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2.56 MB
- 文档页数:11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文件总站统字[2004]137号签发人:李国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环保总局11月下发的《200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环函[2004]389号)、《2005年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要点》(环函[2004]394号)中均明确要求各地在2005年开展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监测和统计工作。
为便于开展此项工作,我站制定了《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工作方案》(附件1)、《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暂行)》(附件2),现印发给你们,望你们参照执行,并组织辖区内各级环境监测站做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监测和统计工作。
附件1: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工作方案附件2:固定源氮氧化物监测技术要求(暂行)二00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印发附件1全国污染源氮氧化物监测工作方案NO x排放源通常可以分为固定源(含生活源)、移动源两部分。
其中固定源主要包括各种工业炉窑、民用灶具和某些生产过程等,移动源主要是指城市机动车。
根据2000年全国分行业NO x排放清单,60.8%为固定源排放,故本次监测只限于固定源监测。
包括民用灶具在内的生活源和移动源NO x 排放监测将另列题研究,其结果将及时提供给各地,以便测算生活和移动源排放量。
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研究出更加符合实际的NO x排放量监测统计方法和排放参数。
1.监测目的1)通过本次(为期一年)全国范围内污染源氮氧化物的监测,摸清我国各地区(省、市、县)NO x排放量基数,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目标及总量控制计划提供相关数据支持;2)通过对各行业企业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计算出比较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行业NO x排放系数。
2.监测范围各级监测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制酸、氮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玻璃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业等行业的企业进行监测。
同时,要求在选择行业企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其代表性,即能够反映该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工艺、生产规模、NO x 处理措施和燃料类型。
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氮氧化物方法证实1.检验依据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主要仪器和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8003.分析步骤参考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验证结果4.1 校准曲线及线性范围10mm比色皿,以纯水做参比,540nm比色,标准曲线如下:管号0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50 水(mL) 5.00 4.80 4.60 4.40 4.20 4.00 3.80 3.50 吸收原液(mL)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NO2-(μg/mL) 0.00 0.08 0.16 0.24 0.32 0.40 0.48 0.60 吸光度 A s0.0430.1160.1930.2700.3470.4240.5010.621吸光度 A s-A00.0000.0730.1500.2270.3040.3810.4580.578以吸光度对亚硝酸根浓度(ug/ml),绘制曲线回归方程:y=0.9634x-0.0032,r=0.99994.2 检出限标准中当采样体积为1L 时,定性检出限为0.7 mg/ m 3 (0.7μg/25mL )。
在11个空白样品加入2倍检出限浓度的标准物质(0.056μg/mL ),按照步骤3进行测定。
按HJ168-2010规定MDL=S t n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4.3 精密度测定两个浓度水平的样品,分别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如下:4.4 准确度准备两个浓度水平的实际样品,分别做6次加标回收实验,计算出样品含量、加标样品含量、平均值,加标回收率,结果如下:5.结论5.1 检出限测定结论实验测得检出限为0.5mg/ m3(采样体积1L),标准检出限为0.7 mg/ m3,符合要求。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原理及新技术中国环境学会 2011年03月31日李俊华,陈亮,常化振,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环境系,100084,Tel:62771093,email:lijunhua@)摘要:NOx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区域酸沉降趋势不断恶化,大气中二次颗粒物臭氧(O3)和微细可吸入颗粒物(PM2.5)居高难下,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介绍了我国NOx排放趋势,重点讨论了NOx控制原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目前烟气脱硝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脱硝催化剂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国产化、针对我国不同煤种研究催化剂适应性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燃煤烟气协同污染控制最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氮氧化物,燃煤烟气,稀燃汽车,排放,脱硝催化剂,协同控制1 我国NOx排放现状《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确保实现SO2减排目标,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酸雨和SO2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控制高架源的SO2和NOx排放,综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随着“十一五”期间对电厂实施烟气脱硫效果明显,大气SO2浓度及硫沉降均有所下降。
但NOx作为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在我国其排放量仍在增加,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同时也不仅会造成空气中NO2浓度的增加、区域酸沉降趋势不断恶化,还会使对流层O3浓度增加,并在空气中形成微细颗粒物(PM),影响大气环境质量[1,2]。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发电结构,使得燃煤成为NOx的最大来源,全国NOx排放量的67%来自煤炭燃烧,其中燃煤电厂是NOx排放的最大分担者。
