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发展历程和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对话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简介孙明辉整理一、生态城概述唐朝初年,唐王李世民跨海征东,得胜还朝。
随军东征的有个妃子叫曹娴,见唐王鞍马劳顿,就百般体贴。
由于曹妃体质虚弱,船行至曹妃甸岛时,竟身染重病。
经随军太医调治,仍不治而亡。
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此建三层大殿,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
《滦南文物古迹寻踪》一书中说:曹妃甸“为古滦河三角洲湖区,系滦河经由老泝何中、下游河道在这里入海,而形成的巨大三角洲。
滦河东移后,这里在海水经久冲刷作用下,三角洲渐渐脱离河口和陆地而形成海岛,甸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
”“曹妃甸南缘水深七、八丈,波涛万顷,航道通畅,直通黄海而无阻。
历代海运,南粮北调,出东海,经黄海,入渤海,进京畿之舟船,必经此地。
”曹妃甸新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现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国际生态城,陆域面积1943.7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新区的核心区和龙头带动区,位于曹妃甸新区南部,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8日成立。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位于曹妃甸工业区的东北部,距曹妃甸工业区5公里,距京唐港25公里。
生态城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港口城市、滨海城市、示范性城市、国际性城市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为目标,按照“世界一流、中国气派、唐山特色”的要求,在荒滩上建成一座新型的“未来之城”。
生态城起步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可达150平方公里。
国际生态城将成为曹妃甸新区未来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商贸中心。
二、生态城核心项目简介1、溯河国际酒店:祥云火炬造型,如同为过往航船指引中国方向的灯塔;祥云火炬造型,如同为过往航船指引中国方向的灯塔;风帆造型,如同一只风帆鼓满即将启程的航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雨滴造型,与绿色自然的设计理念相吻合。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营造水面和人工湿地来调节室外小环境;海水源热泵、自然通风、冰蓄冷、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厨房垃圾处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的应用。
曹妃甸区曹妃甸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核心地段,是唐山市乃至河北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曹妃甸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发展条件,成为了吸引众多企业投资的热门地区。
本文将探讨曹妃甸区的产业发展、经济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曹妃甸区的产业发展曹妃甸区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化工和装备制造领域。
该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以钢铁、能源和化工等重化工产业为支柱,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钢铁、石化和焦化企业。
曹妃甸区的装备制造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包括风力发电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
同时,该地区还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入驻,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2.曹妃甸区的经济特点曹妃甸区的经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势:曹妃甸区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和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曹妃甸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区位优势:曹妃甸区位于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距离北京和天津两个一线城市均不远,交通便利。
这一区位优势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便捷的物流条件,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关注。
(3)政策优势: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曹妃甸区拥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企业在曹妃甸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3.曹妃甸区的发展前景曹妃甸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产业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在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曹妃甸区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未来,曹妃甸区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同时,曹妃甸区将积极引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曹妃甸:中国未来的鹿特丹发表时间:2005-8-18 11:37:16 浏览649次鹿特丹,世界公认的第一大港口,是荷兰典型的河口大港,航道最大水深22米,拥有7个港区、40多个港池,海轮码头线50多公里,每年吞吐量达5亿吨。
曹妃甸,一个沉睡数千年的小岛。
当它终于撩开面纱,向世人袒露自己的地理、海域优势后,许多海运专家称,这里就是中国未来的鹿特丹。
当这里的一个个深水泊位通航之际,其吞吐功能,很可能跃居全国各大港口首位。
记忆中,几年前随省、市领导第一次来到曹妃甸,是从滦南县绕道至此。
坎坷的乡间小道,泥泞的海滩,只能依赖气垫船运载才能到达凸起于渤海湾水面仅几平方公里的曹妃甸。
当时小岛除了一座航海灯标识,几丛稀疏的芦草,满目黄沙,别无他物。
如今,昔日的曹妃甸一改数千年来寂寞荒凉的景象,宽敞的通岛公路,来往穿梭的车辆,不断扩张的陆域,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铁塔耸起的高压线路……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到今年底,首批两个大型矿石码头将竣工投入运营。
曹妃甸:21世纪的战略抉择早在70年代初,曹妃甸就被国家港口专家列为深水港备选港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始终半遮秀脸。
“八五”末期,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有关部门为促进和保证环渤海特别是华北地区冶金、石化工业的跨世纪持续发展,决定在渤海湾一带选址建设接卸矿石、进口原油的深水泊位。
曹妃甸是该区域中惟一具有2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建设的深水港址。
最先进入曹妃甸选深水港址的是首钢。
早在1992年,首钢增加进口量,就曾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曹妃甸勘查建港条件。
随后,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山市政府多次与首钢公司就曹妃甸建港事宜协商。
1996年9月,唐山市政府与首钢签订了联合开展矿石深水码头前期工作的协议。
同年11月,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盛华仁也专程到唐山曹妃甸,并就解决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原油进口,寻求大型深水泊位接卸港与地方政府进行了协商。
并于1997年3月完成了《曹妃甸进口25万吨级原油码头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曹妃甸的故事
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其名源于明代人称柴建曹妃,她是明成祖朱棣的妃子。
据传她曾在此地下榻,故此地被称为曹妃甸。
曹妃甸素有“北方明珠”之称,其美丽的海景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投资者。
