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3
牛奶为溶媒。
5.5 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与其剂量、浓度成正相关。
6 凝血酶与其他常用止血药比较维生素K 主要作用是参与肝体生理合成凝血因子Ⅱa、Ⅶ、Ⅹ,促进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分子氨基末端碱基的T羧化作用,从而使这些因子具有活性,与Ca2+结合发挥作用。
因此其止血作用是间接的,对维生素K并不缺乏的出血无效。
仅用于早产儿、新生儿预防出血。
止血敏 促进血小板增加,并增强其聚集和粘合力,止血作用弱,仅用于手术后预防出血。
安络血 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仅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出血。
氨基乙酸 抑制纤熔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仅用于纤溶系统活性增高的出血。
如外科手术早期或术前预防出血,作用弱,不良反应多见,过量可致血栓形成。
氨基苯酸(止血芳酸) 止血用途与机制同氨基乙酸,止血效果比氨基乙酸强,对纤溶系统活性不高的出血无效。
用量大可形成血栓,并可诱发心肌梗死。
垂体后叶素 其中的加压素,使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收缩,减少肺内血流量,用于肺血管破裂所致的咯血。
有快速收缩血管作用,可收缩冠脉,禁用于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及肺原性心脏病病人。
去甲肾上腺素 收缩血管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脏、血管效应等。
孟氏液 H2SO4、HNO3、FeSO4配剂,止血有效但副作用多,配制复杂,使用不当可损伤正常消化道粘膜。
云南白药 在出血点活化血小板,提高血小板的聚集性。
立止血 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的聚集,形成白色栓子,产生止血效果,并通过血小板释放血小板第三因子激活,形成凝血酶,而起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静注,肌注,皮下注射,亦可外用。
从以上叙述中不难看出,各种止血药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因此在临床出血急症处理时,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药非常重要,以便达到止血快速、可靠、安全、方便的目的。
例如,在局部止血时,选择凝血酶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1〕覃晓涛.凝血酶作用机制小结,广西医学,:1995,17(2):128;〔2〕王和平.凝血酶用于烧伤供皮区疮面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1993.9(1):70。
生姜新药用效验摘要】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辛,温,无毒。
归肺、胃、脾三经。
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镇痛杀虫的功效。
目的讨论生姜新药用效验。
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抗菌、抗滴虫、升血压、兴奋呼吸、促进消化、抗凝血、抗氧化、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肠疝痛、头痛、蛇虫咬伤、百虫入耳、跌扑损伤疼痛、牙齿疼痛,此外还可应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疟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白癜风等疾病。
【关键词】生姜药用效验【药性简介】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辛,温,无毒。
归肺、胃、脾三经。
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镇痛杀虫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滴虫、升血压、兴奋呼吸、促进消化、抗凝血、抗氧化、对食品污染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肠疝痛、头痛、蛇虫咬伤、百虫入耳、跌扑损伤疼痛、牙齿疼痛。
【效验疗法】1.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45g,红糖30g,共捣为糊状,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
一般1~5日内痊愈。
2.疟疾:将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选穴分为3组。
第1组,双侧膝眼,生姜用60g,分敷两穴;第2组,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30g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15g。
一般于发作前4~6h敷贴,经8~12h即可取下。
敷药两次即可。
3.胃、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水煎30min,每日3次,分2日服完。
4.白癜风:生姜1块,切去1片,在患处揩擦,姜汁擦干,再切去1片,连续擦拭至局部皮肤灼热为度。
每日3~4次,至皮色正常为止。
5.急性睾丸炎: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cm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生姜的功效与药用作用篇一:生姜的七大功效与作用生姜的七大功效与作用生姜,一般人们想到它的作用就是用来去腥味,在煮荤食的时候,是少不了生姜的参与的,要是少了生姜,那荤食吃起来就会难掩腥味和臊味,当然了,这只是生姜最普通的用法,它还有很多用途,对于具体的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专家就来给我们介绍下,一起来看看吧.生姜不但可以用来开胃健脾,还能帮助抗菌.提神,有着很多的作用,那么,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专家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生姜都有什么好处和作用,一起来了解下.一.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三.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四.除了降温提神作用外,生姜还有驱散寒邪的作用,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五.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当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六.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身体上的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适当泡脚不仅能改善末梢循环,如果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生姜性热,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流感.七.经常吃生姜可以抗衰老.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当然生姜除了这些用处,还可以治疗腹泻.孕吐.小儿吐奶.痛经.治疗关节痛等等;除了食用.泡脚以外,还可以外敷穴位,如外敷神阙穴.内关穴等.由于姜性质温热,有内热者慎用,即使正常者平时应该适当食用,以免导致肝火旺盛.如果做为养生方法长期食用,建议一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二是适当搭配其他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蜂蜜.菊花.山楂等.有人问食用生姜是不是一定要去皮呢?其实姜肉与姜皮的性味与功效是不同的.〝生姜本温.要热则去皮.要凉则留皮〞,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姜皮味辛,性凉,为了保持生姜药理作用的凉热平衡,一般食用生姜可不必去掉姜皮.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作为药用要对症而选择是否留用姜皮.以上就是专家关于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所做的介绍了,我们知道了生姜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少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已经腐烂掉的生姜是不能吃的,因为这样的生姜有毒性,吃了会在体内产生毒素,甚至还可引起肝癌或食道癌,后果严重.