程中远离火源。
5.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简易灭火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讨论与分享:完成制作后,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
7. 总结:总结简易灭火器的制作要点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简易灭火器,并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灭火演示。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自制简易灭火器的技能,并在遇到火灾时能够冷静应对,正确使用灭火器。
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防火意识,预防火灾的发生。
谢谢大家的参与,下课。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灭火器实验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2.掌握使用灭火器的正确方法;3.了解灭火器的使用原理;4.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教学过程此次灭火器实验分为三个环节:理论知识讲解、灭火器练习操作和小结体会。
1.理论知识讲解我将介绍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让学生对灭火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灭火器练习操作接着是最重要的环节——实际操作。
我会用视频的方式进行灭火器操作的演示,然后请学生上前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在操作环节中,我将放置不同种类的灭火器,让学生实际操作。
如:水基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让学生扫除不同种类的火源,掌握不同种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小结体会我将对整个灭火器实验课程进行回顾,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应对意外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准备1.视频素材;2.灭火器及配备;3.实验室及安全设施。
四、教学评估通过本次灭火器实验课,我将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包括灭火器种类及使用方法的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就是在学生操作使用灭火器时,对其操作的正确性和使用方法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五、教学反思本次灭火器实验课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实践。
学生在实际的灭火器操作中获取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还对他们在面对意外时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灭火器实验课程的设计,我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将来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小小灭火器》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趣味实验——小小灭火器二、授课对象:1至3年级学生三、背景分析:通过小学以前的启蒙知识教育,学生们都基本认火,也都知道火灾事件及灭火器等事物。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游戏,让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助燃的知识与基本理解二氧化碳灭火原理;(2)了解火灾防范知识和安全用火知识,懂得火灾逃生方法及自救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让学生对氧气助燃和二氧化碳灭火有一个基本概念;(2)通过角色扮演的消防演练游戏让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火等物质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火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双重作用,即便利与危害;(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助燃和二氧化碳灭火两个实验;(2)实验原理知识讲解;(3)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对实验原理进一步阐述与理解;(4)借由此次实验普及火灾防范知识和安全用火知识,火灾逃生方法及自救方法。
2.教学难点:(1)有一个生动的引入,引起学生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2)确保实验成功率,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讲解时,学生难以理解,应尽量采用通俗生动语言描述,多使用形象比喻;(4)保证整个课堂的活跃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四、课前准备:1.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双氧水,二氧化锰(或者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纸片、两个烧杯、一根蜡烛、适量碳酸钠和食醋;2.呼应课堂的图片、视频(关于灭火器灭火和火灾自救);3.准备引入课堂内容和随堂小测的问题;4.准备用于奖励的小礼物(例如小糖果之类)。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8min)师:观看一段关于火的视频。
火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利还是有弊?生:有利也有弊。
利:煮饭、取暖;弊:火灾,烧伤……师:生活中遇到着火你会怎么办?生:用水、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灭火器究竟是怎样灭火的呢?(二)实验过程(12min)师: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小班科学教案自制灭火器1. 引言自制灭火器是一种有趣且实用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了解火灾防范和应对的方法,培养其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制作灭火器的过程,幼儿能够深入理解灭火器的原理和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实验目标通过制作灭火器的实验,让幼儿:- 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防范知识;- 掌握自制灭火器的原理和方法;- 培养安全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实验材料- 塑料瓶(500毫升以上容量)- 醋- 小苏打粉- 纸巾或细布- 塑料袋- 安全手套和眼镜- 水- 尺子- 针或钢丝4.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 将醋倒入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小苏打粉;- 将塑料袋拉紧,用针或钢丝在底部扎几个小孔;- 将纸巾或细布剪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步骤2:组装灭火器- 将纸巾或细布块放入塑料瓶口,盖紧瓶盖;- 将塑料袋套在瓶口上,用橡皮筋或细线固定。
步骤3:实验演示- 在安全的地方,将灭火器成品放在容易燃烧的物体旁边;- 轻轻捏住塑料袋,使其中的醋和小苏打粉混合;- 观察灭火器喷出的变化和效果。
5.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的原理类似于家庭常用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醋和小苏打粉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我们捏住塑料袋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针孔逸出,并迅速扩散到外部空气中。
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容易将空气中的氧气排走,有效抑制火焰的燃烧。
6. 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这个实验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在进行实验前,提醒幼儿戴上安全手套和眼镜,以防止醋和小苏打粉溅到眼睛或皮肤上;- 实验地点应选择开阔、通风的地方,避免在室内封闭环境下进行;- 幼儿应与火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操作。
7.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演示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它对火焰的灭熄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灭火器的原理,并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自制灭火器幼儿园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自制灭火器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
