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则离子方程式的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则离子方程式的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则离子方程式的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则离子方程式的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则离子方程式课堂教学的启示

——有效运用比较性的先行组织者

浙江省玉城中学刘瑞东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少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考试结果是全军覆没!在后来的备课组考试分析会上,各位老师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本人汇集了各位老师的“反思”材料(见【教师的反思】)。刚好课题组负责人祁雪莉老师要我设计一节关于运用“先行组织者”来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课,并要参与听课、评课。因此本人由此产生了灵感。设计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流程如下(见图3-1-5)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结果,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

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通过先行组织者,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迁移,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先行组织者是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运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深化,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合理、主动建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先行组织者,促进学生主动、有意义的学习;同时应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

【教师的反思】

反思一:化学概念的建立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随着学生学识素养的增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更需要循序渐进,一步到位的做法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对于初学离子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该知识点显然过难,即使到高三,仍会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难以正确书写。

反思二: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是贯穿高中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对离子方程式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对其理解也会逐渐提升。在高一第一章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反应,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基本书写要求,学会写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补充,来完善,来提升,从而不断强化,才能完成较复杂的离子方程书写。

反思三:教学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本节教学时,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即使增加了限定定量条件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显然教学效果是差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达不成教学目标的原因最主要是该部分内容与学生基础不适应,脱离了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最近发展区。

反思四: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存在着过度学习现象。高一化学特别是第一章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都属于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这些内容都要在今后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一步到位显然是违反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这种做法其收效必定甚微。造成这种过度学习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我们选择的学生练习要求和阶段测试过高有密切联系,它将导致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过分拓展,没有考虑知识的可接受性和延续性。

反思五:阶段测试要求过高,题目过难,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毫无意义地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这种追求一步到位的考查把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压下去,认

为化学太难学,使学生的信心受到伤害,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愿望。

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结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小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SO42- + Ba2+ == BaSO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 + N a2CO3 = CaCO3↓ + 2NaCl CO32- + Ca2+== CaCO3↓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O32- + 2H+== CO2↑+ H2O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 2Cu + CO2↑ 5、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4Na+O2=2Na2O 2Na+O2 Na2O2 Cl2 +2Na 2NaCl 6、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2Na + 2H2O == 2Na+ + 2OH-+ H2↑ 7、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2Na2O+O2 2Na2O2 Na2O+H2O=2NaOH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8、过氧化钠的主要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9、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Cl2 +H2 2HCl (或光照) 3Cl2 +2P 2PCl3 Cl2 +PCl3 PCl5 3Cl2 +2Fe 2FeCl3 Cl2 +2Na 2NaCl Cl2+Cu CuCl2 Cl2 +2FeCl2 =2FeCl3 Cl2 + 2Fe2+ == 2Fe3+ + 2Cl- 2Cl2+2NaBr=2NaCl+Br2 Cl2 + 2KI =2KCl + I2 Cl2 + 2I- == 2Cl - + I2 Cl2+H2O=HCl +HClO Cl2 + H2O == Cl- + H+ + HClO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 SO2 + 2H2O == 2Cl- + SO42- + 4H+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10、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2Fe + 3Cl2 2FeCl3 3Fe + 2O2 Fe3O4 Fe + S FeS 3Fe+4H2O(g) 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2H+ = Fe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Fe + Cu2+ = Fe2+ + Cu 4Fe(OH)2 + O2 + 2H2O == 4 Fe(OH)3 2Fe(OH)3 Fe2O3+3H2O 2FeCl2 + Cl2=2FeCl3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小学三年级下期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期数学教学总结 一学期来,在教学上留下很多遗憾:一是高估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感觉无法理解像4+7=11这样的题目竟然一大部分的学生不会做。二是课堂纪律掌控得不如人意,不能像对六年级学生那般策略实行,34名学生奶声奶气地一声响起就炸开了锅,让人的耳膜狂受打击。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小学三年级下期数学教学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1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 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