篇二:生姜5大药用功效1.发热解表,能够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轻症感冒.发热解表也是大多数家庭中出现轻微感冒时常用的方法.在突然受凉时,用_~30克生姜洗净切碎,加红糖适量,用开水;中泡后趁热服下;然后盖捂出微汗后即可痊愈.2.温胃止呕,主治胃寒.呕吐等.大多数人在吃冷食品时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将_-30克生姜切片,大枣_枚撕为两半,煎煮30分钟,加红糖适量温服,有温中和胃.散热止痛的功效.胃寒呕吐,单用生姜或配伍半夏;胃热呕吐,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3.温胃止咳,主治风寒客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用生姜_克,紫苏_克,杏仁_克.百部_克,甘草5克,水煎服,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4.醒脾开胃,主治长夏湿热损伤脾胃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在凉拌菜时放些生姜丝既可增强食欲,还有防病的作用.5.解鱼蟹毒,主治因误食变质的鱼蟹肉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用生姜30克,紫苏30克,水煎服,有解毒止吐的功效.篇三: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生姜属姜科,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木植物,生产上通常作一年生种植.生姜是家庭常用调味品,同时又是一种常用中药.在药用方而,具有祛寒防暑等功效,〝一杯清茶一片姜,御寒健胃是良方〞.经过中医传统炮制的方法可将生姜变成干姜等不同作用的中药材.具体说来,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包括:(1)抗肿瘤.鲜姜含有多元酸人参菇醇,不但可抑制癌细胞扩散,而且可防止癌细胞增殖,常服生姜可以抗癌.(2)抗衰老.医学家观察发现,生姜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这种作用的机理是能防止脂肪食物的变质.同时,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因此,民间有:〝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防止脂肪食物中的过氧反应,即可减慢其氧化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一过氧化物歧化酶,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褐质色素一中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3)止牙痛.生姜还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菇.姜稀.辣素.龙脑.柠檬醛等成分,这些物质还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牙痛时嚼几片生姜,牙痛即可减轻.(9)解芋头毒.芋头在手工剥皮过程中,手部皮肤奇痒难忍,如果用数片生姜涂擦痒处,痒感即可消退.此外,在煮芋头时,加入数片生姜,吃时舌头不会出现麻痒.(5)预防胆结石.生姜中所含的大量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过多分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含V.,使胆汁中钙离子不至于因粘蛋白过多而与胆红素结合,从而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此外,生姜中含有较多的油树脂,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因此,胆囊炎患者常吃些生姜有益处.(6)解毒和药用作用.生姜除解毒作用外,还有解表散寒.止呕祛痰的功效,用于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呕吐.咳嗽等症.然而食用腐烂生姜是非常有害的.生姜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叫黄樟素的有毒物质,使肝细胞变性,即使摄入量不多,也足以使肝细胞受到损害.生姜 - 禁忌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但阴虚体质的人群是绝对不能吃.〞万物进食需有时,古代医书中也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警示,随着夏天结束,天气将慢慢变凉,然而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秋季不宜吃姜.此时吃姜也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绝对不能吃姜.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干姜单味药及其配伍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摘要】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可药食两用,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
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之功效。
本文从干姜的单味药及其常见配伍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方面做以综述。
【关键词】干姜;配伍;现代药理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的犍为、沐川, 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 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也产。
尤以四川犍为产品最佳, 称为“犍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五十二病方》的枯姜,据考即为本品。
《本草经集注》将生姜与干姜分别入药,以后诸家本草皆从之,并沿用至今[1]。
有效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含姜烯,占33.99%,还有姜醇、姜烯酮等。
临床用来治疗呕吐、冠心病、晕船等[2]。
干姜既是食品,又是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的中药,近些年来对干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干姜单味药及其常见配伍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1. 单味干姜的药理作用1.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1.1 抗心律失常沈云辉等[3]应用氯仿诱发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3种经典模型,以心室纤颤(VF)、室性早搏(VP)及心脏停搏(CA)为观察指标,考察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是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结果表明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这3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说明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靠。
1.1.2 抗心衰周静等[4]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后造成心衰模型,用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观察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收缩力和血压变化,评价干姜水煎液“回阳通脉,温通心阳”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干姜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提高心输血量等作用,发挥“回阳通脉”功效。
