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6.11 KB
- 文档页数:2
氨茶碱毒副作用、治疗及配伍禁忌一.常见的毒副反应●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湿疹,荨麻疹或伴气喘,也有多形红斑样药疹。
高度过敏者,常在推注过程中突发躁动不安、意识丧失、口唇紫绀,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药物过量中毒此多见于儿童用药过量或误服,超过最大治疗量(6mg/Kg/次),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并有无意识动作、口渴、脱水及低热;后期可出现呕血、谵妄、痉挛、昏迷、高热和虚脱,亦有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
可因延髓抑制而死亡。
造成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与个体用药差异大有关。
氨茶碱清除速度,女性慢于男性,老年人慢于青壮年人,肥胖、肝病、心衰、慢阻肺、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均影响氨茶碱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按常规剂量长期应用时,亦可引起中毒。
此外,配伍不当也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
延缓茶碱代谢的药物有红霉素、螺旋霉素、H2一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有降低茶碱清除率、延长半衰期的作用,这些药物与氨茶碱并用,易发生中毒。
注射速度过快也可引起氨茶碱毒副反应。
静注治疗剂量发生中毒的确切原因尚不明,多认为与注射速度有关,故有“速度性休克”之称。
二.氨茶碱毒副反应的防治●严格控制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以缓解喘息症状。
●正确掌握常用剂量和注射速度,氨茶碱的血浆半衰期平均为5~6小时,静脉注射,血浆浓度迅速升高,15~30分钟内产生最大效应。
口服0.1~0.2克/次,3次/日;静推0.25~0.5克/次,用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缓慢注射;极量,0.5克/次,2克/日。
静注时间不小于15分钟,静注后尚需观察15~30分钟。
●用药量必须个体化用药前充分考虑年龄、性别、病理生理及影响茶碱血浆浓度的药物因素。
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小儿、肺心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严重缺氧的卧床患者应减量使用。
若静注用药时间较长,应定时检查心电图。
●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临床上有效血药浓度大致是10~20mg/ml,越过20mg/ml即可产生毒性反应。
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了史上最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汇总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临床上合并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
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其至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避免。
1、水溶性维生素注+kcl分析:加入强电解质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有机酸盐(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乙二胺四醋酸等)、有机碱盐(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和羟苯甲酯溶解度降低,从而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
2、速尿+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分析:呋塞米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临床上常与多巴胺合用加强其利尿功能,但有报道两药混合后颜色有轻微变化。
建议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分开使用,也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生理盐水,即输注顺序多巴胺→生理盐水→速尿。
3、地塞米松+VitB6分析: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
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4、多烯磷脂酰胆碱+kcl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为澄清胶体溶液,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若要配制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严禁用电解质溶液,以免其稳定性遭破坏。
5、Vitc+vitk1分析:VitK1可被VitC破坏而失效。
使用缘由:VitK1可被肝脏利用来合成凝血酶原VII,IX,X因子,Vit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
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
不能配伍原因:Vit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Vit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VitK1疗效降低。
氨茶碱的配伍禁忌屠巴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关节炎和慢性风湿性疾病,已经成为引起伤残的主要原因。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发热、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减轻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疼痛、僵硬和关节肿胀,能有效地减轻疾病症状和体征。
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90 年代美国大约有 70 亿张处方,按人口统计每 1000 人中有278. 6 张处方,我国 NSAIDs 的消耗也特别大,在药品生产中仅次于抗感染的第二大类药。
我国 NSAIDs 的消耗很大,在药品生产中,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的第二大类药。
