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1
- 格式:ppt
- 大小:884.00 KB
- 文档页数:47
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标准(一)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标准概述•低浓度颗粒物()是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采样是监测和评估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标准的背景、方法及相关要求。
背景•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
•主要由燃烧排放、工业废气、交通排放以及自然源等产生。
•由于其微小的粒径,能够深入肺部并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采样方法•低浓度颗粒物的采样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采用颗粒物质量浓度仪、滤膜法、激光散射等。
•不同采样方法对于低浓度颗粒物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有所差别,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采样要求•采样地点应选择代表性的区域,避免遮挡物及人造干扰物的影响。
•采样设备应校准合格,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采样持续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但在特定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采样数据应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使用。
数据分析与应用•采样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分析数据可以帮助判断空气污染源及其影响范围。
•采样结果也可以用于科学研究、政策制定以及环境监管等方面。
结论•低浓度颗粒物的采样标准对于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严格的采样要求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低浓度颗粒物的采样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1.环境保护部. (2012). 空气质量颗粒物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2.环境保护署. (2016). 空气质量颗粒物指数技术规范.注意:本文章旨在提供有关低浓度颗粒物采样标准的信息,不构成专业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请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1)》第一篇: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1)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及控制措施粉尘爆炸是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每年都有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而且还常常属于重、特大安全事故。
在这些安全事故中,最严重的是铝粉尘爆炸,其它发生爆炸事故较多的粉尘还有煤粉、饲料粉、塑料粉、钛酸酐粉、木粉等。
一、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分析1.粉体的深加工使粉尘愈来愈细。
粉尘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燃烧越完全,燃烧速度越快,升压速度越快,爆炸压力越大。
2.为了实现高效、节能,生产设备朝着大型化发展,大容积设备爆炸发生时会有较多粉尘参与爆炸,爆炸压力增大;同时大容积设备的强度比小容积设备高,如果不能及时泄爆,发生爆炸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
生产中对于可能产生粉尘飞扬的设备和场所必须尽可能密封,在密闭设备里粉尘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密闭性越好,爆炸产生的压力也越大。
3.现代生产的工艺参数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等特点,这增加了系统发生粉尘爆炸时的初始压力和紊流度,从而加大爆炸后果的严重程度。
4.生产的连续化使爆炸的传播路线加长,沿着相邻设备和连接管道传播,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会在管道里发生叠加,甚至有发生爆轰的危险。
5.粉尘爆炸易产生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6.易发生粉尘爆炸的工艺过程主要有。
粉碎过程、分离过程、除尘过程、干燥过程、输送过程、清扫、吹扫过程等。
二、预防粉尘爆炸的对策1.防止粉尘沉积和及时清理粉尘对于处理粉料的设备或场所,要防止泄漏而使粉尘到处飞扬,尤其应将易于产生粉尘的设备隔离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设专门的保护罩和局部排风罩或考虑吸尘装置。
附件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
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颗粒物排放标准
颗粒物排放标准是指针对大气中颗粒物排放的限制标准,其制定旨在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颗粒物,即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滴,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增加,颗粒物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制定和执行颗粒物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由国家环保部门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进行的。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不同行业和设备的颗粒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排放总量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工业企业、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等都有相应的颗粒物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限制大气中颗粒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颗粒物排放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
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颗粒物排放标准,并监督检查各地区和企业的执行情况。
而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则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加强对颗粒物排放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排放达标。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此外,颗粒物排放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会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因此,通过严格执行颗粒物排放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率,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总之,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执行,才能减少颗粒物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希望各级政府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颗粒物排放标准,共同努力,为改善大气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内容一、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它们可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组成,科学家们开发了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技术。
