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2.50 KB
- 文档页数:30
教学点评本节课准确把握了章起始课的定位,紧紧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的问题展开,从同学自己演绎情境剧引入,巧妙引发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数学情景递进探究,通过动态的串知成链,很好的完成了全章的知识框架结构图,既体现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的自然生成过程,又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吻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堂课体现了如下特色: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本节课开始,是同学们自己表演的一出情景剧,剧情生活化,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的提出、探究,再引出今天的课题也就水到渠成。
2.积极倡导探究教学,动态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本节课中的定义概念,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认知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让学生“发现”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事情,教师都没有包办代替,坚决让学生自己做。
比如对开场故事情境的演绎,对逻辑历史的收集整理,之后对课堂中一环接一环的思考,都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标准及对核心素养的渗透,而且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处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整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和逻辑历史的展示说明逻辑研究的意义(为什么学),然后对两个命题层层递进式的逐步探究,将常用逻辑用语研究的内容(学什么),常用逻辑用语研究的方式(怎么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然有序的展现出来。
有效破解了章起始课因知识繁多,内容庞杂而难于整合这一教学难题。
在实际处理中注重度的把握,保证学生基础支撑,但也避免一叶障目失去起始课应有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意义,而且对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知识框架有了大致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逻辑用语的主要特点及学习方法有了初步感知,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唤起了学生对本章学习的强烈期待。
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会使用这两个逻辑词联结得到新命题并能判断其真假;(2)通过熟悉的物理知识理解逻辑词,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学习重难点:含逻辑词的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判断.正确使用逻辑词表述相关数学内容.一.引入新课情境1、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引入: 2 面的例子吗?问题2:若用符号p 表示命题(1),q 表示命题(2),那么命题(3)该如何表示?定义: 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
读作 。
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
读作 。
情境2、逻辑联结词“且”、“或”与集合运算的关系: 问题3:回顾集合中交集、并集的定义: A B = , A B = . 情境3、逻辑联结词“且”、“或”与电路原理的关系:(“且”门电路) (“或”门电路)问题4:电路中开关的开合与灯的亮灭的关系与真值表中命题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相通之处吗?你是不是进一步理解了“且”、“或”的含义.问题5:你能判断每组中三个命题的真假吗? 命题(3)的真假与命题(1)(2)有何关 系?试总结它们的规律,填入右表:二.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 (1)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 (2)23≥;(3)方程0)3()2x =--x (的解是2=x 或3=x ; 练习:分别用“p 或q ”“p 且q ”填空.(1)命题“15能被3或5整除”是________形式;(2)命题“李强是高一学生,也是共青团员”是________形式.例2 :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p :2是偶数; q :3不是质数.(2)p :平行直线没有交点; q :异面直线没有交点. (3)p :35是4的倍数; q :35是6的倍数.例3:用逻辑联结词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2)1和2都是质数; (3)75≥;练习:指出下列命题中的“p ∧q”、 “p ∨q”的真假: (1) P :3是13的约数,q :3是方程x 2-4x+3=0的解; (2) P :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q :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相等; (3) P :1,q :例4:已知命题p :方程012=++mx x 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数根; 命题q :方程01)2(442=+-+x m x 无实数根. 若“q p ∧”为假命题,“q p ∨”为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p1.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学习目标:了解逻辑联结词“非”的含义,会使用这两个逻辑词联结得到新命题并能判断其真假.学习重难点:如何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一.引入新课情境1、逻辑联结词“非”的引入: 同学们观察下列两组中的两个命题:问题1:每组中的两个命题有什么关系?试举出几例与同学交流?问题2:若用符号p 表示命题(1),那么命题(2)该如何表示?归纳定义: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