1.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2.1 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蒋苏贞等[5]通过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观察干姜醇提取物对正常、亢进及抑制状态下肠道运动的影响,并采用兔体外肠管实验从胆碱能通路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生姜入药功效显著不可小觑伤风感冒将生姜切丝,加入红糖煎汤,趁热服用之后,盖上被子发汗,能很快痊愈。
胃寒痛生姜洗净切片,以醋浸泡一昼夜,用时取适量姜片加红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外伤出血将生姜烤干研末,对伤口消毒以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并能减少疼痛。
肢冷恶寒生姜适量,沸水冲开,代茶饮;或常食姜糖片可缓解末梢循环较差、四肢冰冷等症状。
晕车船晕车或病中晕眩,只须口含生姜1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或将姜片贴于人中或眼旁丝竹空穴位,即可暖胃行血,晕呕立止。
烫伤若发生烫伤,可将生姜捣烂取汁,用药棉蘸上姜汁擦患处,起泡者消炎除泡,破损者能促进结痂。
冻疮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用生姜汁反复涂擦,便能增加抗寒能力,从而避免产生冻疮。
牙痛当发生牙痛时,可取生姜1片,咬在牙痛处,即能缓解。
如有必要,重复使用更好。
性欲低下生姜15~30克,当归30~50克,羊肉500~1 000克。
羊肉切块、洗净,放入开水内先滚一下,取出。
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用布包好与羊肉一起入锅煨汤。
熟后去药包,饮用。
老年斑取适量鲜姜片放入水杯中,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加入少许蜂蜜搅匀当水饮。
抗衰老生姜30克,鲜猪肉200克,洗净切成丝,加调料同炒。
常食抗衰老之效胜过维生素A、C及E。
减肥在盛满温水(水温40~42℃)的浴缸中放入煮过的生姜、米酒和醋,泡浴时水位不要过胸口,泡5分钟休息2分钟,连续5次就会大量排汗,能刺激血液循环,除了可减肥美白外,还可以收紧松弛的肌肤,治疗腰酸背痛。
每星期泡1次。
生发防脱发用生姜浓缩萃取液或者直接用生姜涂抹头发,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
有人用生姜直接涂抹头部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
含生姜成分的洗发水,有清洁头皮、祛除头屑、防治脱发等功效。
特别在冬天,用来洗头并配合头皮按摩,感觉轻松暖和。
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及其临床应用【摘要】简单介绍姜的各种加工品种、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追溯历史渊源,重点掌握姜的各种炮制品种的药性、药理,以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姜的加工炮制品种历史追溯临床应用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姜是最好的范例。
早在《论语?乡党》[1]中,孔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礼记·檀弓》[2]云:“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吕氏春秋·本味》[3]云:“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
”食用以外,姜亦作药用,是药食同源的最早记载。
《神农本草经》[4]将干姜列为中品,《本草纲目》[5]列为菜部,此后历代本草皆有记载。
姜的临床应用品种有:生姜、干姜、炮姜、姜炭、姜皮等。
1姜的加工炮制品种1.1干姜宋代苏顷的《本草图经》[6]说:“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本草崇原》[7]云:“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厚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
”同时期的诸家本草皆用“母姜晒干为干姜”之说,与今天药用干姜的标准制法相同。
《中药大辞典》[8]“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
”《中国药典》[9]2005版干姜的制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1.2炮姜”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10]。
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11]中指出干姜的应用:“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
”;“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
”[7]《医学入门》[12]“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本草正》[13]“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得配本草》[14]“炮姜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脐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具有芳香和辛辣气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生姜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近年来对生姜使用功效的研究情况。
一、生姜的药用功效中医认为:味辛性温,入肺、胃、脾三经。
发表、散寒,止呕,去痰。
治风寒感冒,呕吐,痰饮,喘咳。
为“呕家”之圣药。
生姜还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畜肉等毒。
生姜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1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阴虚内热者忌服。
二、现代科学对生姜功效作用的研究现代研究:生姜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外,还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天门冬素、酪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实验证明,吃姜发汗,就在于姜辣素刺激心脏、血管、皮肤、促使全身毛孔舒张,从而散热出汗,随之带出病菌毒素污物。
姜辣素还能刺激味觉神经,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起健胃止呕的作用。
日本学者新近的研究表明: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肪质的产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三、有关生姜功效作用的民间常用验方1、风寒感冒:生姜芥菜汤。
每次鲜芥菜500克,洗净切断,生姜10克,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2碗,用少许盐调味,1日内分2次服饮。
2、呃逆:取生姜(选用新鲜多汁之品)一块,洗净,切成薄片,用时取生姜片放入口中咀嚼,边嚼边咽姜汁,一般嚼1-3片后呃逆可止。
对伴有急性口腔、咽喉炎症的患者慎用。
3、久咳不愈或百日咳:生姜夹柿饼。
每次用水洗净去皮生姜3-6克,柿饼1个剖开,将生姜切碎夹于柿饼内,以文火焙热,同吃。
4、急性喉炎:生姜50克,白萝卜100克,分别洗净,切碎,用洁净纱布绞汁。
二液混匀,不计用量,频频含咽。
每日3次。
5、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鲜生姜250克,红糖、菜油各500克制成膏状。
6、急性细菌性痢疾:取鲜生姜46克,红糖31克,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
干姜的研究进展摘要:干姜作为常用的中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在传统方剂中应用广泛。
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重点阐述干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关键词:干姜;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干姜(Zingiberis Rhizoma) 为姜科(Zingiberaceae) 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
又名白姜、均姜,主产于四川、贵州,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即成干姜。
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功效[1]。