涉及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与量有关的离方。 ⑴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OH-+CO2==CO32-+2H2O ⑵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HCO3- ⑶B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HCO3-+Ba2++OH-=BaCO3↓+H2O ⑷B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2OH-+Ba2++2HCO3-=BaCO3↓+CO32-+2H2O ⑸NaHSO4溶液加Ba(OH)2溶液至沉淀完全 H++SO42-+Ba2++OH-=BaSO4↓+H2O ⑹NaHSO4溶液加Ba(OH)2溶液至中性 Ba2++2OH-+2H++SO42-= BaSO4↓+2H2O ⑺Na2S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 S2- + 2H+ ==H2S↑(气体) ⑻Na2S溶液中慢慢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盐酸 S2- + H+ == HS-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与量有关的离方。 ⑴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Cl2+2Fe2+=2Cl-+2Fe3+ ⑵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⑶向含1摩尔FeBr2的溶液中通入1摩尔Cl2 Cl2+2Fe2+=2Cl-+2Fe3+ ⑷向含4摩尔FeBr2的溶液中通入5摩尔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⑸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2I- +Cl2= 2Cl-+I2 ⑹向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 4I- +3Cl2= 2Fe3+ +6Cl- + 2I2 ⑺向含1摩尔FeI2的溶液中通入1摩尔Cl2 2I- +Cl2= 2Cl-+I2 ⑻向含4摩尔FeI2的溶液中通入5摩尔Cl2 2Fe2+ +4I- +3Cl2= 2Fe3+ +6Cl- + 2I2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与量有关的离方。 ⑴在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⑵在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 Al3+ +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⑶NH4Al(SO4)2铵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沉淀达最大量) NH4+ + Al3+ + 2SO42-+2Ba2++5OH-====AlO2-+2BaSO4↓+2H2O+NH3.H2O ⑷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a2+ + ClO- + CO2 + H2O = CaCO3↓+ HClO + H+ ⑸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 ⑹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溶液 HCO3- +Ca2++2OH - ===CaCO3↓+OH- +H2↑ ⑺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NaHCO3溶液 2HCO3- +Ca2++2OH - ===CO32-+CaCO3↓+2H2O ⑻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HCO3)2溶液 Ca2+ + OH- + HCO3- == CaCO3↓ + H2O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4):物质相似,写法不同。 ⑴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 Fe2+ + S2- ==FeS↓ ⑵Fe2(SO4)3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溶液 2Fe3+ + S2- ==2Fe2+ + S↓ ⑶Fe2(SO4)3溶液中通入少量H2S气体 2Fe3+ + H2S == 2Fe2++S↓ + 2H+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概要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黄店镇中学刘奉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1、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