在 1971 年, John Vane 发现了阿斯匹林和普通 NSAIDs 的作用过程,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那时发现了阿斯匹林可以阻断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的合成。
PG 是发热、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症和疼痛的重要促进物。
我们知道体温的调节,是由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进行调节。
正常人体温经常保持在37℃左右,传染病之所以发热,是由于机体受到病原体毒素作用引起的。
1/ 3这些毒素能使吞噬性细胞特别是粒细胞,释放一种致热源物质,称为内热源。
内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点提高到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体温升高。
其它能引起内热原释放的因素都可引起发热。
原来老的传统说法是内热原直接作用于丘脑下部,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John Vane 的研究发现,内热原不是直接引起发热的活性物质,直接引起发热的物质是 PG。
当内热原到达丘脑下部时,即引起该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如把微量前列腺素 E(PGE)直接注入脑室或丘脑下部的前部,即引起升温。
在发热的同时,脑脊液中前列腺素 E 样物质,可增高 2. 5~4 倍。
A.一个环戊烷。
B. 带有两个侧链的不饱和的羟基脂肪酸。
C. 具有 20 个碳原子。
氨茶碱使用的注意事项五忌一忌过量。
本药有中枢兴奋作用,可使少数病人发生失眠和心绪不安,剂量过大可发生惊厥、谵妄。
二忌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
本药静脉推注或滴注时如果速度过快,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惊厥、心律失常、血压剧降等症状,甚至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因此,氨茶碱必须稀释后缓慢注射。
三忌对茶碱及其衍生物过敏者使用。
四忌给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
五忌与麻黄碱、咖啡因、可拉明等药物同用。
五慎一是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要慎之又慎;对黄嘌呤碱基作用特别敏感的儿童应慎用。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会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危险。
二是与喹诺酮类、依诺沙星合用时,应慎重,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氨茶碱代谢作用明显降低,出现氨茶碱过量危险。
三是心功能、肝功能或冠状动脉功能不全者以及甲亢患者、癫痫患者、肥胖者应慎用。
四是与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合用时应慎重。
红霉素可使血液中的氨茶碱浓度升高,出现氨茶碱过量,发生危险。
五是与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布丁、利福平等、西米替丁、氟康唑、美西律、己酮可可碱、喹苯达唑、噻氯匹定、别嘌醇等合用时应慎重。
上述药物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出现中毒危险。
禁用慎用(1)交叉过敏,对本品过敏者,可能对其他茶碱类药也过敏。
(2)可通过胎盘屏障,使新生儿血清茶碱浓度升高到危险程度,须加以监测。
(3)可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引起婴儿易激动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4)下列情况应慎用;①酒精中毒;②心律失常;③严重心脏病;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肺源性心脏病;⑥肝脏疾患;⑦高血压;⑧甲状腺功能亢进;⑨严重低氧血症;⑩急性心肌损害;⑩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有溃疡病史者;⑩肾脏疾患。
急性心梗伴有血压显著下降者忌用。
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则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大。
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室颤。
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伴有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者,用此药时应小心。
早产儿由于酶的缺乏致茶碱转化为咖啡因,则血中的咖啡因浓度升高,而咖啡因与茶碱有相互加强作用,从而产生中毒反应。
氨茶碱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注意事项
禁用人群: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严重心肌炎
3、活动性消化溃疡
4、惊厥患者
5、对茶碱过敏患者
原因:此类药物为黄嘌呤衍生物,可引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失眠、易怒、心动过速等,出现心动过速,可增加心肌耗氧,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肌梗死。
氨茶碱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合用致氨茶碱中毒的表现和处理方案
表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
合用时需减少氨茶碱用量
原因:氨茶碱代谢需要依赖CYP1A2,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CYP1A2的抑制剂,所以合用时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易出现中毒。
氟喹诺酮类药物危险分级
第一类:依诺沙星,托氟沙星
第二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第三类:帕珠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氨茶碱详细说明书【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氨茶碱英文通用名称:Aminophylline其他名称:阿咪康、安释定、茶碱乙烯双胺、喘安(氨茶碱)、乐宁(氨茶碱)、双燕(氨茶碱)、天峰(氨茶碱)、同悦(氨茶碱)、万邦信诺康(氨茶碱)、星尤善、益灵(氨茶碱)、浙南、Aminodur、Aminofilina、Aminophyllinum、Euphyl lin CR、Pecram、Phyllocontin、Theophylline and Ethylenediamine。
【临床应用】CFDA说明书适应症1.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以缓解喘息症状。
2.用于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