2007年全国NOx排放量为1643.4万吨,工业排放NOx1261.3万吨,其中火电厂排放811万吨,占全国NOx排放量的49.4%,占工业NOx排放的64.3%[3]。
今年NOx排放量将达到1800万吨,未来若无控制措施,NOx排放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NOx排放国,污染将进一步加重,污染进一步加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九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九章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一节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我们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n2o,no,n2o3,no2,n2o4和n2o5,大气中nox主要以no,no2形式存在,但最近研究发现n2o不仅对全球气候变暖有显著影响,而且也参与对臭氧层的破坏。
n2o又称笑气,是一种具有麻醉特征的惰性气体,它在环境大气中的含量非常少,显著低于对生物产生影响的限值。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主要存有两方面。
一方面就是由自然界中的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所产生;另一方面就是化工生产中的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和金属表面硝酸处置等。
第二节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一、热力型氮氧化物构成的热力学1.一氧化氮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2.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之间的转变3.烟气冷却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平衡的影响二、热力型氮氧化物构成的动力学―泽利多维奇模型三、瞬时一氧化氮的构成四、燃料型氮氧化物的构成第三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一、传统的高氮氧化物冷却技术早期开发的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不要求对燃烧系统作大的改动,只是对燃烧装置的运行方式或部分运行方式作调整或改进。
因此简单易行,可方便的用于现存装置,但一氧化氮的降低幅度有限。
这类技术包括低氧燃烧、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浓淡燃烧技术等。
1.高空气短缺系数运转技术氮氧化物排放量随着炉内空气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锅炉应在炉内空气量较低的工况下运行。
采用低空气过剩系数运行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且减少了锅炉排烟热损失,可提高锅炉热效率。
-1-2.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课堂教学说明,这一措施不必用作燃煤、燃油锅炉,对于燃气锅炉,则存有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显著效果。
3.烟气循环燃烧烟气循环冷却法使用冷却产生的部分烟气加热后,在循环送到冷却区,起著减少氧浓度和冷却区温度的促进作用,以达至增加一氧化氮生成量的目的。
天津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天津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固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浓度限值、排放速率限值、监测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时间和适用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固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控制和管理。
●排放浓度限值在天津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源设施,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应符合以下限值:●燃油燃气锅炉:≤ 50mg/m³●工业窑炉:≤ 150mg/m³●火力发电厂:≤ 100mg/m³●工业锅炉:≤ 100mg/m³●其他固定源:≤ 150mg/m³对于现有固定源,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应符合以下限值:●燃油燃气锅炉:≤ 80mg/m³●工业窑炉:≤ 200mg/m³●火力发电厂:≤ 120mg/m³●工业锅炉:≤ 120mg/m³●其他固定源:≤ 200mg/m³排放速率限值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源设施,其氮氧化物(NOx)的日排放量不得超过以下限值:●燃油燃气锅炉:≤ 3.5kg/h●工业窑炉:≤ 7kg/h●火力发电厂:≤ 14kg/h●工业锅炉:≤ 7kg/h●其他固定源:≤ 14kg/h对于现有固定源,其氮氧化物(NOx)的日排放量不得超过以下限值:●燃油燃气锅炉:≤ 5.6kg/h●工业窑炉:≤ 14kg/h●火力发电厂:≤ 28kg/h●工业锅炉:≤ 14kg/h●其他固定源:≤ 28kg/h监测方法本标准所涉及的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的监测方法按照国家相关监测规范执行。
监测应包括至少三个监测点,监测点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周期应为连续三天,每天至少监测一次。
监测期间应记录所有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如天气状况、燃料种类、燃烧方式等。
标准的实施时间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散见于于9个标准及规范,分别是: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87号)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20174.《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8.《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9.《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比对监测主要从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监测人员(1)要求监测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生态环境监测要求至少2人进行现场监测工作。
(3)监测过程应有照片视频等资料。
注:(2、3条依据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监测仪器与设备(1)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GB/T 16157-1996中12.2规定的仪器与设备(排气温度测量仪表、S行皮托管、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或压力计、转子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用嘴),应依据标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02、NO。
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一30%、 50%一60%、80%一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