经典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复分解反应 1 . (1)酸式盐与碱的反应 “少定多变”,把量少的反应物的系数定为“1”,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数来确定量多的反应物离子前面的系数。【例1】①少量NaHCO3与Ca(OH)2反应; ②过量NaHCO3与Ca(OH)2反应: 【例2】NH4HSO4与NaOH反应 当NaOH少量时: 当NaOH过量: (2)多元弱酸的酸酐与碱的反应 【例3】将SO2通入NaOH溶液中: 思考:(1)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的存在的溶质有几种情况? (2)将SO2或CO2通入氨水中,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几种情况?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3)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定量型 【例4】明矾与等物质的量Ba(OH)2反应: 3.目标型 【例5】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①当Al3+完全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 ②当SO42-完全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 4.条件不同相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 (1)反应物滴加的顺序不同 【例6】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例7】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例8】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 (2)反应条件不同:常温:NH4++OH-=NH3·H2O 加热:NH4++OH- NH3↑+H2O (3)微溶物状态不同 石灰乳中加入苏打溶液:Ca(OH)2+CO32-=CaCO3↓+2OH-,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苏打溶液:Ca2++CO32-=CaCO3↓二.氧化还原反应 【例9】将x mol Cl2通入a mol FeBr2溶液中, ①当x≤0.5amo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当x≥1.5amo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当x=amo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例10】将x mol Fe加入含a mol HNO3的稀溶液中,写出下列配比下的离子方程式: ⑴当x≤0.25amo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⑵当x≥0.375amo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离子反应规律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规律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1 基本概念 离子反应:在溶液(或熔化态)中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统称离子反应。它包括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本身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它包括大多数的盐类、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它包括弱酸(H2SO3、HF、HClO)以及弱碱(NH3?H2O)等。 2 离子反应规律(仅讨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对于复分解反应而言,有下列三种物质之一生成的反应就能进行完全:①更难溶物质;②更难电离的物质;③气态物质。简言之,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有利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的一方进行。 沉淀的生成及转化 常见难溶物有:①酸:H2SiO3 ;②碱:Mg(OH)2 、Al(OH)3、Cu(OH)2、Fe(OH)3等;③盐:AgCl、 AgBr、AgI、BaCO3、BaSO4、Ca3(PO4)2等。 常见弱电解质有:①弱酸:HF、H2CO3、HClO、CH3COOH等;②弱碱:NH3?H2O;③其它:H2O、C6H5OH 等 (3) 气态物质生成 常见气态物有:SO2、CO2、NH3、H2S 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1.1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步骤—“写拆删查“ 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为例 第一步“写“ 2NaClO + CO2 + H2O = 2HClO + Na2CO3 第二步“拆“ 2Na+ + 2ClO- + CO2 + H2O = 2HClO + 2Na+ + CO32- 第三步“删“ 2ClO- + CO2 + H2O = 2HClO + CO32- 第四步“查“查原子个数、离子电荷是否配平 [说明] ①原则上说,电解质要不要拆分改写为离子形式,应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式为依据。若化合物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则应“拆”为离子形式表示;若化合物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则不能“拆”,而仍应以“分子”形式表示。如浓H2SO4应以分子式表示,稀H2SO4则应“拆”为离子式(2H+ 和SO42- )表示。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产物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型) 1.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 2.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 3.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4.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 5.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酸式盐与碱反应型) 6.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7.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8.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9.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10.向Mg (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11.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限制条件型) 1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1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 14.氢氧化钡溶液与KAl(SO4)2·12H2O(明矾)的反应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竞争反应型) 15.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16.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五、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型) 17.含有a 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Cl2。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x=0.4a(2)x=0.6a (3)x=a (4)x=1.5a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 18.向10mL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2-4,且c(NH+4)=c(Al3+) B.x=20时,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SO2-4+2Ba2++4OH-===AlO-2+2H2O+2BaSO4↓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总结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a.生成物与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的情况: 例:AlCb 与 NaOH (由少到多): Al 3+ + 30H -宀 AI(OH )3j AI(OH )3 + OH 宀 AIO 2- + 2啟0 b.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 例:Na 2CO 3 中逐滴加入 HCI: CO 32- + H + 宀 HCO 3- HCO 3- + H + 宀 H 2O + CC 2f NaOH 中逐滴加入 AICI 3: Al 3+ + 4OH -宀 AIO 2- + 2H 2O 3AIO - + Al 3* + 6H 2O 宀 4AI(OH )3 J C. 一种物质中有两种离子参加反应时,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不同 而过 量物质则按需要确定其离子的物质的量。 离子方程式 CF + 20H +CQ 宀 CaCQ J +H 2O Ca 2+ + 2OH- +2CC 2T Ca P++2HCC 3- 2NH 3 H 2O +2SQ — 2NH 4+ +SO 2- +H 2O NH 3 H 2O +2SO — 2NH + +HSQ - Al 3+ + 3OH — AI(OH )3J Al 3+ + 4OHT — AIO 2- + 2H 2O H + + AIO 2- + H 2O — AI(OH )3 J AIO" 4H + —2H 2O + A P+ 2Fe 2+ + CI2 —2Fe 3+ +2C 「 2Fe 2+ +4Br 「+3C 2 — 2Fe 3+ + 2Br 2 +6C 「 CW + +0H +HCO 「— CaCQ J +H 2O CP+ZOHPHCQ -— CaCQ J +2H 2O+ CQ 2「 Ca F + +OH +HCO 「— CaCQ J +H 2O Ca 2++2OH "+2HCO3"— CaCQ J +2H 2O+ CO 2- Ag + +NH3 H 2O — AgOHj + NH 4+ Ag + +2NH 3 H 2O — [Ag(NH 3)2]+ + 2H 2O 反应物1 反应物II 滴加顺序 Ca(OH )2 少量CQ 足量CQ 氨水 少量SQ 足量SQ AICI 3 少量NaOH NaOH 滴入 AIC B 足量NaOH AICI 3滴入 NaOH NaAIO 2 少量HCI 盐酸滴入NaAIO 2 足量HCI NaAIO 2滴入盐酸 FeBr 2 少量Cl 2 氯水滴入FeBr ? 足量Cl 2 FeBr ?滴入氯水 Ca(OHb 少量NaHCO 3 NaHCO 3滴入石灰水 足量NaHCQ 石灰水滴入NaHCQ Ca(HCC 3)2 少量NaOH NaOH 滴入 Ca(HCO )2 足量NaOH Ca(HCO )2滴入 NaOH AgNO 3 少量NH 3 H 2O NH 3 H 2O 滴入 AgNO 3 足量NH 3 H 2O AgNO 3 滴入 NH 3 H 2O 书写原则:不足量物质参加反应的离子按组成比参加反应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启发;课堂教学;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认为,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逐步地会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地论证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有其重要的一面。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要求: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被领受。”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应当注意,进行这种教育,要联系实际,不能搞空洞的说教。