曹妃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时候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是代表我国原始农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随着历史的进程,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在唐宋两代,曹妃甸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日益繁荣。
在明清两个朝代,曹妃甸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得到了各个朝代的重视,迅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矿区和渔业基地。
然而,曹妃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面临了严重的挑战。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极度贫困和失去家园的人口激增。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当地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实施创新、进取、务实、开拓的战略,开始恢复重建经济。
在遵循“生态环境”、“能源保障”、“渔业养殖”等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曹妃甸加强了对外合作、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的一座现代新城。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曹妃甸也大力推进了环保建设。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保障了海水质量和众多生物的生存环境。
曹妃甸镇区的大潮河、海滨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了珍稀海洋生物的家园。
同时,曹妃甸还积极开展了垃圾分类、景观绿化等公共环保工作,致力于创造更美好、更生态的环境。
现在,曹妃甸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市,拥有了繁荣的经济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曹妃甸的未来更为光明和美好,相信未来几年,曹妃甸将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曹妃甸海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曹妃甸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是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被誉为北方的“海上明珠”。
曹妃甸海洋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曹妃甸海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曹妃甸海洋发展的现状首先,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拥有连接内地和渤海湾的重要交通要道。
这为曹妃甸海洋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发展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曹妃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拥有大片的海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水产资源种类繁多。
同时,曹妃甸还具备开发海洋能源的潜力,包括风能、潮能和海洋热能等。
这些海洋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还具备一定的出口潜力和经济价值。
曹妃甸海洋发展的未来趋势未来,曹妃甸的海洋发展将面临多重挑战,但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以下分别从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展望。
1. 海洋产业发展:曹妃甸将进一步加大海洋产业的发展力度。
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打造综合性海洋经济园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高效管理,促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核心产业的发展,为曹妃甸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渤海湾海洋经济带:曹妃甸将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渤海湾海洋经济带,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合作。
曹妃甸海洋经济示范区作为核心引擎,将与邻近的港口、海洋科研机构、海洋工程企业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加强渤海湾的海洋产业链建设,提升整个区域的海洋经济实力。
3. 海洋环境保护:曹妃甸将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曹妃甸将积极推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蓝色经济的实现。
4. 旅游业发展:曹妃甸将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业。
作为海滨城市,曹妃甸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具备发展海洋旅游的独特优势。
曹妃甸发展历程和前景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南堡地区曹妃甸岛,东距京唐港33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
港区自然条件非常好,岛前西南及南侧水深条件良好,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
历史的长期自然作用,赋予曹妃甸港区近岸深水的优势,岛前10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200-500米,岛前500米水深就达20-30米,且25米水深水域直通渤海海峡,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
曹妃甸平均标高为2.0米以上,最高处为3.0米以上,距现有陆岸约17公里,中间大面积浅滩标高0.6-2.7米。
港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好,开发建设的工程量较小。
曹妃甸疏运条件便捷。
疏港铁路可与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相连。
公路疏运,境内相互连接的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沟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辅以11条国道和省道。
可直接向华北地区用户供应进口铁矿,节约铁路往返运输费用。
水路疏运方面,曹妃甸港区位于环渤海港口群体中间地带,至各港距离适中,水上中转运输条件便利。
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区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而且可延伸至西北地区。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在环渤海和东部沿海深水港布局上位置适中。
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中,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华北地区首钢集团、唐钢、宣钢、包钢、天钢、承钢六大钢厂进口矿石需求量以及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石家庄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等石化企业的进口原油需求量很大。
而远洋运输进口矿石、原油,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船型为20-25万吨级。
曹妃甸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其地理及水深条件,可供开发25万吨级以下多专业、多用途泊位群体,包括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专用码头与中小吨级中转疏运和散杂码头组合配置,规模优势突出。
曹妃甸港区不仅具备合理布局和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优越的经济地理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成组建设大型深水码头得天独厚的条件。
曹妃甸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曹妃甸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重要发展区之一。