临床指南2010年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安徽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混合气体中毒卫生应急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6)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4)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支气管哮喘突发群体性氯气泄漏事故现场卫生应急救援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7)危险化学品爆炸伤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共识(2016)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14)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解读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查看更多指南↓【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支气管哮喘、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1.口服给药一次100-200mg,一日300-600mg;极量为一次500mg,一日1000mg。
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
关于《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上很多人都会使用氨茶碱的,其实氨茶碱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的,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配伍禁忌问题,如果不好好的使用氨茶碱的话,对健康是非常的有危害的,那么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氨茶碱怎么配伍好呢?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药物,但是对于这类药的临床配伍禁忌,相信有很多人不是十分清楚,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希望能帮到各
位。
氨茶碱的临床配伍禁忌
氨茶碱是通过肝脏代谢,所以心血管病人不可以与地尔硫卓及维拉帕米等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和毒性。
不能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如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会降低茶碱的清除率,从而提高血药浓度,如果必须联用时,也要减量使用。
西咪替丁也是临床常用药,两个联用时同样会降低茶碱的肝脏清楚率,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
氨茶碱与黄嘌呤类药物合用时,会增加其毒性。
氨茶碱不可与利福平合用,会加速茶碱的肝脏代谢。
另外,氨茶碱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也能随乳汁排出,孕妇产妇慎用; 新生儿老人血浆清除率低,慎用。
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呢,其实对于这样的配伍问题一定要好好的关注一下,因为氨茶碱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药物,如果使用的时候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药性反应的,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的,因此医护人员就应该多掌握一些氨茶碱的配伍禁忌问题很重要。
常见配药配伍禁忌第一篇:常见配药配伍禁忌常见的配伍禁忌氨甲苯酸:硫酸镁针、呋塞米、尿激酶、甲强龙针。
氨茶碱:胞磷胆碱、硫酸镁针、西米替丁、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尿激酶、缩宫素、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
奥美啦唑:硫酸镁针、尿激酶。
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维生素C、尿激酶、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针:硫酸镁针、盐酸精氨酸、辅酶A、维生素B6、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酚磺乙胺:辅酶A、尿激酶、肌苷、地塞米松针。
呋塞米:西米替丁、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苯甲酸、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肝素钠。
辅酶A:氨茶碱针、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肌苷、地塞米松针、葡萄糖酸钙。
肝素钠:维生素C、呋塞米、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
肌苷: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
甲强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维生素B6、呋塞米、氨苯甲酸、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葡萄糖酸钙。
雷尼替丁:维生素K1。
硫酸镁:氨茶碱针、奥美拉唑、维生素K1、氨苯甲酸、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硫酸镁针、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
尿激酶:胞磷胆碱、氨茶碱针、奥美拉唑、呋塞米、维生素K1、氨苯甲酸、酚磺乙胺、肝素钠。
葡萄糖酸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辅酶A、维生素B6、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
维生素B6:氨茶碱针、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C: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盐酸精氨酸、呋塞米、维生素K1、肌苷、肝素钠、胰岛素针。
维生素K1:硫酸镁针、雷尼替丁、维生素C、尿激酶。
西米替丁: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呋塞米。
消旋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辅酶A、肌苷、地塞米松针。
盐酸精氨酸:维生素C、地塞米松针。
注:未包括抗生素、抢救用药和抗肿瘤药物。
1.氨茶碱注射液溶媒是选择葡萄糖注射液还是氯化钠注射液?