跟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跟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连续性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SO2通入Ca(OH)2溶液中: ①碱过量:; ②碱不足:。 ③1mol Ca(OH)2溶液中通入1.2 mol SO2: (2)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 ①NaAlO2过量:; ②NaAlO2不足: ③将少量SO2通入到Ca(ClO)2溶液中 (3)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 盐酸过量:。 (4)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 铝盐过量:; 强碱过量:。 (5)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6)Fe与稀HNO3溶液 Fe过量:; HNO3过量:。 二先后型 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 1.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NaOH不足:; NaOH过量:。 2.某溶液中含有1mol H2SO4和1mol NH4Al(SO4)2,加入NaOH x mol x=1 :; x=3 :; x=6 :; x=6.5 :;

3.将xmol Cl2通入a mol FeBr2溶液中, ①当x≤0.5a mol时,; ②当x≥1.5a mol时,; ③当x= a mol时,; ④当x=1.4a mol时,; 4.将Cl2通入FeI2溶液中,当Fe2+被氧化1/2时, 5.将x mol Fe加入含amol HNO3的稀溶液中,写出下列配比时的离子方程式: ⑴当x≤0.25a mol时,; ⑵当x≥0.375a mol时,; ⑶把6.72g铁粉放入100ml 4mol/L的稀硝酸中,。 三配比型 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 1.(1)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 NaOH不足:; NaOH过量:。 (2)NaHSO4溶液与Ba(HCO3)2溶液: NaHSO4不足:; NaHSO4过量:。 (3)Ca(OH)2溶液与Ca(HCO3)2溶液: Ca(OH)2不足:; Ca(OH)2过量:。 (4)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 溶液呈中性时:; SO2-4完全沉淀时:。 2.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①当沉淀物质的量最多时的离子方程式: ②当沉淀质量最多时的离子方程式: 3.①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 ②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③氯水中加入过量碳酸钙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总结修订稿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a.生成物与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的情况: 例:AlCl 3与NaOH(由少到多):Al3++3OH-→Al(OH) 3 ↓Al(OH) 3 +OH-→AlO 2 -+2H 2 O b.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 例:Na 2CO 3 中逐滴加入HCl:CO 3 2-+H+→HCO 3 - HCO 3-+H+→H 2 O+CO 2 ↑ NaOH中逐滴加入AlCl 3:Al3++4OH-→AlO 2 -+2H 2 O?3AlO 2 -+Al3++6H 2 O→4Al(OH) 3 ↓ c.一种物质中有两种离子参加反应时,反应物用量不同,反应不同。 书写原则:不足量物质参加反应的离子按组成比参加反应,而过量物质则按需要确定其离子的物质的量。 反应物I反应物II滴加顺序离子方程式 Ca(OH)2少量CO2Ca2++2OH-+CO2?→CaCO3↓+H2O 足量CO2Ca2++2OH-+2CO2?→Ca2+?+2HCO3- 氨水少量SO22NH3·H2O+2SO2→2NH4++SO32-+H2O 足量SO2NH3·H2O+2SO2→2NH4++HSO3- AlCl3少量NaOH NaOH滴入AlCl3Al3++3OH-→Al(OH)3↓ 足量NaOH AlCl3滴入NaOH Al3++4OH-→AlO2-+2H2O NaAlO2少量HCl盐酸滴入NaAlO2H++AlO2-+H2O?