本文将对曹妃甸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曹妃甸文旅产业的现状1. 规划与战略发展曹妃甸作为一个以文化和旅游为主题的产业区,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曹妃甸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纲要》,该规划明确了曹妃甸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同时,曹妃甸还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加大了对文旅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成立了曹妃甸文旅发展领导小组,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2. 文化资源丰富曹妃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以曹妃甸贞观文化、渤海文化和曹妃文化最为著名。
曹妃甸的贞观文化以贞观旗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品牌。
渤海文化则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曹妃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对其进行深度探究和体验。
3. 产业链完善曹妃甸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旅游景点,还涉及了文化展览、演艺表演、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多个领域。
曹妃甸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旅产业链,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酒店住宿业、餐饮业等。
这些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和旅游为核心,以服务和消费为两翼的文旅产业格局。
二、曹妃甸文旅产业的未来趋势1. 把握国家政策机遇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文旅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曹妃甸应利用国家政策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曹妃甸可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与雄安新区形成互动合作,共同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发展曹妃甸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重视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提供更多个性化、精细化的旅游服务。
唐山曹妃甸简介唐山曹妃甸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新区,位于渤海之滨,东临渤海,西接唐山市区。
曹妃甸是唐山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的重点开发区之一。
曹妃甸新区的建设始于2004年,是唐山市政府提出的战略性规划,旨在推动唐山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曹妃甸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产业基地。
曹妃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曹妃甸拥有港口、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完善的交通网络,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相连。
其中,曹妃甸港作为中国最大的散货港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枢纽。
曹妃甸新区的产业发展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船舶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其中,曹妃甸船舶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曾先后建造了6000吨级、10000吨级、300,000吨级等多个船舶,为中国造船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曹妃甸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2021年,曹妃甸新区的GDP已经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同时,曹妃甸新区还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曹妃甸新区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曹妃甸新区的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住宅区、商业中心和休闲娱乐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曹妃甸新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新区规划中,设立了大片绿地和生态公园,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保护了曹妃甸的自然生态系统。
曹妃甸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曹妃甸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同时,曹妃甸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更广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唐山曹妃甸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区。
在未来的发展中,曹妃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唐山市和河北省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曹妃甸区的发展趋势曹妃甸区是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一个新区,位于渤海湾畔,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发展枢纽。
曹妃甸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趋势曹妃甸区地处渤海湾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
同时,该区域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盐碱地资源。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曹妃甸区正积极打造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
曹妃甸港是渤海湾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大港,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深水航道,并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煤炭集散地和钢铁贸易集散地。
未来,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曹妃甸区将进一步发挥港口和海洋经济的优势,加速推动港口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成为渤海湾的重要物流枢纽和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域。
二、产业结构升级曹妃甸区的产业主要以港口物流、煤炭化工、盐化工、海洋工程为主,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基地。
在未来的发展中,曹妃甸区将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的引进和培育,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治理曹妃甸区位于京津唐生态屏障带,生态环境优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曹妃甸区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动森林覆盖率提高、水质改善、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
同时,曹妃甸区还将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曹妃甸区是唐山市的重要发展极点,也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近年来,曹妃甸区加大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市容环境等工作。
未来,曹妃甸区将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推动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
五、社会事业发展曹妃甸区将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曹妃甸区还将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人才的聚集和流动,推动人力资本的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唐山曹妃甸新区简介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北方地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因岛上曾建有曹妃庙而得名。