争议:《新编药物学》16版及其药品说明书中都记载氨茶碱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临床药理学》上说葡萄糖与氨茶碱有配伍禁忌。
另外,有人认为:氨茶碱注射液呈碱性,pH值接近9.6,而葡萄糖注射液(GS)的pH值为3.2~5.5,两者配伍使用会存在酸碱反应。
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也不利。
辨析:氨茶碱是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两者之间的结合力非常松散,其中茶碱约含77%~83%,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
因茶碱不易溶于水,加入乙二胺以增加茶碱的水溶性。
乙二胺的碱性强,使氨茶碱注射液的pH值呈碱性,但其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
必须说明的是,配制输液时应注意配制方法:氨茶碱宜缓慢注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并不时振摇,以免由于pH值从高降低变化太大而使茶碱析出。
再者,虽然氨茶碱用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碱性大对静脉血管有刺激作用。
至于糖尿病合并哮喘患者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氨茶碱溶媒使用时,可同时通过皮下使用胰岛素抵抗,使用剂量按4克葡萄糖用1个单位胰岛素。
因此,氨茶碱注射液溶媒选择葡萄糖注射液或是氯化钠注射液均可。
维生素C与氨茶碱联用?快速掌握10大配伍禁忌临床输液中,有时为了减少输液量,经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到同一溶剂中,但不同的药物混合后可发生物理或化学配伍变化。
许多药物的化学反应难以从外观看出来,因此药物的配伍禁忌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1. 维生素 C(1)维生素 C 与脂溶性维生素: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
然而维生素C 具有强还原性,而维生素K1 为氧化剂,两药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 K1 结构可被还原,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2)维生素 C 与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弱碱性药物,而维生素C 具有强还原性,合用会使胰岛素分子变质而失效。
(3)维生素 C 与氨茶碱:二者配伍时可发生浑浊、沉淀、变色和效价降低等现象。
(4)维生素 C 与碳酸氢钠:维生素C 水溶液显酸性,碳酸氢钠是碱性药物,二者配伍时可引起酸碱中和而使维生素 C 失效。
2. 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不能与pH 值大于6.3 的其他注射液混合使用,因为pH 升高可导致本品游离沉淀。
故不可联用:肌苷注射液(pH 8.8~9.1)、谷氨酸钠(pH 7)、碳酸氢钠(pH 7.5~8.5)。
3. 酚磺乙胺(1)酚磺乙胺与氨基己酸:二者均为止血药,氨基己酸主要用于纤溶性出血,有凝血作用。
酚磺乙胺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
混合应用后易发生血栓;(2)酚磺乙胺与奥美拉唑:酚磺乙胺为酸性,奥美拉唑钠为弱碱性,配伍后发生中和反应,从外观可看到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3)酚磺乙胺与碳酸氢钠:酚磺乙胺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配伍使用时,其结构容易受到破坏,导致药物由无色变为橙红色,并使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应谨慎配伍。
4. 维生素 B6(1)维生素 B6 与氨苄西林钠:配伍时易析出白色沉淀,维生素B6 被破坏分解,析出的晶体和分解产物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2)维生素 B6 与头孢呋辛钠:二者合用会析出结晶,出现混浊;(3)维生素 B6 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二者溶液混合后可能出现混浊、沉淀、产气、变色、失效、增毒或拮抗。
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及处理措施常见药物配伍禁忌:1.抗生素类:(1)青霉素类:与氧氟沙星、黄芪、丹参、等药物共同输注出现混浊、沉淀,与氨茶碱、维生素C、葡萄糖、碳酸氢钠、庆大霉素等共同输注会导致青霉素失活、降效(2)头孢类:与甲硝唑、氟康唑、氨茶碱、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速尿、维生素C、万古霉素、止血敏、西米替丁、奥美拉唑、氧氟沙星等药物输注时会出现浑浊、沉淀、絮状物等情况。
其中与甲硝唑、碳酸氢钠共同输注4h后变色沉淀。
常用药物舒普深与沐舒坦共同输注出现白色浑浊(3)环丙沙星类:如西普乐与氨茶碱、青霉素、林可霉素、氨茶碱、速尿、复方丹参、碳酸氢钠、奥美拉唑、激素类药物共同输注出现浑浊、沉淀,并且输注过程中易出现静脉红色条索状变化,建议该药单独输注,且输注速度宜慢2.碳酸氢钠:由于其理化性质不稳定,属于碱性液体,常常在抢救病人时使用,建议该药单独输注,以免药效降低,影响抢救效果3.激素类:与抗生素类、心血管类药物多有配伍禁忌,主要为降低药效,增加副作用4.中药制剂:我院现常用中药制剂主要有血必净、醒脑静、生脉、痰热清、喜炎平、丹参多酚、舒血宁、红花黄色素、灯盏花素、黄芪、血栓通、苦碟子等,输注时均应单独输注,禁止与任何药物共同输注5.抗真菌、霉菌类药物:如大扶康、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由于其药理性质较为特殊,建议单独建立静脉通路6.氨茶碱、奥美拉唑、速尿等药物均与较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建议单独输注处理措施:1.各种药物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对配伍禁忌、溶媒、速度、副作用等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使用红笔进行标注,特别是新引进的药物,在交接班时组织学习,输注前核对医嘱的准确性,核对无误后方可输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为西药制剂,“Z”为中药制剂,使用过程中应明确区分。