→Al(OH)3↓ 足量HCl NaAlO2滴入盐酸AlO2-+4H+→2H2O+Al3+ FeBr2少量Cl2氯水滴入FeBr22Fe2++Cl2→2Fe3++2Cl- 足量Cl2FeBr2滴入氯水2Fe2++4Br-+3Cl2→2Fe3++2Br2+6Cl- Ca(OH)2少量NaHCO3NaHCO3滴入石灰水Ca2++OH-+HCO3-→CaCO3↓+H2O 足量NaHCO3石灰水滴入NaHCO3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Ca(HCO3)2少量NaOH NaOH滴入Ca(HCO3)2Ca2++OH-+HCO3-→CaCO3↓+H2O 足量NaOH Ca(HCO3)2滴入NaOH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AgNO3少量NH3·H2O NH3·H2O滴入AgNO3Ag++NH3·H2O→AgOH↓+NH4+ 足量NH3·H2O AgNO3滴入NH3·H2O Ag++2NH3·H2O→[Ag(NH3)2]++2H2O 一、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望出去 主讲: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牛献礼 地点:浙大华家池校区 时间:2012年10月18日 学习《课标》2011版的几点思考 1、《标准》(2011版)修订了什么? ●最大的改变:“双基”到“四基” “六个核心词”到“十个核心词” ●更加关注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更加关注“过程”中的教育,注重过程性经验的积累。 ●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形成,注重思考力的培养。 2、《标准》(2011版)坚持了什么? ●坚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基本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以贯 之,与时俱进。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实验稿)到“人人都能获 得良好的数学教育”(2011版) ●落脚点由原来的“数学”改为了“数学教育”,就把单纯对于数学教学内容 的取舍上升到“数学育人”上所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教学内容上没有太多增减,调整修订的幅度不大,是“小改”而不是“大 改”。 3、对数学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 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一到学校,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不唯书,不唯上,多一点哲学思考,多一点文化判断力,就能经得起这个风 那个风的劲吹。 ●牢牢抓住“数学育人”不放松,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 学,一部一个脚印往前迈。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过程,整体设计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 学思想方法。——《标准》(2011版)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当中。 没有“过程”的教学会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要 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高考化学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常考类型与典例完全归纳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类型与常考反应完全归纳 一、常规离子方程式书写汇总 1、连续型反应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 2 通入NaOH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酸式盐: ①碱过量(CO 2少量):CO 2 +2OH-===CO2- 3 +H 2 O ; ②碱不足(CO 2过量):CO 2 +OH-===HCO- 3 。 (2)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如CO 2通入NaAlO 2 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 酸式盐: ①NaAlO 2过量(CO 2 少量):2AlO- 2 +CO 2 +3H 2 O===2Al(OH) 3 ↓+CO2- 3 ; ②NaAlO 2不足(CO 2 过量):AlO- 2 +CO 2 +2H 2 O===Al(OH) 3 ↓+HCO- 3 。 (3)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 2CO 3 溶液与稀盐酸,先反应生成酸式盐,然后生成二氧化碳: 盐酸不足:CO2- 3+H+===HCO- 3 ; 盐酸过量:CO2- 3+2H+===CO 2 ↑+H 2 O。 (4)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如铝盐中滴入强碱,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溶解生成偏铝酸根: 铝盐过量(NaOH少量):Al3++3OH-===Al(OH) 3 ↓; 强碱过量(NaOH过量):Al3++4OH-===AlO- 2+2H 2 O 。 (5)NaAlO 2 溶液与强酸溶液,偏铝酸盐中滴加强酸,先生存氢氧化铝,然后溶解,生成铝离子: 1