2005年10月成立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
新区现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唐山湾生态城,规划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曹妃甸工业区是新区的龙头,也是产业聚集的核心区,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0平方公里,水域70平方公里。
南堡开发区是1991年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4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盐化工和海洋化工,拥有亚洲最大的南堡盐场和国家大型化工企业三友集团,将建成国际性盐化工和海洋产业集聚区。
唐海县是兼有国有农垦体制的建制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下辖13个场(镇)、1个临港产业园,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滨海湿地资源独具特色,将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链配套深加工基地、曹妃甸新区后方服务保障基地和国际休闲旅游胜地。
唐山湾生态城是唐山城市双核之一,也是曹妃甸新区生产生活服务基地,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起步区30平方公里,未来将形成100万人口规模,建成新区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知名的生态城市、全球低碳宜居示范城市。
一、发展优势“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是曹妃甸最明显的发展优势,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建港条件优良。
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
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
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
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
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
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
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
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
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
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
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曹妃甸经济变化总结汇报曹妃甸是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渤海之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曹妃甸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就曹妃甸经济变化的主要方面进行总结汇报,并详细阐述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曹妃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过去,曹妃甸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导,农民多以务农为主要生计。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曹妃甸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现如今,曹妃甸已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工业城市,拥有多个大型工业园区,如曹妃甸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铁合金产业园等。
同时,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和旅游业成为曹妃甸经济的新亮点。
其次,曹妃甸的经济增长迅猛。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曹妃甸的GDP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9年曹妃甸的GDP达到约800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这种强劲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投资的大幅增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政府大力扶持引进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如渤海钢铁厂、津星钢铁等,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同时,曹妃甸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增长动力。
再次,曹妃甸的外贸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推进,曹妃甸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曹妃甸的外贸总额在过去几年内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约170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近3倍。
曹妃甸主要出口电子产品、冶金制品、化工产品等。
外贸的发展不仅为曹妃甸带来了更多的外汇收入,还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最后,曹妃甸的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经济的发展,曹妃甸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曹妃甸也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努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环境。
这些积极变化使得曹妃甸成为了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总之,曹妃甸近年来在经济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迅猛、外贸规模扩大以及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这些变化都为曹妃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海上崛起一座城——曹妃甸[摘要]:本文从八个方面介绍了曹妃甸,即(1)曹妃甸总的概括;(2)名称来历及孙中山的规划;(3)历史悠久,位置重要;(4)物产丰富,能源优势;(5)造地工作,滨海新城;(6)曹妃甸大钢建设项目和冀东南堡油田;(7)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8)曹妃甸新区成立,曹妃甸新城。
[关键词]:曹妃甸港口滨海油田一、曹妃甸总的概括曹妃甸是渤海湾内一个离岸十八千米的古老沙岛。
1985年,在一次沿海港址普查中,发现甸头南端是中国沿海少有的能停靠二十五吨级以上远洋巨轮的钻石级港址。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正在建设中的曹妃甸工业区时强调,曹妃甸是一张白纸,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新就新在科学发展,美就美在科学发展,要把它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
曹妃甸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国宝之地”。
二、名称来历及孙中山的规划曹妃甸,原系无名岛,何时得名,旧志未详。
据考,因岛上有曹妃殿而得名。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跨海东征高丽时,随军有个妃子叫曹妃,死在岛上。
李世民痛失爱妃,遂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殿,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
于是,此岛因建有曹妃殿而得名曹妃甸。
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怀实业救国振兴中华之志,考察了直隶沿海,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拟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建筑“与纽约等大”的北方大港,并对北方大港的地理环境、经济腹地、发展远景进行了详细论述、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水文条件极佳。
三、历史悠久,位置重要曹妃甸为沙坨,形成于6000年至3000年前,为古滦河三角洲湖区。
曹妃甸地理位置重要,地貌、水文条件独厚,位置和条件可与国家规划的4个国际性大型中型港口媲美,前景已为国内国际专家瞩目,已规划将它建为国际性大港。