主产区广泛分布于川、贵、鄂、粤、桂等地。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临床上多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一、干姜的历史沿革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姜,味辛,温。
主胸满,欬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
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山谷。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480—498年)中首次记载了干姜的制作方法:“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
”《本草图经》记载了干姜的加工方法:“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汉州干姜法:以水淹姜三日,去皮,又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暴之,令干,酿于瓮中,三日乃成也。
”二、干姜的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风寒感冒,心腹冷痛,阳虚晕吐等症。
干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100多种,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三大类。
对于药理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有止呕、抗溃疡、抗炎、止泻、促进胃肠消,化、强心、升压、镇痛、降血脂、保肝利胆、抗缺氧、镇静、催眠、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干姜中的姜酚类化合物有明显的镇痛消炎效果,民间也有用干姜水煎剂治疗患者炎症的例子。
实验证明干姜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明确的解热作用,以挥发油与姜辣素类为主要有效成分。
中药“温经止血药”——炮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
取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加工炮制。
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以表面鼓起、棕褐色、内部色棕黄、质疏松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热。
归脾、胃、肾经。
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9克二、歌括歌诀: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三、临床应用1.阳虚失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
可单味应用,如《姚氏集验方》以本品为末,米饮下,治血痢不止。
治疗虚寒性吐血便血,常与人参、黄芪、附子等同用。
若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可与艾叶、乌梅、棕榈炭等同用。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本品辛热,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为治虚寒性腹痛、腹泻之佳品。
如《千金要方》以本品研末饮服,治中寒水泻;《世医得效方》以之与厚朴、附子同用,治虚冷泻不止。
若治寒凝脘腹冷痛,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者,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同用,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挥发油:姜烯,水芹烯,莰烯,6-姜辣素,姜酮,姜醇等;还含树脂、淀粉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本品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五、鉴别用药(生姜、干姜与炮姜)生姜、干姜与炮姜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
由于鲜干质地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有差异。
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要药;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生姜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王小飞;吴国泰;牛亭惠;武玉鹏;何小飞;任远【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开发应用及食品加工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生姜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果菜》【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5页(P23-26,29)【关键词】生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研究【作者】王小飞;吴国泰;牛亭惠;武玉鹏;何小飞;任远【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生姜是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是经典的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
我国是姜的生产和出口大国。
随着现代食品产业科技附加值的增加,姜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在本文中,笔者对生姜的成分、药理及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生姜的综合利用和高端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和营养卫生事业。
1.1 化学成分研究生姜的化学成分复杂,通过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抗原结合分段法与质谱联用法(FAB/GC)等方法对生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有100多种,这些化学成分一般有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黄酮类等几类。
1.1.1 挥发油姜的挥发油是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主要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冷榨法等方法提取得到的萜烯类挥发性化学成分,已检出的挥发油组分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酶类和醛酮类等,其中单萜烯和氧化单萜烯是最具特征性的化合物群类[1-4]。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及夏季吃姜的学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
夏吃姜到底有哪些好处,是否适应于所有人群?吃姜时又有哪些学问呢?生姜药用价值大“无论是《本草纲目》还是《千金方》,对姜药理效用的描述大体相同,姜味辛、气微温、无毒,四季不缺,凉拌热炒做汤均可,是不可或缺的作料。
姜能益脾开胃,温经散寒,调理腹痛、吐泻等疾”,中医师介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
同时,姜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发生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一般可使症状消除”。
夏吃姜祛除胃中虚冷夏季本来就天气炎热,而姜也是热性的,却有“夏吃姜”一说,看似不太合理。
面对相关疑问,中医师解释,夏天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
此时人体的阳气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由内而外的散发到体表。
所以《伤寒论》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夏至月,白昼最长,阳气最旺,体内阳气最弱;再加上夏天天气炎热,人们为贪图凉快,喜食冷饮、冰镇啤酒等寒凉之品,所以很容易导致“胃中虚冷”,很多人这时候就容易腹泻、拉肚子。