2.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自制灭火器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3.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PPT:介绍火灾的危害性和基本的灭火知识。
2.食用苏打粉、塑料瓶、白醋、小漏斗、纸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呈现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灾的危害性的思考和讨论。
2.观看PPT,简单介绍火灾的危害性和基本的灭火知识。
二、讲解自制灭火器的原理(10分钟)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碱性物质(如食用苏打粉)和酸性物质(如白醋)相遇产生化学反应释放气体(二氧化碳)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能够灭火?三、制作自制灭火器(20分钟)1.分发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指导学生制作自制灭火器的步骤:a.将食用苏打粉倒入塑料瓶中,约半瓶满。
b.使用小漏斗将白醋加入苏打粉中,注意不要加得过多。
c.立即盖上塑料瓶的瓶盖,迅速把瓶子倒过来,使白醋和苏打粉充分接触。
d.观察气体通过瓶口冒出来的情况。
四、实验演示及小结(10分钟)1.随机选取一组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2.导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气体的冒出,说明火灾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扑灭火焰。
3.学生归纳实验结果,总结自制灭火器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制灭火器能够用在哪些场景中?如何正确使用自制灭火器?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
六、实践应用(15分钟)1.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场景进行自制灭火器的实践应用。
2.师生共同观察、指导学生使用自制灭火器进行扑灭火箭模型的火焰。
3.学生自由展示实践结果。
七、小结反思(5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自制灭火器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灭火的重要性和掌握基本灭火知识的必要性。
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探究其他制作自制灭火器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应用。
中班科学教案自制灭火器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原因;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3.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4.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简易灭火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幼儿科学绘本、模拟火灾实验器材、收集可用材料(如小瓶、小喷壶、水、食盐、小漏斗等);2.幼儿准备:围裙、室内火警演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兴趣,了解火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本幼儿科学绘本来引发幼儿对火灾问题的兴趣,可以选择较为生动有趣的科普绘本,介绍火灾的危害、火灾的原因、火灾的扑救方法等。
教师以情境的方式讲解,提问幼儿:你们知道火灾有什么危害吗?火灾是如何发生的呢?2.目标讲解(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教师将本节课的目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自制简易灭火器,来帮助我们应对火灾危险。
3.实践操作(模拟火灾实验)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火灾和灭火器的原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火灾实验器材,如灯光、火苗等,进行室内火警演习,让幼儿亲身体验火灾的危险性。
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教幼儿使用小瓶、小喷壶、水、食盐、小漏斗等材料制作简易灭火器,并向他们解释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合作探究(幼儿合作制作灭火器)分小组让幼儿进行合作制作灭火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材料,如小瓶、小喷壶、水、食盐、小漏斗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理解,进行材料的选择和组合,从而制作出一个自己的简易灭火器。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相互帮助、交流,并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灭火器,体验灭火的过程。
5.展示分享(小组展示自制灭火器)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灭火器,通过口头描述和实际操作,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评价其他小组的灭火器设计,并进行互动交流。
6.总结(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做个简单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重点强调自制灭火器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并提醒幼儿:在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报警并请成人帮助,不要急躁、冒进。
《自制简易灭火器》教学设计
执教:青云小学
楼志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对灭火原理的理解,知道在生活中大都采用降低温度与隔离空气的方法来灭火。
2.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与气体能灭火。
3.知道简易灭火器的制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灭火器的制作,测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2.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概括和分析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不同的火灾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教学重难点】简易灭火器的制作步骤及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微视频、灭火小知识阅读卡、炭火
学生准备:小苏打、白醋、灭火器模拟实验瓶、烧杯、水槽、白纸、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微视频学习,了解燃烧三要素,知道灭火方法。
通过视频学习,总结概括燃烧三要素及相应的灭火方法。
(二)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自制简易灭火器
1.通过视频学习,我们知道灭火的方式有三种。
在现实火灾中,人们大多会采取哪些方法来灭火呢?
引导学生一般不会采用移除易燃物这种灭火方法,今天我们就利用降低温度和隔离空气的方法来灭火。
2.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灭火的镜头,一般情况下,人们拿什么物质来降低易燃物的温度的?(水或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液体)
3. 灭火器中的灭火物质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喷射到火苗上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是利用高压气体把灭火物质喷向火苗的。
我们需要高压气体,气体怎样来呢?导出: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4. 打开灭火器模拟实验瓶,根据表格的提示,1号灭火器分别放什么物质?2号灭火器分别放什么物质?(学生交流讨论)
5.学生完成灭火器的制作。
6.灭火器如何使用?(颠倒、摇晃,不要用手挤压)
7.操场上试验,记录表格。
(四)总结反馈,交流失败与成功的经验
1.每个小组认为几号灭火器效果好些,为什么效果好?
2.灭火器中有残留物质,浪费,怎样配比合理?
3.回顾灭火的方法,利用小苏打与白醋混合,结合了那些灭火的方法。
3.对于生活中不同的火灾,我们是否都可以这种方法来灭火?(不同的火灾用不同的灭火方法)
板书设计
1.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燃点)——降低温度
燃烧 2.充足的空气(氧气)————隔绝空气灭火
3.易燃物————移除易燃物
不同编号灭火器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