本文将介绍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的内容1. 大气颗粒物的监测范围: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涉及的颗粒物范围广泛,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可见气溶胶等。
这些颗粒物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 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方法: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主要采用雷达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波来获取颗粒物的信息。
雷达波在大气中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接收散射信号可以获得颗粒物的浓度、尺寸和形态等信息。
3. 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原理: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的原理是基于散射现象。
当雷达波与颗粒物相互作用时,颗粒物会散射部分雷达波,散射信号的强度与颗粒物的浓度和尺寸有关。
通过接收和分析散射信号,可以推测出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组成。
4. 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可以实时获取颗粒物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大气环境质量、研究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并为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预警提供依据。
三、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的重要性1. 提供准确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是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组成对于评估空气质量、制定环境政策和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帮助研究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复杂多样,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扬尘等。
通过监测大气颗粒物,可以确定不同来源的贡献比例,为减少颗粒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 支持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预警:大气颗粒物雷达水平监测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帮助监测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预警。
及时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组成,可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颗粒物排放标准
颗粒物排放标准是指对工业生产和其他排放源释放的颗粒物进行控制的法规和
标准。
颗粒物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执行颗粒物排放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的。
通过对颗粒物排
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和限值。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颗粒物的种类、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排放来源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危害。
其次,颗粒物排放标准的执行需要依靠监测和管理。
监测颗粒物排放的浓度和
总量,对违反标准的排放源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排放源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降低颗粒物排放。
此外,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规排放的惩罚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颗粒物排放。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监督排放源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文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颗粒物作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空气污染防治的力度,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设置合理的空气颗粒物指标。
本文将探讨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必要性、方法及实施与管理,以期为我国空气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二、空气颗粒物指标概述1.颗粒物的分类与来源空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其中,PM10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排放、燃煤、机动车辆尾气、扬尘等。
2.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颗粒物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深度越深,对人体肺功能、心血管系统等造成的影响越大。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环境中,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
三、企业设置空气颗粒物指标的方法1.依据国家法规与标准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空气污染防治的法规和标准,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
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应设置颗粒物排放限值,并逐步实现减排目标。
2.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在国际上,企业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相关机构的建议,制定空气颗粒物排放标准。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原料来源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空气颗粒物减排措施。
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容量、气象条件等,确保空气颗粒物治理效果。
四、企业空气颗粒物指标的实施与管理1.监测与数据分析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厂界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掌握空气颗粒物排放情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依据。
2.内部培训与宣传教育企业应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提高员工对空气颗粒物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技术配置及要求:1.技术指标1.颗粒物粒径测量范围:10nm-1000nm;2.颗粒物浓度检测范围:1-107个/cm3;3.显示分辨率:从粒径测试范围可以分120个通道;4.每10倍粒径通道数: 4、8、16、32、64可选;5.每样品扫描次数:10-600s,用户可选;6.气溶胶流量:0.2-5L/min 用户可调;7.鞘气流量:2-30L/min, 用户可调;8.检测时间:10-400秒可选;9.工作温度:10-35℃;10.气溶胶入口温度:10-35℃;11.压力:80-120kPa;12.湿度:0-70%,无凝结水;13.工作液体: 正丁醇(丁醇);14.显示屏:彩色触摸屏;15.可根据所需要的粒径范围进行流量的调整;16.气溶胶采样管理软件可以在微软操作系统下运行,通过下拉菜单和对话框形式实现一起的开机与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需简单易操作;17.可以进行长时间无人值守的监测,可以连续运行7天不需要维护。