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为渤海最深点,是渤海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
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
曹妃甸的希望与困难曹妃甸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北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工业基地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曹妃甸不断发展壮大,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新江南水乡”的典范。
然而,这个发展中的城市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曹妃甸的希望和困难,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希望1. 港口建设:曹妃甸海港区是中国新建的最大深水港口之一,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2019年底,曹妃甸港口成为中国第五大港口。
未来将继续扩大港口面积和提高装卸效率,推动更多的航线进驻曹妃甸,进一步提高港口的国际影响力。
2. 工业发展:曹妃甸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港口条件,是中国最大的热处理钢铁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曹妃甸还将加快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医药生物等产业,让经济多元化,避免单一产业的发展。
3. 生态保护:曹妃甸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浅滩、海草、湿地等湿地生态环境,是众多鸟类集结过冬的地方。
曹妃甸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曹妃甸未来还将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整治和环保工作,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困难1. 产业结构单一:曹妃甸经济的一个困难是产业结构单一。
从煤炭到钢铁,再到现在的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智能制造,曹妃甸的发展一直沿袭着同一条产业链。
这样的单一产业结构让曹妃甸对国内市场经济的不稳定产生了很大的依赖。
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走多元化道路。
2. 基础设施不足:曹妃甸地区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许多欠缺,如路网、铁路、航道等。
曹妃甸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还不够便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扩张。
同时,由于远离市区,曹妃甸的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还有待建设和提升。
3. 就业压力:随着曹妃甸不断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就业人口增加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带来高额的归属感和社会保障压力,就业难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和就业困难人士是一大问题。
也需要发展多类就业岗位,协适调整消除就业压力。
曹妃甸发展历程和前景
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南堡地区曹妃甸岛,东距京唐港33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
港区自然条件非常好,岛前西南及南侧水深条件良好,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
历史的长期自然作用,赋予曹妃甸港区近岸深水的优势,岛前10米等深线距0米等深线200-500米,岛前500米水深就达20-30米,且25米水深水域直通渤海海峡,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
曹妃甸平均标高为2.0米以上,最高处为3.0米以上,距现有陆岸约17公里,中间大面积浅滩标高0.6-2.7米。
港区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好,开发建设的工程量较小。
曹妃甸疏运条件便捷。
疏港铁路可与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相连。
公路疏运,境内相互连接的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沟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辅以11条国道和省道。
可直接向华北地区用户供应进口铁矿,节约铁路往返运输费用。
水路疏运方面,曹妃甸港区位于环渤海港口群体中间地带,至各港距离适中,水上中转运输条件便利。
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区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而且可延伸至西北地区。
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在环渤海和东部沿海深水港布局上位置适中。
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中,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华北地区首钢集团、唐钢、宣钢、包钢、天钢、承钢六大钢厂进口矿石需求量以及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石家庄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等石化企业的进口原油需求量很大。
而远洋运输进口矿石、原油,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船型为20-25万吨级。
曹妃甸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其地理及水深条件,可供开发25万吨级以下多专业、多用途泊位群体,包括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专用码头与中小吨级中转疏运和散杂码头组合配置,规模优势突出。
曹妃甸港区不仅具备合理布局和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优越的经济地理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成组建设大型深水码头得天独厚的条件。
港区后方大片国有滩涂,可进行大规模工业性开发,发展临港工业。
从优化京津唐地区产业配置的角度看,依托大型深水港口,既为京津冀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又为京、津两市向外转移扩散传统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曹妃甸港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前沿,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也有利于改善环渤海深水港口的布局。
曹妃甸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原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被誉为“国宝之地”。
一个中国未来的“鹿特丹”,一座生态、新型、现代的工业园区和滨海城市,将在渤海之滨诞生、升起、腾飞!
下面我介绍曹妃甸的海洋环境
曹妃甸湿地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其中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11 0平方公里。
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63科164属238种,鸟类17目52科307种,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
曹妃甸湿地
是集鸟类保护、湿地体验、科普教育、商务会所、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生态居住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社区,成为曹妃甸新区靓丽的城市名片。
[7]
唐海湿地和珍贵鸟类自然保护区
湿地珍贵鸟类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2004年5年9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唐海湿地是大自然赋予人间的佳境,是鸟类繁衍生息的乐园。
据国际湿地组织调查,湿地范围内有野生植物238种、鸟类30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鹳、黑鹳、金雕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2种
曹妃湖位于曹妃甸区曹妃甸国家4A级景区东侧,总面积11000亩,蓄水能力2365万立方米。
湖中有三座小岛是天然的鸟巢;环湖10公里长5米宽的沥青路面,游客可以漫步来健身锻炼;南北两岸铺设的鹅卵石游步道,1500米的木栈道和3座亲水平台,以及水上公园、荷花池展示着曹妃甸湿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