1 NaAlO 2过量:AlO -2+H + +H 2O===Al(OH)3↓ ; 强酸过量:AlO -2+4H +===Al 3++2H 2O 。 (6)Fe 与稀HNO 3溶液,在硝酸中逐渐加入铁,先生存三价铁,铁过量,生成二价铁: Fe 过量:3Fe +2NO -3+8H +===3Fe 2++2NO ↑+4H 2O ; HNO 3过量:Fe +NO -3+4H +===Fe 3++NO ↑+2H 2O 。 2、先后型反应: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 (1)非氧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如:向含有Na +、OH -、CO 2-3、AlO -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因为结合质子的能力:OH ->AlO -2>CO 2-3,故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①H ++OH -===H 2O ②H ++AlO -2+H 2O===Al(OH)3↓ ③CO 2-3+H +===HCO -3 ④HCO -3+H +===CO 2↑+H 2O ⑤最后生成Al(OH)3沉淀进一步与H +反应:Al(OH)3+3H +===Al 3++3H 2O (2)氧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按“先强后弱”的顺序书写,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该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氧化性:HNO 3>Fe 3+,还原性:I ->Fe 2+>Br -)。如向FeI 2溶液中通入Cl 2,I -先与Cl 2发生反应。 第二步:根据用量判断反应发生的程度,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11962978.html,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作者:夏寅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改变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改变了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的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对于初中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70-01 1.以“成功教学”观点为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但读书心态不一,有踌躇满志的、有漫不经心的、有不知所以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没有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繁重的功课,大大提高了难度、广度,不同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差异,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根据这种现象,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以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从简单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把握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的加以表扬、鼓励,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 2.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重点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结

重点高中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目录 第一部分金属 一碱金属 钠 (1) 钾 (2) 锂 (3) 二常见金属 镁 (3) 铝 (3) 铁 (3) 三其他金属 锰 (4) 铜 (4) 钙 (5) 钡 (5) 铅 (5) 锌 (5) 铍 (5) 汞 (5) 第二部分卤族元素、氮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 氟 (5) 氯 (6) 溴 (6) 碘 (6) 二氮族元素 氮 (6) 磷 (7) 砷 (8) 第三部分碳族元素、氧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碳 (8) 硅 (8) 二氧族元素 氧 (8) 硫 (9) 第四部分有机反应 一烃 甲烷 (10) 乙烯 (11) 乙炔 (11) 苯 (11) 甲苯 (12) 二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 (12) 乙醇 (12) 苯酚 (13) 乙醛 (13) 乙酸 (14) 乙酸乙酯 (15)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 葡萄糖 (15) 蔗糖、麦芽糖 (15) 淀粉、纤维素 (15) 油脂 (16) 氨基酸 (16) 第五部分离子反应 (17) 第六部分电极反应方程式 (20) 第七部分热反应方程式 (22) 第一部分金属 一、碱金属 1.钠 Na 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Cl2+2Na点燃2NaCl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H2△ 2NaH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Na2O Na2O+H2O=2NaOH 2Na2O+O2△ 2Na2O2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 =2NaOH+H2O2;2H2O2=2H2O+O2↑。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2 NaH NaH+H2O=NaOH+H2↑ NaOH 2NaOH+Si+H2O=Na2SiO3+2H2↑ 6NaOH+3S △ 2Na2S+Na2SO3+3H2O 2NaOH+2Al+2H2O=2NaAlO2+3H2↑ 2NaOH(过量)+CO2=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2NaOH+SiO2=Na2SiO3+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2NaOH+Al2O3=2NaAlO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