2.输注西药制剂如5%碳酸氢钠、氨茶碱、西普乐、20%甘露醇、各种抗生素建议单一静脉通路输注(输注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方式进行药物串联、添加)。
氨茶碱不合理配伍、大剂量使用导致中毒等不合理用药用药分析、因素分析和处理措施联合用药增加氨茶碱血药浓度案例一:与西咪替丁联用患者,男,80 岁,临床诊断: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年,长期服用氨茶碱 100 mg/次,3 次/日治疗,病情控制可。
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后,给予西咪替丁 300 mg/次,1 次/日。
4 天后,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急诊室治疗,增加西咪替丁的用量 300 mg/次,4 次/日。
3 天后患者又因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入院,出现痉挛、脉搏快而不规则,收缩压 60 mmHg,心电图显示房颤、室性心动过速,胸部X 光片显示肺气肿。
测得血中茶碱浓度为 80 μg/mL,给予输注钾,静注洋地黄,患者最终死亡。
原因分析氨茶碱主要由细胞色素 P450 酶代谢,西咪替丁对细胞色素P450 酶有抑制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时,氨茶碱代谢受到抑制造成血药浓度升高。
西咪替丁使茶碱T1/2延长36.2%,清除率降低 18.5%,使茶碱血浆浓度升高15-50%。
茶碱有效浓度大致是10-20μg/mL,血清浓度为大于20μg/mL 可出现毒性反应。
在治疗开始,早期多见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血清中茶碱超过40μ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
茶碱血药浓度高达 80 μg/mL是导致死亡原因。
处理措施同类药物雷尼替丁CYP亲和力仅为西咪替丁的 1/10,在使用氨茶碱时,选择抑酸药为法莫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
案例二: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患者,男,54 岁,因大腿骨颈部骨折入院,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疾病。
入院后予氨茶碱缓释片600mg/d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在服用后第5天做手术。
服用氨茶碱第7天,患者茶碱浓度为18.6μg/mL。
第12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环丙沙星1g/d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
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
临床医学上很多人都会使用氨茶碱的,其实氨茶碱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的,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配伍禁忌问题,如果不好好的使用氨茶碱的话,对健康是非常的有危害的,那么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氨茶碱怎么配伍好呢?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药物,但是对于这类药的临床配伍禁忌,相信有很多人不是十分清楚,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希望能帮到各位。
氨茶碱的临床配伍禁忌
氨茶碱是通过肝脏代谢,所以心血管病人不可以与地尔硫卓及维拉帕米等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和毒性。
不能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如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会
降低茶碱的清除率,从而提高血药浓度,如果必须联用时,也要减量使用。
西咪替丁也是临床常用药,两个联用时同样会降低茶碱的肝脏清楚率,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
氨茶碱与黄嘌呤类药物合用时,会增加其毒性。
氨茶碱不可与利福平合用,会加速茶碱的肝脏代谢。
另外,氨茶碱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也能随乳汁排出,孕妇产妇慎用; 新生儿老人血浆清除率低,慎用。
氨茶碱的配伍禁忌是什么呢,其实对于这样的配伍问题一定要好好的关注一下,因为氨茶碱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药物,如果使用的时候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药性反应的,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的,因此医护人员就应该多掌握一些氨茶碱的配伍禁忌问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