“而生姜既可以升阳助阳,又具有温中祛寒的功效,此时吃上几片生姜,既能够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又可以温胃散寒,解除胃中虚冷的现象。
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切莫用生姜治疗中暑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春和一日之晨都是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这时候吃姜利用的是其升阳助阳的作用,此时吃几片生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能够顺利的完成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任务。
有民间谚语说“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很多健康的长寿老人早上有嚼食生姜的习惯。
生姜最补肾两大用法
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抗炎镇痛,同时兴奋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还能调节男性前列腺的机能,治疗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碍。
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
不能少看一片姜的营养及食用价值。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1.干姜治疗肾虚阳痿
取约500克雄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
取鲤鱼肚内之鱼(即雄鱼腹中白色果冻样物质——雄鱼精通腺),与干姜、构辊子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空腹时服食,隔日吃1次,连服5日。
中医认为,干姜温中散寒,健胃活血,构把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此药膳可治疗由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软、倦怠等。
2.鲜生姜增食欲、缓衰老
中老年男性常会因胃寒、食欲不振导致身体虚弱,可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鲜姜不如干姜那样有强烈的操性,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故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温馨提示:姜属辛温食品,只能在受寒情况下应用,但是也不能用太多,以免破血伤阴。
如果同时有喉痛、喉干、大使于燥等症状时,建议不要用姜,以免加重症状。
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用植物,其在亚洲的烹饪和医疗实践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综述生姜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姜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姜辣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合成途径。
接着,本文重点讨论了生姜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本文还总结了生姜在食品调味、传统医疗、现代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可能方向。
通过对生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传统食材和药用植物,还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来源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生姜的化学成分生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和调味品,其独特的辛辣和芳香味道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生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酚类、黄酮类、萜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挥发油是生姜中含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酚、姜烯、姜酮、姜醇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生姜独特的辛辣和芳香味道,并在生姜的抗炎、抗氧化、镇痛等生物活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生姜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包括姜辣素、姜黄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生姜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姜黄酮、山柰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生姜中还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如姜烯酮、姜烯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对改善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贡献。
除了上述成分外,生姜中还含有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
姜,不只是调料:自然疗愈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咳嗽常常不期而至,让人倍感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依赖药物,但有时却不尽如人意。
然而,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生姜,它不仅能够为我们的菜肴增添风味,还能在不经意间成为治疗咳嗽的良药。
一、生姜:传统智慧的结晶生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中医中,生姜被认为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等功效。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为生姜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咳嗽的自然疗法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长时间的咳嗽却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不适。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生姜因其温性而被视为缓解咳嗽的自然疗法。
通过将生姜切片含在口中,利用其辛辣成分刺激唾液分泌,进而缓解喉咙的痒感和干燥,减轻咳嗽症状。
三、生姜的现代应用在现代医学中,生姜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用途。
除了作为食材和药材,生姜还被用于制作各种保健品和药物。
在治疗咳嗽方面,生姜的自然疗法提供了一种无副作用的替代方案,尤其适合那些对药物过敏或希望避免药物依赖的人群。
四、生姜的多面性生姜的益处远不止于此。
它还可以用于缓解恶心、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等。
在感冒和流感季节,生姜更是家庭常备的自然疗愈剂。
无论是泡制姜茶,还是用于烹饪,生姜都能发挥其独特的健康益处。
五、自然疗法的现代诠释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然疗法。
生姜的自然疗法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咳嗽解决方案,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和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结语生姜,这一古老的植物,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在现代医学中焕发新的活力。
在咳嗽等常见病症的治疗中,生姜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且有效的自然疗法。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尝试这一传统智慧的结晶,体验自然疗愈的力量。