断电后,一起能够在恢复供电以后自动继续进行监测;18.数据储存能力强,至少能满足2周内的连续数据测量;19.可实时显示颗粒物粒径浓度分布;20.可以在不干扰数据采集的条件的情况下,允许操作者进行数据文件的分析工作,数据资料记录仍然能后在后台继续允许。
21.气溶胶发生器粒径范围:0.01~2μm22. 气溶胶发生器平均粒径:0.3μm23. 气溶胶发生器动力学范围>108个/cm324. 气溶胶发生器几何标准偏差:小于2.02.产品配置1.凝聚核粒子计数器2.长差分电迁移分析仪3.气溶胶中和器4.分级器控制台5.控制电脑6.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7.气溶胶发生器专配空气压缩机(带过滤器)、冷干机,扩散干燥器3.技术文件1.仪器说明书2.仪器校准证书3.软件光盘4.技术服务1、卖方专家负责现场免费安装及调试;2、按照生产厂提供的技术指标及标书要求验收设备;3、安装仪器时,现场提供基本操作培训;4、仪器发生故障,二十四小时内给予答复;5、提供免费技术咨询;6、供应商承诺对所购产品提供一年免费保修。
“五节一环保”控制措施1、环境保护扬尘控制扬尘(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一、控制目标:1、土方施工阶段,现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0.5m。
2、场区四周围墙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小于 0.08mg/m3。
3、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停车场、活动场地等区域目测无扬尘。
二、控制措施1、工地地坪硬化措施:现场形成环形道路,主干道面路宽 6 m,次干道面路宽 4 m,地坪硬化面积 2470 。
2、工地地面洒水情况:安排专人专门负责现场临时道路的清扫和维护;场区大门处设置冲洗通道;洒水间隔:高峰期施工时每天/2 次,其他阶段每周不少于一次。
3、工地周边围墙或遮挡物的使用情况:随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在建筑物四周采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
密目网采用 1.8m×6m 的符合要求的阻燃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
4、零星使用的砂、碎石等原材堆场,采用废旧密目安全网或混凝土养护棉等覆盖,避免起风扬尘。
现场筛砂场地采用密目安全网半封闭,尽可能避免起风扬尘。
石材、釉面砖、广场砖等现场切割加工采用湿作业。
袋装水泥、腻子粉、石膏粉等袋装粉质原材料,在现场设置密闭库房,下车、入库时轻拿轻放,避免扬尘。
5、高层建筑垃圾采用废旧安全密目网遮盖,并使用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清运,防止运输过程中扬尘。
6、渣土、土石方等建筑垃圾在清运过程中是否采用带液压升降板可自行封闭的同时配备 3×6m 的帆布作为车厢体的第二道封闭措施的密闭式运输车辆(请打“√”):是☑否□。
7、食堂使用的燃料(请打“√”):轻质柴油□天然气□原煤□煤气☑重油□木料、竹片□电☑其他□8、在施工现场旁设置垃圾池,主体结构时高层设置楼层垃圾桶,利用电梯清运。
9、绿化情况:对裸露的地面及堆放土方采用黑网(隔尘布)覆盖或种植草坪绿化。
噪音与振动控制噪音与振动控制措施一、控制目标二、控制措施1、合理选用推土机、挖土机、自卸汽车等内燃机机械,保证机械既不超负荷运转又不空转加油,平稳高效运行;2、场区禁止车辆鸣笛;3、每天 10:00、20:00 昼夜两个时间点对场区噪音量进行测量;4、现场砂浆搅拌房采用彩钢板围护,顶用双层木板封闭,采用砂浆搅拌机。
空气粒子控制与洁净度要求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控制空气粒子含量并提高洁净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空气粒子的含量标准、空气净化技术以及空气洁净度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空气粒子的含量标准是控制空气洁净度的基础。
常见的空气粒子包括PM10和PM2.5等微小颗粒物,它们的直径分别小于10微米和2.5微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PM10的年均浓度不应超过20微克/立方米,而PM2.5的年均浓度不应超过10微克/立方米。
除了这两种指标,还有更细小的颗粒物如PM1和超细颗粒物,对于这些颗粒物的控制也有相关的标准。
各国针对空气质量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
其次,空气净化技术是实现空气粒子控制与提高洁净度的关键手段。
目前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过滤、静电除尘、电子过滤和光触媒等。
过滤技术是最常见的净化技术之一,通过物理过程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下来。
静电除尘则是利用静电原理将带电的颗粒物捕捉并除去。
电子过滤则是通过高压电场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并沉降下来,从而净化空气。
光触媒利用紫外线照射光触媒材料产生催化反应,分解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这些技术可以结合使用,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以提高净化效果。
最后,空气洁净度要求是根据不同场所和使用需求制定的。
例如,对于医院、实验室等高风险环境,对空气粒子的要求更加严格,通常要求洁净室级别的净化效果。
而对于办公室、家庭等日常生活场所,对空气的洁净度要求可以适度放宽,但仍需要保证人们的健康与舒适。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过敏体质者,他们对空气质量的敏感程度更高,因此,对于这些人群所处的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可能会更高。
除了针对不同场所和人群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性变化、污染源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雾霾期间,由于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明显增加,对空气净化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HJ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概述HJ8362017标准是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进行测量。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等领域,旨在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二、原理重量法测定低浓度颗粒物的原理是将一定体积的废气通过采样器收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经过一定时间的采样,取出滤膜,将其烘干、称重,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该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三、仪器与试剂1. 仪器:采样器、滤膜(符合HJ8362017标准要求)、天平(感量0.01mg)、烘箱、镊子、剪刀等。
2. 试剂: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等。
四、采样与操作步骤1. 采样前准备:确保采样器运行正常,滤膜无破损、无污染。
2. 安装滤膜:将滤膜放入采样器的采样头内,确保滤膜平整、无皱褶。
3. 设定采样参数:根据污染源排放特点,设定采样流量、采样时间等参数。
4. 开始采样:启动采样器,按照设定参数进行采样。
5. 采样结束:到达设定采样时间后,关闭采样器,取出滤膜。
6. 滤膜处理: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烘箱中,以105±5℃的温度烘干2小时。
7. 称重:将烘干后的滤膜放入天平称重,记录质量。
五、结果计算与表示1. 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根据采样体积、滤膜质量差,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2. 结果表示:颗粒物质量浓度以毫克/立方米(mg/m³)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六、注意事项1. 采样过程中,确保采样器运行稳定,避免滤膜破损。
2. 滤膜在运输、储存过程中,避免受潮、污染。
3. 烘干滤膜时,温度、时间需严格控制,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4. 称重前,确保天平校准,避免称重误差。
5.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HJ8362017标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七、质量控制与保证1. 人员培训:参与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HJ8362017标准的要求和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